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和明史哪個更值得研究?

史海深處


相比屬於古代史的明史,最值得研究的還是近代史。

因為古代史基本是千篇一律的東西,看著就想睡覺。這主要和中國古典時代的農業文明有關,農業文明說好聽了是內斂、含蓄,說不好聽的就是封閉、僵化、停滯甚至是愚昧和落後。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農業文明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因為世上無絕對。

中國人的民族性就和農業文明有關,比如不懂得為自己的權利而抗爭,這段按下不表,因為這不是本文的重點。

屬於古代史範疇的明史可謂是把農業文明不好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明朝也是古典時代封閉內斂的一個極端。而且明史一般是和清史相關聯,因為清朝基本上就是明朝的一個翻版,只不過相比之下,清朝玩的比明朝好了不少,最起碼把古典中國推向了最後的輝煌,你也可以理解為落日餘暉。

明朝就是個大農村

清朝是明朝的改良版

至於近代史,這段歷史雖然屈辱,但是卻是東西方文明之間大規模碰撞、交流的時代,而且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在近代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傳統農業文明落後於西方文明的根本原因。而且近代正因為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所以近代史比古代史有意思的多。

而且在近代史當中,我們也可以總結中國崛起的道路。因為近代史表明,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專制歷史的農業帝國不能簡單複製西方的制度,因為辛亥革命就是簡單複製西方的制度,但是中國卻比革命前更加糟糕,和現在全世界第三世界國家一樣,都掉入了西方的陷阱。

另外,近代史和現代史息息相關,因為現代中國的很多特徵基本上都是在近代才得以定型並傳承下來的,比如說主權。

當然傳承下來的還有國籍法,因為中國自清政府確定國籍的概念並制定國籍法以來,歷屆中國政府都以

血統主義作為原則。

所以,近代史比明史更有價值,而且我沒記錯明史學會可並不受重視。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讀史可以明智,我認為都值得研究。今人更專注於近代史的研究。

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老時期。明朝傳十二代,十六帝,276年,約當於公元1368至1644年。清朝傳九代,十帝,268年,約當於公元1644至1912年。1840年,英國殖民者入侵,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逐漸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

當然,史學家把明史歸為古代史,把鴉片戰爭以後的清史及民國史歸為近代史。

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為標誌,中國歷史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一部近代史,是中華民族受侵略,被壓迫,遭奴役的屈辱歷史,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幾乎都侵略過我們,他們每發動一次侵華戰爭,就逼迫當時的腐敗無能的中國政府,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割佔中國的領土,強迫中國政府接受鉅額的戰爭賠款,享受各種特權。在中國強設租界,儼然一個個國中之國。這些條約一步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統治,他們加緊了對中國的掠奪和控制。

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和中國腐敗無能政府的對外賣國,對內壓榨,使廣大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從清朝政府至中華民國,中華民族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徹底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皖北隱士


近現代史和明史哪個更值得研究?當然是近現代史更值得研究。

一個半世紀以前,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之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的李鴻章,面對晚清被西方列強肆意欺凌,東西方文明劇烈碰撞之時,曾感概的稱自己所處的時代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身居廟堂,飽讀詩書,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中堂大人李鴻章,身處其中,尚且參悟不透,更別提哪些清朝勳貴和一般官吏了。

當局者迷,後來者清。

華裔歷史學家徐中約在其所著的《中國近代史》中文版序中寫道:

“西歐諸國以雷霆萬鈞之勢東來,強行打破了閉關自守的清帝國的大門。中華民族面臨史無前例的衝擊和生存危機,有識之士,確認自強更生之道,繼而投身民族振興的大業,並進入國際社會中奮鬥,爭取獨立與保持國家尊嚴。經百餘年之努力,今日中國已成世界大國之一。”

通過李鴻章,李中堂的感嘆,到徐中約,徐教授的後來者概述,人們清楚的看到:自1840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中。中國從一個封閉保守的封建帝國,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不斷打擊下,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隨著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徹底跨臺,中國亦步亦趨,跌跌撞撞的與世界潮流接軌。可是內部的腐敗,外加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掠奪,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時斷時續,毫無自主可言。

為了救國圖強,無數仁人志士,“不惜拋頭顱,撒熱血”,孜孜以求,探索著各種各樣的救國道路。

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文武北洋、北伐戰爭、教育救國、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每個時期都侵透著先賢們渴望中華崛起之夢想,百轉千回,風雲激盪。其間失敗與成功,光榮與夢想,都是一種歷史的延續與積澱。

最終,近過一百多年的探索與奮鬥,中華民族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一天隨著1949年10月1日的到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拿破崙曾經說過:中國?那裡躺著一個酣睡的巨人。讓他睡著吧。因為他若是醒來,將會改變世界。

如果你喜歡歷史,喜歡探尋事物的發展本末,中國近代史可以說是一座豐富的歷史巨礦,其中的波詭雲譎、千年鉅變,使東西方文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碰撞。

雖然說中國近代史,只有百多年的歷史,但其對中華歷史的影響力,是前所未有的,是明史根本無法比擬的。


方城闕


都值得研究,兩者各有千秋。不能只研究近代史,也不能只研究明史。因為兩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1、社會意識形態不同。中國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明史史則是封建社會意識形態。

2、生產力水平不同。中國近代史雖然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已經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力遠高於明代社會的生產力。

3、統治階層不同。明史包含了封建地主階層和奴隸主階層兩個剝削階級,中國近代史包含的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階層。



歷史太傅


歷經清王朝統治後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是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中華民族抵抗侵略者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

由此論斷近代史主要得研究價值就是政治制度這些方面近代史的一些政治制度對我們現在還是有一些借鑑意義的,以史為鑑嘛!

之於說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它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明史的主要研究價值我認為主要就是對我們現在的經濟以及金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明朝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牙,另外我們現在也有學者專注於明代的中外關係和白銀貨幣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最後總結如下: 不管是明史還有近現代史都對我們現代人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這個要根據我們的從業方向來綜合的衡量,可以根據從業方向來選擇側重面,沒有太固定的答案。當然如果讓我選擇話我選擇明史。


阿杜談古論今


歷史這東西,永遠是越靠近我們所處的時代,其“價值”越高。因為,這些內容更能警醒我們。所以,大家更喜歡近現代史的“故事”。

而古代史的東西,價值就存在於“歷史研究”領域。除非跟什麼文物寶貝有關的研究。不然,基本就是為了研究而研究。

就如同在頭條寫作一樣,近代史的東西最容易出“爆文”。例如:民國、軍閥一類的。

而古代史的東西要想成爆文,最好是跟奇聞異事沾邊。帶點顏色的豔史,也容易爆。

建議近代史往世界史方向走,隨便說,不會違規。國內的近代現史,禁區比較多,小心踩雷。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近現代史更值得研究,但是你只能研究明史。


曹宗國隨筆


“歷史”是連續的,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739958070860


當然是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