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美國當前的最重要戰略任務之一,還是繼續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制裁俄羅斯,防止莫斯科方面得到喘息機會恢復國力是美國的重要任務。總投資95億歐元,共涉及25個國家600多家企業參加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眼看就要完工了,但這也到了美國最終必須撲住狠咬的時刻。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美國從2020年1月20日對還沒有撤出俄羅斯主導的這一項目的參加公司進行制裁。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本國經濟疲軟缺乏破局的能力是不爭的事實,較為可行的方式,還是繼續打能源這張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而俄羅斯除去伏特加和軍火之外,最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能源可以出口了。石油和天然氣堪稱俄羅斯對外出口的王牌。目前,歐洲極大地依賴俄羅斯提供的能源,以德國為首的一大批國家根本離不開俄羅斯天然氣。為了進一步改善外交局勢,同時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俄羅斯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就是建立北溪-2號能源管道。這條管道直接通過波羅的海和德國,一旦建成每年可像歐洲輸送550億噸天然氣,德國進口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更是會直接翻倍。此舉一旦實現,俄羅斯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能源經濟紅利,同時和歐洲在能源上的緊密關係必然影響政治外交關係,這會為俄羅斯打破美國製裁重新發展國力帶來極大的優勢。顯然,美國不會讓俄羅斯人輕易如願以償。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對北溪-2號項目進行制裁,這是美國向來的立場,德國商報2月4日援引華盛頓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美國國會即可能對北溪-2號項目施加更多的制裁,包括針對歐洲投資商以及接受俄羅斯天然氣的公司。此前,美國威脅歐洲各國不得參與北溪-2號項目建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大多數歐洲國家態度還是偏向俄羅斯,尤其是德國方面堅定拒絕美國的干預。就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不得不承認,歐洲國家顯然不打算放棄這個項目。不過,由於美國的強大,很多歐洲公司已經開始退卻。目前北溪二號項目最大的承包商,波羅的海海底管道敷設段施工企業,瑞士的Allseas公司已經撤離了該項目,為此俄羅斯不得不把自己的管道施工公司派上場,但這也意味著成本將會提升。如果能夠直接阻止北溪-2號的建成,對美國而言自然是最佳的選項,但問題在於北溪-2號的建設是難以阻止的。北溪-2號目前已經完成90%以上的鋪設工作,更何況其建設主要由俄羅斯公司負責,無論怎麼看,其最終的完工是難以阻止的。然而,是不是北溪-2號在建成之後,立刻就能發揮作用,令俄歐能夠破除美國壓力在能源問題上實現聯合呢?這恐怕有些困難,經濟分析家指出,美國將會通過打擊北溪-2號運營商的方式,阻止北溪-2號的運行。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2015年啟動,全長1230公里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屬於北溪天然氣管道的二期工程,該項目包含1號、2號兩條平行管道。一期工程北溪1號已經在2011年11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二期的2號線就是為了加強整個北溪工程,一旦投入運營將會嚴重影響到當前歐洲的能源供應格局。北溪2號整體上是從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地區直接到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屬於離岸天然氣管道工程,主要是穿越波羅的海,建成後這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管道,設計輸氣能力為550億立方米/年。北溪2號整體工程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但也有眾多歐洲企業的參加,比如ENGIE、OMV、皇家荷蘭殼牌公司、Uniper和Wintershall。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承擔95億歐元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則由其他幾個企業承擔。一旦這些企業都因為懼怕受到美國製裁而退出的話,將會給俄羅斯造成巨大的壓力。要知道,俄羅斯本來就沒有多少錢,要拿出大量錢來給項目貼顯然很難做到。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實際上,美俄兩國的天然氣戰爭已經醞釀很長一段時間了。目前的衝突焦點就是俄歐主要能源合作項目“北溪-2”天然氣管道工程。美國為了阻止歐洲國家繼續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通過挑起俄烏兩國之間的衝突,利用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為控制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境內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管道創造機會。美國之所以一直都在通過製造歐洲的緊張局勢,挑起俄歐之間的矛盾,就是要讓歐洲國家因為對俄羅斯的敵視而放棄在能源領域上的合作。因此,美國無論是之前阻撓俄羅斯與歐洲的“北溪-2”能源管道項目,還是剛剛積極向歐洲國家兜售的所謂《抵抗克里姆林宮邪惡影響力發展框架》所謂文件,其真正目的就是:打著幫助歐洲擺脫所謂的“俄羅斯干涉和侵犯”的幌子,破壞俄歐之間的合作與信任,企圖藉此增加美國能源企業在歐洲市場的佔比。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美國製裁的方式,簡單說就是制裁那些敢於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公司運營商。也許有人認為,既然歐洲官方支持北溪-2號,那麼企業的問題應該不大啊。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歐洲企業和伊朗的合作,雖然歐洲明顯同情伊朗,並且呼籲繼續和伊朗進行一系列的經濟合作。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美國宣佈恢復制裁後,大量歐洲企業紛紛逃離伊朗市場,伊朗的出口業尤其是石油出口遭遇巨大的打擊。究其原因,歐洲官方的態度也許是支持,但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擁有強大的國力,尤其是經濟影響力,和伊朗做生意就要丟美國市場,還可能遭受美國的經濟打壓。權衡風險之後,各大企業還是會選擇遠離伊朗。

國家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北溪-2號就算完工也不能用

北溪-2號同樣如此,率先接受俄羅斯天然氣並出售的歐洲企業必然會成為美國打擊的首選,這樣的威脅之下,確實有可能出現無人敢接受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北溪-2號後續想要成功運行,還要面對很大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