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四年大學,助學貸款32000元,畢業後靠父母還,這樣的做法對嗎?

小明養了一隻貓


<strong>

個人認為助學貸款,畢業後靠父母還,該做法對與錯只有當事人能明白,旁人無從批判的。比如我自己就感受頗深:

我讀大學的時候貸款的國家貧困助學金是在建設銀行,好像每年6000元左右,後期瞭解到助學貸款是針對專科或者本科生,在校期間貧困助學的貸款利息是國家償還,如果畢業生畢業後立即還款,也是不用給利息的;畢業後2年內呢,每月可以先返還利息,不用還本金;畢業後的第三年到第六年則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貧困助學金的利息是比較低的。

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家裡我和雙胞胎哥哥同時上大學,他的學費每年12000元/年,我的是6000元/年左右,八九年前,這2筆費用在農村家庭算是相當高額費用,短時間時間也湊不齊2個孩子的學費。我們家講究自力更生,儘管窮,但卻從沒有向學校或者老師申請過補助什麼的,看著父親焦急蠟黃的臉,本來當時我都決定好輟學打工了。高中班主任給了我一個電話,告訴我有一個國家貧困助學的消息。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他抽著煙,想了一下,告訴我,貸款什麼的他不懂(那時候理解貸款就是高利貸,要還大把的利息,貸款是不好的事情),但你聽你老師的,去貸款,畢業後,爸爸一定把你學費籌齊,把款還了。聽了父親的話我潤溼了眼睛。

後來我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申請的大學助學貸款,我非常感謝老師、感謝大學生活,讓我的人生閱歷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我性格比較內向,在大學期間,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瞭解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基本原則,畢業時,我和父親說我想自己還款,但是作為他們那一輩,對貸款這個詞還是比較敏感,覺得欠國家的錢不好,擔心畢業後的利息情況,也心疼我剛畢業,實習收入微薄,就用4年的血汗積蓄幫我把大學助學貸款還了。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返還助學貸款的情形是否和我類似,但是我知道父親的愛於我是高山穩健,讓我安心、踏實。

這是我個人的經歷,如果朋友們有其他意見和看法,歡迎點贊留言哦,我們一起討論。


駛夢千帆


我小孩現在在讀小學,我都告訴她,等她讀大學了,就申請助學貸款,讓她知道,父母不易,因為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他們要是也讀大學了,也一樣會貸款。她們成年了,應該要自己學會承擔一些責任,為父母減輕一些壓力。家裡現在有點經濟壓力,為了建房我們得借外債30萬。現在基本能省則省。辦年貨都省了一些。


簡單愛12315


助學貸款是國家給貧困學生的福利,在校期間及畢業後兩三年內大部分助學貸款是無息貸款,利息由國家財政補貼支付。也就是說,畢業三年內只需要償還本金,利息由國家財政補貼支付。第四年開始,貧困生未償還本金才需要支付利息。大學四年,助學貸款32000元,貸款金額並不多,畢業後的三年內如果好好工作,完全有能力自己償還貸款。畢業後,才32000元貸款要靠父母償還,是不是子女和父母都得反思一下呢?

1、子女自己為什麼不償還貸款?

按照助學貸款的還款要求,在畢業後三年內可以無利息還款。大學畢業後,放下架子,不要“高不成低不就”,一年內也能存到32000元。現在好多大學生,嫌棄工資低或者嫌棄工作辛苦,“畢業等於失業”,高不成低不就,渾渾噩噩混了一年又一年。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有些大學生眼高手低又不願意從基層做起,想一步登天。如果畢業後,好好找個工作,以現在的平均工資完全有能力自己償還助學貸款。

2、父母的溺愛,助學貸款由父母償還,有些大學生認為是理所當然

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但自力更生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卻越來越差,過於依賴父母,而父母卻過於溺愛孩子。父母的溺愛,養成了孩子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認為都是父母理所當然的責任。父母是有義務扶養孩子長大,但孩子滿18週歲就已經成年,有責任分擔和擔當,但在大部分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即便孩子六七十歲在父母眼中還是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更加溺愛孩子,有些父母認為助學貸款是父母償還的義務。償還助學貸款的父母大多數是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結語:父母償還孩子的助學貸款,是家庭內部的家務事,沒有對錯,只不過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挨”。


奶爸平哥


助學貸款政策的出臺,為經濟困難生提供了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所以你們是幸運的,我2000年度讀的大學,一年3500,四年14000,入學就申請了,畢業後三年內還清,無利息。

大學四年一共32000塊,一年可以貸8000塊,可以為困難家庭減輕不少的負擔。而且還款的時候可以依據自己的還款能力進行償還,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所以如果滿足助學貸款條件的同學,建議去辦助學貸款。

關於助學貸款償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畢業後工作不如意,工資低,根本留不下錢,肯定沒有能力償還那麼高的貸款,所以,如果家裡四年下來可以積攢一些,自己靠兼職或勤工儉學賺一些,把貸款湊齊及時償還,這是應該必備的基本素質。




建造師考易通


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對錯,貸款是因為你要學習逼不得已才借錢的,父母為了你以後有好的將來讓你讀書是希望你有好出路,未來過上好日子。而你畢業後還靠父母還錢,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畢業出來的情況去考慮,如果是剛畢業工作還沒穩定下來,收入自然還不穩定你說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能省下的不多不夠還錢都是能理解的,等自己收入穩定工作穩定後有經濟基礎能力了,就應該主動把責任扛下來,讓自己能獨擋一面更好的為家庭服務,其實對於這個事情我覺得應該把你父母和你當成一個整體去完成,都是以儘快還款為目的,但為了你更好的獨立成長,自己又應該要主動去承擔更多或者獨立承擔!這都沒什麼問題的!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去操作吧。

父母辛苦努力都是給自己創造條件,自己應該心懷感恩之心不要覺得父母為子女都是理所當然的,要好好孝敬父母關心他們。新的一年祝你儘快把貸款還清,一家人開心快樂過年!


快樂農民頭


助學貸款的這些錢,究竟該不該讓父母來償還。我覺得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大家反思,想必大家心裡的答案是一致的,必須靠自己來還,因為父母本身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才會申請助學貸款供你讀大學。可能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剛踏入社會不容易,會幫孩子償還一部分費用,但這些錢,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償還一部分。

國家推行大學生助學貸款,是為了緩解一些家庭的經濟困難。在規定的期間還完貸款,是不需要還任何利息的。這對於一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很多學生便不想自己償還這些費用,想讓自己的父母來償還這些錢。大學四年下來,學費足足有三四萬塊錢,這的確不是一筆小錢。對於大學生來說,剛剛畢業離開校園,工作很不好找,剛上班工資很低,這些可以理解。但是助學貸款全部讓自己父母來償還,這未免有些不懂事了。

很多網友透露,有些父母並非真的沒有能力支付自己孩子的費用,而是想通過學校這個“綠色通道”,先暫時墊付學費,之後學生畢業獨立了,就自己償還學費。很多家長認為,大學生都已經成年了,應該擔負起自己的學費。其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並不在於少數,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比較“狠”,因為只有肯對自己孩子下狠心,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長。

其實這個世界上,孩子最會對自己的父母察言觀色。在孩子羽翼未豐滿時對孩子狠一些,孩子反而能更優秀。可能一開始,身為子女並不真正理解父母為何要這麼做,甚至一些孩子心裡還會怨恨自己父母。但曾經懵懂的少年也會慢慢地被社會打磨成一個成熟的大人,很多坎坷與辛苦,早晚都是要經歷的,一件也逃不掉。也許,很多人覺得父母讓自己剛上大學就經濟獨立有些無情,但是我國的法律規定,父母沒有義務再為子女的大學買單。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讓自己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家裡的經濟情況,而不是瞞著孩子把苦都默默嚥下。身為子女,只有懂得每一針一線來之不易,才會更加明白自己在這個家裡的責任是什麼。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最大。不過這是有時限的。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不好騙了。小時候告訴他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就可以,慢慢就不相信了。不是孩子不好騙。是父母一開始就選擇了欺騙。因此,教育孩子應該坦誠,這對於孩子也是一種尊重。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經濟情況,提醒孩子已經長大成年,應該學著獨立。這樣做,不管對於這個家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一般來講大學畢業後二十多歲,已經成年了,是時候應該經濟獨立,幫助已經年邁的父母分擔經濟的壓力了。靠自己的人才會贏得更多人的尊重,置於死地而後生,不對自己狠一把,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麼優秀。所以我認為這個助學貸款應該全部由自己償還,


陽陽的農村事


對於大學生來說,生源地助學貸款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很多大學生在生大學時候都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因此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便必然會帶來一個新問題即還貸款的問題。

但是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很多大學生真的令我有些失望,因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 沒有去自己獨立償還這個債務,而是讓自己的父母來償還。

真的是納悶,為什麼大學生畢業後自己的生源地助學貸款還讓自己的父母換還呢?或許對於大學生來說,我們剛剛畢業那裡有錢去還呢?經濟能力完全達不到要還款的金額啊!!!

我不禁想問這樣的理由或者原因合理嗎?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嗎?你沒有經濟能力,你還不完?難道你大學畢業後沒有工作嗎?難道你的工作不發工資嗎?難道父母這一輩子都得為你付出嗎?所以說那些都不是理由,都是不可以成立的。

真實的情況是,現在的大學生完全沒有替父母分擔壓力的想法,完全是抱著一種我舒服、我愜意就可以的生活觀念,根本不會去考慮父母,只顧自己舒服。

同時,有很多大學生開始工作,開始掙工資的時候也不會說是將自己的工資能夠拿出來一部分來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庭的經濟壓力,而是全拿去揮霍了,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當然,這是我看到的事實,或許你會說我建過一些大學生都是自己還自己上學時所欠的所有金額,也是有優秀的大學生的。對。我承認,但是有更大一部分的學生是完全不會這樣做的,不還自己的貸款就罷了,居然還會向父母開口,居然還在向父母索取,這樣的大學生或許真的是需要認真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在這裡我向所有的大學生倡議,在畢業後如果自己有生源地助學貸款,請盡力用自己的努力去償還自己的貸款,而不是依靠父母,因為你應該開始分擔家庭的重擔了,你的父母也需要你分擔了,他們等這一天很久了,所以請從還自己的生源地助學貸款開始吧!!!


四哥歡樂的一天


上至天文下地理,每天說點有用的,大家好,我是湘西自媒體人“九曲黃河萬里沙”,江湖人稱“九哥”。



個人認為: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作為稱職父母與懂事孩子看問題的角度問題:

一、作為稱職的父母來說:

孩子剛畢業,如果沒有好吃懶做,能努力工作,有上進心,自己養活自己,沒當啃老族,沒再伸手問家裡要錢,就很不錯了,孩子上學欠下的貸款,父母有能力的話,替他們償還下,以便減輕孩子將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經濟壓力,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二、作為懂事孩子來說:

父母將你養大,已經是對你恩重如山了,父母並不欠你的,作為一個有擔當的成年人,自己欠下的貸款,當然要自己還,因剛畢業,暫時無能力償還的話,可請求父母資助些,但這筆帳自己必須要認,千萬不要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


小結:家庭,是人世間最溫暖的港灣,是講情的地方,而不是講理的處所。父母對子女,應該是嚴格而慈愛;子女對父母,應該是孝順而體貼,有困難,大家一起捧土築牆,共同面對。只有這樣,才稱得上父慈子孝,和睦一家。



湘西九哥自媒體


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一無解的題,因為答案是複雜的,人們的看法也是多元的。

你想,為了讓孩子上大學,多少貧困家庭,省吃儉用,砸鍋賣鐵,供兒女上學,那麼,家長貸款供孩子上學,也就是自然不過的事了,這是一種親情,也是一種責任。

再說,三萬二千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天下多少父母,即使貧窮,為培養兒女,為了兒女的未來,多少個三萬二也付出去了,豈會為了這一個三萬二,反覆計較是應該由誰來承擔償還的責任呢?

當然,兒女畢業了,出息了,賺錢了,別說一個三萬二,再多幾個三萬二用在父母身上,也是應該的,這也是一種親情,一種責任。

我反倒認為,把這種問題放在平臺上討論,反而是一種人性的異化,親情的扭曲,責任的淪喪。

最終只是落得,父母不像父母,兒女不像兒女,純為一場功利化的算計,生意場上的談判了。


飛鳥留痕2O16


中國式傳統文化,養成更多啃老族群體。離開父母無法承受經濟壓力!隔代教育嚴重造成社會矛盾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