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車後排隆起很高,中間的人很不舒服,感覺不少國產後排做的幾乎平整了,有什麼優缺點?

蟲三人行


隨著汽車工業不斷髮展,汽車已經成為家庭必備的代步工具,在節假日開著車帶著一家人去旅行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不過在坐車過程中會有一個人會感到不舒服,那就是坐在後排中間的人,因為目前市場上很多汽車都會在後排中間設計一塊凸起來的東西,後排中間的乘客的腳放哪裡都覺得不合適,這就造成了中間乘客的乘坐體驗很差。按照道理汽車廠商會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用戶體驗,但是在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很多汽車後排中間為什麼還保留一塊很影響乘坐舒適性的凸塊呢?

汽車之所以要在後排中間設計凸起來一塊,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因為汽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業品,為了能夠讓汽車正常行駛,在汽車需要安裝非常多的零部件,包括排氣管、剎車管、油管之類的管線和傳動軸,這些零部件大多安裝在汽車的底盤,如果不犧牲車內空間安裝這些零部件,那麼汽車的底盤會因為增加了這些部件而變的非常低,從而導致汽車通過性很差,連一個減速帶可能都無法通過。所以為了能夠讓汽車的底盤平整隻好犧牲車內的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汽車後排會有一個凸起來的一塊。

對於汽車後排凸起來的一塊,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不同的汽車後排凸起來的一塊不是統一的高度,而是有些汽車凸起來的高度很高,而另一些汽車凸起來的高度卻很低,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汽車後來中間凸塊的高低與汽車的驅動方式有密切關係,汽車的驅動方式主要包括前驅、後驅或者四驅,一般四驅或者後驅汽車凸起來高低比較高一些,主要是因為後驅車需要傳動軸和排管把發動機產生的力傳給後輪,而四驅需要安裝後橋、減震器等更多部件,所以凸起來的高度更高,相比之下前驅車比後驅車少了傳動軸,只需要安裝排氣管,所以凸塊的高度自然會低很多。

但是有些前驅車雖然需要按照排氣管等部件,但是完全沒有必要再設計凸起來的一塊影響汽車舒適性,汽車廠商為什麼還需要“多此一舉”呢?原來汽車的底盤開發成本是非常昂貴的,很多汽車都會使用同樣的底盤,比如大眾邁騰(參數|圖片)和捷達(參數|圖片)使用同樣的底盤,這個時候四驅的邁騰的底盤需要在後排中間設計凸起來一塊,那麼作為前驅捷達肯定也不得不將就一下,大眾不可能為了那個凸塊重新設計一個新的底盤吧,所以很多前驅車其實可以做到後排中間平坦,只是了節省成本大部分車企不願這麼幹。


用戶2862642451224


這個發現是很正常的,因為確實很多車後排是隆起的,並且越是老舊的車,後排的隆起越是嚴重,讓後排中間的乘客會非常的不舒服,這是為何呢?而現在國產汽車為何後排隆起就不明顯了呢。這都是有原因的。來聊一下。

首先來說一下,後排有隆起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它主要就是為車底設計造就更多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主要就是給車底的排氣管,動力傳輸系統以及電器電路等預留出來的空間,所以它就造成了後排的隆起。特別是有四驅功能的汽車,這個隆起非常的明顯。因為下面要有動力傳動裝置。

為何現在國產汽車後排的突起不是那麼明顯了呢,第一就是設計更加的先進了,同時國產汽車在新技術方面更樂於付出,汽車換代更換模具,樂於為新車付出更多的代價,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還有就是國產車在四驅這種相對高端車型方面,相對少一些,所以這個後排突起就不太明顯,主要給排氣管道留空間,相對使用空間不多。而反過來了,合資汽車有一些新車型還是突起比較明顯,就是因為他們更樂於節約自己的模具,對於汽車的底盤不做更多的設計,所以還是會有很多車型很突起。

這個突出並不是什麼優點,只是設計的功力問題了。國產汽車更樂於使用新設計,所以可以看到國產汽車更新換代比較快,主要就是要以更多的投入來競爭合資汽車。


百樂魚


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後排空間,而市場上許多合資車型後排隆起很高,中間的人坐著很不舒服,部分車凸起非常高,明明是五座車,由於凸起,後排只能坐2個人,為什麼在空間本就不大的車內增加一塊凸起,而國產車卻很少有這麼大的凸起,這樣做有什麼優點嗎?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從幾萬到幾十萬的車型都會存在後排凸起的問題,特別是轎車凸起更大,像比較有代表性還是大眾車型,幾乎每一輛車都有高高的隆起,這也是現在模塊化平臺的弊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四驅車型而設計的,那麼許多兩驅車型也就採用了一樣的設計,減少了另外開模的麻煩,成本也有效降低。

2、除此之外底盤的隆起是車身縱梁的位置,在凸起的部位採用高強度鋼可以有限提升整車的剛性,操控性更加好,這也是為什麼大眾車型底盤開起來穩的主要原因。



3、保證車輛底盤的平整性,許多地板純平的車型底盤是沒有辦法做到純平的,而有凸起的車型,可以更好的將排氣以及線束合理佈局,從底盤上看平整度非常高,有效降低了底盤的風阻係數,對於油耗以及噪音有著很大的影響。


總體來說凸起雖然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車內空間,但可以帶來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好的操控性,還是非常值得的。


孔夫子說車


不管你是有車的還是沒車的,相信大家都會注意到一個問題,大部分汽車後排中間放腳的位置都會有一個凸起。而且這凸起的高度是參差不齊,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甚至是全平的,這麼影響乘坐舒適性的設計為什麼不去掉呢?做成純平的不是更好麼?這後面要是隻坐兩個人的話,一人一邊舒適性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是滿座3個人的話,中間的人不僅出入不方便。

家用前驅轎車凸起和全平兩種情況都有。一般來說,如果有凸起的,是為了給排氣管、剎車管等預留位置,以保證底盤的平整性,底盤是否平整影響到行車時的氣流走向,別以為排氣管很小,它分為前、中、尾三段,體積可不小;如果是後排平整的前驅轎車,並不是把排氣管、剎車管就這樣放下面了,而是可能採取了走旁邊的方法,一般後排全平的車離地間隙都比較大,像十代思域這樣底盤較低的車型,要做到全平是很難的。

從縱向碰撞受力來看,帶隆起的曲面的確要比平面的“鐵板”要愈加穩定,但你真的以為群眾的隆起就為了那點所謂的平安功能?德國人對底盤的平整度,不斷都有很嚴重的“強迫症”,即使是一般的家用車,它們也不允許有瑕疵。因而,為了滿意本人的“強迫症”,群眾只好讓後排中部隆起便利底盤的各類線路和管路規劃。

對於普通的家用車型來說,車內空間簡直堪比大帝都的房價,寸土寸金,後排地板凸起直接關乎乘坐的舒適性以及空間表現。本來後排中間位置對於乘坐者來說就毫無“車權”,中央扶手位置座椅以及靠背舒適性極差,有些車型還沒有頭枕,再加上地板凸起,乘坐時雙腿岔開,不僅姿勢非常不雅,而且滿載狀態下還會佔據左右乘坐者的腳步空間。

其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凸起不高,中間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會提高,那些凸起較高的車子重心更低,操控性也是相對更好的。


小波來聊車


後排中間的隆起主要是為了給車底部的排氣筒,四驅動務傳輸提供空間的,這個是讓後排中間的乘客非常的不舒適的,這個在一些老車型上比較常見,特別是一些相對商端,或是這個車型有四驅的情況下,中間的突起非常的明顯,有的都能有十幾釐米高了。不過隨著技術的升級,汽車的設計更加的精確,以及新技術的使用,汽車後排中端的突起也越來越不明顯了,特別是國產汽車的表現相當優秀。

國產汽車在這方面做的好,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的,國產汽車更新換代非常的快,非常樂於使用新技術在新款汽車車,設計也是很下力的,而合資汽車的表現明顯一般,主要就是合資汽車不樂於使用新技術,對於老舊的模具也是能用就用,這樣即節約成本,還能讓汽車的質量很穩定,所以大家就懂了,國產汽車競爭力其實更強一些的。後排不突出,給後排的空間就更大,乘客也就會更加的舒適,不會產生壓抑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