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斯福二戰越打越富,而伊拉克兩伊戰爭卻把國家越打越窮呢?

孝順父母是佛


一是國力懸殊。一個是世界霸主。一個只是一個資源多的國家而已。二是武器差距太大。一個武器領先世界。自我設計研發生產。一個大部分全靠進口買賣。三是一個遠離本土作戰。對本國經濟和企業生產夠不上威脅和打擊反而刺激軍工和企業發展。而另一個卻被動挨打。直接攻打起本土。造成企業停工國民傷亡乃至戰敗的慘劇。


清俊失業100天


美國二戰越打越富,而伊拉克,兩伊戰爭越打越窮,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戰爭,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這就牽涉到戰爭經濟學的問題。

在我們的認識中,戰爭一般就是花錢,消耗國力,只能讓國家越來越窮。另一個極端,則是戰爭是發財的,是可以賺錢的,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通過戰爭來發財呢?

美國在二戰中,是唯一一個遠離戰火的國家,有些穩定的後方基地,也就是說,戰爭沒有破壞美國的任何的建設,這也就沒有了戰後重新建設的負擔。那美國戰爭成本也就只有武器成本和人員成本,美國國內只需要開動機器製造大量的軍工產品了,通過國家投入大量的資本,來提高就業崗位,拉動國內消費,推動經濟的增長,這也就是羅斯福新政中的一部分。美國擁有足夠了軍工產品,這個時候,就可以把武器賣給一些國家,賣武器,自然也就有了收入了。有的國家如果一時半會沒錢,沒關係,你可以辦理國家的借貸,既然是借貸,就應該算利息了。同時,美國不單單有軍工產品,同時也有民眾所需求的生活品,糧食,還有醫用產品,應該說,二戰中,因為美國遠離戰火,可以一心一意搞生產,儼然就是世界工廠,世界各地,只要有美國兵的地方,就有美國貨,典型的就是美國可樂和吉普車。美國能夠發戰爭財富,一是有穩定的後方,二是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三是美國有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工業製造能力,這些方面奠定了美國能夠打敗法西斯德國,日本,從而把美國貨帶到全世界。

兩伊戰爭,可就不一樣了,分析下不一樣在哪裡?第一:美國是遠離戰火的,而兩伊戰爭的前期,伊拉克是在伊朗國土上作戰,可後期戰場轉移到國內,對國內的生產起到了破壞的作用,工廠無法開工,失業人口上升,消費能力下降,導致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降低。典型就是油田破壞嚴重第二:二戰的美國,是有貿易的夥伴,它生產出來的東西,可是有人買的,而伊拉克生產出來的武器,除了供給自己,還能賣給誰。東西賣不出去,哪來的錢啊。典型的是,因為戰爭,很多國家也不來買油了。

兩伊戰爭,伊拉克國內破壞嚴重,失業人口激增,消費能力下降,國家自然就沒了財政收入,同時,也沒有固定的貿易伙伴。


總有話說到你的心裡頭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區關注我

美國二戰可以越打越富,在於一戰時期和二戰初期,美國就已經積累了大量財富,而且美國武器都是國內生產,戰火又沒有殃及本土。而兩伊戰爭,武器都不能自產,只能靠購買,而且時間也不短,整整8年,打完後我們發現富了那些武器出口國。

而且美國打二戰和兩伊戰爭最大的區別就是,美國有大量的外匯積累,而伊拉克卻是隻能靠借。這就相當於伊拉克打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比如當年油價降低,那麼伊拉克以美元向別國貸的款,代價就更高了。而且美國二戰期間為什麼可以經濟強盛,就是因為政府大量購買軍備,解決了大量的失業問題。美國工人加班加點的生產,而且還促進了像橡膠、煉油、精密機械等產業的興起。

在當時一個曼哈頓計劃就投入了30億美元,動員了25萬多人。想一想當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基本上就是不愁銷路,基本上都是拼命生產。像午餐肉二戰時期就生產了差不多一億罐。

反觀兩伊戰爭那8年,伊拉克石油出口停滯,基本上靠借錢度日,而且武器損耗嚴重,又要進行購買。當時主要的武器出口國都賺得腰包鼓鼓的,包括“兔子”。


小司馬遷論史


戰火不在美國,當時的世界資本都向美國轉移。美國企業參與二戰賣了大量軍火,所有企業都開足馬力生產軍火,連傢俱廠都生產飛機了,賺的盆滿釜滿。世界各國都向美國借債,美國成為主要債權國,為此而發了大財。同時,美國又是主要戰勝國,戰後世界事務有話語權,所以,處於有非常有利的地位。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百姓財金


先森認為,二戰和兩伊戰爭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戰爭,前者是世界大戰,後者是兩個國家的領土以及宗教之爭。

要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誰的損失最小,先森認為是美國,因為美國不僅傷亡最小,由於戰爭的關係,經濟還越來越好,能發戰爭財的國家先森估計也就只有美國了。

美國的軍事發達,二戰中有不少國家都是向美國購買武器裝備,像以前的中國就有好幾個全美式裝備的機械化師,這筆錢美國賺的夠爽。


此外,美國從來都是在別人領土上打戰,摧毀的是別人的工廠和建築,要說有損失也就是珍珠港讓美國蒙羞了。

另外,在戰爭時期,美國還發行了大約1800億美元的國債,美國民眾心願是世界和平,所以很多人都買國債。

反觀伊朗和伊拉克戰爭,這兩個國家本來就窮,還一度為邊界問題而糾紛,兩國信仰的宗教也不相同,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也不爽,於是就打起來了。

一場戰爭所耗的人力物力是巨大,要說你伊朗和伊拉克有錢你可以打仗,但是自己本來就窮,裝備還要外購,而且又是兩國之間的攻堅戰,損毀了建築又要重新修,人口傷亡也有幾十萬,這些都要錢,兩個窮國哪裡有這些錢?

只能借錢,就拿伊拉克來說,打戰之前雖有370億的外匯儲備,但是戰後卻欠了700多億外債,直接經濟損失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了450億,損失3000億。

所以說,在和平年代,打什麼戰,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夠了,一戰打下來受害的可是自己。


歷史先森


這個比較很好我喜歡,答答這個問題。美國的地緣位置很好,北美洲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友好國家。在兩次世界中,歐洲戰事打得你死我活也蔓延不到美國。美國跟歐洲各國貿易繼續著,戰爭讓歐洲基本陷入困境,百廢待興。美國往歐洲出售的基本物品和軍火讓美國大發橫財。我想如果不是希特勒對美國商船發動攻擊和太平洋戰爭爆發,我想羅斯福也不會輕易對納粹德國宣戰。只有美國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它才會主動出擊。美國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運用得很好。

雖然美國在二戰前夕1929—1933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而面臨國內經濟危機。羅斯福政府還是有效的利用政策基本穩定了國內局勢。美國戰時經濟政策對美國不管戰時還是戰後都有深刻影響。在羅斯福政策影響下,美國對英法盟軍出售了許多軍事裝備和物資。這就讓美國解決了國內經濟困境,還帶領美國走向了全新的經濟新高地。這就是美國越打越富。

我們來講講兩伊戰爭,兩個國家越打越窮。伊拉克和伊朗所在區域西亞都是擁有很大的石油資源。我們都知道那邊的國家都是靠著石油發展起來的如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石油就是它們的國家經濟命脈。當伊拉克和伊朗發生戰爭時雙方肯定都會打擊石油井這個目標,西亞、中東都是荒漠重生,很難發展其它大的行業。石油資源一旦被攻擊,結果都是發展不起來的。


戰爭持續的時間也是很久,整整打了8年。雙方在兩國進行火拼,畢竟不想美國一樣戰火不在國內蔓延。

所以為什麼美國越打越富,兩伊國家越打越窮。美國遠離戰爭,出售軍火給英法盟軍。而兩伊國家,戰爭在兩國發生,石油資源破壞殆盡。加上戰爭時間越久越窮,不像美國二戰時間越長越富。所以美國和兩伊國家有巨大的差異存在。


壹言歷史


文-安澤君

美國由於有天生的地理優勢,戰火燒不到本土,戰爭前向交戰雙方倒賣軍火和資源,賺了大錢。而戰爭對本國經濟破壞幾乎沒有,反而通過轉到戰時經濟,工業火力全開,刺激了經濟發展。

戰後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外匯被美國一掃而空,還欠下美國鉅額債務。英法的國力衰弱,又使國際政治的權利真空,美國趁機攫取了勝利果實,並將權利變現。

伊拉克就不一樣了,8年兩伊戰爭,兩個國家砸鍋賣鐵,把家底都打穿了。基礎設施,石油工業遭到極大破壞,最大收入被切了刀,國內又被打的千瘡百孔,到處是補丁要補,要花錢,當然越打越窮了。


澤安君


這就不是一個概念或者一個類型的戰爭,美國之所以打二戰越打越富,那是因為美國不僅僅是通過軍隊打的二戰,而是美國用從一戰結束後形成的世界金融體系打的二戰,雖然一戰後美國對全球金融系統的掌控性不如二戰後那麼牢固,但至少讓美元從一個北美區域貨幣走上了世界貨幣的地位,通過向參戰國借貸和出售武器和物資,使得參戰雙方都成了自己的借貸用戶。

而一戰以後,又借貸給戰敗國,並從戰勝國從新回收美元,使得一種使用美國循環的國際閉環形成,事實上坐實了美元的國際貨幣的地位。

但二戰事期還是如法炮製,讓美國事實上成為二戰的最大贏家,美元的國際地位也甩開了英鎊成為世界貨幣的唯一霸主。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二戰的武力行為甚至可以被認為是配合美元走上世界貨幣霸主地位的推動力量。

兩伊戰爭不同,和美國的全球戰爭佈局不同,最多算局部戰爭,伊拉克和伊朗都是嚴重依賴石油的能源型國家,國內工業基本沒有,所有的武器幾乎全部需要進口,所以結果就是仗打的不怎樣,外匯儲備卻花了個乾淨。


涇水書生


首先這個題目有2個問題:

1.美國二戰不是越打越富。美國發的是戰爭財,是靠販賣軍火發的財,不是靠打仗發的財。實質上二戰時美國被日本偷襲珍珠港,可謂損失慘重。

2.伊拉克戰爭並沒有把國家越打越窮,實質上美國通過伊拉克戰爭,使其在中東獲利頗豐。之所以給人這種錯覺,只是因為中國崛起,美國相對於之前的第二位日本,差距沒有與中國這麼大了。但美國仍是世界頭號霸主,其經濟發展速度在相對緩慢的西方發達國家中,仍是首屈一指,並且未來幾十年裡這種霸主地位,不可動搖。

我想這個題目想問的應該是“美國的霸主地位為什麼沒有像二戰時那麼鞏固,而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呈現衰弱之態?”

這個原因很簡單:

1.中國崛起,大大拉低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而在之前美國一家獨大,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第二名與其的差距非常之大。

2.歐洲各國抱團組成歐盟,中俄聯手,對美國產生了很強的掣肘作用,使美國不再像二戰那般戰無不勝,肆無忌憚。

3.連續幾次對外戰爭美國都失利,如抗美援朝、越戰、阿富汗戰爭,使美國的威信和霸權地位受到很大質疑,更因為戰爭的失利,導致其全球戰略的利益著點無法支撐,進而極大影響了美國在全球的利益。

以上。


廣東包打聽


二戰時美國在盟國中所起的作用不僅僅是主要戰力,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盟國的輸血者,羅斯福主持通過的租借法案為盟國的勝利墊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而即然是租借法案那麼各國在戰後是要和美國結賬的。不說物資本身的戰後結賬,僅二戰盟國所需的物資生產就已使美國經濟空前繁榮了。

更何況二戰戰後的世界勢力範圍的劃分,在已取得世界領導地位的美國主導下美國當然獲利更豐,不僅得到了廣闊的市場也得到了更多的源材料產地,更何況還得到了大批精英科技人才。

而兩伊戰爭不同。首先兩國之戰起因於經濟和領土糾紛,八年的戰爭投入巨大,還對兩國的經貿造成了重大損失,最要命的是打了八年之後除了花了大量的戰爭經費,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經濟蒙受巨大損失外,停火線也一如開戰時一樣回到了原點,搞半天八年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白打了,除了損失外一無所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