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疫”線的逆行者:負重40斤“殺毒”

文/金羊網記者 張豪、李煥坤、豐西西

每天早上8點半,彭會德準時在會議室召開會議,安排當天的消殺和流調任務。半個小時後,會議匆忙結束,他跟隊員一起,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揹著超40斤的消毒噴灑器械,開始了一天的消殺和流調工作。

彭會德是白雲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也是此次疫情消殺和流調組的一線總指揮。2月6日,記者跟隨彭會德和他的一個小分隊,來到白雲區黃石街道白雲尚城小區一戶密切接觸者家裡,進行消殺和流調工作。

據介紹,消殺組和流調組一般分別由2人組成,消殺組一人噴灑,一人協助,他們身著黃色防護服;流調組一人負責登記,一人負責具體詢問採集,他們則身著白色防護服。

走進這戶密切接觸者所在樓棟,從電梯樓道開始,消殺人員先進,將消毒噴灑器械的噴頭對準通道的每一個角落,從上到下仔細掃一遍,流調人員緊隨其後。

彭會德說,每個病例的流調和採樣,都要密切接觸病人,每個疫點的消毒,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範,從消毒液的配比到具體實施噴灑或擦拭,每個操作環節都要一絲不苟,否則就會影響消毒的效果或對周圍環境和他人造成傷害。

“針對病毒的特性,我們採取相應的消毒劑,對於樓道、電梯等物體表面,我們使用含氯的消毒液,對於空氣消毒則使用過氧乙酸。”彭會德說,每次出門,消殺人員身上背的消毒液有超40斤,還需要到處走動,十分不易。

加之,穿著防護服、佩戴護目鏡,身處全密閉的環境,都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開工不到5分鐘,彭會德的汗水早已浸溼後背。儘管如此,也不能摘下衣物。“一個場所穿一套防護服,每去另一個地方就要消毒,我們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任務還會換。”彭會德說,即使難受也得忍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完成工作、卸下防護服。

當記者詢問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大時,彭會德笑著說,“一句話,工作量十分巨大。”據瞭解,消殺組和流調組主要是針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家裡以及密切接觸者家裡,進行上門消殺和咽拭子取樣調查。隨著疫情人員數字的刷新,任務日趨繁重。

“我們最多的一次,一天採集了上百份的咽拭子採樣,每份採集大約需要花15分鐘。”彭會德苦笑著說。

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彭會德和隊友們順利完成了此戶密切接觸者家的消殺和流調工作,緊接著,他們又要趕往下一個消殺點。自1月21日開始,他和他的團隊就沒有休息過,每天都是如此,週而復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