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以前非常內向,於是總有人問我,怎麼改變內向的性格?

我一般都會告訴她們,內向並不是完全不好,我現在也沒有改變內向的性格,只不過我能夠在性格內向的同時,擁有跟別人社交的能力而已。

其實我知道,她們真正想問的,不是怎麼改變性格,而是希望像我一樣,能夠擁有社交能力,至少不那麼害怕社交。

害怕社交,用一個時下的流行詞,叫“社恐”。

社恐的初級階段,是不喜歡人多的場合,不喜歡聚餐,party這樣的社交場所。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接下來,會“進化”成只要身邊有人,就渾身不自在,為了不跟人同乘一部電梯,寧願自己從14樓走下來……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再到哪怕沒有面對面,接個電話都難受。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以及最誇張的,連打遊戲都不喜歡組隊打……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社恐”有沒有錯?

可能在當下這個崇尚自由的社會,只要你沒妨礙別人,都不能說你錯。

甚至有的人可以說,我就是不喜歡跟別人玩,這是我的個性,是我“做自己”。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好像還挺自豪的。

但是“社恐”好不好?顯然,它不好。

要不然,也不會隔三岔五就有人抱怨,交不到朋友,認識不了合適的異性,人生太孤獨了……對不對?

而且客觀來說,人是群居動物,沒有辦法脫離群體和社會存在,不擅長,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確實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不僅交友和戀愛會受影響,發展得極端了,都會阻礙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所以,內向,社恐,不善交際,可能沒錯,但是真的不應該被標榜,被宣揚。

這就像是,女生寄情事業,不想結婚,沒有錯,應該被尊重,但是如果我們宣揚,獨立女性都不需要男人,女權就是讓男人滾開,這就錯了。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社恐該怎麼改?

這應該是你們最關心的部分,你們想要看到具體的技巧,參與社交場合怎麼打扮,怎麼跟人說話,甚至有哪些社交禮儀,或者實用的眼神動作之類的。

這些都是“術”的層面,你打開各大網站都能搜到。

我更想站在一個前社恐者的角度,講一件更宏觀的事情——

如果你現在面對的社交場合讓你實在很難受,讓你覺得即使你做出了改變,也是委屈自己迎合別人,那麼有個最大的可能性是,你當下的圈子,確實不太適合你。

去年的《奇葩說》就有過一個話題:我不合群,我要改嗎?

陳銘提到,要改,但是我們不一定要改“自己”。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不合群,可以改“群”嘛。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哪怕再外向的人,也不可能和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聊得來,不可能融入到世界上的每一個圈子裡去。

你們覺得,源姨現在很擅長和女性打交道,但你讓我去參加一個都是五十多歲阿姨的夕陽紅茶話會,她們都在聊婆媳關係,聊誰的兒子有出息,誰的孫子可愛,我也很難插上話對不對?

但反過來說,再內向的人,也一定能找到哪怕一兩個人,是你聊得來的,一兩個圈子,是你願意加入的。

我能想到,一定有人反駁說,源姨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哪兒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圈子?同學同事,是你能選擇的嗎?

我知道,當然不是。

我也知道,就是因為小時候,我們能接觸到的人,都是我們不能選擇的——我們選擇不了父母和親戚,再長大一點,選擇不了誰是你的同學,你的同桌,如果你住校,你也選擇不了誰是你的室友。

從小,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你無法改變環境,只能適應環境,跟你身邊的人友好相處。

你說你討厭他們?那是你的問題,你要學著克服。

你說他們討厭你?那也是你的問題,要不然別人為什麼獨獨討厭你。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那個時候,想改變“群”確實很難,幾乎不會有家長會同意,僅僅因為你和同學處不來,就幫你轉班,轉學。

所以,我們從小就默認了,圈子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如果改變自己的過程實在太難受,或者改變了自己也沒法受到歡迎,那就只能“內向”,只能儘量減少和別人來往。

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但我們好好想一想,現在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吧?

你依然沒法選擇同學同事,但是這是網絡時代,你可以自由地交朋友了呀。

我玩豆瓣的時候,知道上面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小組。

最常見的,喜歡攝影的人都在這裡。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喜歡喝奶茶的女孩子都在這裡。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喜歡養寵物的人都在這裡。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還有的小組專門研究吃方便麵。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有的小組把“吃包子”上升到了“藝術鑑賞”的高度。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有的小組喜歡吐槽甲方。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我見過最迷惑的一個組,組員聲稱自己“不踩井蓋”。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總有你感興趣的吧?

在感興趣的圈子裡,跟有共同愛好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你就不至於那麼緊張和排斥了吧?

這個時候,不需要我來教你什麼技巧,你自然就能和他們相處得愉快了。

退一萬步講,你說你是社恐對不對?你打開微博,會發現無數個跟你一樣,說自己社恐的人對不對?

那你們可不可以認識一下呢?

社恐和社恐一起玩,總能稍微舒服一些了吧?總能體會和理解對方的感受了吧?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發現了嗎?你需要克服的不是“內向”本身,也不是“不會交朋友”,“害怕社交”這種問題,甚至不是“改變圈子有多難”。

你真正要戰勝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告訴自己,社恐不好,不善交際不是個性,你應該改,也完全可以改。

第二,去找到一個讓你舒服的圈子,認識一些你真正願意交的朋友——在網絡時代,這一點兒都不難。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我為什麼這麼篤定?

因為你們走的彎路,我都走過。

你們都知道,我曾經為了改變社恐,做過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在街上抓著十個陌生人聊天,被別人當神經病都是小事兒。

最誇張的,是我休學半年跑到夜店去打工——就是那種燈紅酒綠,音樂聲震耳欲聾的夜店。

或許你們很難想象,讓一個喜歡安靜的人,成天處在那種環境裡面,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折磨。

我硬逼著自己克服,直到幾個月後,我能在夜店和第一次見面的人稱兄道弟,女孩子也都願意找我聊天,我承認這段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也確實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社恐。

但我還是非常非常難受。

我就是沒有辦法和夜店裡認識的人深交,更不可能和夜店女生戀愛,因為本質上的確不是一路人。

當時我的感受是什麼呢?就像是,“社交”是一個技能,我掌握了這個技能,但我從裡面得不到一點點快樂,只是覺得痛苦。

“社交恐懼”患者:你別過來,我對人類過敏

我經常表面上在笑,在聊天,心裡只想著趕緊結束走人。

所以最後我離開了,我知道,這不是適合我的圈子。

現在的我,閒暇時間會去報個成人的英語班,或者參加車友會,再或者加入一些讀書和攝影的交流群,在這些地方認識新朋友。

真的舒服多了。

如果說我以前硬要融到夜店的圈子裡,是靠“毅力”,那現在的我,終於算是學會了用“腦子”……

我是 ,一個在情感教育行業混跡10年的老咖,用男人的視角和思維,帶你洞悉男性心理,輕鬆俘獲男神的心。

我的專欄《源姨教你讀懂男人心》,幫助8萬女生提升情感能力,希望你愛的人同樣都能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