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歷史上還有哪些百戰百敗的名將?

洛克特人


金兀朮也就是完顏宗弼,作為金國初期有名的戰將,竟然被題主說成是百戰百敗的將軍。

金兀朮作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也是得到了完顏阿骨打的喜愛,看看在歷史上對於金兀朮的描述為人豪蕩,膽勇過人,猿臂善射,善於用兵。

隨軍破遼,雖然說不是金兀朮統軍的,但是這個時候畢竟金兀朮還小,而且還是剛上戰場,但是首次上戰場就獨殺八人,生擒五人。

到了後來1125年,金兵伐宋,當時金兵的東路軍就是金兀朮的哥哥完顏宗望統帥,而金兀朮就在他的收地下當了一個萬戶攻佔燕京,中山,真定,信德等地。1128年的時候當時金兀朮受到了宋兵三萬多人的偷襲,但是被金兀朮擊敗,殺宋軍上萬人。隨後金兵一舉拿下了河北。

靖康之恥之後,趙構在南方稱帝,繼續延續大宋的統治,這個時候就是金兀朮帶領金軍一路南下,搜山檢海,把趙構都逼到了海上。

黃天蕩一戰,雖然說是宋軍勝利了,但是對於金軍來說也沒有多少損失,只是金軍不善水戰吃了虧。富平之戰,當時宋軍在張俊,劉琦等人的帶領下,率領十八萬人把金兀朮包圍了,但是金兀朮誓死抵抗,給金軍贏得了時間,結果富平之戰,宋軍十八萬人被擊潰。富平之戰以金軍的勝利而告終。

可以看到上面的戰役,還能說是金兀朮百戰百敗嗎?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金兀朮在面對岳飛等南宋抗金名將的時候,確實打敗過,比如說在哎和尚原。當時還不是岳飛這些南宋名將,當時吳玠、吳璘抵抗金軍,擊敗了金兀朮,金兀朮部損失過半,這一次也是金兀朮領軍以來最慘重的一次敗仗。之後又敗在岳飛的手下,在順昌、潁昌、柘皋鎮等地大敗,退回開封。但是金兀朮並不是被岳家軍殺了的,宋金簽訂和議之後,金兀朮以功進太傅。可見金兀朮在大金的功勞是很少有人可以與之相比的,金兀朮回到金國之後皇統七年(1147年),擔任太師,令三省事,都元帥也是獨攬軍政大權。


中國歷史研究所


絕對不能說金兀朮(完顏宗弼)一輩子打敗仗,此人是當世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金國曆史上,除了粘罕(完顏宗翰),論綜合實力,無出其右。金兀朮一生確實走過幾次麥城,搞得灰頭土臉,但總的來說,他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稱號。

倒是與他同一時期的宋朝大將劉光世,雖名列中興四將,其實是個名不副實的草包。此人一見金兵就逃跑,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劉光世害怕金兵,竟然多次寧可抗旨,也不願意出兵抗金,與韓世忠、岳飛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人乾脆送了他一個綽號:長腿將軍!

金國名將金兀朮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稱四太子,女真名“兀朮”。金國皇位由完顏阿骨打傳給弟弟完顏吳乞買,再由完顏吳乞買,傳給完顏阿骨打的長孫孫子完顏亶,直接跳過了“宗”字輩。其實,完顏家族中,“宗”字輩才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金國滅國遼、滅北宋,功勞最大的就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相對於完顏家族中的溫和派,金兀朮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一直主張對大宋採取強硬的軍事力量,是堅定的“滅宋派”。

這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金兀朮,甚至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大肆貶低金兀朮的原因。其實金兀朮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

除了滅遼和滅北宋戰爭,金兀朮的戰功主要體現天會六年、七年的“搜山檢海捉趙構”、天會八年的“富平之戰”、天眷三年的宋金戰爭。

這幾場戰爭跨度時間長,南宋拜得難以啟齒。“捉趙構”,金兀朮一路暢通無阻,打到寧波、舟山一代,逼得趙構從海上逃往福建。“富平之戰”,宋軍十八萬人馬全軍覆沒。不細說,丟臉!

金兀朮的三次走麥城

金兀朮被人譏諷為“常敗將軍”,主要是他經歷的三次慘敗。

第一敗:激戰黃天蕩

黃天蕩之戰發生在“搜山檢海捉趙構”後,金軍撤退的路中,被韓世忠打了個伏擊,又被岳飛搞了個襲擊。

金兀朮因為進軍太順,南宋軍隊如同紙糊,金軍搜刮了大量財寶,滿載而歸,心情過於放鬆。沒想到在鎮江,遭到了韓世忠的伏擊,損失不小,一時被堵在江口過不了江,雙方竟然僵持了四十八天。最後金兵一夜開通三十里河道,才由此河道進入秦淮河,逃往建康。

在得到了漢奸的指點後,金兀朮狠狠地報復了韓世忠,以火箭把韓世忠的水軍,燒得損失大半。就在金兀朮再次放心,準備渡江時,又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飛的襲擊,損失慘重,狼狽而逃。

實際上,黃天蕩及此後的渡江戰,宋金互有勝負,雙方損失都不小。不過考慮到這是南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的“大勝”,所以,後世對此多有神話。

第二敗:慘敗和尚原

這次讓金兀朮吃盡苦頭的是,扼守陝西的吳玠、吳璘兄弟。金國人的戰略意圖是,奪取陝西,今陝西入川,順江而下,形成北路和西路,兩路對南宋的夾擊。

這一次,金兀朮敗得沒臉見人,他自己身中箭傷,還被人描繪成“剃其鬚髯而去”。

第三敗:失手於劉錡和岳飛

這件事發生在天眷三年,在順昌,由於金兀朮麻痺大意,沒瞧得上劉錡的幾千人馬,結果被劉錡搞了個背後襲擊,吃了個大虧。

在穎昌,又被第四次北伐的岳飛接連打敗,被迫退守開封。

其實,金兀朮雖然也吃了幾次敗仗,但是損失遠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大,更不能掩蓋他的強勁實力。

長腿將軍劉光世

跟金兀朮相比,劉光世才是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劉光世打仗,一般自己不在前線,一切為了逃跑方便!他害怕金軍,害怕到讓人無語的程度,為了避免跟金軍交戰,他竟然多次抗旨,躲避徵調。

其實,劉光世的逃跑,完全是跟他爹學的。他爹劉延慶就是個逃跑將軍,曾經為了逃跑方便,放火燒自己的大營,導致自己的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還把大軍糧草燒得光光。劉光世一直追隨其父,逃跑的功夫青出於藍。

建炎三年:金軍自黃州渡江,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南逃;

建炎四年:金軍攻楚州,劉光世抗旨不出;

紹興元年:金軍渡淮,劉光世抗旨不行;

紹興六年:偽齊渡淮攻宋,劉光世棄城南逃

因此,劉光世被當世的人斥為“長腿將軍”,張浚就多次要求裁撤劉光世的部眾。但就這樣一位“長腿將軍”,不但活得滋潤,還被稱為“中興四將”!

名不副實的中興四將

不知道“中興四將”是誰評出來的,要是宋高宗趙構,他肯定也是咬著牙子給的。劉光世這傢伙打仗不行,自保的能力一等一,多次抗旨,甚至逃跑,朝廷只能對他乾瞪眼,趙構還得不停地給他加官進爵,最後被封為國公。

原因就是劉光世手上有一支“劉家軍”。大家都說“岳家軍”,其實根本就沒有岳家軍,岳飛也沒有把軍隊變成私人部曲的能力,但劉光世有。

首先劉光世是“將二代”,從他父親手上接過來的班,經過劉家父子兩代人改造,這隻軍隊只認劉光世,別人指揮不了!另外,劉光世對這支部隊的管理很奇特,一是放縱,二是恩遇。靠個人感情維繫上下級關係,從來不管部隊的戰鬥力,軍紀松得像土匪。這種管理,導致很多的流寇很願意加入“劉家軍”,“劉家軍”成了他們共同損公肥私的工具。

趙構曾經收繳過劉光世的兵權,但部下為此鬧出譁變,四萬人投降了偽齊。離開劉光世,無人管得了他們,就是這麼畸形,趙構不得不小心應承。這就是劉光世為什麼逃跑得那麼“大義凜然”,抗旨抗得那麼“習慣成自然”的原因!

“中興四大名將”,就算劉光世活得瀟灑,他一輩子被受到過打壓,安安穩穩享福,快快樂樂老死,真夠奇葩!


尋根拜祖


1140年7月8日,金兀朮揮軍1.7萬騎兵直撲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目標是奪取岳飛軍駐守的臨穎。岳飛軍傾城出動和金軍野戰於臨穎以南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戰後岳飛軍退入郾城城內,金軍佔領了臨穎,阻斷了岳飛軍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這便是常被提及的郾城大捷。

為奪回臨穎,打通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岳飛派岳雲率背嵬軍繞道北行,加強穎昌守軍王貴的軍力。又從淮寧府調來張憲軍加強郾城軍力。7月13日,岳飛軍南北同時出擊,意圖夾擊金軍。北線王貴軍被金軍包圍,主將王貴險被俘虜,岳雲率背嵬軍救回王貴。王貴因之作戰意志動搖,戰後被岳雲揭發。岳飛以軍法處斬王貴被眾將求情救下。王貴回頭編了一個穎昌大捷上報朝庭,說是斬敵首500餘級。幾十年後,岳飛孫子岳珂說,和戰爭規模不符,一揮筆改成了斬敵首5000餘級。

南線岳飛軍前軍統制張憲,督軍北進,措置掩殺金賊。但在小商橋一帶被金軍包圍,岳飛軍名將楊再興等300餘遊奕軍騎兵,被金軍圍殲。14日天亮,張憲軍方才找回楊再興等眾將士屍體。同時發現金軍虛守臨穎,張憲即督軍進佔臨穎,卻是空城,金軍去向不明。實際上,金軍在圍殲楊再興等將士之後,便悉數揮軍北進,合圍穎昌王貴軍,只留下少數金軍虛守臨穎。此中奧妙張憲雖也明白九分十分,但也不敢輕舉妄動。7月14日穎昌王貴軍和金軍對陣,鑑於13日被圍險情,王貴作戰意志動搖,遂放棄穎昌退向郾城西南的裴城,以致岳飛動用嚴厲軍法。至此,岳飛軍敗局已定。7月18日,岳飛給皇帝寫信乞令班師,7月20日,不等皇帝回信,岳飛便倉惶班師退出河南。

此役足見金兀朮用兵精準,知彼知己,確為一代名將。


用戶3919268242451


金兀朮是一直都在打敗仗,還是一次次的反敗為勝呢?

金兀朮很多戰爭都是反敗為勝——看似即將成擒卻反手一擊取得成功。這些顯示了金兀朮的長處:堅韌和善於應變。

下面是金兀朮的成名戰

1、江浙追殺趙構,逼迫趙構不得不入海逃跑。1129年,金兀朮從歸德——壽春——盧州——巢縣——和州——建康——湖州——臨安——明州。

在得知趙構已經跑到溫州海域,還要從溫州跑到福州時,金兀朮才放棄了追殺趙構。

下圖是金兀朮追殺趙構的行軍路線圖

2、黃天蕩之戰。金兀朮放棄追殺趙構,率軍北迴時,在鎮江準備渡江時,被韓世忠率領水師攔截。韓世忠的南宋水師船隻比金兀朮船隻大,韓世忠佔據優勢,但金兀朮應變能力強,用速度快的輕舟+善射士卒,用火箭放火燒韓世忠的船隻,擊敗韓世忠的水師。

《宋史》、《金史》都記錄韓世忠被擊敗。

3、富平之戰。1130年的富平之戰中,右路金兀朮被南宋大軍以優勢兵力重重包圍,最後南宋軍被金國左路完顏婁室找到薄弱處,金兀朮和完顏婁室內外夾擊南宋軍而取勝。

4、和尚原之戰。和尚原之戰吳玠利用地理和弓弩優勢擊退金軍。但次年金兀朮即用偷襲戰術奪取和尚原。

5、1140年河南大戰。金兀朮的部署是:孔彥州攻打汴州、鄭州;王伯龍攻打陳州;李成攻打洛陽;金兀朮自己攻打帛州和順昌府。

南宋各將的位置是:劉光世在和州、張俊在廬州、岳飛在京西(蔡州)、韓世忠在淮陽軍、劉錡在順昌。

雙方位置見圖

金軍重點在河南,正面方向是岳飛和劉錡,張俊、劉光世距離金軍很遠,韓世忠軍在後方。

事實上,岳飛軍在順昌大戰之後金軍虛弱時,不應攻取汴京,而是攻取洛陽更為實際:

洛陽相對沒有汴京重要,金國可以放棄,而且佔據了洛陽,可以切斷金國河南和陝西的來往。

就算岳飛攻取了汴梁,也無法守住——何況汴梁在金兀朮進攻河南之前就在南宋手中已經一年,金兀朮一進攻,守將立馬投降,岳飛著急奪取汴梁的意義不大!

而韓世忠軍,要麼攻打徐州,要麼從海路攻取青島等山東沿海地區。


6、1141年淮西之戰軍事上各有輸贏,政治上大勝。柘皋之戰雖然被南宋軍擊敗,但濠州之戰擊敗南宋軍。在金宋互有勝敗的時機,金兀朮趁機和南宋達成紹興和議,終結金宋連年戰爭。

完顏宗翰策劃了金宋以黃河為界的策略,因此才有扶立張邦昌、劉豫的事情;金兀朮利用雙方互有勝敗的厭戰心理,和南宋以淮水為界,結束金宋戰爭。

當然完顏宗翰如果接受宋徽宗提出的承認趙構皇位合法性提議,金宋以黃河為界也會成為事實,金宋戰爭在1129年就結束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金兀朮其實並非後人說的那樣不堪,他當時被稱為“四太子”並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金兀朮本身也是個有勇有謀之人。只是可惜他後來遇上了岳飛、韓世忠、吳階、張俊等人才導致屢戰屢敗,成立“常敗將軍”。

之所以打了一輩子敗戰金兀朮還被稱為名將,是因為他曾經所作的一件事,其功勞無人可及。

首先說明下,“金兀朮”這個名字只是小說上使用的,他本人並不是姓金,因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國號為金,所以很多人就用國號給他起了個名字。

金兀朮的本命叫完顏兀朮,乃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漢名叫完顏宗弼。他其實是一個擁有卓越軍事能力的將領,也被後來的金世宗稱為“宗翰之後,唯宗弼一人”的美譽。

金兀朮被稱為名將的原因,就是撕毀第一次紹興和議,將偽齊的領土納入了金國版圖。

第一次紹興和議是金國主合派完顏昌等人與南宋簽訂的,當時合議的條款是,金國要把佔領的偽齊的領土還給南宋,但這樣一來,金國佔領的宋朝土地就會大面積的縮水。

而金兀朮本就是個戰爭康仁,他不同意完顏昌等人的想法,於是聯合其他將領處死了完顏昌,撕毀了紹興和議,並親自率軍攻入南宋,不但再次將偽齊的土地佔領,還攻入了南宋的境內。

雖然這次南侵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後來在戰場上遇到了岳飛、張俊、王德等名將,被打的哭爹喊娘,可他的舉動卻讓膽小的宋高宗和秦檜簽訂了第二次紹興和議。

這次的合議條款內容為:宋金雙方已大散關和淮水為界,之前金國歸還給南宋的偽齊土地重新納入金國版圖。

紹興第二次合議的記過就是,金國的領土面積大幅度的增長,因此說金兀朮的戰敗只是因為他遇到了岳飛和韓世忠等人,但他本身的能力和大局觀是毋庸置疑的。而立下大功的金兀朮也成為了金國的重臣,在國內成為了人人歌頌的對象。

有勇有謀的“常敗將軍”。

在攻滅遼和北宋的戰鬥中,他在得知遼國天祚帝在鴛鴦濼棲身時,便率領百餘騎連夜突襲,此時的金兀朮猶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天祚帝護衛面前。

雙方打鬥後弓箭用光,金兀朮搶過遼軍的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由此可見他確實是個武藝高強且有勇有謀之人。

金兀朮的智慧還表現在第一次領兵東京城下,他追趕倉皇而逃的宋徽宗,雖然後來沒追上,但回頭搶了三千匹戰馬。對於宋朝這樣一個缺少戰馬的國家來說,三千匹戰馬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此消彼長,這些戰馬對金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

所謂的常敗將軍,並非金兀朮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他不該碰上韓世忠、岳飛、張俊這些名將。

綜合歷史的“常敗將軍”對比,金兀朮還真的“沒資格”入選,下面這幾位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1. 倉皇北顧王玄謨;

  2. 繡花長腿劉光世;

  3. 大明戰神李景隆;

  4. 轉進如風常凱申;

  5. 死守金陵唐生智;

  6. 南宋將才范文虎;

以及最熱門的三國戰神劉備和魏國將領夏侯惇等等,這些人才是真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常敗將軍也是數不勝數,如果小夥伴們有知道更多的這樣的“戰神”,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大國布衣


金兀朮以六萬金兵擊破北宋二十多萬部隊,並佔領整個北方疆界,單單這個能力在歷史上就是個少有的奇蹟。相比之下,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原的總兵力在25萬左右,清軍入關的總兵力在14萬左右。

金兀朮是打騎兵戰的高手,金兀朮利用騎兵機動力強的優勢,經常採用避實擊虛的戰術。在戰爭中,金兀朮往往先集中兵力打擊一個點,如果對手沒有援軍的話金兀朮就會把這個點攻下來;如果對手馳援的話他就轉而攻打援軍,這是早期的圍點打援戰術的靈活應用;如果對手成功增援的話,金兀朮就會立刻撤圍並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轉而迅速包圍(派援城市)並發動猛攻。金兀朮的這種戰術使得宋軍對友鄰城池的求援棄置不顧(怕惹禍上身),這個金兀朮能夠以劣勢兵力將宋軍個個擊破的主因。

至於說金兀朮佔領北方之後對岳飛老是吃虧那則是因為岳飛也是用兵的高手,就像司馬懿老是輸給諸葛亮卻也不能否認司馬懿的牛逼。

在岳飛北伐的時候,岳飛首次引入了兩棲作戰的軍事理論,岳飛利用金兀朮兵力不足戰線太長的問題,以金兀朮之法還施彼身。岳飛帶領水師戰船遊弋在長江洞庭湖,尋找金兵佈防的漏洞,然後迅速實施登陸作戰,打擊這些留守的後勤部隊(幾百人的規模),讓金兵防不勝防。


優己


答:之所以認為“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是因為對金兀朮的認識只停留在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上。

可真甭說,以小說《說岳全傳》為例,書中的金兀朮就是一個很可笑的形象。

小說一開頭,就說金兀朮身穿大紅織錦繡花袍,外罩黃金嵌就龍鱗甲;坐一匹四蹄點雪火龍駒,手拿著螭尾鳳頭金雀斧。好像開山力士,渾如混世魔王。有千斤之力,曾在北國六國三川八十一寨大比武中力舉鐵龍,奪得元帥之位。

似乎,他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隨著情節的展開,我們漸漸發現,金兀朮其實是專供各路大神、各級玩家刷分、練技能的小妖怪。

書中每寫一個英雄人物,基本都要找金兀朮來刷一下分,以證明其是一個英雄人物。

先是岳飛上來虐了金兀朮一番。

然後是高寵,只一槍。就挑掉了金兀朮的頭盔!

後來是岳雲、何元慶、嚴成方、狄雷、關鈴、楊再興等等,挨個來打金兀朮以給自己長臉。

最可笑的是,金兀朮最後竟然被牛皋騎在胯下活活氣死了。

金兀朮可謂生得窩囊、死得屈辱。

但是,我們翻看史料,金兀朮可不簡單。

早在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與遼軍交戰時,金兀朮率百騎追擊遼軍,其槊斷矢盡,空手奪遼兵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真勇猛過人,英雄了得。

在帶兵打仗方面,金兀朮最有名的軍事行動是對宋高宗展開千里奔襲的“斬首行動”,其獨領一支孤軍,如風如電,連克濮州、開德、大名等地,一騎絕塵,殺入宋淮南西路,所過州縣,一擊即破,直打到長江北岸,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取宋廣德軍路、湖州、臨安府、明州,搜山檢海,把宋高宗逐下大海,浮國海上,差點餵魚。

在南宋初年,宋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富平會戰中,宋軍馬步兵十八萬,把金兀朮統率的金軍團團圍住,自晨至夕,惡戰不已。

金兀朮實在兇悍,他揮軍力戰不卻,死死牽制了宋軍的主力,最終反敗為勝,取得了大戰的勝利。

不得不說,金兀朮有文韜、有武略,赫然女真族史上的一名卓越的軍事統帥。

《金史》這樣評定金兀朮:“時無宗弼(金兀朮之漢名),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金兀朮在女真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是遠遠超過所有金國君主和將相的。

但是,由於金兀朮所策動的是侵略戰,是不義之戰,所以,各種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都故意對他進行人身貶損,這才讓人產生了“金兀朮是個百戰百敗的名將”的錯覺。


覃仕勇說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金兀朮這個人,人們第一想到的動物就是狼,因為金兀朮這個人就是狡猾和貪婪的代名詞。

金兀朮這個人其實打仗水平並不高,一生中打了好多次敗仗。

金兀朮曾經率領3萬裝備先進的金兵去征伐蒙古,當時蒙古名義上的首領,是後來威震全世界的成吉思汗的爺爺。

金兀朮帶著人馬在蒙古盤桓了兩年,歸來時只剩幾個破衣爛衫的傷兵,金兀朮沒有說,也沒人知道在蒙古發生了什麼,但是毫無疑問,金兀朮讓蒙古人給舞弄了。

即便是在和南宋的戰爭中,金兀朮也是多次嘗得敗績。

就連金國花費巨資打造的鐵浮屠騎兵,也全部在金兀朮的手中喪失殆盡。

可是為什麼說起南宋抗金史來,翻來覆去提到的都是金兀朮呢。

因為金兀朮這人擅長的不是戰爭,而是政治。

面對患有恐金症的南宋統治階層,金兀朮摸透了這些人的心理。

不管戰爭是否順利,金兀朮都會厚顏無恥的向南宋統治者提出自己的要求。

好不容易奪回來的土地,馬上拱手送回金人手裡。

俘虜的金兵,全部送回去。

不但如此,還要額外賠償一大筆金銀財寶。

對於金人而言,不管金兀朮打仗是贏是輸,這些都並不重要,金人只看到金兀朮從南宋帶回來了大量的土地和資源,打仗是為了什麼?還不就是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嗎?

而對於南宋人而言,不關打仗是輸是贏,也並不重要。反正到頭來南宋都要割地賠款,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金兀朮。

於是乎,儘管打仗不在行,金兀朮依然出盡了風頭。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岳飛戰績及北伐真相辨析- 百度文庫 】


三品居士


先看如何成為一個名將,一是需要學習軍事理論,當然有些人是可以跳過這一階段,比如李雲龍,走比如有些看過三國演義就可以打仗的人,天份是可以加持的,二是需要有實戰經驗,趙括就明顯理論很強,實戰很差。三是為人性格要冷酷無情(分清敵我),有人的使命就是去送死,比如誘餌,有人就是要殿後堅守至死。四是學會理智,剛剛打贏了一場勝仗,瀰漫著歡快的氛圍,但是你不能,打輸了也不能就此消沉。因為你要帶領大家繼續走下去。五是會判斷,半夜被敵軍突襲,你要準確的判斷敵人主攻方向在哪,走在深山或大漠你要知道要往哪裡走,戰役進行了一半你要確定是否堅持原方案,還是調整方向。六是要學會堅強,尤其是堅強,幻想下當你帶著幾萬人,兵敗被殺,剛剛還鞍前馬後的士兵手足分離的躺在你面前,這裡面搞不好還有投奔你的親人,朋友,同事,回去你怎麼面對他們的家人?能否還能東山再起,非常重要。當然還有一點,叫運氣。幻想下,你剛剛從軍,突然被一個冷槍冷箭幹掉了,一切都玩完。

綜上,具備以上素質都應成為名將,但是名將之間也有高低,你碰見一個比你更強的名將輸了也很正常,不能因為輸了就不能算是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