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都上鉤了,為啥還會脫鉤?

yuepinwu


很高興為您解答。中魚後頻繁脫鉤,這是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我認為脫鉤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魚鉤問題

魚鉤的大小不適宜,若用小鉤上了大魚,因為小鉤難以刺透魚嘴,導致魚鉤只勾住一層皮,所以很最容易脫鉤跑魚。若用的是大鉤釣小魚,因魚嘴小吞不進去,也會造成脫鉤跑魚。

二、線組問題

魚線過長,提竿時難以刺透魚嘴,也是造成脫鉤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齊竿定點釣,線的長度最好略短於竿長,最多相等,這樣出線才容易。若魚線比釣竿長,出現就比較困難,若趕上大風,就更難甩出去,風線過長,自然就容易脫鉤跑魚。

三、抓口和提竿時機不當

有些新手缺乏實戰經驗,對於許多浮漂信號掌握較差,抓口時出現延誤或過早,導致魚兒吐鉤時提竿,容易出現跑魚現象;還有就是提竿用力過大,容易導致把魚嘴撕爛造成跑魚。或者提竿用力小導致魚鉤刺不透魚嘴導致跑魚。

四、綁鉤方法不當

綁鉤子時線結打反,導致打在鉤柄外側了,就會產生刺魚無力而脫鉤。





以上解答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的釣友請動動您發財的小手給個雙擊或關注!謝謝支持!,祝釣友們大鯽大鯉!


分享野釣


釣魚出現脫鉤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脫鉤其實就是魚鉤沒有掛住魚嘴,或者是掛到魚嘴很淺的位置。出現脫鉤現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魚鉤太小

如果魚鉤太小而魚的個體較大,就有可能出現脫鉤的現象,這是因為魚鉤太小隻能刺進魚嘴的表皮,無法完全刺透魚嘴。

二、抬竿時機不對

魚吞鉤有可能並不是一次性的將鉤吞進嘴裡,可能存在一些附加動作,或者是同時有幾條魚爭搶鉤餌,所以需要釣魚人對浮漂信號進行識別,準確把握住魚吞鉤一瞬間產生的浮漂信號,及時抬竿。

另外,遇到沒有把握的浮漂信號應該選擇繼續等待,抬竿時機過早脫鉤跑魚的概率會非常高,而抬竿時機過晚還有可能遇到魚不吐鉤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下魚會把鉤吞到很深的位置,不會造成脫鉤。所以抬竿時機儘量做到準確無誤,但是寧可過晚也不可過早。

三、調釣不當

籠統的說調釣可分為兩大方向,一種是調低釣高,一種是調高釣低。調低釣高屬於比較遲鈍的調釣方法,優點是魚吞餌沒有阻力,缺點是浮漂不容易出現信號。調高釣低屬於比較靈敏的調釣方法,優點是浮漂容易出現信號,缺點是魚吞餌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阻力,調目越高釣目越低,阻力就越大。

所以如果我們採用調高釣低的方法,並且調目過高釣目過低,例如調8釣2,調7釣2等等,就會造成魚吞餌時阻力過大,導致魚吞餌不深,非常容易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


眼鏡哥說魚


魚鉤最為釣魚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配件,其作用不言而喻,想要釣到魚就離不開魚鉤的幫助,它對於釣魚人而言就是與魚博弈的武器,當魚吃餌的動作被發現時,藉助魚鉤的作用能夠第一瞬間將魚掛住,記住僅僅是掛住並不代表能將魚順利入護,就如同題主所講的問題一樣,在中魚之後還會出現很多疑難問題,諸如中魚後在入護之前,魚脫鉤跑了,本來就不怎麼好釣的魚,已經被自己釣到了結果卻在提竿入護的過程中跑了,這種到手的鴨子不翼而飛的感覺,對於所有釣魚人來講都是難以接受的,明明已經中魚了,為什麼還會脫鉤跑魚呢?

魚鉤的質量問題導致脫鉤跑魚

魚鉤的質量就如同魚竿一樣參差不齊,有一塊錢一個的,也有一分錢一個的,甚至還有很多魚鉤都不到一分錢,往往很多釣友排除黑坑、競技玩家,很多釣友都會像大咖一樣在某寶批量購買魚鉤,這種魚鉤的價格大都是幾塊錢100個,甚至還有10塊錢幾百個的魚鉤,這種魚鉤的因為價格便宜特別受野釣愛好者的喜愛,但是正是因為價格便宜導致了這種魚鉤的質量參差不齊,具體體現為魚鉤不鋒利、鉤條過軟兩種。

魚鉤不鋒利導致刺穿不及時或不順暢,從而誘發脫鉤跑魚

魚鉤不鋒利是諸多便宜魚鉤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因為魚鉤的價格不貴,所以在做工上就會偷工減料,因為想要魚鉤鋒利就必須在魚鉤的鉤尖處下功夫,在基礎素材不過關的情況下,魚鉤的鉤尖處理就會更麻煩,稍不注意就會導致魚鉤鉤尖斷裂從而導致魚鉤沒有鉤尖,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圓頭魚鉤,這種魚鉤就如同我們長時間使用的縫衣服的針一樣,因為使用的時間增長,針頭被磨損的沒有了尖,這就導致我們在縫衣服的時候很難穿透,魚鉤的鉤尖圓頭和針頭沒有尖一個道理,因為不夠鋒利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刺穿魚鉤就顯得特別費勁,特別是個頭大點的魚,因為生長時間較長魚唇會相對較厚,在遇上不夠鋒利的魚鉤時,就會出現刺不穿的情況,當我們提竿的時候感受到了中魚,但是這種情況往往只是掛住了一點魚唇,根本就沒有刺穿,隨著魚受驚的四處逃竄,魚鉤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自動脫落。

鉤條過軟在遇到個頭過大的魚時,力氣過大導致魚鉤被拉直

魚鉤因為製作工藝和原材料使用的不同,導致魚鉤的軟硬度也有一定的差異,軟質魚鉤如袖鉤、伊豆,硬質魚鉤如伊勢尼、丸氏等,這些魚鉤的軟硬分類僅僅說明的了不同魚鉤的軟硬區別,還有很多魚鉤如伊勢尼,因為生產工藝和原材料使用不規範的原因,導致這些魚鉤並沒有達到本應設定的硬度,大咖曾經就有購買過這種魚鉤,雖然是硬度較高的伊勢尼魚鉤,但是實際使用中卻軟的不得了,那次水庫釣魚的時候使用了7號的伊勢尼魚鉤,結果遇到了一條不知道多大的魚,還沒一發力魚鉤就被拉直了,這種結局是很難接受的,畢竟野生的大魚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

小總結:所以我們在購買魚鉤之後,不論便宜還是貴,都要親自的檢驗一遍,防止出現質量有問題的魚鉤,就如同我們釣大魚使用的大號伊勢尼魚鉤,我們一定要檢驗它的軟硬度,不能過軟也不能過硬,過軟容易被拉直硬度過高則容易被拉斷,因為硬度高就意味著魚鉤脆易短;同樣的魚鉤到手後我們也要檢查魚鉤的鋒利度,只有鋒利度足夠的魚鉤才能在我們抬竿低一瞬間能刺透魚唇,避免中魚後脫鉤跑魚的情況。

中魚後的操作手法不正確,導致脫鉤

講到這一點我突然就想到了我朋友,這件事發生在去年的春天,他那時候剛開始釣魚沒多久,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小時候釣過魚,當然釣魚圈一直有一個不解之謎,就是往往新手容易見到大魚,我那朋友也是一樣的好運,那晚夜釣的時候我是一口沒見到,全部看他在表演,一晚上見到了5口,結果卻是一條沒釣上來,其中有一條溜到岸邊了因為不怎麼會溜魚導致魚一個用力切線了,除了這一條其餘四條全都是因為中魚後的操作手法錯誤導致的,他中魚的時候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手腕卸力,導致魚竿對魚線的用力衰減,魚線沒有處在繃直的狀態,受驚的魚在抬竿的時候是最有力的,拼命的四處逃竄導致還沒有見到魚的個頭,就脫鉤跑了。

其實這個案例中我朋友的操作手法,是很多釣友都會犯的錯誤,然而很多釣友還經常忽略這個錯誤,在釣魚過程中我們中魚後用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定不能在中途中魚的時候手腕卸力,本來處在緊繃狀態下的魚線,直接作用在魚鉤上,這個過程中是魚鉤掛著魚,牽著魚跟著自己的力度走,當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髮力的手腕突然卸力,導致本來牽著的魚鉤一下沒力了,正在拼命逃脫的魚遇上了這個機會,更是會拼命的逃竄,從而導致魚鉤脫落導致跑魚。

小總結:操作手法導致的脫鉤跑魚是最經常出現的,除了上面這種操作錯誤外,還有一種也經常發生,就是在使用失手繩的時候出現的,當我們在中魚的一剎那我們會根據魚竿的反饋,粗略判斷魚的個頭大小,當發現魚的個體過大我們會通過放失手繩進行應對,在放收失手繩的時候就會出現脫鉤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手腕突然卸力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因為受力不勻導致的,如放失手過快沒有繃緊失手繩,從而導致線組鬆弛的情況導致脫鉤跑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收完失手繩後沒有用力抬竿,導致魚鉤沒有掛住從而引發脫鉤跑魚。

魚鉤選擇大小不合適,導致脫鉤跑魚

在釣魚圈中有一句選鉤的技巧:“大魚大鉤、小魚小鉤”,如果我們大魚用小鉤、或者小魚用大鉤,則會出現中魚後脫鉤跑魚情況的發生。

大魚的魚唇厚嘴巴大,當我們使用小鉤釣大魚的時候,會出現刺不透、掛不實兩種情況,魚鉤過小代表著魚鉤的鉤條小,譬如使用1號的伊豆釣4斤的鯉魚,魚鉤很容易就被魚吸進去了,但是因為魚鉤上有餌料物體的阻擋,出現吃餌信號抬竿刺魚的時候,就會出現魚鉤沒掛上或沒刺透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魚感受到的異情後會立馬逃走,往往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感覺到魚鉤上的中魚感,但是卻沒有掛住魚鉤,因為這些時候頂多是掛住了一點魚唇皮,魚受驚後輕鬆就能擺脫掉;當然如果使用魚鉤過大也會導致這種脫鉤情況的發生,魚鉤過大導致入口性不好,出現的情況和魚鉤小很類似,往往會掛住很小的一點皮。

小總結:魚鉤過大的時候除了因為掛的不實導致的脫鉤現象外,還有一種情況同樣也會導致脫鉤,但這種情況下準確的將不叫脫鉤,應該是拉霍魚嘴導致魚鉤脫落,而且這種情況會經常發生,魚鉤大就代表著它的鉤條粗,在加上受力過大時就極容易引發魚鉤將魚嘴拉霍或拉掉的情況。

寫在最後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會引發導致中魚脫鉤外,魚吃口信號不準確判斷,也會導致引發脫鉤現象,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方式是魚鉤沒有掛在魚嘴上,而是直接錨在魚的身上了,感覺上至中魚的情況,實際上僅僅是掛在了魚鱗上,因為魚鱗依附在身體表面,隨著力度的增加輕鬆就會脫落,從而導致脫鉤現象的出現。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您的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垂釣大咖


魚都上鉤了,為啥還會脫鉤?

魚鉤

如果是用的無倒刺的鉤子確實容易脫鉤,釣鯽魚時經常會遇到,魚都提上來了,跳了幾下就脫鉤了,用帶倒刺的就很少了,不過取鉤稍微麻煩,還有就是所用魚鉤尺寸不合適,導致刺魚時刺不透魚唇,只刺透一層皮,雖然上鉤了,魚一發力那層皮破了,魚跑了,可以換大尺寸的試試。

調掉

調掉不準會導致錯失最佳提杆時機,釣是釣到了,但不是正口,只掛到了魚唇薄薄一層,一發力魚嘴鉤豁了,魚跑了,相信很多釣友都釣到過豁嘴魚,調整浮漂,頓了的釣的靈敏些,靈敏的調頓一些。

提杆

提杆過猛,像我一哥們釣魚喜歡生拉猛拽,釣鯽魚時經常釣上來魚嘴,釣大魚曾經拉直過13號的鉤子~著實一猛人,提杆其實挺重要的,釣小魚時輕提就行,如果釣的大物可適當加大提杆力度,力度太小刺不穿魚嘴也是不行的,這個要多釣自己感受,很難言述的。

個人見解,希望對釣友有所幫助,祝釣友大鯽大鯉,爆盆爆護~


漁樂氵壽


魚都上鉤了,還會脫鉤。凡是釣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現象,但要總結幾點的話,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魚鉤太大,魚體較小,魚的嘴巴只有那麼大,不容易把魚鉤吞吸入嘴巴深處 ,導致起竿時掛到嘴巴邊沿一點點,這樣就很容易脫鉤了。

第二,提竿刺魚的力度。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釣魚新手,由於看到浮漂有動作,心裡很激動,直接拿起魚竿猛提,這樣就直接導致魚的嘴巴拉豁了,脫鉤跑魚。

第三,提竿時機太早了。相信很多釣魚人,只要看到浮漂有一點動作,就會馬上提竿。這樣也可以釣上魚來。但其脫鉤跑魚的幾率也相對增加。因為魚在吃餌的時候,還沒有將魚鉤完全吞入嘴巴,你就提竿了。導致鉤上魚嘴一點點時就容易脫鉤跑魚。所以我們結合當地的魚情,適當的放口,會增加中魚機率。

第四,魚竿較硬。比如h8的魚竿,調性很硬,中魚時沒有彈性,這樣提竿刺魚時,提竿的力道直接傳到了魚的嘴巴上,或溜魚,魚發力爭脫時,魚竿不能很好的卸力,也很容易導致脫鉤跑魚。我們一般可以選擇37調性的魚竿。主要還是根據你的釣魚環境。

以上是我個人見解,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愛釣魚的老朱


釣魚過程中,遭遇脫鉤跑魚是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釣魚新手。經常有身邊新手釣友抱怨好不容易上鉤了一條大魚,結果由於一些原因脫鉤跑魚,甚是遺憾。

如何避免脫鉤跑魚?其實這種情況一方面與經驗有關,一方面也是釣具和餌料引發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根據脫鉤跑魚的原因來討論下怎樣避免脫鉤跑魚的現象。

我們首先了解下脫鉤跑魚的原因,很多新手因不能準確判斷浮漂信號,抓不住起竿的最佳時機,好不容易上了大魚,又沒有把魚的體力遛盡就提竿,最後造成脫鉤跑魚。所以釣具選擇不當、起竿時機不準和溜魚時間不夠都是造成脫鉤跑魚的原因。

釣魚時魚竿的選擇很重要,釣中小型魚時,需要竿身硬度好,這時候就需要使用硬調竿,即二八調性以上。釣大魚時,魚的力氣較大,就需要竿既有硬度又有軟力,此時就要用三七調竿。

釣小魚用小鉤,餌料要包住鉤尖,若用葷餌,可微露鉤尖。而大魚,除了魚鉤要有足夠硬、足夠鋒利,餌料也要足夠大才行。防止脫鉤跑魚除了根據魚兒大小和種類來選擇適當釣餌,釣餌形狀也需要靈活把握。

防止脫鉤跑魚遛魚的時間和方式也要適當。遛魚時雙手穩握魚竿,讓魚竿保持弓形,向左右兩側牽引魚,充分發揮魚竿的彈性。遛一段時間,伺機提竿,切不能狠拉硬拽,如果魚特別大,就要用抄網。

其實,導致魚兒脫鉤的因素有很多,只有仔細的分析自己是在哪一塊出現了問題,才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魚兒脫鉤逃跑的問題。


小劉釣魚


您說的這種現象俗稱 跑魚。

造成跑魚的原因有很多,最大概率也是最常見的原因為 :不是正口。

魚鉤沒有命中魚嘴上膛口,而是勾在了下顎,腮幫子甚至身體的其他部位,所謂“錨上了”。

因為魚鉤沒有命中魚嘴上膛,所以魚在掙扎的過程當中拼命的甩頭,擺尾,都會導致子線和魚鉤承受比平時正口魚,大的多的力量。

如果子線和魚鉤的質量在有問題,那很可能導致瞬間就切線或者是把鉤子拉變形,造成跑魚。

我們都有這種經驗:有時候中魚之後,覺得力道特別大。可是魚出水才發現體量並不大,只是因為魚鉤紮在了魚身體或者魚尾巴上,導致力量很大非常難遛魚,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切線。

魚鉤如果不在魚的上膛口,而是勾著下顎或者是腮幫子出水,那表示您調漂調的太頓了,適當減掉鉛皮,釣靈一些就可以了。

如果頻繁的錨魚,那說明您釣的太靈了,加鉛皮,調頓一些即可。

減少跑魚現象,首先應該使用質量好的魚線和魚鉤,其次是正確的調釣,最後是良好的手法和遛魚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無刺和有刺魚鉤,對是否跑魚並不構成關鍵影響。

無刺魚鉤,用好了一樣不跑魚。

另外,排第二的跑魚原因,應該是魚鉤尺寸不合適。太大或者太小,都會魚鉤鉤不牢。

如果針對目標魚所使用的魚鉤過大,就會導致魚吞食的時候,還沒有吃的太到位就覺得異樣,會快速將魚鉤吐出,按照平時的節奏抬杆,就會導致魚鉤勾的不實在,容易跑魚。

魚鉤太小,如果碰到肥厚的魚嘴就會不能完全刺入,或者僅僅刺中魚嘴上的肌肉,而不是軟骨。扎的不牢,容易跑魚。

以上2點是在水邊最容易發生跑魚現象的原因,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丸子說漁


魚都上鉤了,為啥還會脫鉤?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理解是,浮漂是有動作,並提竿時有下沉的感覺,但往往空鉤無魚。就按照個人理解,有幾種原因具體如下:

一,魚鉤的問題。

1,魚鉤過小。一般魚兒都有涮餌的習性。這時的魚兒已經把餌料吃進嘴裡了,由於魚鉤過小,魚口過大,有時提竿往往會有一沉的感覺,會形成空鉤無魚。反之,魚鉤過大,掛的餌料也相對大些,魚口過小,一下子吃不進去,只能在餌料邊啃食,這時提竿刺魚也有一沉,也有空鉤無魚的情況。

2,魚鉤用的時間久了,鉤尖變鈍了。魚兒已經吃進去了,也提竿刺魚了,但鉤尖不鋒利,不能刺穿魚口,有的時候是掛著裡面薄薄的一層組織,不能鉤牢魚嘴,也會有空鉤無魚的情況。

二,線組的問題。

個人感覺遇到這種問題,可以選擇釣靈一點。實際上釣靈和釣頓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釣的有些頓了,因為釣頓是往往信號不能及時正確的傳送到浮漂上。比如:魚兒已經把餌料吃進去了,但由於較頓,信號遲緩,等浮漂有動作是,有時魚兒已經魚鉤給涮出來了。

還有一種情況,釣的很深,水線很長也會造成信號延緩的情況產生。

三,漂像把握。

就拿我們常調的鯽魚和鯉魚來講吧!我們都知道鯽魚是翹尾低頭進食的,所以一般鯽魚吃口有一個向上送漂的動作,幅度很小,也就一公分的樣子,隨後一停,這時就是提竿刺魚的時機,提得早,魚餌還沒有吃到口裡,提的晚,魚兒已經那餌料吃完,魚鉤已經涮出來了,還是空鉤無魚。

鯉魚的進食方式是吞食,一般漂像是浮漂先向下稍稍的抖幾下,後面很不客氣的吃進去了,一般都鯉魚黑漂的很多。

所以,目標魚不同往往漂像也會有細微的不同。水底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各個魚類的漂像,才會有更好的魚獲。

四,餌料的問題。

窩子裡確實有魚,但由於餌料味型,窩子裡的魚不喜歡,導致不怎麼開口。就會有魚兒動來動去蹭線的情況,浮漂是有動作的,常常造成誤判。我曾經有連續錨魚七八條的經歷。

總結。

對於這個問題。大概就總結以上四點吧!垂釣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測試的一個過程。只有不斷的積累經驗,才能在垂釣時遊刃有餘,收穫多多。

最後,作為釣魚人倡議:釣魚還是要遵循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做一個環保,有功德的垂釣人。

我是石頭煮生活。十多年釣齡。對於釣魚方面很樂意分享。謝謝你的閱讀。


石頭煮生活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一名愛釣魚的90後,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脫鉤,我相信釣友們應該都經歷過,好不容易釣上來一條魚還給跑了,別提有多氣人了。可能有的釣友就會覺得是因為沒有用帶倒刺的魚鉤才會跑魚,於是換了有倒刺的魚鉤,結果也照樣跑魚,甚至跑魚的幾率更大。這是為啥呢?又該怎樣避免?下面小編給大家羅列出幾種脫鉤跑魚的情況和應對方法。

一,提竿刺魚馬上切線跑魚

出現這種情況,十有八九都是拋滿竿造成的。在拋滿竿的情況下,魚兒掙扎時很容易形成“拔河”的現象,哪怕你的線組不小,也很容易切線。可以說只要是出現拔河,切線的幾率幾乎在九層以上,如果拔河都還沒切線,但是鉤拉直了,那麼說明你的線組真的有點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不要拋滿竿,在拋竿之後可以有個向後拖的動作,將線組後拖個20釐米左右,這樣就不容易拔河切線了。

二,中魚後魚都快出水面了卻跑魚

這種情況有時候是子線斷了,有時候是子線沒斷。如果是子線斷了,那麼說明你子線比較小,但是遛魚的過程中太著急將魚遛出水面,魚兒見光的一瞬間產生極大的爆發力而切線。如果是大魚,建議先在水底遛魚消耗魚的體力,等消耗得差不多了再遛出水面。如果是沒有切線,那麼說明魚的個體不大,主要是魚鉤沒有掛牢固,比如說只掛到一點點嘴唇的肉,這說明是你抓口有問題。建議適當的放口,主抓有把握的信號。當然了,如果是魚口很弱的情況下,餌料的味型,狀態如果不給力也會讓魚兒覓食慾望不高,吃口比較小,容易出現掛到一點點嘴巴皮的現象。三、魚鉤沒選對

所謂的脫鉤跑魚其實就是魚在上鉤之後,人用力拉不上來,沒一會兒就讓魚給跑了。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首先就是魚鉤選的不對。有大部分的釣友都會產生一種誤區,就是覺得我只要是用了大的魚鉤,就不會出現跑魚的現象。其實魚鉤過大,小魚反而很難將鉤子吞進嘴裡,尤其是天冷的時候,釣鯽魚一定要用小鉤細線才能吃得穩。其實大家可以用那種帶倒刺的魚鉤,這樣就相當於上了雙層的保障,只不過大家一定要選好尺寸,選大、選小都不可以。

四、飼料搭配不對

跑魚餌料是很講究對魚口的,如果你的餌料太硬,就會讓魚兒不好消化,一般吃進去就會很容易吐出來。而且還容易出現假漂相,所以出現脫鉤跑魚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大家是進行野釣,建議餌料的霧化不要太好,若是立馬散成一大團,就會增加大魚的警惕性,咬鉤時動作就會很輕,很容易讓到手的魚兒跑掉。建議大家用那種拉絲粉,不僅柔軟易定型,還不容易散,用來釣魚最合適不過了。

五、調釣不對

調釣不對是造成脫鉤跑魚最常見的原因,而這也是大家很難學習的一點,需要經驗的積累才會掌握。有時調太靈,魚兒小小的動作就會讓我們誤以為魚兒上鉤,這時一旦提竿,就很容易“打草驚蛇”,尤其是警惕性比較大的大魚。如果大家實在是搞不明白,建議大家備個調釣器,從外形上看就像是水母,它可以幫助大家找底更快更準,各種複雜的水底情況都應對自如。

六、魚竿太硬,刺魚太過用力也會造成跑魚

追求硬竿是很多新手的通病,很多釣友28調的魚竿都不看在眼裡了,但是對於釣鯽魚來說硬竿真的沒必要。為啥呢?鯽魚力氣小,用硬竿一點感覺都沒有,而且魚竿太硬,用力刺魚的時候瞬間產生的力量很容易切線,脫鉤跑魚也就不奇怪了。即使沒有切線,也很容易拉豁魚嘴,魚嘴都拉豁了還哪裡不跑魚呢?

七、抓口不及時也會跑魚

很多時候釣魚釣的是基本功,抓口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比如說有時候抓口太早,魚兒還沒將餌料吸入嘴裡你卻提竿了,那麼直掛到一點點嘴巴皮,跑魚的幾率就相當大了。如果提竿太晚,也同樣如此,這時候魚兒都要把魚鉤吐出去了在提竿也很容易跑魚。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在冬季釣鯽魚的時候,很多釣友都習慣用長竿釣深水,但是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稍微慢一點就是空竿或跑魚。因為水深,信號傳遞有延遲,也有衰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出現魚兒吐鉤了再提竿的現象。 

只要相對的做出改變基本上跑魚的幾率還是不大的,遇到這些情況咱們要找到原因然後適當調整就好。希望以上講的對大家有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點點關注





小青年釣魚人


浮漂有動作,抓住時機揚竿中魚,但是隨後又脫鉤跑魚,這是最令釣魚人遺憾的事情,那麼,這樣的狀況是怎麼造成的呢,野釣魚倌根據多年的垂釣經驗為您分析分析。正常情況下,脫鉤跑魚有以下三種狀況。


一、沒有鉤牢

魚鉤沒有鉤牢魚嘴是造成脫鉤跑魚最常見的因素。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有兩種:

  1. 一種是由於釣餌的包裹使魚鉤的鉤尖沒有鉤牢魚的嘴唇,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常發生在經驗不足的新手釣者身上,原因是釣餌本身較硬,掛鉤時魚鉤並沒有刺穿釣餌,魚兒吞餌後魚鉤由於硬餌的的障礙使得魚兒脫鉤,如面餌太硬、玉米或者麥粒等釣餌掛鉤時沒有露出鉤尖。解決辦法:面餌的軟硬度要根據水情和魚情來調和,釣淺水要軟,釣深水則軟硬度適中;魚的密度稀時軟硬度適中,密度大時要軟。玉米或者麥粒等釣餌掛鉤時要反覆穿透釣餌甚至是露出鉤尖。
  2. 另一種是魚鉤鉤住了魚嘴唇的薄皮或者是魚兒口腔內的腹膜,當魚兒發力掙扎時魚鉤扯裂魚唇薄皮或口腔內腹膜,最終造成脫鉤跑魚。解決的辦法是換成稍大號的魚鉤和不要過早的去抓揚竿時機。

二、鉤豁(斷)嘴唇

這種情況是由於釣者在揚竿的一瞬間用力過猛而使魚鉤直接鉤豁或者鉤斷魚兒的嘴唇。最常見的就是釣者揚竿跑魚後,魚鉤上掛著半截魚唇。解決辦法:不要大力揚竿,而是抖腕揚竿梢。釣中大魚時應避免大力的生拉硬拽,而是揚起釣竿繃住釣線遛魚,最終把大魚遛疲乏再用抄網抄魚。

三、鉤在魚身上

這種情況是魚兒碰線造成的浮漂反映,釣者揚竿後魚鉤鉤在魚的身上,由於並未鉤牢或者扯裂魚皮而造成的脫鉤跑魚。這種情況也比較多發,脫鉤跑魚也屬正常現象。

★總結:

垂釣時脫鉤跑魚的情況比較多見,但並不是沒有預防和解決的辦法的,脫鉤跑魚的原因無外乎那麼幾種,只要從根本上找出原因,還是可以最大的防止脫鉤跑魚造成的遺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