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文學成就能不能與路遙相比?

用戶62491815219


人是在天上,還是在地上?

從“你咋不上天呢”,“逆天”這些話來看,人是在地上。但是換個視角,比如讓三體來回答,人無所謂天上地上,我們只是漂浮在宇宙中。

所以立場很重要,洞察很重要。

回到本題:金庸成就能和路遙比嗎?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站在哪個立場來回答?真相是什麼?

我告訴你我站在哪個立場:我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一個青少年的立場。大概12歲左右,路遙的書我就看到了,但沒有讀,為什麼?讀不進去。很多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也都在看,沒幾個看路遙,當然你可以說也許路遙的文風,深度勝過金庸,但站在孩子的立場,金庸才是真愛。

真相是什麼?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甚至金庸的小說橋段都成了中港臺共同認知的符號:比如今天開了一場學術會議:人說叫華山論劍,大概大家都能聽懂並能感受其中的氛圍。但路遙在公共認知層面留下了什麼?

金庸的成就能不能和路遙比也就不言自明瞭吧。




尋櫻者不遇


我先問一個問題:作為學生家長,你是鼓勵孩子多讀路遙小說,還是鼓勵孩子多讀金庸小說?

儘管我更喜歡金庸小說,但是在鼓勵孩子讀書上,我肯定會推薦路遙小說。也許你會鼓勵孩子多讀金庸小說,那是你的事情,我不干涉。

如果路遙不是去世太早,我感覺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應該是路遙,其小說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巔峰造詣。但不可否認,閱讀起來肯定沒有金庸小說引人入勝。

武俠小說在人氣方面不容置疑,但畢竟社會功能有限,而且具有時代侷限性。如今的學生對武俠小說明顯不如二三十年前感冒了。瓊瑤式的言情小說熱度也逐漸散去,盜墓筆記式的網絡小說卻風靡校園。

小蘋果和江南style也曾讓許多人聽得如痴如醉,可是能聽懂貝多芬交響曲的人就相對較少了。但小蘋果和江南style藝術高度,和貝多芬交響曲明顯不在一個高度。

再如,如今宮廷戲,穿越劇紅極一時,但畢竟是曇花綻放。

時代印記,往往會留在一代人心中,是別人無法說服的,思維定勢主導著人的內心世界。只有跳出心靈的苑囿,站在更廣闊的天地,才能看的更遠。

武俠小說之所以被成為成人童話,主要是滿足人們內心對英雄俠客式人物的渴望,沉浸在一種自我滿足式的幻想中,當然也有其積極的方面。

直麵人生小說,赤裸裸現實的描寫,是對任性真善美假惡醜揭示,不會因讀者喜好,而放棄作者的創作原則,故有些小說不一定能被普通民眾接受。

有些小說,老師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鼓勵學生看。有些小說,是學校不讓看,而學生偷偷的看。

作為學生家長,你是鼓勵孩子看路遙小說,還是鼓勵孩子看金庸小說呢?


悠然南山4110


我試著回答一下子這個問題,然而對兩位的貢獻和成就我也不幹妄自菲薄,只是說一下我個人感受,有可能比較片面,有什麼不到之處還望海涵!

首先說一下查老先生,他的家族文人雅士多,書香門第形容就比較貼切了,查老經歷過抗日戰爭,內戰,周先生,包括他的表弟徐志摩,胡適,都屬於哪個年代,查老一開始也是搞創作的,編輯,後來是武俠這個版面讓他來寫,從此開始了他的創作,書劍恩仇錄是當時比較出色的武俠作品,那時幾乎人人都追著看,就跟追劇一樣!足矣見得他的文學功底不錯了,還有他的武俠世界,人物性格鮮明,世界觀精彩,並且大家都喜歡,還一喜歡就是幾十年,看他的書比電視劇更有趣,能夠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給足了人們想象空間!想象是比較好的就像是美夢!

路遙平凡的世界,文學性,說白了也是小說,只是多了一分對於現實世界的觀測和看法,就是生活的瑣碎,更加貼近生活,跟平頭百姓一樣,那麼平凡,他直接的說出社會是什麼樣子的,有可能很不容易,有可能面臨災難,擊碎你的美好,拉回這個現實社會,讓你無處遁形,只好面對這個慘淡的人生,和世界!

一個編織夢境,一個提現現實,要說誰的造詣高,真的難以比較,有的人喜歡現實世界,有的人愛美好向往,你能說喜歡誰是不夠好的麼!不能夠!查先生逝世CCTV新聞都曾報道和懷念,也有一個比較公允的評價!路先生文章我們也覺得好,好真實!不敢看!

所以他們造詣無法相較!孰高孰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相魄


但請最好不要提這類小人見識的問題。

杜甫和李白,兩人惺惺相惜,結伴旅遊,互贈詩歌 ,有幾個沒文化的偏要成天問為什麼李白不理睬杜甫。

有意思嗎?

二人的文學造詣與成就就你那個水平能懂嗎?

你那樣的小市民心腸能夠理解李杜的詩人胸懷嗎?

杜甫在李白犯了“附逆”大罪被流放的時候還寫想念李白的詩,你有這樣高貴的人格嗎?

有人愛拿創作手法和思潮來分高低,即所謂“主義”定高低,那好,路遙現實主義,金庸浪漫主義,可這算哪門子事?

我只知道,金庸和路遙對於中國文學的貢獻都是巨大的。



大悔憶智冰


悟空上,有許多問題是荒謬的,但荒謬中不無一些道理。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說一下我對文學成就的看法:文學在當代意義上,種類很多,劃分頗細,但籠統的我按照常規的定義,把它分為純文學或通俗文學。只不過,無論是純文學或通俗文學,都是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生命觀、社會觀、政治觀、經濟觀等在文字中的顯化,都是一個作家對自我生命境界最直觀的彰顯,及付諸筆端的意識或無意識的體現,也都是上面那些觀念對他影響的產物。


為此,不同作家之間的文學成就,雖然是有層次差別的,但他們的創作意願,卻是平等的。只不過以文學的大概念來說,他們都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體系、政治生態及人文環境下的產物,是隨著不同歷史文化的沿革,在大的社會環境及人文環境下,通過自己對歷史、現實的對比,把自我內心的世界,反映到文字上的結果。


為此,金庸開闢的武俠之路,自有他的時代背景在裡面,也有他的政治隱喻在裡面。而路遙的文字,則是當時大陸人的文化與政治生態的展現,是政治生態對他思想左右的結果,也是他無力逃脫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對他思想影響的產物。既然都是對社會生態環境認知的產物,那就不能說他們孰高孰低,而應該說,在金庸的理念中,武俠就是他生命境界的體現,是在動盪社會中,生命的一種高級體現。而路遙的文學理念,則是對生命無力伸張,而藉助外力,來實現自我夢想的生命認知。一個藉助武,以俠的理念,去實現自我的價值;一個藉助政治,以地位的轉換,來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是不同的兩種生態體系,也是在一個世界,兩種制度下,兩位作家的使命與必然而已。



用戶62081517873


為什麼總是要比較,他們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做出了自己傑出的貢獻,有什麼可比性!


轉身23593129


金庸的小說能不能和路遙小說相比?這一問題因人而易。金庸一生創作武俠.武打之類的小說之多,是個多產作家,形成了眾多金庸迷,反響極大。可惜,金庸先生的大作一部也沒拜讀,斷續的接觸過先生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觀後對人物.故事現在印象全無。打打殺殺.報仇雪恨,來無蹤.去無影,武功這派那宗,實在不感興趣。先生無論寫明朝.前清,小說人物都是個案,不能和歷史主流對上號,沒有推動社會向前的動力,更不存在積極向上的歷史意義。也許是小時過早接觸了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英雄人物已經固化,善.惡.醜根深蒂固。我有幾種名著的版夲藏書,未獨沒有買過金庸先生的小說,真是對不起先生的名氣。說起路遙,英年早世。一部《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孫少平,似乎就伴我同行,就是我身邊某人的縮影。這是一個時代千萬個農村青年人伴隨社會的發展走過的路。路遙書中故事貼近現實,又能改變現實。路遙在小說中對人物.跌蕩起浮的事蹟處理的洽到好處,使人留連不厭,看一遍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金庸和路遙兩位作家放在一起相比,都有個人應響力。雖沒讀過金庸的作品,但對金庸的創作能力,寫作精神,還是敬佩的。先生的作品小打小鬧,實在沒有推動社會進步.向前之功效。路遙的作品具有喚醒世人,尋找自己的位置,力爭改變,不默守舊規,抗爭,改變,社會在改良中向前。


建平年


路遙和金庸作品同時入選了50部中國人必讀經典名著,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被主流認可的作家!再說作品數量,金庸天射鹿笑書神倚七部長篇,路遙只有一部《平凡的世界》。個人覺得金庸影響力,藝術水平比路遙強的了!百部中文小說金庸有兩部入選,排名也在路遙之上!所以我認為金庸比路遙厲害!


半生浮沉皆看淡


應該說路遙能不能與金庸相比


港珠澳大橋總抬槓師


半斤八兩。不過路遙作品是真文學,但有點通俗;金庸作品只是供消遣娛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