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前幾天在一個節目裡看到一對已經結婚49年的大爺大媽

還有一年就是他們的金婚了

近50年的婚姻

已經不能簡簡單單用愛情來衡量了

我一直相信正真的愛情走到最後都會變成親情

他們現在希望的就是彼此安好

能在餘生多陪伴彼此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看到他們也讓我想到了民國一對伉儷情深的愛情

說起他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想到一個詞:般配

他們就是錢鍾書和楊絳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相識

《聖經》有言:“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

1932年早春,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兩人初次偶遇,楊絳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錢鍾書被她“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脫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兩人,一段曠世情緣就此徐徐萌發……

兩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錢鍾書急切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楊絳也趁機說明:“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恰巧兩人在文學上有共同的愛好和追求,這一切使他們怦然心動,一見鍾情。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相戀

1935年,楊絳陪夫君去英國牛津就讀。初到牛津,楊絳很不習慣異國的生活,又鄉愁迭起。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錢鍾書早已在廚房忙活開了,平日裡“拙手笨腳”的他煮了雞蛋,烤了麵包,熱了牛奶,還做了醇香的紅茶。睡眼惺忪的楊絳被錢鍾書叫醒,他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這樣楊絳就可以坐在床上隨意享用了。吃著夫君親自做的飯,楊絳幸福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聽到愛妻滿意的回答,錢鍾書欣慰地笑了。

學習之餘,楊絳和錢鍾書還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通常情況下,兩人所讀的冊數不相上下。有一次,錢鍾書和楊絳交流閱讀心得:“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許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會發現。”楊絳不以為然,說:“這是你的讀法。我倒是更隨性,好書多看幾遍,不感興趣的書則瀏覽一番即可。”讀讀寫寫,嘻嘻鬧鬧,兩人的婚姻生活倒充滿了悠悠情趣,羨煞旁人。

兩人戀愛時,除了約會,就是通信。有一次,楊絳的回信落在了錢鍾書父親錢基博老先生的手裡。錢父好奇心突發,悄悄拆開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來,楊絳在信中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錢父大讚:“此誠聰明人語!”在錢父看來,楊絳思維縝密,辦事周到,這對於不諳世事的兒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賢內助。1935年,兩人完婚,牽手走入圍城。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相守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後,一鳴驚人,迅速走紅。楊絳的躥紅,使大才子錢鍾書坐不住了。一天,他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支持嗎?”楊絳大為高興,催他趕緊寫。楊絳讓他減少授課時間,為了節省開支,她還把家裡的女傭辭退了,自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劈材生火做飯樣樣都來,經常被煙火燻得滿眼是淚,也會不小心切破手指。可是楊絳並未抱怨過,她心甘情願地做灶下婢,只盼著鍾書的大作早日問世。看著昔日嬌生慣養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煉成任勞任怨的賢內助,錢鍾書心裡雖有慚愧,但更多的是對愛妻的感激與珍愛。

兩年後,《圍城》成功問世。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其實,《圍城》是在淪陷上海的時期寫的,艱難歲月裡,夫妻兩人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這是多麼難得的人間真情啊!

難以“自理”,連鞋帶都綁不好的錢鍾書,在楊絳坐月子的時候下廚煮雞湯。而楊絳因為湯裡的幾顆蠶豆感覺到了錢鍾書的用心而感動不已。錢鍾書做得“五分鐘蛋”,楊絳說那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早餐。

愛女阿圓出生時,錢鍾書致“歡迎辭”:“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楊絳說女兒是自己“平生唯一的傑作”。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劫難

1966年,錢鍾書和楊絳都被革命群眾“揪出來”,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楊絳還被人剃了“陰陽頭”。她連夜趕做了個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買菜。

群眾分給她的任務是清洗廁所,汙垢重重的女廁所被她擦得煥然一新,毫無穢氣,進來的女同志都大吃一驚。楊絳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塵不染,閒時就坐在上面掏出書看,倒也無人打擾。

錢鍾書在中國社科院文學所被貼了大字報,楊絳就在下邊一角貼了張小字報澄清辯誣。這下群眾炸窩了,身為“牛鬼蛇神”的楊絳,還敢貼小字報申辯!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會上批鬥示眾。

當時一起被批的還有宗璞、李健吾等,其他人都低著頭,只有楊絳在被逼問為什麼要替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翻案時,她跺著腳,激動地據理力爭:“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這“金剛怒目”的一面,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1969年,他們被下放至幹校,安排楊絳種菜,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錢鍾書擔任幹校通信員,每天他去郵電所取信的時候就會特意走菜園的東邊,與她“菜園相會”。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離別

時光靜靜流逝著,再美好的故事總有謝幕的一天:

1994年,錢鍾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與錢鍾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錢鍾書已病到不能進食,只能靠鼻飼,醫院提供的勻漿不適宜吃,楊絳就親自來做,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鍾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

一年後,錢鍾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女兒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樂融融的家庭不復存在,只剩下楊絳孤零零一個人。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楊絳寫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這對文壇伉儷的愛情,不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鉤的浪漫,更融合了兩人心有靈犀的默契與堅守。縱然兩人已離世,其深情依舊在歲月的輪迴中靜水流深,生生不息。

- END -

我們都知道愛情想要變成婚姻

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所謂相愛簡單相守難

於千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

錢鍾書&楊絳:所謂般配的愛情就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