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和物理老師對視,對其他人則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心理呢?

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方式,才最有利於教與學呢?

在大眾社交方式中的“凝視規則”,在課堂上是不是同樣有效?

其實,就教學的場景來說,學生應該將充分的視力焦點放在老師身上,以此來集中注意力聽課、學習。

如果學生自己發現無法和老師的目光對接,有可能影響這種學習注意力的聚焦和連貫性,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學習心理問題。

我不敢和物理老師對視,對其他人則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心理呢?

案例故事:

老師好。我的問題是不敢和我們物理老師對視。我們物理老師其實對人挺不錯的,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講課的時候,會注意同學的反應,所以經常會盯著同學看。但是我恰恰不敢和老師的目光對視,總是會有意的躲開。

後來,我覺得老師應該也是注意到我這個反應了。所以也慢慢不再關注我了,冷落了。

但是,奇怪的地方是,我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很自然,和同學交流也很自然正常。

老師,我該怎樣對待這個問題呢?

我不敢和物理老師對視,對其他人則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心理呢?

舵主導航:分析及建議。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也能夠體會到這個對視的尷尬和被疏遠的失落感。就一般的情況而言,不是非常親密和有意的關注,人們彼此之間的凝視不會太長,一般在幾秒鐘。過長時間的盯著對方看,尤其是盯著眼睛看,自己也會覺得尷尬,同時對方也會覺得被冒犯。

避免較長時間地凝視別人,其實是一種大眾交往的禮節,也是一種大眾交往行為和交往心理。

從你的描述中,聽起來你很喜歡你的物理老師。你發現他非常注意上課時同學們的反應,而你對於他的關注,本能的會躲避他的眼神。老師可能也看到了你的反應並減少了對你的關注。 這讓你感覺被冷落,心裡有些失落,疑惑為什麼跟其他老師相處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希望接下來的分析和建議能夠幫助你接觸困惑,重歸學習中和諧師生關係。

1、過分在意自己在物理老師心中的形象

對於你喜歡的物理老師,可能你更多的希望在他心目中你是好的。不希望他看到你在課上表現不好;或提出問題,你回答錯誤,而影響到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你會躲避他的眼神。對於其他科目的老師,可能你並不像物理老師這樣在意和喜歡,可能也就不太在意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反應。

2、對物理老師不關注行為的誤解。

有這樣一種可能,物理老師看到你目光的躲閃,他可能會以為你並未掌握某個問題。所以,為了減少對你聽課的干擾,他儘量的不去目光直視你。他可能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更好地安靜學習,是出於好意的做法,可能被你誤會為他在疏遠和冷落你。

這一點,你可以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來了解求證。你可以去主動找到物理老師,問問他對你近階段學習的看法。請求老師給到自己更多的指導,通過這樣的交流就可以解除自己的疑惑,更好地去安心學習了。

專業性建議。以上要點是根據問題描述做出的一些可能性解釋。根本原因在於,你總有一個方面,會因為被物理老師過多的關注,帶來你內心的不安。這種不安的原因,有很多種,前文的解讀是一個可能的方面。只要將其他老師、同學和物理老師放到自己的內心中來比較一下,看看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就比較容易找出躲避關注的背後心理原因了。

我不敢和物理老師對視,對其他人則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心理呢?

結論:

我是彼岸舵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諧,首先是自己的內心要處於一種寧靜和諧的狀態,在一般場景下,不會有太大的思維和情緒波動。如果我們目光追隨著老師,而內心關注的焦點是老師講課的具體知識內容,跟著老師的思維在思考、理解,那麼老師的外表、情緒等等都不重要了,也不會引起我們自己過多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衝突。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做到視而不見,見本意不見外形,則本心不亂,祥和寧靜,彼此關係會其樂融融。


“情緒主題”延伸學習建議:

如果想徹底成為情緒的主人,享受自在的人,建議多深入關注和學習有關“情緒的高緯度本質及自我情緒控制技術”,相關的概念、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術。

我不敢和物理老師對視,對其他人則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心理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