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第一时间奔赴战“疫”一线,《生命缘》团队用行动为生命发声,在增强疫情防控报道和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个个关于生命温暖而不平凡的故事。



“春风不远,大地回暖。这是北京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痊愈出院,医生目送患者离开时露出欣慰的笑脸……”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在大年初一晚间播出的《2020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生命缘》团队深入抗疫一线拍摄的画面在《祝福武汉 祝福祖国》的朗诵里第一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而在除夕前夜(1月23日),《生命缘》栏目就迅速组建起五人报道团队,进驻到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北京地坛医院,就疫情进展展开拍摄、采访和报道。

1月30日起,北京卫视在每晚19:30黄金时间持续推出《生命缘》疫情防控特别节目,每天为全国观众带来疫情救治一线鲜活、及时、感人的医患故事。北京地坛医院,在除夕夜ICU病房中的患者吃上医生送来的热腾腾的饺子,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景院,微笑着目送北京首例痊愈患者出院……在疫情牵动亿万人心的时候,这样充满温情的镜头,为全国观众传递出必胜的信念和温暖的力量。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面对疫情,北京卫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迅速反应、精心策划,在最快的时间里,打响了宣传报道防控疫情的战“疫”。截至2月5日,《生命缘》已播出7期节目,节目报道在收获高关注的同时也赢得广泛赞誉,节目视频还登上“学习强国”平台。《生命缘》在微博、秒拍、抖音上线的相关节目视频,总播放量超4319万。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勇敢“逆行”,讲好一线故事

疫情当前,很多人匆匆挥别亲人,返回岗位,加入“最美逆行”的队伍,这之中就有在一线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

《生命缘》团队第一批进驻北京地坛医院的五个人是总导演李晓东,编导郭洪泷、杨懿丁,摄像张鹏、张杰。他们中年纪最大的37岁,最小的32岁,其中三个人都有年幼的孩子。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生命缘》摄像张鹏(左)、记者郭洪泷(右)。

腊月二十九接到任务时,郭洪泷正带着妻子和孩子坐在开往河南老家的火车上。除夕一早他便登上回京的列车,晚上开始在隔离病房拍摄。刚刚进驻医院的第二天,郭洪泷就和摄像张杰完成了连续10个小时的拍摄,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他们在工作中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

摄制组每次进入ICU都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摄像机要用多层塑料薄膜缠起来,话筒也要经过消毒包裹。多天下来,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蚀得一片斑驳,所有人的手也因频繁消毒变得干裂、粗糙。困难面前勇敢逆行,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初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逆行”,才记录下这些令全国观众动容的生命故事。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景院(左)、《生命缘》节目组导演李晓东(右)。

2月1日,北京卫视《生命缘》派出了第二批记者,共6人,进驻到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进行蹲点拍摄。截至目前,北京卫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救治一线拍摄的记者已有12人。

在新闻事件面前,同为“逆行者”的新闻工作者们所展现出来的职业操守、专业水平和敬业态度,为公众传递理性、勇敢和信心。作为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新闻团队,《生命缘》团队多次克服困难走在一线,成为“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典型代表。五年来,《生命缘》节目已经做到了第十季,团队中也不断有新人加入,但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对新闻的信仰与执着都不曾改变。

真实呈现,记录平凡与伟大

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就是力量。通过新闻视角、纪录片语言、跟随式拍摄和体验式报道,《生命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电视语态和品牌风格。

面对疫情,真实就是力量。节目组深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室,记录感染者接受治疗和与疾病抗争的画面,用真实的镜头传递爱的力量,让猜疑、误解和谣言失去容身之地。

面对恐惧,故事就是力量。《生命缘》团队讲述了医院隔离区里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故事。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武汉考察疫情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牵动人心,《生命缘》记者拍摄到王广发在隔离治疗期间,以病床为书案,坚持记录病程,把自己视为研究对象,为疫情治疗积累经验的画面,也记录下他痊愈出院,从一名患者回到一名医生,继续奔赴疫情救治战场的动人时刻。同时,节目还记录了一名仅九个月大的婴儿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逐渐康复的过程。故事就是力量,这些力量通过《生命缘》的讲述传递给观众,消弭人们心中的恐惧。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采访。

面对生命,细节就是力量。在跟随医务工作者拍摄的过程中,《生命缘》记录下很多不为人知却触动人心的细节。医务人员在接触过患者后,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用手背推动工作台;刘景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暴露耳朵给患者听诊;医生为酒店中隔离观察的孩子自费购买玩具彩泥,收到礼物的第二天玩具彩泥就被小男孩捏塑成了医生叔叔的样子……一个手势的转变是对安全最大的重视,一个在危险面前的本能举动就是对使命最大的坚守。在《生命缘》的镜头里,这样的细节记录胜过千言万语,也让身处隔离区内外的他们与观众,变得不再陌生。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医务人员与小患者沟通交流。


面对责任,平凡就是伟大。除了救治患者的生死时刻,《生命缘》也记录下很多医务人员真情流露的瞬间。春节期间,医务人员在病房度过除夕夜;刘景院深夜翻看微信里家人吃年夜饭的视频;九个月大的小患者扑向护士长时脸上露出笑容;21岁的年轻护士面对记者问出的“你怕不怕?”说出“要是我们怕了,他们该怎么办”时,目光果敢而坚毅……这些动人的瞬间和质朴的话语,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平凡一面,也正是这种生活中的平凡,让他们在工作中的坚守,变得更加伟大。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九个月大小患者向护士长求抱抱。

多元传播,联动社会方方面面

疫情防控不是医生一个群体的职责,它需要全社会的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在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时,北京卫视策划、统筹调动频道所有相关优势资源,以多渠道、多平台、多类型的宣传报道,构建起一张立体的传播网络。

除《生命缘》外,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在疫情爆发后制作特别节目和科普宣传片,将权威、科学、易懂的防疫知识传递给公众,缓解大众紧张情绪,阻击谣言的传播。从1月28日起每天18:05,北京卫视持续推出20分钟的《养生堂——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并在当晚21:00重播。节目专访了众多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不少都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治工作。节目组把从《养生堂》官方微信中征集到的观众最关心的问题直接提给专家,得到及时、权威的解答。截至目前,《养生堂——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在各类平台上的短视频播放量超2.6亿,点赞量达621万。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2019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向前一步》也继续发挥其在市民与公共领域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作用,于2月2日晚间黄金时间推出疫情防控特别节目,深入北京多个街道和社区,实地探访城市最基层的管理部门和党员群众防控疫情的有力措施,号召北京市民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守好家门口的防线。

与此同时,为积极应对疫情对开学造成的影响,北京卫视在北京市教委、教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录制推出了《老师请回答》系列特别节目,邀请北京市教委一把手、北京大中小学校长和名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帮助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课表和生活指南。

为生命“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

此外,北京卫视还组织动员了众多社会公众人物和医务工作者,拍摄了大量以凝聚信心、鼓舞士气、澄清谬误、普及知识为目的的科普宣传片。从1月26日至2月5日,北京卫视共播出防控疫情科普宣传片46版,目前每天播出的次数约为90多次。同期,北京卫视在微博、秒拍上线播出142支疫情防控节目卡段、宣传片,播放量超8500万。


发挥频道在新闻纪实、健康医疗、全民教育、民生服务等节目领域的优势,北京卫视在疫情发生后策划推出多档特别节目,展现了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多群体共同加入防控疫情的行动,通过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在各自岗位上的守土尽责,凝聚人心,坚定信心,收获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