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青銅鏡"的美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廣東聯合共鑑藝術品鑑定中心

青銅鏡是一種古老的由青銅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藝品。發現最早的青銅鏡,是距今4000年左右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徑6釐米,厚0.3釐米,鏡面有光澤,鏡背中央有一個橋形鈕,未施紋飾。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徐氏”天祿鏡RMB 1,265,000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西漢 四乳神獸鏡 直徑20cmRMB 9,085,000

據史料記載,自商周時代起,古人就用青銅磨光做鏡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紋飾。到戰國時已很流行,漢、唐時更加精美。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盤龍麗匣”雙龍雙鸞瑞獸鏡RMB 1,840,000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銀殼孔雀海獸葡萄鏡HKD 4,130,000

中國古代銅鏡 造型多樣,使用巧妙,銅鏡多為圓形,方形次之。唐宋時期,隨著鑄造技術的發展,銅鏡打破了過去傳統的圓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據使用、裝飾等的要求,鑄造出了帶手柄鏡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圓角方形、亞字形、雲板形、雞心形等銅鏡。至於宋代受祟古風尚的影響,鑄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鐘形銅鏡,更具時代風格。

銅鏡的大小千差萬別,但大體可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型銅鏡尺寸一般在3釐米~8釐米,它們均小巧輕薄,用綯繩繫於腰間,隨身攜帶。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雙鸞雙獸菱花鏡RMB 2,070,000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迦陵頻伽”填漆鏡RMB 1,150,000

中型銅鏡尺寸在10釐米~39.4釐米,它們多厚重精美,使用時或懸掛在牆壁上,或置於鏡臺上,用畢還有考究的鏡奩存放。

銅鏡上的紋飾雕刻手法多種多樣,無論是線雕、平雕、浮雕、圓雕、透空雕,都顯得非常細膩生動。 紋飾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從幾何紋飾到禽鳥花卉,從神話傳說到寫實圖案,天上人間,人神雜陳,動物植物,交織並列,構思巧妙,包羅萬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雙龍葡萄鏡RMB 3,565,000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環繞式半圓方枚神人神獸鏡RMB 2,070,000

在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過細膩精美的樓空花紋銅鏡。這種銅鏡是採用分鑄的方法,把鏡面和鏡背紋飾分別鑄造,再夾合在一起。這種複合銅鏡,戰國以後就基本絕跡了。清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對宮內收藏的古鏡正面多進行了處理,以達到重新鑑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鏡面就採用了複合的方法,重新鑄一鏡面,研磨好後,再粘附在古鏡正面。當然這種複合鏡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複合鏡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戰國晚期 三山紋銅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春秋 龍紋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界格四瓣花紋鏡

一般銅鏡在鑄造時,多采用“開放式”和“合鑄式”兩種方法。“開放式”就是隻有一塊鏡範,無注口和注溝,鑄造時鏡範平放,由上傾入溶液。在考古發掘中經常見到的是“合鑄式”,即每鏡有兩塊陶範,鏡背範上雕刻花紋,中央刻有鑄鏡鈕的凹部,並用與範同質的粘土作一短細的棒形的“沙芯”,橫嵌在鏡範的中部。鏡面範刻成凹形平面,然後將兩範合而為一。鑄鏡時將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銅溶液,待溶液冷卻後,取出鑄造好了的鏡子,經過研磨就可以鑑容了。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交龍紋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東漢 “尚方”七乳瑞獸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南北朝 “吾作”半圓方枚神獸鏡

古代鑄鏡工匠,在長期的生產中,不斷積累鑄造銅鏡的經驗,使技藝達到了嫻熟的水平。他們用智慧和創造才能,創造出的許許多多精美絕倫的銅鏡,使今天的人們在欣賞和研究這些精湛的藝術品時,不能不為古代的燦爛銅鏡文化而讚歎。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遼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雙龍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八仙人物鏡

廣東聯合共鑑與您一起欣賞

清代 “呂府”銘文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