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人們學習書法都會以古人的經典作品作為師法對象,通過對古人作品的臨摹學習,從中獲得筆法、字形、章法等諸多有益的書寫方法,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取法乎上”,也就是說,人們在學習書法時要儘量向更古、更久遠的時代書法去學習。一般認為,在學習帖學書法時,都應當以魏晉書法為取法對象,而魏晉書法大都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作品為臨摹的範本。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喜歡王羲之的自然流暢,行雲流水,有的人喜歡鐘繇的古樸純雅,也有人又喜歡王羲之的“妙有餘姿”,從而在他們的作品中獲取與自己認識、風格相近的藝術風格,這都是沒有問題的。這並不是說人們必須要向某一個人去學習書法,原則是隻要喜歡就行。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明清之際的王鐸在學習書法時,並不是人們普遍都要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那樣,而是選擇了學習王獻之書法,這是為什麼呢?從王鐸的人生經歷、性格、閱歷、認識等各個方面綜合來看,王鐸與王獻之書法在某些方面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從書寫中充分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情緒。王獻之書法是學習父親王羲之,他認為書法應當寫出“妙有餘姿”的意味,不應當是他父親那樣的“規範”,而王鐸書法是內心“苦悶”的宣洩,他把自己降清後的情緒用書寫表現出來了。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王鐸在書法上以魏晉為師,尤其是對王獻之書法下功最多,雖然也有臨摹王羲之,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臨摹學習王獻之書法上,其目的很可能是喜歡王獻之的書法“姿態”和“意味”,以至於後來形成了他有張有馳的藝術風格。晚清、民國書法家吳昌碩: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這些都得益於對王獻之書法的學習而掌握了其精髓。但王鐸也並沒有囿於於一家,而是廣泛取法,他從魏晉、唐宋諸多名家入手,取其所長,後來在米芾書法上又多以專精,據說王鐸見到米芾書法時非常激動,甚至在上面挑燈題跋。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如果一個人專精一種書體並且成為大家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王鐸對各體書法樣樣精通,並且他對詩文、繪畫等也都有所專長,可以說王鐸是一位全才。他也有小楷作品留世,但數量極少,質量很高,這和他的繪畫作品都是一樣的。他的篆隸水平也很高,筆力十足,有力敵千軍之勢。教育家、書畫家啟功: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但王鐸最擅長的還是他的行草書作品,他的書風可謂開創了明清時代書法的先河。他在行草書作品中,使用漲墨書寫的方法,形成了作品點線塊面的藝術性,成為時代之筆和後世學習的楷模。王鐸一生有很多作品贈送友人,也有很多跑題、臨摹前人的作品都很好地保存來了。

書法要把“情緒”寫進作品中,看這位古人是如何做的

王鐸一生極重古典,可謂古風浩蕩。他特別強調“宗晉”,認為“書未宗晉,終入野道”。如果說王鐸學習書法有什麼秘笈的話,那麼這也許就是他的學書秘密,但的學書還有一個重要方法,那就是“一日臨帖,一日應清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