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戰“役”:累計捐贈超10億元,下調銷量目標,經銷商線上賣車


文| 《財經天下》週刊 宋家婷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疫情爆發以來,國內車企、跨國車企、零部件供應商乃至整個汽車產業鏈都投入了這場防控支援戰爭。《財經天下》週刊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月5日,汽車行業捐贈總額遠超10億元(不含集團與子公司的重合數據)。

捐贈企業裡,既有東風、一汽、長安等國企集團,也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民營車企,既有大眾汽車、豐田汽車等跨國公司及其下屬合資車企,也有蔚來、威馬等新造車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福特、江淮等效益欠佳的車企也投入千萬級馳援金額以及物資救助方式。

同時,自除夕起,華晨、北汽福田、江鈴等企業也投入負壓救護車的生產中。2月6日凌晨,上汽通用五菱發佈消息稱,在廣西區、柳州市政府支持下,公司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本月內14條口罩生產線可投入使用,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此外,包括東風、吉利旗下出行公司也相繼投入武漢當地的應急防控保障中。

奮力馳援的背後,中國汽車業也深陷泥淖。自2018年首次“負增長”以來,2019年中國車市再次陷入“負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下降7.5%和8.2%,較2018年分別擴大3.3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

談及今年車市銷量預期,機構及行業人士均已表示不夠樂觀。中汽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此前判斷,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全年銷量約下滑2%。從目前形勢來看,全國企業大面積延遲復工,這對於車市寒冬中的中國汽車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後續影響遠或許不止於此。這場波及範圍廣泛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進一步加速中國車市的優勝劣汰。因為車企越大,體系相對更完整,對產業鏈的管控能力更強。易車研究院預判2020年中國乘用車TOP10集中度突破60%,TOP20集中度突破80%。

優勝劣汰的背後,整個汽車行業也將迎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

車企戰“役”:累計捐贈超10億元,下調銷量目標,經銷商線上賣車

汽車業實際影響幾何?

問題的關鍵在於疫情防控進展,這關乎各地復工時間。目前,除了湖北省將企業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4日外,華東、華南等地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較往年延遲了一週至兩週時間。三地都是汽車生產重地。

按照汽車行業規律,每年的1月、2月是銷售淡季,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若疫情能在2月份得到控制,其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或可控制,一旦超出此預期,則影響難以預估。其中以“風暴中心”湖北省為甚。

湖北位於中國六大汽車產業集聚區的中三角集群。以武漢為中心,中三角集群聚集了東風汽車集團及其下屬合資公司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雷諾等近20家主機廠,以及上汽通用、吉利汽車、將會汽車、比亞迪、廣汽、蔚來等在本地設立的分公司,同時包括博世、法雷奧、江森自控、偉巴斯特等數百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2018年、2019年,湖北省汽車產量分別為241.90萬輛、230萬輛左右,約佔全國總產量的9%。

目前來看,湖北省內包括東風集團、本田、標緻雪鐵龍等主機廠所受影響最大。全球信息分析和解決方案提供商IHS Markit數據顯示,2020年東風本田預計接近80萬輛新車在武漢生產,相當於其中國市場總產能的47%,東風汽車、標緻雪鐵龍以及雷諾日產,今年在武漢的新車產量佔其總產能的15%、54%和3%。外埠主機廠中,通用汽車今年在武漢工廠預計產能是60萬輛左右。

零部件行業也將受到波及。

業內人士認為,零部件企業抗風險能力比整車企業要脆弱得多。就在1月29日,博世集團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提出預警稱,由於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博世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博世在武漢擁有兩家生產轉向系統和熱技術的工廠,員工數量約800人。

除了博世集團之外,包括格特拉克(變速箱等)、德爾福(電子技術供應等)、法雷奧(集成系統等多種業務)、偉巴斯特(天窗供應商),江森自控(座椅供應商)、TRW(安全氣囊)、馬勒(濾清系統)、萬向(制動系統等)等供應商的主要生產基地都在武漢。一位不願具名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若武漢、重慶等零部件產地無法復工,勢必會對全國甚至全球供應鏈產生很大影響。

IHS Markit指出,疫情可能會引發工廠長期關停的狀況,甚至將持續到3月中旬,這將導致中國汽車產量縮減逾170萬輛,同比下跌32%。

車企戰“役”:累計捐贈超10億元,下調銷量目標,經銷商線上賣車

車市優勝劣汰加速

對於此次疫情後的中國車市預判,多數投研機構、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不會發生2003年非典後的車市大幅反彈,原因在於,2003年正值中國汽車消費黃金時代,但是,“現在已經不是汽車市場的黃金期了,大幅度反彈的可能性不大。”汽車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賈新光對《財經天下》週刊說。

“可能會有一些反彈,但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效果,原因是經濟不好,可支配收入減少。”另一位諮詢機構人士則預估,即使市場要反彈,可能也要等到今年10月份以後。

樂觀一點的判斷是,疫情過後四、五線城市會擴大剛需,一、二線城市則將迎來消費升級。但是,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汽車限購都是當下難以逾越的門檻。包括部分行業人士和主機廠已經開始呼籲解除汽車限購、減免車輛購置稅。

汽車限購是一、二線城市為緩解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推出的政策。1994年上海市首開先河,但以2010年12月24日北京市出臺“限牌令”為分水嶺,汽車限購在全國展開。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貴陽等8城市和海南省為限購省市。

根據限購政策,各地設定指標,通過搖號或競價的方式發放車輛號牌,限制汽車購買。有報道統計稱,這8個城市和海南省每年的新增車輛指標,大約在100萬輛左右,但對應需求遠遠超過指標數量,部分城市車牌中標率不足 1%。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其中第十條提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這意味著,數年來的汽車限購或將有所鬆動。

但是,解除汽車限購對於中國車市會是一個好方法嗎?“解除汽車限購已經呼籲一年多了,成效不大,北京、上海不可能放開。”賈新光說。

一些經銷商與他抱持同一看法。原因在於兩點,汽車限購一是為了解決環保問題,環保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長遠大計,且經過數年努力已經初見成效,不可能就此荒廢;二是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一旦放開又將加重城市擁堵問題。

“環境的話題是永恆的,我覺得國家不會那麼急著去鬆綁。”這位從業20餘年的汽車經銷商判斷。

真正關鍵的問題則在於,不能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短期的救市與拉動效應,並不能為汽車業帶來長期的利好。

以此次同樣被提出的車輛購置稅為例,在2009年、2015年車輛購置稅都曾減半救市,這兩年汽車銷量增幅分別為46.15%、14.93%,車市提振效果明顯。但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減稅則銷量升,恢復則銷量降。汽車業內已經達成共識,減免車輛購置稅只能對車市產生短期刺激,從長期來看則是以透支車市消費能力為代價。目前,僅僅通過購置稅減免已經再難提振車市。

事實上,包括疫情影響的另一主體——龐大的經銷商群體,也不乏從業人士認為,與其盲目救市,不如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競爭,優勝劣汰,留下真正有實力的汽車品牌。“該洗牌的一定要洗,否則,這個行業健康不了”。

調整與反思

汽車諮詢、研究機構以及汽車從業者一致認為,疫情衝擊後中國車市急需一場休養生息。過去十數年,汽車行業過度發展已經帶來諸多問題。現在被迫停下來,正是修正錯誤的好時機。

“這次讓大家都有個理由按下暫停鍵,去反思過度追求增長帶來的問題,以及去修復過度發展過程中忽視的問題。”上述經銷商認為,此前從地方政府到各個行業,自上而下都揹負著高增長壓力,武漢疫情的意外發生,既是敲響了過度發展的警鐘,也為全民降速反思提供了理由。

實際上,過去兩年中國車市的低谷,已經讓一些車企開始反思,並嘗試主動降低增速。此前一些車企將年度增速定位為個位數最低,被視為過於謹慎、過於保守。但現在看來,制定高增速的車企,多數並未達到目標銷量。反而,過度追求速度不斷引發質量問題、渠道問題,經銷商反水、退網此起彼伏。

此次,包括國內外的諮詢機構給出了務實建議。麥肯錫諮詢公司指出,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應該運用“底線思維”,為最差的情形做好準備,努力實現最好結果,化“危”為“機”。但不能“因噎廢食”,以災情為藉口不作為或少作為,推鍋懶政。

麥肯錫建議中國車企做好壓力測試,針對今年一、二季度短期市場形勢,車企自身需要謹慎評估,調整經營目標、優化產品投放,並保證供應鏈體系、渠道體系的正常運轉,同時加強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模式創新。

國內汽車行業機構易車研究院建議,車企應合理調整2020年在華與全球銷量目標,部分國際車企在華銷量目標可先下調10%,全球下調3%。易車研究院分析認為,銷量目標牽一髮動全身,涉及配件採購、渠道建設、車型投放、市場銷售、品牌建設、用戶關懷等整條產業鏈,如調整不及時,將徹底打亂車企原本的戰略節奏,造成採購巨大浪費,加劇車企與經銷商矛盾等。

車企戰“役”:累計捐贈超10億元,下調銷量目標,經銷商線上賣車

從目前眾多車企針對經銷商推出的舉措來看,正在體現出減速態勢。據統計,自2月2日沃爾沃汽車取消2月銷量考核併為經銷商發放補貼等措施後,眾多車企相繼跟進,截至目前,包括一汽-大眾奧迪、捷豹路虎、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比亞迪、長城汽車等主流車企都對經銷商採取了相應措施。

在汽車廠商的支持下,經銷商也在積極開展自救。《財經天下》週刊瞭解到,目前多數經銷商已經相繼與汽車之家等機構合作,推出智能展廳、VR看車等線上服務,上門試駕等線下服務,新造車公司蔚來、跟隨中國節奏暫停生產的特斯拉更是早早推出了直播銷售模式。

在業內看來,雖然線上看車、直播賣車這些新的銷售形式,短期內可能無法規模化,但對於已經連續降速兩年的中國汽車業以及車企們來說,卻不失為嘗試新模式的機會。麥肯錫也預計,前期在營銷數字化(包含企業端和經銷商端)投入較大的企業,將在這一次疫情中獲得獨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