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已簽署了85份5G許可協議。當前全球5G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野馬和尚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全球5G市場可以分為運營商市場、手機市場、以及一些物聯網相關的市場。

在運營商市場之中,主要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這四家爭奪市場份額,再加上一個思科和三星。

現在全球可以生產5G基站的企業主要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三星在5G市場重返基站生產,現在雖然市場佔比有所提高,但是主要是因為最先啟動的是美國以及韓國的5G基站建設,這兩塊三星可以說是佔到了比較大的便宜的,但是隨著歐洲以及中國的5G運營商市場開啟逐步的啟動並且開始擴大規模,三星的市場份額佔比將會迅速的回落到第二梯隊。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的單一通信業市場,隨著移動通信制式的迭代,中國運營商市場佔據全球的比例在不斷的攀升。

這點是和中國的運營商都是國企有非常大的關係,那些其他國家的運營商都是一些私企,對於網絡的建設主要是考慮到經濟利益。

在4G的基站建設之中,中國建設了全球70%以上的4G基站,其中中國移動有280萬個4G基站,電信現在有152萬個(2019年半年報公佈數據,現在數量應該是增加了),中國聯通建設了135萬個(同樣是2019年半年報數據,現在也應該是增加了),而作為傳統的經濟強國的美國,全國的4G基站數量也就是聯通的零頭,大概是35萬個(這個數據也是前期的數據,現在也可能有所增加)。

4G是如此,5G也會是如此,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會在2020年開始規模的建設5G基站,中國的5G基站數量佔據全球5G基站的數量佔比也會不斷的提高。

就5G手機來看,現在也是中國有全球最多品牌的5G手機。

中國在4G時代,就成為了全球手機主要的出產國,包括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迅速的崛起,成為了智能手機領域的挑戰者,其中華為更是成為了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手機廠家。在5G時代,目前全球已經開始或者是即將上市的5G手機,佔據最大比例的依然是中國。

就全球目前有能力生產5G基帶的企業,也是中國佔據了大多數,但是就市場份額來說,高通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

全球目前有幾家企業可以生產5G基帶,這裡包括美國的高通、韓國的三星、中國的聯發科、華為、展訊,根據消息中興也有相關的5G基帶即將可以商用。

基帶是5G終端的核心,在這塊,中國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挑戰者。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目前5G手機,高通依然是一個強壯的霸主級的企業,目前全球和相關的手機以及其他終端簽訂最多合同的也是高通。

不過,就這點上,高通在5G時代已經無法做到3/4G時代那樣獨步江湖了,華為和三星做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手機廠家,都擁有自己的基帶以及自己的手機Soc,而且就現在來看,聯發科在5G時代依然會捲土重來,和高通在手機Soc上展開比較強烈的競爭。在聯發科的競爭之下,高通的中低端的5G Soc開始很明顯的降價,也可以看到這種趨勢是很明顯的。

再有的競爭領域是在5G相關的物聯網設備上。

5G,是物聯網的5G,5G裡會有大量的物聯網終端,這裡也是一個5G裡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在這塊,目前國內多家企業都在做相關的研發,以期待在5G時代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

現在5G的各種應用還處於一種初級階段,當在同一起跑線的時候,中國企業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5G物聯網設備,就需要有相關的5G工業模組,現在中國的華為和美國的高通在這個領域正在激烈的競爭,其中華為目前推出了市場上價格最低、性能同樣優異的5G工業模組,也給高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其實就5G的全部領域來看,這個物聯網領域是涉及到最大的經濟利益的一個領域,工業模組之爭的重要性要遠超過手機的Soc。

總而言之,現在還是5G的初級階段,在各種市場領域之中,多家全球性的巨頭都在展開非常強烈的競爭,隨著中國的5G建設在不斷的推進,整體來上來看,中國的企業將在5G時代佔據各個方面更多的市場份額。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華為失去的只是5G部分專利,沒有失去5G技術。全世界所用的5G只是高通的專利,並不是它的技術。國內的5G技術只有兩家提供華為和中興。

大家可能對高通不怎麼了解,下面我有個恰當的比喻,就可以明白高通是幹什麼的。

華為就好比一個飯館,有些原材料能自己生產(芯片),而且能做出涼菜,熱菜,湯和主食等各類飯菜(基站設備,承載設備,核心網設備,雲…),飯菜價格可以,服務員態度也都還不錯,上菜速度還行(供應鏈)。

而高通只是一個原材料供應商,他提供原材料,然後飯館(諾基亞,愛立信還有手機廠商)買來以後只能做某一樣菜或飯,你要吃好還得去隔壁飯館再補充。這些餐館飯菜還貴了一些且服務態度看心情,上菜速度看狀態。

擴展資料:

Vo5G技術白皮書

雖然數據業務驅動了5G的演進,但話音業務仍然是運營商的重要業務。和4G網絡一樣,5G商用首先要確定怎樣提供話音業務。業界需要Vo5G來概況所有5G話音方案。


人生工作吧


很多人看到高通簽署了85分5G許可協議可能會覺得高通在5G方面很厲害,其實許可協議只是整個5G市場中的一部分而已,並非全部。

1、什麼是5G許可協議:

高通目前的主營業務就兩項:芯片業務和技術許可業務,5G許可協議就屬於後者,其核心就是向全球原始設備製造商授權研發、製造和銷售5G單模或多模手機的專利許可,之前是2G、3G、4G的授權,2017年開始推進5G的授權。

根據當年的公開數據,高通於2017年公佈5G許可的專利費,單模5G手機使用費率為2.275%,多模5G手機為3.25%,當年在全球範圍內總計簽署了35份5G許可協議。

2、華為5G必要專利第一,為何高通仍能簽署5G許可協議

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華為在5G技術上不是領先嗎?公開數據也顯示華為的5G必要專利數量排第一,高通完全落後於中韓歐等相關企業,怎麼還能在全球範圍內簽署這麼多5G許可協議?

其實,這和過去的高通在通訊領域的地位相關!現代通信技術其實都是構建在上一代基礎上的,相互之間無法獨立存在。而高通在2G、3G、4G技術上累積了很多技術,很多商用標準都是基於高通確定,因此現在很多3G、4G的技術延伸到了5G之上。比如4G和5G的信道設置和載波聚合是共通的,使用的波形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這最終也就導致了高通原有大量的4G專利可以繼續沿用到5G之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手機廠商生產5G手機時仍要和高通簽署5G許可專利。

3、全球5G市場格局如何?

我們簡單擼一下吧!

5G手機:這個領域高通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靠收取專利費賺錢,目前沒有任何其他企業可以能和他進行比拼。同時高通還能售賣自己的5G手機芯片,但這塊目前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因為華為在5G基帶性能以及5G手機芯片上領先。

5G網絡建設:這塊主要就是全球4大通信企業爭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剩下的全是渣渣。目前5G商用訂單份額,華為截止到2019年結束為65份,5G基站已發貨超10萬臺,愛立信商用訂單為75份,諾基亞到2020年1月的數據是63份,中興現在的公開數據是35份。

這塊的競爭很激勵,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三者屬於相互追趕和趕超,由於美國的施壓,華為在這領域承壓較大。

5G物聯網相關:物聯網是5G的一大應用點,因此未來各廠商對5G工業模組的需求量也會很大,這塊的競爭目前來看核心就兩家,也就是高通和華為。2019年時,華為發佈了MH50000,全球首款單芯多模5G工作模組,整體性能遠高於高通,且售價也相當便宜。高通未來在這一領域未來將會有較大利潤的損失。

Lscssh科技官觀點:

綜合來說,高通現階段盡在專利許可上有優勢,畢竟人家在手機通信這塊領域不是吃乾飯的,家底厚沒辦法!剩下其他領域高通並無優勢,無法提供完整的5G網絡,基帶性能也開始落後,而在工業模組上未來也將受到很大壓力。

而我國的華為在5G上佈局領域較多,基本上各塊內容通吃,在部分領域且有相當的優勢。而傳統的歐洲通信企業愛立信、諾基亞也並不差,在5G網絡上拿到了不少的訂單。



Lscssh科技官


首先,我們要普及一下知識,高通是一個通訊技術的提供商,並不是一個通訊設備的提供商,所以,高通的5G許可協議其實是指的專利技術授權許可協議,和設備本身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而在5G的應用方面,無法避免的專利被稱為了5G標準專利。也就意味著,誰的5G標準專利數量越多,在5G時代就會更加具有優勢。任何國家或地區在使用5G技術時,都必須為這部分專利買單。

根據一份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佈了一份5G標準必要專利數據排名我們可以看到,在5G標準上,專利數量第一的是三星,專利數量達到了1166個;而華為排名第二,數量為933個;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中興和愛立信,數量為796個和794個,基本上是不相上下。

而我們最關心的高通排名在第五,5G標準專利為730個,落後了三星、華為不少。很多渠道宣傳的,華為佔有了5G超30%的專利,絕對領先的說話並不是很準確。因為華為的5G專利中很多並不是標準專利,是可以避開的。當然,華為的5G專利確實也不少,只是我們很多時候把目光集中在了美國,而忽略了韓國而已。

當然,高通的85份5G許可協議確實不在少數,不過由於華為、三星等企業並沒有公佈相關的數據,所以也無法去比較。不過,就現在的形式,即使有美國在背後推動,高通應該也無法過得像4G時代這麼舒坦了。


而華為本身,其實是一個通訊設備的供應商,也就是說,華為的很多5G專利其實是為了確保自己在通訊設備供應上的地位的。

在4G時代,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而5G時代,由於美國政府的干預,華為的全球市場受到了影響。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愛立信成為了這場戰爭中的受益者,目前,愛立信已經手握78份5G商用的合同和協議,成為了全球5G設備供應市場中的No.1,而華為現在所公佈的數據顯示,華為的5G商用合同數量只有65份,少了愛立信不少,諾基亞則以50份的成績排在第三,第四是中興,35份。

因此,在5G時代,三星的芯片應該會開始發力,三星的Exynos芯片現在除了供給自己使用外,也對外銷售,中國的vivo就在2019年首次使用了三星的CPU。現在Exynos 980只是一款終端CPU,未來相信三星應該也會發布自己的旗艦機CPU。

而華為作為通訊行業的霸主,雖然在美國的制裁下市場有所放緩,但是應該也不會這麼輕易的就被打垮。現在歐洲國家已經基本不再禁止華為的設備銷售的,華為應該還是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因此,未來的5G市場中,華為應該依舊會強勁,但是競爭會更加激烈。5G技術領域,三星很有可能會成為高通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國政府應該是無法直接對三星下手的,畢竟韓國和美國還是是盟友關係。


會技術的葛大爺


高通高於去年1I月份的75份許可脅議,全球5G市場 競爭激烈,華為,三星,諾基亞,愛立信,中興爭奪5G市場佈局,華為以專利申請最多,產品價格實惠而贏得市場青睞。但受到美國國家打壓,華為5級市場受到一定影響。而還是排在了前列,華為將是全球5G市場領導者。


聖度宇空


謝謝您的問題。高通的5G許可協議是個很小的概念,5G市場是個很大的概念,兩者不是推導關係。

高通的許可是什麼意思。不管高通簽了多少份5G許可協議,這裡的許可協議指的是,高通公司授權自身產品覆蓋各品牌終端。在對方研發與銷售3G、4G和 5G終端產品的過程中,體現的是高通付費專利許可的數量與範圍,高通收專利費是其主要業務,比如高通驍龍芯片。


我們常說的5G市場有特指。我們經常拿全球電信設備商比較,目前主要是歐洲和中國廠商競爭最激烈,如諾基亞、愛立信、華為、中興等,他們與運營商、終端廠商合作,參與網絡建設,並根據自身業務範圍,開展5G相關的軟件開發、物聯網部署及無線接入等解決方案。他們的市場份額用5G訂單量體現。華為的5G芯片、終端、系統,有端到端5G解決方案。雖然華為的芯片與高通芯片有交叉,但是電信設備商與高通總體屬於5G鏈條不同環節的玩家。

5G市場概念過大。5G產業鏈上游包括芯片、光器件、射頻器件等,中游包括5G基站、傳輸設備、基站天線等,下游包括運營商、終端設備與各種應用場景。5G產業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結合緊密。當我們比較5G市場格局的時候,應具體到產業鏈的某個環節與產品,比如說高通,就不妨具體到專利授權、手機基帶芯片出售等本職工作。作為上游企業,高通還推導不出5G全產業鏈的佈局。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5G技術整體看來,中國企業的專利已經遠遠的超過其它國家,比如:美國/德國/日本等,這也是我們5G技術世界推廣被西方政府阻撓的原因。

網絡方面幾乎是我們一家獨大,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網絡設備供應商,產品技術實力已經遠遠領先其它競爭對手,幾乎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獨步天下。

終端方面我們進步也非常快,以海思為代表的幾乎與高通接近,某些功能性能甚至超過高通,但畢竟我們國家芯片方面屬於後來者,還沒形成與高通比美的技術積累和全球芯片市場佔比,終端方面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根據未來發展趨勢分析,我們在5G方面,系統和終端全面領先就是時間問題,市場份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膨脹也是必然的。


鑫凱程科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42000c3099cdc04021\

鄭宇宇


之前5G的全球發展還一直是非常順利的,尤其中國的規模建設,大大提速了全球5G進程。但一場冠狀病毒疫情勢必會給5G建設帶來一層陰影,目前的情況至少會影響到中國5G工程的建設,會有所拖延,對全球5G步伐會帶來一定影響。今年5G的建設情況還需要看疫情控制的情況而定。


暴走通信


我還有很相信我們的中國企業,華為,眼前來說,困難有很多,但只要持之以恆,迎難而上,以後會有好局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