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昌吉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馬曉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各條戰線上,我州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他們奮戰在抗疫一線,成為這個城市最美的風景。

  • 抗疫一線夫妻檔

“最遠”的距離

你在發熱門診接診病患

我在崗位上做好後勤保障

我們在一個城市

幾天也見不到一面

“今天怎麼樣,工作忙不忙,要注意身體啊!”“我沒事,你在醫院要多注意。”1月31日中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發熱門診醫生葉福香和妻子通過微信簡短問候後,又雙雙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葉福香在填寫病歷。昌吉日報通訊員 馬曉蕊 攝

今年38歲的葉福香是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針灸推拿科醫生,1月23日葉福香來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報到。24日,他在醫院門口對發熱患者進行預檢和篩查。25日是大年初一,是葉福香38歲的生日,他在發熱門診連續值班24小時。葉福香說:“這是一次難忘的生日,雖然沒有鮮花,沒有蛋糕,卻讓我經歷了一場考驗和挑戰,家人和朋友、同事通過微信給我送來了祝福,鼓勵我好好工作,這也讓我的鬥志更加昂揚。”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參加疫情專家組會診討論。昌吉日報通訊員 馬曉蕊 攝

疫情當下,醫院的發熱門診成為直面危機的最前沿。測量體溫、篩查患者、問診、填寫病歷、彙總數據……穿著防護服和戴著口罩,一天下來,汗水浸透了葉福香的衣服和頭髮,他的臉上也被勒出了深深的紅印。

值班的24小時中,葉福香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有時候甚至顧不上喝水,為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患者,就連吃飯都是迅速解決。“我把急診的患者看完,寫完門診病歷後再把急診病人的留觀病歷寫完,彙總上報數據,然後還要隨時查看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檢查結果等,如果有異常要請相關科室醫生會診,然後再執行會診醫囑……到凌晨三四點,才能睡一會兒。第二天,要把當天接管病人的相關事情處理好,才能回家休息,一般就到下午了。”葉福香告訴記者。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湯媛媛在工作。昌吉日報通訊員 高飛 攝

與葉福香一樣,他的妻子湯媛媛也奮戰在抗疫一線。今年32歲的湯媛媛是昌吉市濱湖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也是一名共產黨員。1月27日,她來到昌吉市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綜合協調組報到,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由於指揮中心事務繁忙,湯媛媛有時加班到深夜,吃住都在指揮中心,夫妻倆有時幾天都見不上面。因為夫妻二人都在抗疫,他們把6歲的兒子送到了父母家中照看,還與親友“斷絕”了來往。“這次疫情也是對我們的考驗和挑戰,作為黨員我們要衝到最前線,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湯媛媛說。

“說不怕是假的,但是在非常時期,我們被派往重要崗位,正是黨組織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認真把工作幹好,履行好職責,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葉福香說。


  • 雙警家庭別樣抗疫

“最遠”的距離

就是我在檢查站執勤

你在110指揮中心堅守崗位

“同志,新年好!請問你要到哪裡去?請出示一下身份證……”2月1日上午,在昌吉市公安局榆樹溝公安檢查站,民警張立志攔停了一輛私家車詢問,已經在寒風中執勤1個多小時的他,仍站得筆直。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張立志和同事對過往車輛實行分流,協助醫護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測量車內人員體溫。 昌吉日報通訊員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州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實自治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相關措施,1月24日以來,張立志和同事們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對過往所有車輛實行分流,協助醫護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測量車內人員體溫,對體溫異常者進行登記,並協助醫護人員將其送往醫院檢查治療,做到知來源、知去向。

今年53歲的張立志是一位有30多年黨齡的黨員,從警31年來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面對全國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張立志說:“作為黨員,我們更要衝鋒在前,走在前面,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站好每一班崗。”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張立志和同事對過往車輛實行分流,協助醫護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測量車內人員體溫。 昌吉日報通訊員

張立志的妻子陳俐是昌吉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的一名輔警,自1月24日以來,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在北京上大學的兒子放寒假返回家中後,便獨自在家。“孩子也大了,讓他自己獨立生活,對他來說也是鍛鍊。”張立志說。

最令張立志牽掛的是年過八旬的父親。“我父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獨自一人生活。現在我只能每天通過電話問候父親,父親理解我們,也支持我們的工作。”張立志說。

春節期間,每天途經昌吉市公安局榆樹溝公安檢查站的車輛有2000輛左右,高峰期過後,每天過往車輛在300輛左右,張立志和同事們一一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已經在工作崗位堅守了9天的張立志說:“公安檢查站起到過濾網的作用,我們要守好這道關口,作為雙警家庭,我們更要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堅守發熱門診的軍嫂

“最近”的距離

雖然只能在視頻見面

可是你卻能無條件支持我

自1月22日起,州衛健委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後,州人民醫院成為我州唯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點醫院。州人民醫院發出“紅色動員令”,黨玉婷等24位黨員醫務工作者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今年29歲的黨玉婷是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醫生,作為第一梯隊的醫護人員,率先加入到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預檢分診臺工作幾天後,大年初四她又被調到發熱門診。

“您不要擔心,我們先做一下檢查……”2月1日,在發熱門診,身穿防護服,戴著防護眼罩、口罩、頭套的黨玉婷耐心地向患者解釋。

昌吉三個家庭的抗疫故事,這就是“最近”和“最遠”的距離

黨玉婷在州人民醫院預檢分診處接待患者,為患者答疑解惑。昌吉日報通訊員 李惠 攝

“我做的工作首先是篩查,其次是給發熱患者普及相關專業知識,因為大部分群眾並沒有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黨玉婷說,並非所有發熱患者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部分患者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恐慌心理,需要醫生的科學指導和安撫。

對發熱患者,黨玉婷都要一一進行詳細詢問,除了瞭解患者症狀、體徵、治療過程、外出和接觸史等,還要進行詳細全面的問診、查體、相關檢驗,最後綜合判斷患者病情,遇到需要留觀的患者轉留觀病房,不需要留觀的患者給予相應治療並告知注意事項。

一天下來,因為長時間穿著防護服,黨玉婷渾身是汗。“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現在全國的醫療資源都比較緊缺,我們醫護人員為了不浪費資源,都儘量少喝水、少上廁所。”黨玉婷說。

黨玉婷的丈夫在新疆某基地服役,兩人結婚一年多來,總是聚少離多。因為怕丈夫擔心,黨玉婷遲遲不敢將自己被調到發熱門診的事告訴丈夫。“作為軍人,他的工作任務也很重,我也是才通過視頻通話把抗擊疫情的事告訴他,他對我也很支持,讓我做好防護,好好工作。”黨玉婷告訴記者。

工作之餘,通過微信、視頻、電話和丈夫互相鼓勵,也給了黨玉婷強大的動力。下班後,黨玉婷隨時關注醫院微信工作群,掌握醫院工作動態,認真學習相關醫療知識,24小時待命。“哪裡需要我,我就要到哪裡去,我要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守護人民幸福安康。”黨玉婷堅定地說。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人們看到,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在我州抗疫一線,像葉福香、湯媛媛、張立志、黨玉婷這樣的黨員幹部還有很多,他們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舍小家、為大家,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讚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