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過上一個穩定且有質量的生活是人生中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

但是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會因為辭職、調動、生意虧損和罹患疾病等各種原因而起伏不定甚至中斷。

財富的賺取固然不易,但是守住財富未嘗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有外在的不確定因素,如辭職、生意虧損等;也有一部分是由於自身的自控力差。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尤其在如今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下的,今天吃一頓火鍋,買一件衣服;明天聚一下餐,看一場電影,花錢如流水。很多人守不住錢,其實更多的原因是花在這些可以花但沒必要花的小地方。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年金險,守護財富的“武器”

年金險與純粹保障型保險不同的是,保障型保險因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保障了當下的安心。

而年金險因為穩穩的知道了未來將要發生的事,如退休後的資金中斷和孩子達到一定年紀的教育費用等,保障的是未來安心。

也正是基於此,年金險被很多人認為是實現穩定的品質生活和守住財富的一種工具。

既然年金險保障的是未來,那麼這個“未來”指的是比較遙遠的存在,比如10年、20年甚至更遠。

按照這種時間跨度,年金險要麼是為子女教育、創業做規劃;要麼為養老生活做準備,也可以充當經濟允許條件下的投資多樣化。但是,要想年金險發揮出其最大的功用,前提是足夠長的時間。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全方位解析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指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和給付方式,在約定期限內,定額或是定時給付給被保險人保險金。

通俗來說,就是保障被保險人一段時間內穩定的現金流,通常年金險的保險金用途以教育金和養老金為主。

•教育金何時規劃

如今,教育問題已然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即便是如今義務教育制度下,孩子的教育費用也不可低估:補習費、課外興趣拓展費等都是一項大的開銷。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不同保單生效年限的收益變化

此外,在年金保險中,從收益上看,至少要有15年才會有相對可觀的回報。因此,倒推回去,如果要為孩子準備高中教育金,在孩子一歲之前就要開始購買年金險;如果要為孩子準備大學教育金,也要在三歲之前就應該購買。這樣才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槓桿來獲得收益。

•養老金何時規劃

相比於教育,養老是一個更為沉重的話題,我國目前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著老年群體收入驟減的不是各項費用的下降,而是醫療支出的大幅增加。

“人活著,錢沒了”並非小品中的笑談,而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過上一個穩定且有質量的老年生活,必須要定時有一筆穩定的現金流。

所以,與教育金規劃一樣,養老金規劃同樣長期的時間積累來達到現金增值的目的,想要現金增值越多,就需要越早規劃。

一般來說,30歲是最適合養老規劃的年紀,但是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人可能面臨著房貸、車貸,經濟壓力大。因此,根據經濟實力,養老金最好在40歲前規劃。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不同年齡對養老的關注度以及規劃的增長空間


•年金保險的收益如何看

收益一直是大家選擇理財型險種最看重的,投進去的錢,當然是要有相對優勢的收益,這樣的投資才值得,客戶才願意投資。

在對比年金險時,我們無需關注各個公司的年金險是怎麼返錢,每年返錢的比例是多少,這些不重要,也不用去搞清楚。因為年金險最好的“伴侶”是時間,需要長期持有才能獲得穩定收益,因而在看保險方案的時候,關注總保費和總收益和總保費就夠了。

以下以案例:小華父親為其投保一份教育年金險,約定年交保費2萬元,小華0歲時開始繳交保費,在18歲開始領取教育金。

利益演示如下: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某教育年金險的利益演示表


可以出,小華在18-24歲期間,每年可領取教育金25260元,這個時間段是小華上大學的時間段,該筆可以補充小華的日常開銷和學雜費;在30歲時,可以領取一筆240000的保險金,可以用作小華的創業金或婚嫁金。

而身故/全殘保險金的給付模式是在繳費期間內發生身故或全殘,給付已交總保費。在18歲時,身故/全殘保險金達到頂峰,後續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現金價值,通俗來說,就是投保後可以退還的錢,其隨著保單生效的年限(也可以認為是被保險人年齡增長)呈現著不同的變化: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現金價值伴隨年齡增長的變化

從圖中可以看出,現金價值在前十年是很少的,且出現了現金價值

舉個例子,當小華父親在繳費的第五年時,由於生意失敗,導致失去了繳費能力,而其又沒有附加保險豁免,故小華父親不得已而退保。根據利益演示表,第五年的現金價值是61885元,而此時的已交總保費為100000。所以,小華父親此次退保,本金虧損近4萬元

在年金險中,提前退保的損失可達到上萬元並不少見。保險起見,如果是為小孩子投保教育年金險的話,保費豁免是一定要附加的。

回到收益上,有的朋友會問,方案中演示的是最終能拿到手的錢嗎?肯定不是!

需要清楚的是,利益演示中的最終收益是基於一定的利率假設而進行的演示收益,目前來說,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理財險基本都以中檔結算利率計算演示收益。(即4.5%);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有些膽大的公司或者業務員甚至以高檔結算利率來進行演算,即(6%),但是不管以多少利率進行演示,都不能夠確切的代表未來一定會得到的收益水平。

那麼,演示的收益是基於什麼來假設的呢?是基於目前保險公司的理財結算利率和盈利水平而假設的,所以未來收益到底如何,受公司的盈利水平而定,而公司的盈利水平又受制於各項因素,如市場情形,管理能力等。

前面說到了,在演示收益時保險公司通常以中、高檔結算利率進行演算,其實在年金險中還存在著一個低檔利率,低檔利率即保障利率,指的是無論保險公司盈利情況如何,都必須保證至少以合同保證的利率讓保單持有的人現金價值增值。一般來說,最低利率不會出現利益演示表中,而是會載明在保險合同中。

以下以保費50萬,期限30年為例,演算各檔利率下的收益情況: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各檔利率下的期滿賬戶價值

可以看出,高檔利率下,其期滿賬戶價值高達173.17萬元;而保證利率下,期滿賬戶價值僅為63.24萬元,兩者相差倍數接近2.5倍。而在中檔結算利率下,期滿賬戶價值也達到了112.92萬,相比保證利率也是多出一截。

所以,在看演示收益時,既要關注以當前利率而合理推算的演示利率,也需要關注保證利率下的收益如何。

當然了,一個公司即使不能永遠處於良好的中檔利率結算,也不可能一直處於低水平的保證利率,所以最保守的收益應當是保證利率和中的利率之間。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破招——年金險的利與弊

無可否認,在居民財富欲膨脹的當下,年金險以保障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的現金流確實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養老年金,保障有質量的老年生活


作為一種理財型保險,相對於其他的“理財”方式,年金險的操作簡單,只需要定期的交付保險費,剩下的交給保險公司即可,這種簡單的操作模式之下,對於那些不善於理財的人群來說,是一大福音。

而且,年金險的最大特點在於其回報明確,因為年金險達到的保險金領取數額是基於自己對未來期望的需求額所倒推回去的,而一般的理財產品則無法精確的估計到未來幾十年的收益情況。

但是,年金險則也並非是一款十全十美的保險,上文中提到了年金險的保單生效的十年內,如果退保,將會面臨著本金虧損的情形;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而且就算沒有提前退保,但卻在約定的領取期間之前領取了部分保險賬戶中的資金,也會導致了約定期限內的現金流大打折扣。

所以,年金險的最大侷限在於其流動性差,表現為用來繳交保險費的資金,至少需要20年不能夠動用,流動性如此之差這也成為了人們在考慮年金險時最大的禁錮。

最後,年金險該不該買?

年金險的實用之處無可厚非,但是其短板之處也暴露無遺;至於年金險該不該買,更多的考慮當下自身的經濟狀況,評估自己能否在不影響基本生活的條件下,維持一定的、長時間的保費投入,且該筆資金投入必須長時間不可動用。


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下,年金險能否挑動其慾望的神經?

所以,如果自覺自己的經濟能力尚可,且自己花錢也比較自律,不存在花錢隨心所欲的情況,一份年金險確實能夠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為自己帶來一筆穩定、可觀的現金流,保障自己特定時間段內的生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