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这个故事里一个继父诱奸了他的养女。

亨伯特在他老不死的一生里,一直都十分清楚自己犯下的罪行,却又永远被欲望钳制而步步为营。优秀的猎手追捕猎物时逻辑缜密,对自然法则了如指掌,但最终被猎物吞噬。死囚的自白,恶龙与深渊。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

《洛丽塔》还有一个名称叫做《一树梨花压海棠》。

为什么中文还有这个版本的翻译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大文豪苏轼了。他有一个好朋友名叫张先,都80岁了,还纳了个妾,这个小妾18岁。

苏轼有感而发为好友的“老牛吃嫩草”行为,吟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80岁的老头子白发苍苍恰似一树的梨花,而把18岁的青丝比作春天风华正茂的海棠,新婚之夜,不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吗?

后来“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便是“一树梨花压海棠”了。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洛丽塔》是以继父亨伯特的角度来写的。它以优雅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中年男人对少女不可抑制的痴恋,或者说爱。这种痴恋有些变态,亨伯特也自认为因为爱受到折磨。 在书中,少女洛丽塔的一举一动都亨伯特观察,并被解释成了清纯的诱惑,或者放荡。

纳博科夫是个操纵幻觉的魔法师,以至于读者对亨伯特本该抱有的恶恨或多或少转为了同情。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在小说里,我们尽可以享受作者用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尽管读完全书结尾的最后一个字时,你会后怕而又舒心地合上末页,告诉自己还好这只是个小说,但你又不免心惊,它过于逼真而像是对某种真实癔症的模仿。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没错,《洛丽塔》是有真实故事作为参考的。真实的故事可远远没有影片中那么美好。

洛丽塔的形象,有一半都是来自一位有着悲惨遭遇的美国小姑娘...

1948年6月13日,美国新泽西州卡姆登市,一名中年大叔看到一个长相甜美的小学生正在偷东西,他上前抓住了他,并警告小女孩以后不许再这样。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这名女孩名叫莎莉,只有11岁。

这位大叔从此瞄上了莎莉,他打听到莎莉的学校,第二天就在学校门口堵住莎莉,

用一波哄孩子骗孩子的理由把莎莉带走了,还威胁莎莉,如果她拒绝,就把她送去警察局。

莎莉不得不跟他走。这一走,就是两年。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那名大叔名叫弗兰克,当年他50岁。

这名大叔之前也结过一次婚,妻子当年17岁,是名高中生。可想而知,又是使用一贯的骗孩子的方法。他们甚至生了一个孩子,但是大叔弗兰克一点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最后被17岁的妻子告上法庭,

两个人离婚了。

其实结婚期间,弗兰克一直偷偷在外猎艳,寻找未成年的姑娘下手。

这个大叔是个恋童癖。

后来因强奸、猥亵、诱惑未成年人被捕服刑,盯上莎莉时,他才刚刑满释放6个月。

后来为了养莎莉,弗兰克找了一份工作,早出晚归。他跟莎莉对外也是以父女相称。他把莎莉送去上学,女孩每天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回来就遭受弗兰克的性强迫,因为遭受弗兰克的胁迫,莎莉也不敢跟陌生人多说话。

他们不停地搬家,每次只要感觉有点不对劲,弗兰克就搬家。但是有一次还是被邻居发现有一点不对劲了,邻居加强关注他们,后来终于察觉出来弗兰克的罪证,将他们举报,莎莉这才获得解脱。


现实中的洛丽塔:真实世界远比小说残酷

莎莉向警方指证弗兰克绑架、威胁她,并强迫她多次发生关系,成为他的奴隶。最终弗兰克不得已认罪,被判处入狱30至35年,1966年因动脉硬化死于狱中。

莎莉在被绑架21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家人身边。

这个案件一直被媒体追踪,从最初的女童失踪案,到真相大白后的恋童癖绑架案,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很多媒体指责受害人莎莉,说她当年如果没小偷小摸,就不会有之后的事件了。

大概就类似于“做婊子还立什么牌坊”之类的恶言恶语吧。

那个年代,对于未成年人及性犯罪案件当事人的保护还没什么概念,媒体公布了很多关于莎莉的信息,大家唇枪舌战着,口诛笔伐,这些都给莎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就像《阮玲玉》临死前一直重复的那句话“人言可畏啊,人言可畏”,舆论是真的会逼死人的。

1952年8月18日,莎莉在新泽西州伍德拜恩附近高速公路的一次车祸中丧生,

年仅15岁。

我记得当年刚读完《洛丽塔》时我跟朋友说:“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故事,好喜欢纳博科夫的笔触,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怜的人,总是追逐毁灭人的东西。”

朋友回答道:“这或许是个好小说,但如果它是真的,我永远不敢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