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

用戶5547770233


我的觀點是,決定世界萬物發展的趨勢,永遠是事物本身,也就是內因,外界只能起到影響的作用。



拿我來說吧,我的小學是在農村讀的,那個時候其實並不知道讀書有什麼用,每天去學校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差事,這樣就不會被爸媽、老師打罵,就別說讓我發狠的讀書了,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課外書,即使有,估計也被撕了摺疊成飛機了。

小學在農村搗蛋,初高中很榮幸去了縣城讀書,我們這個縣城也是三四線的縣城,也是一個貧困縣。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也是很繁華的,沒見過車那麼多、樓那麼高,街道上的人衣服那麼漂亮、大家說話很多也是普通話……這一切的一切讓我覺得這裡很洋氣,說實在的也很嚮往。

我們學校也會表彰優秀學生,看見同班同學從容地走上了講臺,拿著獎金拿著獎盃,臺上金光燦爛,臺下掌聲一片,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想要在這個縣城有模有樣,讓別人瞧得起,豎大拇指,我就要好好讀書,慢慢的,我就把學校發的課本反反覆覆去看,老師佈置的作業認認真真去做,成績也在慢慢的提升。


後來成功考入大學本科,去了外地省城省會,碰到同學都是全國天南海北的,生活習俗不一樣,每個人的愛好相差甚遠。面對同一種現象,別人原來可以那麼想,可以那麼去做,想要和大家有共同的談資,想要讓大家覺得自己說的對,我的知識面必須要廣,懂得必須要多,見解必須要深,因此我做好自己學業的同時,也頻繁的去圖書館借書看,這是自我的驅動。

大學畢業去了北京,深深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不學習,生存都是問題,尤其是空餘時間做了多媒體,我需要日更寫文章,回答問題,論社會經驗我沒有,更不可能去體驗那麼多的行業,那我怎麼辦?拼命的讀書,拼命的做筆記,我現在一週至少讀一本書,一年也得100本書以上……


總之,想要讓一個人行為上有變化,作為一個教育者,你需要從思維上去改變他,讓他明白這樣做是對他有好處的,這個好處不要太遠,而且要及時兌現,大小都無所謂,這個好處也一定要符合他的口味,是他用心感受到的好處,所以也說,教育的本質在於影響,在於點燃。


我是h曌曌


我發狠讀書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讀書這條路

無路可走,凡是上課,不再浪費一分鐘,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把初中的歷史書每一頁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來,所有的文科算背誦,理解記憶,數理化90%都能理解,參加全年級考試,12個平行班,每個班70多人,半學期從慢班考到快班,考進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還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為了證明自己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看不起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說你的人你難道要自甘居於人下,我不會,從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為了給他們看,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優秀,所以這一路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學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給自己有一個實現理想的經濟基礎。





上官逸風


這是我老師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生,他很討厭學習,天天翹課,他父母也沒辦法,後來父母往各種學校求助,可是再怎麼求爹爹告奶奶也沒辦法,於是父母想了個辦法:帶他去體驗那些差學生的打工地,於是他暫時輟學,他剛開始打工還覺得“嗨,這比學習好多了”。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有點煩,有點累了,一個月後,他終於快瘋了,哭著求父母送他回學校,父母想盡了辦法,他終於又回了學校,不過他再也不偷懶了,於是他好好學習,最後上了個不錯的大學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跟孩子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讀書時代”

其實也就是這樣

當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發現在學校讀書真的一點也不苦,所以

珍惜學校生活



小張玩MC的沙雕操作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賺大錢,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說,孩子反而不以為然,有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愁啊,愁壞了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不好好讀書的時候,父母是怎麼說我們的,有沒有效果,我們自己是不是還在用他們曾經的模式呢,既然對曾經的我們也沒有效果,何況這一代呢,他們更加的聰明。

有時候一件能夠觸動他靈魂的事情有可能會震撼他,讓他從此奮筆疾書,刻苦學習,記得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夠讀到初中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但是由於資源缺失,他們成績也就那樣,那時考個中專學校是讀書唯一的出路,因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還記得初中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你說他不努力嗎,估計也不是,就是內心的潛力沒有激發出來,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辦小學教師,被放掉了,多麼痛的領悟,正是這件事讓他發誓要爭口氣,從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學習非常的自覺,就像工人加點加班的幹活一樣,終於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師範學校。

用事情激勵更為重要,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發現它,發揮他的優勢,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愛慕][愛慕]





孩子與夢想


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這個問題我也想結合自身的經歷來談一談。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個聽話的小孩,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被爸媽安排得很好,不需要我操心。當我想有什麼新的嘗試時,基本會被我媽否決。這導致了後來我做事總是沒有主見,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遇事經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上大學後,平平淡淡地度過了大學時光,談了兩段戀愛,讀了幾本書。學校要求考的證書都考了,不要求考的證書也一本沒考,對於未來沒有什麼概念。等大四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還小,還不想工作,就隨大流考了研。

於是,又混了幾年研究生,過上了本科生活的翻版。畢業時,除了學歷聽上去好聽點,工作能力一塌糊塗,依舊沒有職業規劃。

畢業後回到家鄉長三角三線城市,靠家裡人的介紹進了一家中小型外貿公司。老闆看在我有一點學歷,就要了我,但需要從底層助理開始做起。

於是開始了人生正式的職業生涯。不得不說,中小型私企真的很壓榨勞動力。從早到晚,基本沒有休息時間,說是助理,但一人身兼數職,等於行政+助理+翻譯+跟單+發貨。

我看到自己的直系小領導比我還要忙,經常加班,一天工作12-13個小時,月薪依舊沒有過萬。

我偶然在人事那裡,瞄到過在同一個辦公室、負責製作產品宣傳頁的設計師的工資,只有4千元那是一個34歲的男人,已經擁有了七八年的工作經驗。

這些都深深地刺痛了我年輕的心靈,我一點也不想擁有同事那樣的工作狀態。

迷茫,特別迷茫。沒有目標,工作沒有一點動力。經常被部門領導說,只會等著被安排,不會主動找事做。

那段時間,我十分頹廢,十分焦慮。

我開始自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資料,聽過一些付費的職業規劃課,請教了長輩們的經驗和意見,並對自己的能力進行一番盤點後,我最終決定轉行,成為一名教師。

要當老師,首先需要考個教師資格證,有了資格證,再繼續考編制。

有了目標,我整個人都精神一振。我在網上查找別人考證的經驗,自己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刷網課、做試卷、總結答題模板。一年後,終於考到了教師資格證,算是給自己的轉行之路開了個好頭。


回到問題,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個人認為,內在驅動力十分重要,要讓他從內心激發起讀書的願望。那如何激發內在驅動力?這就需要一個人擁有自己的目標!

就像我的第一份工作,為什麼渾渾噩噩,就是因為沒有職業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想達到什麼水平。



那麼,如何設定目標?

一個合格的目標,需要具備三要素:

a.達標時間 b.數字量化 c.目標內容

例:我這一週的目標是:要在本週日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資格證學科模擬卷。

a.達標時間:本週日下午六點

b.數字量化:5套

c.目標內容:資格證學科模擬試卷


目標越清晰具體,執行起來的阻力就越小。如果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那我們可以順延工作,重新做個計劃,直至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比如,我的目標是本週日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模擬卷,但是因為別的事情耽擱了,只完成了4套,那我就重新規劃,讓自己下週一下午六點前完成5套試卷。

要記住,我們需要的是完成工作,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有了目標,我們就去執行,執行之後,需要有反饋。目標——執行——反饋是整體,是一個巡返往復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的執行力不強,原因除了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反饋,沒有正向的反饋。

我做完一套模擬卷,自己照著答案校對,發現自己錯了三道選擇題,這就是有了反饋。知道錯誤的地方,再去彌補知識點的漏洞,久而久之,成績自然有了提高。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一點思路與啟發。


蘇三教育說


我總結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種狀況,看看哪種適合你。

1.說反話。

我兒子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對待他出現的問題。他學習還可以,這個方面我倒是不怎麼擔心。

他報的架子鼓課,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從學校出來馬上又去上這個課程,用他的話說有點太趕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上課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課10多分鐘了,他也沒仔細看群裡的上課通知。

我隨口就說,今年交的是年費,明年你就別上了。沒想到他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興。

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不能很好的堅持,那一生他將一事無成。

2.急於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註冊頭條後,每天都堅持回答問題。一個多月了,一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時間內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時候,有個好成績,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習是一個每天都要持續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恆的態度才行。

3.有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他功課落下了,老師講的實在是聽不懂。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裡,家長如果會的話,自己輔導。不會的話,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孩子能聽懂了,也會做題了,也就有信心,並且能好好讀書了。

功課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持續較長的時間比較好,否則前功盡棄。

4.對孩子多些鼓勵。

有些孩子在遇到難題或成績下降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果這時父母責罵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貶低他,這時,他就不願用心讀書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句鼓勵的話,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為會這句話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學習。

總之,不願發狠讀書都有具體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他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了。

我是@往後餘生zcx,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你一起探討成長路上的難題。





往後餘生ZCX


剛好我身邊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她高中畢業在深圳工作,孩子上中班了馬上就上小學了,為了孩子能經常身邊打算在深圳買房,她家條件不是特別好,辦深戶必須要本科學歷。她現在報了一個培訓班沒時間去上課邊工作邊看書,每次和她視頻聊天都爭分奪秒回答完了就自己的事情了,說要準備考試時間緊。披頭散髮也沒有像平時一樣化個妝,但是從她臉上可以看出她是快樂的,為了孩子拼命努力。


丹媽8899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雖然我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我經歷過從學渣到所謂好學生的過程。有2段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學習屬於中等偏上,但因為有一定的藝術特長很受老師喜歡。畢業後以藝術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是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同學都特別的努力,但我以為混混日子還能像初中一樣。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物理、化學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為在初中時,好歹也算個好學生,怎麼成績變這樣。之後在父母壓力下也試著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號,沒沉下心來,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當時不知道選啥,有點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話刺激到我,他說你們這種藝術生,成績也就這樣。刺激到我的不是後半句,是前半句“你們這種”。我一直覺得我跟大家一樣,但其實到現在我已經跟大家產生了很大距離,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謝那時班主任沒放棄我,我最後選了理科,沉下心來,每天晚自習回來後再學習一個小時,然後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門課學習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雖然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最後還是考入985學校。

第二段是考研。為了考研努力學習,就有點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我大學成績還可以,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保研,但當年學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讓一些人從其餘途徑保送,佔用了一些名額,最後保送到我前面一個。當時就鬱悶了,其實當時手上也有幾個不錯的offer,但我意識中從來沒覺得我上不了研究生。於是在考研前最後幾個月在學校附近一個小山上租了個房子,每天下山從食堂打一次飯回去吃2噸,唯一的娛樂就一個收音機,太孤獨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絕對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真實意願。自己意願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 1、自己認識到現狀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標很明確,不會給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倩小倩來電啦


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有了內驅力才會發狠讀書。

一個同學,小時候她父親不喜歡她,因為她是個女孩而捱了很多打。後來她開始努力讀書,其實是想通過讀書讓父親喜歡她。畢竟有個成績好的孩子是家長的榮耀。

但後來她發現成績好了她的父親還是一樣不喜歡她,動不動就打她。於是她就憋著一股勁兒想靠讀書出去,遠離她的父親。

那時候每天最晚回宿舍的是她,最早起床讀書的還是她。後來她如願考上了大學,嫁了個加拿大人,如今住在加國,離她父親很遠很遠了。

還有個同學,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拉扯她長大。同學家住農村,家境貧寒讓她一直想靠讀書改變命運,報答她爸爸。後來她也考上了大學,然後和她老公創業,現在是年入千萬的小老闆了。


芝麻辰小七


答:苦難讓我發奮讀書📖✍️📚

1、文革浩劫,不讓知識分子後代讀書,十三歲的我只身走七十多里路,來到東山陸巷擺渡口等候渡船。

2、擺渡到元山再走九里路,終於到達西山石公中學,好心的校長見我雙腳全是血泡,就讓我去教務室做四道繁分數、寫一篇《學習毛主席語錄心得》附加“打算盤”。

3、初一念了兩週,老師通知我去教導處,張教導說:“孩子,金校長讓我通知你,下週一去初二劉老師班上課。”

4、後來被造反派發現我在讀書就勒令下鄉當知青。

5、未成年的我體重35公斤,農民伯伯們心疼地說:“作孽啊,如此小的丫頭,咱農民的孩子都得十六週歲才可參加勞動。”

6、我暗暗下決心—— 拼命勞動、收工讀書、我要入黨!

7、那個年代唯一能夠忘記飢餓的方法是讀書,像吮吸乳汁那樣渴求知識的營養📚📖✍️

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知識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