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每天都有疑似病例樣本送達!“殺毒”勇士正與病毒賽跑

每天都有疑似病例樣本送達!“殺毒”勇士正與病毒賽跑

在廣州郊區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裡,一扇扇厚厚的門將一棟兩層高的白色實驗小樓與外界隔絕開,神秘而安靜。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這裡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樣本送達進行檢測,為後續的處置提供依據。

這個外人所不熟知的世界,就是廣州海關技術中心衛生檢疫研究所。它擁有目前海關係統唯一成熟運行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是全國獲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質最多的實驗室之一,實驗室長期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密切合作,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寨卡病毒病、黃熱病、埃博拉出血熱等重大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他們有充足的技術儲備,也充滿信心。“面對各種高致病性病毒,唯一的辦法是以科學的方法、堅定的信念進行鬥爭。”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副主任黃吉城說。

從樣本處理到結果判斷只需兩小時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實驗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疫情發生後,每天都有從進出境口岸送來的染疫嫌疑人樣本送達這裡。“儘管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但檢測人員還是要直面病原體,實驗人員如果沒有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就存在被感染的風險。”實驗室專家鄭夔表示。

防護衣、口罩、面屏、頭套、手套、防水靴套,進入工作狀態的實驗室人員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取樣、加試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實驗操作。

“通過口岸傳染病疫情防控,樹立起牢固的衛生健康屏障,防止傳染病傳入傳出,其重要性絕不亞於國內防控工作。”黃吉城感慨地說。

疫情就是集結令,作為主要為出入境人員衛生檢疫提供技術支撐的檢測機構,在未知的傳染病面前,實驗室全力以赴,勇打有準備之仗,做好各項應對準備和技術儲備。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序列公佈後,他們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研發檢測試劑,於1月15日至22日自行設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合成的一套引物和探針可實現1000份樣品的檢測,不受商品化試劑盒供貨緊張影響的制約,大大提升了實驗效率,降低了實驗成本。同時,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熒光RT-PCR檢測方法,從樣本處理到結果判斷在兩小時內即可得出準確的檢測結果。

每天都有疑似病例样本送达!“杀毒”勇士正与病毒赛跑

“早一分鐘把結果檢測出來”,為防控爭取有利空間

為保證檢測結果的及時和準確,實驗室隨即進入滿負荷運轉狀態,加上支援人員,14名實驗人員堅守崗位,輪流做實驗,保證檢測工作每週7天、每天24小時不停,做到“隨到隨檢”。

1月19日,實驗室接到首批檢測任務,對鍾南山院士團隊委託的醫院監測哨點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查;1月20日,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送來採集的武漢經由廣州口岸出境的發熱人員樣本;1月22日,杭州海關委託對多份病例樣本進行檢測……

1月24日正值除夕,送達實驗室的病例樣本特別多,直到當天凌晨零點仍陸續有樣本送到。

師永霞博士是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役的核心成員。大年三十,她一早就到了實驗室,一直工作到下午6:00,已經處理了兩批樣本。由於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雖然此時廣州的冬天只有10度,她卻汗流浹背,接近虛脫。當得知晚上還有一批新樣本送來時,師博士又義無反顧地主動請纓繼續留下。連續作戰近24小時後,她和同事們終於在第二天凌晨4:00完成了所有樣本檢測。

“早一分鐘把結果檢測出來,就能對下一步疫情控制提供更多依據,就能為抗擊疫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海關檢疫關員和病患者提供多一點支持和幫助。”師永霞表示,他們在爭分奪秒,拼盡全力與病毒賽跑,為一線防控工作爭取有利的時間和空間。

每天都有疑似病例样本送达!“杀毒”勇士正与病毒赛跑

爭取儘快分離出廣東本地感染病毒株

在數百倍顯微鏡下,千姿百態的活細胞“蟄伏”在瓶壁上,培養的病毒就藏身在這些細胞中,它們在粉紅色的營養液中瘋狂地產下千千萬萬“子孫”。這些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險病毒,這就是實驗室人員每天的研究對象。

該類病毒的分離實驗必須在P3實驗室中進行。按照規定,進入P3實驗室,必須同時兩人以上。缺氧、行動不便、高濃度的高危病原體,這些危險因素時時刻刻威脅著實驗人員的安全。為防止發生意外,實驗室內絕對禁止工作人員單獨進入和停留。

“新型冠狀病毒的獲得將為疫苗研製、藥物篩選和致病機理研究提供‘種子庫’。”鄭夔說,面對通過各種渠道暗暗潛入人體並以猙獰面目吞噬生命的形形色色的微生物,不僅需要專業技能,還需要勇氣和膽識,“我們的工作關係到國門安全,關係到人民身體健康,同時,還關係到每一位實驗室人員自身的健康安全,責任特別重大,必須追求到極致”。

在科研攻關的基礎上,目前實驗室在病毒分離及培養方面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根據規定,與肺炎疫情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暫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第二類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培養和動物感染實驗需要國家衛健委授予資質。廣州海關技術中心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及時合作編寫了《2019-nCoV冠狀病毒風險評估報告》《2019-nCoV冠狀病毒分離和動物實驗等標準操作規程》和《2019-nCoV冠狀病毒應急預案》,並於1月23日獲國家衛健委批覆,取得新型冠狀病毒實驗活動資格,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獲得該資格且目前唯一能開展動物感染實驗的實驗室,實驗活動內容包括病毒培養、未經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和小鼠動物感染實驗,將為當前疫情防控及今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實驗室充分發揮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高致病性微生物及新發傳染病檢測方面的技術優勢,與鍾南山團隊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地方衛生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研討病毒流行醫學背景概況、診斷技術及國內外抗病毒藥物應用等新進展。據瞭解,目前已採用3種細胞接種5個病例樣本分離病毒,正加緊培養病毒活細胞,爭取儘快分離出廣東本地感染病毒株,從病毒的流行病學、病毒變異、免疫機制、藥物篩查等方向開展全方位研究,指導疫情防控。

實驗室就是特殊的疫情防控戰場,他們就是衝鋒在前的“殺毒”勇士。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琳 通訊員關悅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林琳 通訊員關悅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