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身份、性取向如何影响美国名校录取?

全美顶尖名校在招生过程中,都毋庸置疑地将多样化视为最重要价值观和使命。

理论上,招生多样性可以涵盖各个方面(无论是特定的背景、情境、兴趣或成就),只要你可以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对年级、社区和校园做出独特的贡献,那么就具有多样性。

族裔身份、性取向如何影响美国名校录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多样化的体现形式

不过实际上,多样化最一目了然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外乎种族/族裔性别/性取向,这也是顶尖高校招生办最为关注的多样化指标。近日,《华尔街日报》高等教育专栏作者道格拉斯·贝尔金(Douglas Belkin)撰文分析上述多样化指标如何影响申请学生的行为方式。

种族/族裔

随着全美顶尖高等院校寻求更为广泛的多样化学生群体,通用申请系统(CommonApp)的一个部分被给予更高程度的关注:申请学生身份选项

高中升学辅导老师和家庭都表示,应届高中生心知肚明自己面临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入学竞争,迫于压力他们采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填写申请表格

。另一方面,由于无法确认学生提供的信息,大学也深感沮丧。

学生及其家长咨询升学辅导老师那些形形色色的问题包括:部分血统是否算数?如果父亲来自古巴但自己不会说西班牙语,你是否应该选西裔?谎称同性/双性恋(即使不是)能否给你带来录取优势?

在学费高达37,000美元的友谊学校(Friends Academy,一所位于纽约长岛的教会学校),一名家庭背景为欧洲犹太裔的学生在其申请表格中勾选拉美/西班牙裔,该校升学辅导主任埃德·杜格(Ed Dugger)回忆三年前的一起个案时表示。当杜格先生问及原因时,这名男孩辩称其家庭刚刚接受的DNA测试表明他拥有2%的赛法迪犹太人血统,表明家族某个远祖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

杜格先生说:“他认为这样做会有帮助。我问他是否对拉美裔社区有归属感,这名学生将答案改为白色人种。”

全美大学注册和招生官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 Offers)的执行董事迈克·赖利(Mike Reilly)指出,出于学生能够从一个拥有不同见解的环境中获益匪浅的坚定信念,高等院校极为重视多样化。该协会的成员包括来自2000多所学校的招生官。

约有九百所高校接受通用申请系统。每年超过100万学生通过该系统提交约500万份申请。通用申请系统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人口统计部分不是必选信息,但回复率达到90%。学生被问及的并非其属于哪个种族或族裔,而是“你如何届定自己(的族裔)。”

在大学招生办内部,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涉及问题包括学生到底真的属于某个群体成员,还是企图与招生体系博弈。有些招生官表示学校从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中寻找可能反映其身份的线索,例如参与拉美裔或非裔学生组织。缺失进一步显示其身份的信息可能被视为一个预警信号。

曾任斯坦福大学招生办高级副主任长达15年,现为一所私立高中升学辅导主任的乔恩·瑞德(Jon Reider)认为,“(大学)目的在于确定一名学生所代表的少数族裔身份能否起到充实和丰富学校社区的作用。这使得大学陷于左右为难的处境,无从判读某个学生是否属于货真价实的非裔或拉美裔群体。”

招生官指出,种族/族裔身份对申请人的影响甚微,仅为学校招生考量的众多因素之一。但是,当学生试图入学录取率只有个位数的精英高校时,

任何优势,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均对某些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态度形成重大影响。

1978年,由于促进多样化具备“无可置疑的教育红利“,美国最高法院同意高校招生有限度考虑种族因素。有钱有势的白人学生长期以来受益于一系列不同的优势,包括校友偏好、体育特招和捐赠实力。

近年来,随着精英高等院校试图和不断演变的美国人口结构保持与时俱进,对学生身份的关注不断升温。以哈佛大学为例,自我认定白人的新生数量从2010年的739人下降至2018年的601人。同一时期,拉美裔学生数量从144增加到176人,而黑人学生的数量从99增加到167人。哈佛新生年级招生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族裔身份、性取向如何影响美国名校录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不断变化的美国人口结构

2014年,非营利性组织SFFA起诉哈佛,指控该校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申请人。2019年10月,一名联邦法官裁定哈佛招生政策谈不上完美,但并未涉及故意歧视。本案已经上诉。

族裔身份、性取向如何影响美国名校录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哈佛新生种族/族裔构成的演变趋势

去年被揭露的大规模招生舞弊丑闻也包括编造种族身份带来的所谓优势。大学申请顾问,该案主谋威廉·“里克”·辛格(William“Rick”Singer)于2019年3月认罪,称其怂恿部分客户将孩子身份认定为非裔或拉美裔。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辛格警告学生不这样做很可能使其处于“竞争劣势“。

本案中认罪的玛乔丽·克拉珀(Marjorie Krapper)的儿子在至少一份大学申请材料中谎称自己为非裔/西裔,事实上他不属于上述任何人种。克拉珀被判三周监禁。

位于芝加哥的沃尔特·佩顿大学预备高中(Walter Payton College PreparatoryHigh School)是一所选拔性公立学校,99%毕业生入读四年制大学。在该校,

有关种族和招生的对话显得剑拔弩张

理查德·阿尔瓦雷斯(Richard Alvarez)是该校一名墨西哥血统的12年级学生,他正在静候芝加哥大学的录取消息。他表示学校数年来一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种族背景,不过随着大学申请重要关头的到来,(有关种族)敏感性训练“早被抛到脑后“。

他表示:“每个人都在互相勾心斗角。由于西裔和非裔学生比他们更容易被名校录取,白人学生深感忿忿不平。“

由于其祖父母中一位是来自牙买加的黑人,刚刚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卢克·马丁(Luke Martin)表示自己在通用申请系统中勾选了白人、黑人和加勒比海地区人。他说:“我觉得如此选择有助于使自己脱颖而出。“

性别/性取向

2012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一份用词强烈的英文声明《为一种不存在的疾病治疗("Cures" for an Illness that Does Not Exist)》。声明强调,同性恋性倾向仍是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而且对当事人和其亲近的人士都不会构成健康上的伤害,所以同性恋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并且无需接受治疗。世卫在声明中再三指出,改变个人性倾向的方法,不单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效果,而且没有医学意义之余,并且对身体及精神健康甚至生命形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亦是对受影响人士的个人尊严和基本人权的一种侵犯。世卫亦藉发表该声明提醒公众,虽然有少数人士能够在表面行为上限制表现出自身的性倾向,但个人性倾向本身一般都被视为个人整体特征的一部分和不能改变;所以阻止采用那些视同性恋为“偏差”或“选择”并且因而可以透过“意志力”或“治疗”去改变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2011年9月,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学生,因为与另一名男子的性爱过程遭室友偷拍放上网,最后不堪羞辱而跳河自尽。这起悲剧说明了同性恋者被迫出柜而承受的压力。为了支持这名同学,美国25名大学校长不畏外界眼光,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并组织了一个团体,希望促成高等教育界对同性恋议题更公开和更正面的讨论。安迪亚克大学洛杉矶分校(Antioch University Los Angeles)校长尼尔.金恩(Neal King)表示,他们的目的不在于鼓励所有同性恋者出柜,而是鼓励年轻同性恋者以他们为榜样,勇敢面对自己的性取向。他还说:“我们觉得我们有潜力带来积极的改变。我们无法使霸凌和偏见完全消失,但我们将尽我们之力来改变。”

如今,为了支持少数群体,有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招生时还会考虑性取向和性别认同。2016年,通用申请系统在男性和女性之外另加一个可选项供申请人“分享更多性取向“。2018年,2.5%学生回应该选项。

校园自豪跨性别政策中心(Campus Pride‘s Trans Policy Clearinghouse)协调员吉尼·比明(Geeny Beemyn)说,至少28所高校和大学系统询问申请人性取向信息。该中心是高等院校跨性别政策的倡导者并提供资源。

杜克大学的申请包括一篇可选文书,告知学生“杜克坚决支持多样化和包容性,包括性取向、性别认定和性向表达。如果你希望与我们分享更多有关如何自我认定为LGBTQIA+[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双性恋、无性恋者+],并且还没有在申请材料的其他部分展示上述信息,我们诚邀你在此予以分享。“

杜克大学本科生招生院长克里斯托夫·古腾塔格(Christoph Guttentag)表示,由于杜克大学招生官发现通用申请系统的主文书中描述性取向问题的学生有所增加,学校于五年前决定添加该问题。古腾塔格说,“我们不是为了统计性取向特征,这实际上是关于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个体特性的问题。“他指出,自从增加这篇可选文书后,杜克大学LGBTQIA+学生群体变得人数更多、影响力更大并且更具自信。

杜克大学全美选拔程度最高的高校之一。去年,近3.6万名申请学生中,只有不到3,200人获得录取。

加州的大学申请顾问表示凯伦·夏沃(Karen Schiavo)表示,她的学生往往会发现性别和性取向问题令人匪夷所思。

她说:“他们希望诚实地回答问题。有一次有人问我,‘如果自称LGBTQ是否有好处?’我说,‘那么,你到底是不是?你认为自己是LGBTQ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社会对包括同性恋在内的少数群体包容度非常高,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提倡平等的价值观,支持包括LGBTQ人士在内的少数群体权益。不过,有时候不断提升的支持力度也可能矫枉过正。诸如夏沃女士的学生那样企图通过假冒LGBTQ身份获取名校录取优势的机会主义者也大有人在。

结语:

今天,美国人口结构在从白人族裔占据人口绝对多数向没有主要人口族裔的未来渐变。自2013年起,全美过半新生婴儿一直为少数种族/族裔。有色人种学生成为全美K-12公立学校的主流群体。2018年秋季,来自少数种族/族裔群体的孩子预计占据公立学校52.9%的K-12学生。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对于多样化性取向也越发包容。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裁决,确立同性伴侣具有合乎宪法的结婚的权利。2019年,61%美国人赞成男女同性恋人合法缔结婚姻。

如今,人们已经形成共识,要想成功就得与众不同。在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观念变化下,应该采用何种手段重新公平地分配从教育到工作、到阶级爬升通道的各类社会资源,将成为未来美国社会的争夺焦点。

高等教育历来被视为跨越阶层鸿沟的重要通道。当美国精英高等院校试图与美国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变化保持与时俱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将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自我界定种族/族裔和性别/取向博弈招生体系获取些许优势固然无法令人恭维,不过在这个大学招生竞争异常激烈的纷扰世界里,即使是细微的差异也可能让结局变得截然不同

私信陈华老师,咨询更多留学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