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要什麼?最應該為老人做點什麼事?

天德合裝飾王偉


世人都有老的時候,人老了萬事皆難,儘管現實的中國社會,物資條件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最好的,要啥有啥,衣食住行樣樣優越。但有些老人仍不覺得幸福,這裡不怪天、不怪地、不怪黨、不怪國家社會,大多數老年人能感覺到幸福,我總結的是,人們對“幸福"二字的理解不同。我認為,目前中國的老年人最需要“安慰"二字,多數老年人都成了兒女們的“牛馬”,兒女們成了爹媽伺奉的“主子”了,這才是有些老年人感覺不到幸福的根源!!!


枯藤殘花


我覺得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對於一般老年人來講,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對於物質的要求就不會很高了。畢竟身體機能也下降了,很多美食也不敢嘗試了,需要忌口。對於打扮穿著來講,一般都會以舒適為主,不會想要一些名牌高價值的衣服了。對於遊玩來講,體能也跟不上了。所以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層次的陪伴。人到老年就會越發的惦念子女。

像我爺爺今年90多歲了,他在我家生活。牙齒早就掉光了,那副假牙他始終沒能習慣,每天的飲食也比較清淡,基本也都是湯湯水水的。給他買新衣服,他從來都不穿,說自己有衣服。其實都是一些舊衣服,縫縫補補的年頭也很久了,但是他就是捨不得仍,一直穿著。他的腿腳也不太好,出門很不方便。我跟他聊天他總會說到自己的子女如何如何,他們小的時候是怎麼照顧他們長大的。

其實每次我的姑姑大爺們來我家看爺爺,爺爺總會激動的留下眼淚,由於大家相互之間離的也比較遠,再加上都要過自己的生活,所以不能經常來看望爺爺。每次他們來看望爺爺走了之後,爺爺的心情總是要失落幾天,之後開啟新的一輪等待。爺爺每一次送子女走的時候也都是眼含淚滴,嘴裡唸叨著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著在看到你們。大家也都知道他的不捨,但也不能一直在他身邊陪伴他。

說真的人到老了的時候,不會圖物質上的東西了,最掛念的還是自己的子女。我們能為老人做的事情,也只有儘量多的抽出時間回家陪陪老人。現在科技也很發達,即使回不去多給他們打打電話,發發視頻聊聊天對他們來講也是很珍貴的。最後希望大家家裡的老人都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合眾小白聊娛樂


老人活的就是子女,他們甚至需要知道子女的一切,他們需要適時陪伴,多年前我就意識到這個,所以大學畢業堅決回家來工作,哥哥也是,所以我們幸福的陪伴了爸媽整個晚年,因為做醫生有一點優越條件,所以爸媽都八十多了也身體很好,每天看著他們舒心高興比什麼都欣慰。我從來沒後悔當初放棄大城市所謂發現事業而回到這個小城工作。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個人認為,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也在一天天變老,終於原來的一家六口,走到家裡就剩爸媽兩人,姐姐們出嫁,我在外地求學,然後工作,很少回家。

有一次過星期天回家,我回去了,外甥、外甥女都去找我玩。姐姐們也來了,家裡熱熱鬧鬧的,中午吃完飯,下午在家陪爸媽說話聊天,孩子們自己在旁邊玩。晚上吃飯的時候爸爸說,你一回來,家裡多熱鬧,平時就你媽我倆在家,星星(方言,意思是孤零零的)一樣。當時正在盛飯,聽了爸爸的話,瞬間溼了眼眶。


浦康好女人


老年人需要什麼,這要看具體的人才能給不同的答案。老年人需要什麼,還要看這個老年人是處於什麼層次什麼階層的,不同層次不同階層的老年人他的需要是千差萬別的。

比如在農村的老人,他的需求就是溫飽,有醫保和稍多點的養老金,身體好還能種種地呀!養養豬呀羊呀雞鴨等,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那城裡的老年人那需求就不一樣了,因為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有一份退休金,有一個醫保,如果不生大病,衣食基本無憂的,那麼每年就可能出門旅遊幾次,近一點的國內各地跑跑,遠一點的出國的也蠻多的,大媽們跳廣場舞水兵舞,老頭們溜彎下棋打牌,也是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層次高一點的都報名上老年大學,現在是名額不少,僧多粥少,有的老頭老太半夜就排隊爭一個學習的名額,還有的老頭老太在老年大學裡讀了十幾二十年也不畢業,賴在裡面不肯走,因為老年大學有朋友圈子,不感到孤獨,有精神寄託。

老年人年紀總要一天天大的,生老病死是鐵的規律,誰也逃不掉,到最後老年人的需要就是養老院和臨終關懷了。現在公費的養老院名額太少住不進,那私營的高檔的老百姓又住不起,所以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矛盾。政府應該多辦一些大眾化的公辦養老院,畢竟工薪階層的退休工人是佔絕大多數,還有就是臨終關懷醫院也太少太少。安樂死也是喊了這麼多年了,也沒有什麼回應,實際上安樂死也是老年人到最後階段的解脫的最好途經。

剛退休的十年是最美好的十年,是老年人的黃金時期,應該儘量的享受人生的快樂,到處看看跑跑,嘗美食觀美景,趁腳腿還爬的動,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但是大多數的老年人是為了子女帶第三代,等第三代帶大,自己也差不多了,身體也差了,眼花耳聾了,手腳也不利索了,有的心願也沒有了,就上天堂啦!

老年人到老了,就最需親情的關懷,最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那個有十全十美的?有的子女是啃老族,有的子女是需要時要你,不需要時離你遠遠的!

老年人需要的是什麼,一下子也難以說清,為什麼,因為需要太多啦!有情感的需要,要金錢的需要,還有各式各樣的需要,因為人群是複雜的,需要也是千奇百怪的。羅哩羅索的就談這些吧!


whb41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樣?



那麼,農村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我歸納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希望老來有個伴



有句俗活叫“老來伴”,每個老年人,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都希望老年不孤單,總想有個說話談心的人。可是往往做子女的都不理解,不但不給予支持,反而從中作梗,百般阻撓,大大傷害了老年人的心。

二、希望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那怕就是一聲問候,老人心裡就會踏實



“兒行千里母擔憂”,那個做子女會理解老人的心,總是找藉口說工作忙、生意忙,也不常回家看看,把老人一個人丟在家裡,給點錢算是盡孝了。然而做老人的不僅僅是為了錢,老人心裡惦記的總是子女的安危,希望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老人不圖子女吃穿,只求子女的一聲問候,老人就心滿意足了。

三、老人希望做子女能在身邊,為自己養老送終



農村老年人孤單也就算了,但他們更需要子女能守在他身邊。老孃舅是農村人,目睹農村老人臨終的慘狀,總是拉著旁人的手,呼喚著子女的名字。老人多麼希望在臨終前能見上子女一面,可這一點小小願望都難以實現,很多農村老人都是流著淚水,嘴上呼喚著兒女的名字含恨離去。有很多老人由於子女都不在身邊,死了連眼睛都不能合上,我都會拿手將他們一一合上。這一切都是我親身體會的,農村老年人最需要什麼你知道了嗎?做為子女千萬不能讓老年人失望,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老人,多想一想自己也有老年的這一天。

老年人最需要什麼?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一說。

[更多農村新鮮事,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

月季正紅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拉開序幕,對於經濟增長的定義,更多時候集中在生產建設層面。計劃經濟時代結束,人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一詞也出現在了人們日常生活當中。1978年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僅是343元。到了199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了5425元,城鄉居民消費恩格爾係數明顯下降。

從1978年發展至201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38.3%提升至58.8%,在這一過程中,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義,對於全行業生產的拉動,消費的聚力作用越來越強。

2018年12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權威機構最新發布的《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稱,我國老齡產業日漸興起,正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容忽視的產業。

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程度不斷加深,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老齡產業的市場規模和潛力的影響將越來越深刻。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發展統計公告顯示,去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根據GDP預測、GDP增長和消費水平增長的關係,據此假定2017年60-69歲、70-79歲和80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消費傾向,人均消費分別為20154元、23819元和27483元。藍皮書分析稱,隨著年齡的增加、健康水平和自理水平的下降,老年人消費尤其是醫療健康消費將顯著增長。

這一顯著變化也與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老年人的權益保障機制得到逐步健全息息相關。截至2017年,全國養老服務已經從1978年的8000多家服務機構,擴大到包括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互助型養老設施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5.5萬個。

不僅是養老服務增長,老年人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老人願意走出家門,觀賞祖國風光。這使得“爸媽遊”、老年旅行團也逐漸成了旅遊市場的新熱點。據全國老齡委調查數據顯示,當前老年旅遊人數已佔據旅遊總人數20%以上,送父母去旅遊也逐漸成為子女盡孝的重要方式。

隨著中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這也意味著保健品市場越來越大,而保健品行業烏龍混雜,使老年人頻繁上當受騙。為此,2018年8月31日,中國國衛辦食品函〔2018〕752號引發的《意見函》中,特意出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老年食品通則(徵求意見稿)》。這則《意見稿》從老年食品的定義、技術要求及安全規範等多個方面,對老年營養食品進行了嚴格的界定,從法律的角度保護老年人的食品安全。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老年人的購買力將不斷增強。作為一支龐大的消費群體,老年人在日常消費中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對於“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等活動要同子女商量,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


老聲暢談


無論在大街小巷,也無論在山村城市,總會遇到一些彎腰駝背的老人們流眼抺淚地相互訴說著什麼,也許他們都在訴說著一些家務閒事吧!這些家務閒事裡都會涉及到兒女們對自己的孝順與不孝順的問題。但是,這些訴苦的老人們幾乎都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甚至在大部分人的心裡都會覺得人老話多,人老心多……確實,也有個別的老人存在著老人“心多”的現象,但是,有許多老人的訴說並非全無道理和全無依據。就算是個別老人屬於老來“心多,話多”。但是,“心多,話多”並不是孩子們不孝不順的理由。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孝順是歷朝歷代都對我囯民族的要求,無論是古代或現代都有不少的名人偉人孝順父母的典故。作為孩子們來說應該想到,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撫養長大,撫我們讀書,給我們成家立業,我們有何理由嫌棄了老來的父母“話多,心多”呢?孝順並非要我們送給老人的金銀財寶,就算你送給他們,他們也不會將之帶入墳墓。老人最需要的是關心,是尊重,只希望年輕的孩子們離家做聲告別,來家打聲招乎,假期假日陪陪老人,不出原則的要求儘量順著,這些就是老人的需要。


山葉葉


老年人的需求是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身體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保證自己照顧自己的前提,是自己自由支配自己的基礎,也是自己能夠實現想走就走的心願保障,還是自己能夠幫助兒女有所勞作的前提。所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每個老年人都需要的。

2:兒女雙全,家庭和睦。

對於老年人來說,奔波勞累於一生,為的是啥呢,總體來說,為的都不是自己,都是自己的兒女。所以,年老之後,看到兒女雙全,生活幸福,家庭和睦相處,自己也就無憾了。這就是年老人的需求之一。

3:晚年生活自由,有人陪伴。

年老人的生活,總體來說是單調的,是孤獨的,是封閉的。因為這些老年人會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看不懂新的生活,對於他/她們來說,也想了解新的事物,也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就需要有人陪伴,有人溝通,自由平等互利溝通。

4:完成自己心願,樂在其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由於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有的心願實現的早,有的實現的晚。對於年老人來說,實現自己的心願我認為也是需求之一。就比如電視劇播放中那樣,年老人臨終時都有不同的遺言,這個遺言就是自己的心願,假如有生之年實現的話,樂在其中,豈不更好。

從以上來說,我認為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就是這四個方面。



生命的回望


老人也曾經年輕過,閱人無數,行萬里路,經歷過豐富多彩的事情。別以為年輕人的小九九他們看不出來,那都是老人家當年玩剩下來的。年輕人未必瞭解老人,而老人一定是瞭解年輕人的,老人家啥事沒經歷過?所以,在很多事上,老人是看破不說破而已,要不怎麼會說:薑還是老的辣?

別說老人遺囑上的遺產分配不合理,誰好誰不好,老人家心裡有一杆秤。而這事,老人家有絕對的話語權——特別是在法治社會里。

好了,說了那麼多,總結一下:人都有老的時候。別去嫌棄老人家,老人家慢點,糊塗點,但老人家曾經很敏捷、很聰明的把我們拉扯大,這一身的病痛還不是因為我們這些不經事的年輕人給磨出來的?老人家老了,本不想再麻煩我們的,但老人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多陪陪老人家吧,當牛當馬也是應該的,你說是嗎?祝天下老人家都幸福安康,兒孫繞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