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

低調有內涵的紳士


華為從默默無聞到人盡皆知,這是我國通信產業蓬勃發展的結果,也是當前信息社會深刻變革的結果,更是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從通信行業看華為

我國通信產業起步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而本世紀初期2G網絡的普及這標誌著通信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在這個時期,華為公司在通信行業內部實際上已經是風生水起了,在2002年的時候,通信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都以進入華為工作為榮,當時,7、8千元的月薪足以吸引大量的優秀畢業生為華為服務了。

2G時代,搞通信的人很少有不知道華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當時阿爾卡特、貝爾、朗訊、中興與華為都是通信市場是的有力競爭者。而華為與中興正常佔據市場主動應該還是在3G時代,在2012年的時候,三大運營商的數通、傳輸網及無線網基本都是華為與中興的設備,而其他廠商的設備已基本喪失了競爭力,只佔據了極其有限的市場份額。

實際上,華為眼界並非僅僅著眼於在國內通信市場,其不但持續投入新技術、新標準的研發,更是在2000年左右就明確了發展海外市場的思路,實際上,華為也確實做到了,經過10多年的海外市場開拓,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華為技術不但得到國人的認可,也贏得了外國人的尊重。

從社會變革看華為

二十年前,128kbps網速的ISDN在剛剛普及,大學生上網一小時差不多就耗掉了一頓飯費,而擁有手機的人更是眾人羨慕的對象。而在當前信息社會環境中,家家有電腦,人人有手機,數字化生活、信息化辦公都得益於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也得益於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華為雖然是一家以通信設備為根基的民營企業,其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霸主地位業內人盡皆知,但真正進入大眾視野還是由於華為手機的面世,其嚴謹的技術範及深厚的研發底蘊,使其迅速地在手機市場嶄露頭角,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可謂是“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從某種意義上講,華為技術的不斷創新為通信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我國通信技術的持續演進與通信業務的旺盛需求也造就了華為的機遇。華為的成功不是偶然,但也不是必然,是通信市場競爭、信息社會發展與自身科技實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見,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變革促進了華為的壯大,也再一次驗證了“時勢造英雄”的道理。

從國家發展看華為

近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也成為某些西方霸權主義者的眼中釘。

華為作為世界第一大通信設備商,是我國自主創新、精於研發的企業典範,在中美貿易戰中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對手的重點打擊對象,這既令人感到憤怒,又令人值得驕傲,憤怒的是美國肆意踐踏世界貿易規則,惡意破壞華為公司的正當權益;驕傲的是中國政府堅決維護國家的利益與尊嚴,力撐華為實力回懟。

由此可見,華為的發展壯大是國家繁榮富強的一個縮影,華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穩定繁榮的大環境,國家的未來也需要像華為這樣有實力、有擔當的企業支撐。因此,美國對華為的制約,使得國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支持華為並非是簡單的個人情結,而更飽含了民族的情懷!

綜上所述,華為的發展歷程已然烙上國家發展與社會變革的印記,人們對於信息社會的認知也會改觀對於華為的認知,未來科技的前進步伐必然會打開人們新的視野。

希望筆者的觀點對您有所幫助!

【信息走進生活】持續分享通信、信息科技領域的認知與見解,歡迎評論與關注!

信息走進生活


華為科技如此強大,之前國人無感,但美國西方己經感到華為給自己帶來的壓力,能讓美國政府動用國家和盟友力量來進行圍堵的私人企業,也許目前也只有華為企業一家,中興只是美國官方加點壓力就負出慘重的代價,而華為企業站在風口浪尖上能夠頂住來自四面八方的驚濤駭浪擊打,華為應該值得中國人敬佩。華為企業憑自己的力量在與美國西方列強抗爭,不妥協不退讓的民族精神讓世界刮目相看,華為企業不是魯莽的抵抗,而是他們在早時己經預感到美國會用卑鄙的手段來打壓華為企業,未雨綢繆在企業的的科技研發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擁有龐大的科技人才並開發出自己獨立的技術項目,做為一箇中國人,當中國企業遭遇外敵霸凌時,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外,而那些製造分裂的別有用心的非我族類,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老虎208626539


在20年前,就是2000年左右,美國納斯達克有一家明星科技企業叫思科,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比微軟和蘋果都厲害。但是,人們並不瞭解它。有人給出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如果說微軟是一座漂亮大廈,那麼思科就是躲在大廈後面燒鍋爐的”。在北方的冬天,沒有暖氣是過不下去的,燒鍋爐的太重要了,但誰又注意過他呢?思科是做路由器和交換機出身的,它直接和電信和移動打交道,普通用戶接觸不到,因此就沒有感覺。


華為也是一樣。華為以研發交換機起步,剛開始的20年都是和電信局做生意,雖然在通信圈名字越來越響亮,但是普通老百姓並沒有聽說過,他們只感覺到了上網越來越快,費用越來越低,這些都是華為中興們的功勞啊。直到,華為開始做手機,做筆記本電腦,直接面向終端用戶。直到美國開始打壓華為,新聞鋪天蓋地,中國普通老百姓才瞭解到,我們原來有一家這樣牛氣的高科技企業啊!


聊科技愛生活


首先,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華為的強大。

首先來說一說華為為什麼在科技方面這麼強大?

我認為用12個字來總結最為貼切:順勢而為,專一堅持,團隊合作。

  • 順勢而為,早在2000年,華為以29億元淨利潤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業內名聲大噪。固網時代,任正非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每個項目寸土必爭,戰勝了不少跨國企業,成為國內通訊設備行業的老大。

  • 專一堅持,2000年,任正非還出現了三次重大的戰略失誤:看不上小靈通業務;押寶錯誤,過早放棄CDMA;堅決不做手機。危機之下,任正非堅持下來,華為開始糾錯。2003年後,華為開始向小靈通和手機市場進軍。2004年拍板成立華為海思,踏上了芯片這條“不歸路”。終於在2014年砸出了爆款機Mate7,有錢了。

  • 團隊合作,華為有 700 名數學家、800 多名物理學家、120 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在編 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把金錢變成知識,還有 6萬多應用型人才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還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其次,任正非曾定了一條鐵律:明確規定研發費用不得低於10%,華為的18萬員工中,研發人員高達8萬人,佔比為45%。依託研發的高投入帶動技術的持續領先,繼而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推動著華為高速和高效益地增長,形成良性循環的正反饋。

華為有如此強大的科技實力,說到底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外乎在犯錯的時候冷靜下來,堅持下來,用鐵一般的紀律引導。

其實之前為什麼有沒有感覺?

我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 早年華為沒有進入B2C市場,而是注重B2B市場,知名度往往集中在行業內,所以大家的認知度不高。

  2. 早年有蘋果、三星等強大的競爭對手,華為的在手機方面的知名度和實力不足以跟他們抗衡。


六易哥


華為涉足一、二十個行業有十來個世界第一,手機第二是比較差的,圖上只只是華為涉足的一部分



無生法忍0


個人開始關心華為略早,大約同步於5G的關注,2010以前只知道華為一些零散的信息:比如中國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比如全員持股員工收入頗豐,比如在4G時代歐洲通信行業巨大的份額。

之前個人將華為或者恆瑞這一類公司當做“房間裡的大象”,你看不到他,但他們一直存在。個人也喜歡稱他們的研發方式為“陣地式創新”,就好像古代大軍對壘,大國無戰法,雙方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兵力投入,然後互相平推,不講機巧。這就是我當年關注華為的原因,在通信領域華為投入研發基數高。當然,作為投資領域的關注者,我們很失望與華為不上市,使得投資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去關注中興通訊。

我們在企業中發現了一個現象,突破式的創新來自於中小企業,這源自於這一類企業數目龐大,而在已有的行業當中他們幹不過大象,所以他們尋求突破,又叫彎道超車。比如特斯拉的電動車繞過了BBA,喬布斯的手機繞過了諾基亞。但如果企業是一個行業的守擂者,那麼必須要在本行業進行穩定的研發投入。這個比例,有前途的公司大約會讓研發費用保持在總營收的10%-20%。這是一種國際打法,全球化的戰法,羅氏,英特爾,高通都是如此。而華為,由於其多年在歐洲等國際市場和巨頭對抗,其走的路徑也是這一條。

根據通訊行業10年更迭的慣例,2016年開始關注5G,華為5G的研發大約起於2009年,在5G技術上2016年一些小點如下:兩款面向高頻和低頻的5G測試樣機,空口技術SCMA、F-OFDM,不增站點提升3倍頻譜效率,聯合日本運營商成都外場試驗。以及中國通信業集體推進的Polar code。2018年以前6億美元的5G研發投資。直到Polar code作為EMBB場景的編碼方式之一。我們一度認為,華為的手機業務是旁支,因為華為真正厲害的向來就是通信設備行業。大部分專利囤積於此,所以,直到華為手機成為中國銷量第一以前,早期關注華為的人都集中在通信行業領域,有我們這種觀察者,也有通信行業的從業者。

普通中國人切入的角度並不相同,之所以華為如今被廣泛討論,是華為強勢的切入了消費者領域。其實一開始,個人覺得華為還是應該在通信設備領域:一方面是因為聚焦更符合我們的審美,另一方面手機行業很容易出現更迭。就好像手機替代傳呼機,而智能手機又替代傳統手機,如今手機迭代週期大約3年。而這個領域,打陣地式創新的企業適應力比較差。而如果一旦出現革命性的新產品,很容易出現當年諾基亞那樣的困境。

不過還好,華為的手機業務很不錯。雖然4G手機整體進入萎縮階段,但華為替代了大量三星的份額。這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華為總是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個人喜歡華為,但很清楚,輿論之於華為,是把雙刃劍。

為什麼華為的強大之前沒有感覺到?因為大多數人有“可得性偏差”,這是心理學裡面的一個理論,我們總是看好我們關心的事情,比如投資者對於居家附近的企業,自己上班的公司總是更加樂觀,再比如自己很容易理解的產品比如手機。而對於5G通信,醫藥知識或者激光雷達技術,芯片技術的獲取,大多數人不容易接受,這是普遍的可得性偏差。所以大多數人更喜歡寬泛而感性的內容,知識分享平臺充斥了商業雞湯。

個人希望對於企業,能更多的用理工科的方式來討論,那就是技術。雖然個人對於技術精進很不足夠,但中國一直缺少技術探討,而多於感性和精神上面的探討。學術、科學、理性之於一個社會的,必然比你心情好不好重要的多。在現階段,大約我們要重新關注一下“德先生”和“賽先生”,如果你覺得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岔路口,如果你覺得,未來我們還是應該依靠理性的話。雖然是普通人,儘自己所能,對科普,多投入一點。這是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


凱恩斯


最近華為是絕對的熱點,華為公司是最近十年來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這個成績的,總的員工人數已經超過18萬,頂尖的科學家數量都已經2000多了,再加上華為公司一貫的高效所以現在華為公司已經是一個超級的跨國公司的存在,其實在美國打壓華為之前對於華為的家底以及人員構成大家都不是特別清楚,華為公司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十分的驚人,所以美國封禁芯片對於華為公司影響有限,海思芯片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不是當初弱小的個頭了。

說到對華為公司的印象,十幾年前剛入行到軟件行業,華為公司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名了,畢業之後還想著能去華為公司深造一下,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成,在工作期間也是陸續的華為有一些交集但始終沒有進入華為公司,華為公司的加班強度是在業內除了名的,當然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在華為呆的時間長的員工平時的工資就當零花錢來對待,真正掙錢的就是靠每年的分紅,任正非創建的華為公司的確不像別的中國公司,創始人都有非常的股份佔比,任正非只有百分之一的比例,其餘大部分散落在6萬名華為員工身上,這才是華為公司巨大戰鬥力的源泉,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給自己乾的,能激發出最大的潛能,而且各種的規章制度也是制約了吃大鍋飯的可能性。

而且據個人的一些瞭解華為公司不僅僅的內部人員任務緊,而且把外包公司的節奏帶的也會比較快,曾經有了專門給華為公司做外包的同事,說到從上家公司離職的主要原因是不願意再給華為公司做項目了,太累了。從各種側面點上可以感受到華為公司內部的氛圍氣質,正是這種狼性般的文化讓華為公司一步步的做到了通訊行業的老大,並且在手機行業也慢慢的開始向全球第一衝刺,但這次美國的打壓註定了華為公司手機業務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海外手機市場。

華為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主要還在於對人才的重視,任何一項核心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強大的理論基礎,正是華為公司一次次的突破技術難點,讓華為公司感受到了基礎學科的重要性,任正非所以在採訪的時候一直強調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並且提出了一個觀點讓優秀的人成為教師,提到國內的一些現狀,我們搞基礎建設只需要砸錢就可以了,如果想搞芯片咋的就不是完全是錢的東西了,需要砸大量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等等,這種不是短時間內培養出來的,最後決定的還是基礎教育,各種專家也是從基礎學科裡面按照一定的概率積累出來的。

華為對研發的投入總的金額已經遠超國內的很多互聯網巨頭,正是這麼多年來持續的大量投入積累出來的大量的理論基礎以及突破性技術,都展示出華為公司對於5G技術的自信度,也是任正非在各種打壓華為的時候還能保持這麼鎮靜的原因。現在華為公司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國乃至全球的目光,所以很多隱藏多年的東西都意義浮出來書面,很多人才發現原來我們中國人的公司也能這麼厲害,如果換作別的中國公司遭遇美國公司的打壓還能這麼從容嘛。

華為公司在大規模的做智能手機之前基本上都會顯得非常低調,主要在通訊領域一次次受到美國的打壓,忍不住了開始還擊華為的信息多了一些,當然華為公司最近影響大,還是手機領域和小米以及國內幾個手機廠商的競爭中一些輿論造出來了,本身從任正非的性格來講也不是一個特別喜歡出風頭的人,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實幹家,當然華為公司受到美國的打壓,也不是僅靠一個公司能應付的了,國家層面必然有幫助,作為民族企業華為不能倒,不僅僅是民族自尊心的問題。

如果國內有多些華為這種企業,中國的科技興旺之路會更加順暢,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提問者的描述是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

我不知道平臺有沒有資格審查,建議加強。

往下,來討論問題,愚見,請指正:

1.華為是國內民營經濟的優秀代表。尤其在研發 和不圈錢這兩點上。領先同業多矣

2.華為從發展初期就樹立全球概念,不以國內市 場為左右。積極爭取全面自主的行業地位

3.華為的研發,無論從人才經費的投入和水準, 還是在全球的規模及地域的覆蓋,均屬前列

4.就國內市場而言,華為在保持市場份額的同 時,堅持高舉雙創的大旗,將行業合作和細分 市場的競爭引向合理和正當的水平

5.華為在通訊行業的作為沒有人可以忽略,因為 它的價值不僅僅存在於一個行業。同時也建 設了我們祖國的國際形象

僅僅以上五點,如果有人說以前怎麼對華為沒印象,實在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希望人有自知,懂得恥之所以,做人也就接近合適了。


張鴻大


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1、在通信領域,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而華為的產品直接或間接的普及到看全球1/3的人口。

2、在芯片領域,雖然目前也有幾家國產芯片品牌,例如麒麟,澎湃,以及比較火熱的崑崙芯片。但實際上這些品牌中最為出眾的依舊是華為的麒麟芯片,畢竟麒麟芯片起步較早,而且目前擁有很多成熟的技術,甚至現在的澎湃芯片下一代產品還沒有著落。麒麟芯片的研製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力,才有現在這樣的成就。

3、在5G領域,華為在5G領域擁有絕對領先的端到端5G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5G極簡站點、5G綜合承載、5G雲化核心網、5G極簡運維等,以及5G在芯片領域的研發等都是全球領先。可以說華為的端到端5G解決方案已領先市場一年多,已經贏得了客戶的選擇。在華為的支持下,多家歐洲運營商如沃達豐等宣佈5G商用。目前,華為的商業合作也處於領先,在全球簽訂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發貨了4萬多個5G基站站,持有2570多項5G專利,核心標準提案數3045,行業第一。

綜上所述,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是因為在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裡接觸更多的是華為手機,很少關注研究華為的主營業務--通信等領域,最近,如果不是美國全面壓制華為,估計也依然很少人能真正看到華為的強大,所以很正常。


泰瑞聊科技


01華為過往主要做運營商業務,並不面向公眾市場。所以即便華為早已在通信設備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各國的公眾還是知之甚少的。進入大眾消費領域只是最近幾年,從低端入手,憑藉強大技術儲備迅速“逆襲”,這都不是事。

02華為風格很低調,尤其在中國的營商環境下,企業往往執著於政商關係、明星效應、製造噱頭,總之營銷為王。而華為卻只是埋頭做技術,做實驗,老闆從不露臉。。。。可謂特立獨行。

03很多不瞭解華為的人對華為的“躥升”感到驚訝,甚至用慣常思維認為是“吹牛逼”“坑蒙拐騙”。然而作為我們這些天天和華為打交道的人來說,一切都太正常不過,早在預料之中。國內互聯網大廠如火如荼,很多人看不起華為覺得華為不懂互聯網思維,比較“傻”。然而現在面臨技術制裁,各種“風口大神”“技術無國界論”紛紛不敢講話了,因為沒有技術底氣!只有華為淡定表示:我已準備好了。

04沉下心來做技術做研發,這恰恰是中國大環境中最缺乏的。很可惜中國只有一個華為,如果我們有五個華為。。。。。那會是什麼樣的生態?

05希望國家做一些整合,不要讓華為單打獨鬥,人力資源、資金、生態適配各方面統籌發展。都說國企是共和國長子,然而一些國企讓人失望,曾經的“民族企業”成為了美帝良心和買辦,而華為號稱親美,卻用實際行動踐行什麼是自力更生,科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