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連軸轉”,濱州一名民警倒在戰“疫”一線

8天“連軸轉”,濱州一名民警倒在戰“疫”一線

“他到醫院時已經開始抽搐休克,情況十分危急,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幸虧送來的比較及時。”參與救治的醫生說。他不知道,李強此前和戰友們已經連續超負荷工作了8天,是生生累倒在了戰“疫”一線。

8天“连轴转”,滨州一名民警倒在战“疫”一线

李強(左)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疫情面前,沒有年齡大小,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李強,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政工室副主任,是一名從警34年的老警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由於基層人手緊張,55歲的李強主動請纓:“疫情面前,沒有年齡大小,能多做一點是一點”。大年初一早8點,李強第一個趕到派出所,積極配合辦事處、衛生防疫等部門深入轄區住戶,對涉疫區返濱人員進行走訪,發放告知書,每天對轄區內的居家隔離對象進行隨訪。

2月1日早8點開始,李強和同事們像往常一樣,馬不停蹄地上門為轄區內11個居民小區、22名居家隔離對象測量、記錄體溫,詳細瞭解情況。僅一上午,他手機上的“運動步數”就超過了12000步。

“一開始沒發現有什麼情況,下午兩點多,走到第11戶的時候,就感覺他走得比以前慢了”,和他一個小組的輔警王俊國回憶。回到食堂準備吃飯時,李強的反常表現引起了王俊國的注意,“發現他反應變得很慢,話也說不清了,基本答不上話了。我趕緊給張所長打電話,張所長說馬上打120。”

“我到了之後就看著他在沙發上坐著,兩眼已經發直,沒有神了,上120車之後已經沒有意識了,在醫院做CT的時候就開始抽搐,還好送的還算及時,沒出生命危險。”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市東派出所所長張濤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

“別說55歲的人,就是小夥子也受不了。”

從大年初一,李強就開始“連軸轉”,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1小時以上,中間從沒有休息過。張濤介紹,“每一組都有疾控的同志,他們工作需要穿隔離服,穿上之後不能隨便脫,因為封閉性會受到影響,脫了就必須扔掉,所以穿上隔離服以後,就需要儘可能多地完成任務,這就導致同志們工作時間拉長。”

除了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李強和同事們的飲食也極不規律。“每個人基本上都是這種工作狀態,中午、晚上都沒辦法正常時間去吃飯,有時候忙活一上午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這些都對大家的體力和精神是一個考驗。”

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市東派出所轄區28平方公里,22戶隔離對象分佈在11個小區,“每天要保證對他們兩次隨訪,彙報他們的體溫情況,瞭解日常動態”。22戶中,只有一戶有電梯,其餘21戶都需要爬樓梯,“有的住五、六樓,就這樣天天樓上樓下來回跑,這樣的工作強度,別說55歲的人,就是小夥子也受不了。”比李強小6歲的輔警王俊國深有感觸。

“我爸其實是廣大一線民警的一個縮影。”

26歲的李志灝是濱州市公安局的一名特警,和父親李強一樣,他也連續多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第二天我媽才打電話告訴我,我非常意外,我爸一直身體很好,我當時還不是很相信。”聽到父親病倒住進醫院的消息,李志灝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父親發病當天,李志灝正在支隊24小時備勤,為了不讓他分心,母親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他。第二天,接到母親電話的李志灝才趕到醫院,此時李強的意識已逐漸恢復。“開始是懷疑腦梗,後來又初步診斷為腦疝,最終的診斷結果現在還沒有出來。”談到父親的病情,李志灝眼圈有些發紅。

李志灝和父親都是警察,母親則是一名醫生,從年初一開始,他們一家三口就幾乎沒有湊到一塊吃過飯。“晚上都在家的時候比較少,見了面我爸也就是跟我說說今天去了哪裡走訪,聊得都是疫情的事,但是他從來沒跟我說過他有多累,倒是常說和他一起的社區工作人員還有派出所的其他民警要比他辛苦得多。”

“我媽就說他整天吃飯不規律、喝水少,再就是我爸不服老,自己年紀那麼大了,還跟著年輕人一塊跑。”李志灝說,經過緊急救治,現在他父親的病情已經穩定,開始逐漸好轉,“我覺得他比病倒之前樣子看上去蒼老了一些,但是他還是在盼著趕緊好起來再回到崗位上,他說疫情不退,我們一家堅決不退!”

8天“连轴转”,滨州一名民警倒在战“疫”一线

李強(右一)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我爸其實是廣大一線民警的一個縮影。我是警校畢業的,這些日子我的一些同學天天都忙到夜裡十一、二點,累是累,但是也經常看到他們會為工作中的一個突破點,或者是完成了什麼任務,興奮地發個朋友圈,也挺高興。”李志灝說,其實最廣大的一線民警,包括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醫務站還有其他許多部門的一線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可能會更累。很多一線幹警連續三四天都回不了家,這是他們的工作常態。“雖然我們的工作強度很大,也很累,與家人聚少離多,但這是我們的使命職責,我們一定會堅持到疫情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