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社區防疫:“前哨站”築牢防控第一道防線

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最近返回越秀區珠光街的市民會發現,每個社區門口都多了一個“前哨站”。“前哨站”的工作人員正是社區在職黨員,黨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線高高飄揚,築起了一道堅固的生命防線。

面對復工復產復學的返工潮,基層社區紛紛各出新招。越秀區珠光街以“前哨站”築牢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不僅近期返回的人員需要登記,我們平時有個不舒服也可以來檢查一下,非常安心。”居民張阿姨點贊。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職黨員堅守“前哨站”

“先鋒崗”築牢社區防控第一線

“張阿姨好,36.8℃體溫正常。”在仰忠社區門口,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李醫生正在為返穗的居民測量體溫。“我今天休息,就來社區幫一下大家,畢竟我們是專業的。”她笑著說,能為同社區的鄰居服務,很高興很值得。

記者在“前哨站”看到,還有來自公交集團、城管等各個單位在職黨員參與服務。原來,大家都是在在職黨員回社區的微信群裡主動報名的。“我們1日發出倡議,現在已經排到週五了。第一天就有150多人報名。”仰忠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在一旁補充。

隨著返穗人員日益增多,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珠光街黨工委決定在各社區成立社區疫情防控“前哨站”,由社區在職黨員和街道黨員幹部組成疫情防控黨員組成“先鋒崗”,自覺投入到社區“前哨站”工作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珠光街黨工委書記王衛國介紹,目前,街道共成立了14個社區疫情防控“前哨站”,按照“社區黨員帶頭、街領導包乾、區領導督導”的三級責任防控機制的部署,建立健全街領導包片區、包重點人,街道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包樓棟、包戶防控的責任防控工作體系。全力安排街道黨員幹部和大力號召社區在職黨員支援社區一線工作,齊心協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記者現場看到,“前哨站”不僅為居民群眾提供體溫監測、健康檔案填報、防控科普知識宣傳、政策答疑、復工復課諮詢、節後返穗人員登記等服務,還對社區樓棟、居民進行全覆蓋排查,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聯繫到戶原則,全面開展重點樓宇(住宅樓、辦公樓等)、重點領域(養老機構、殘疾人福利機構、專業市場、出租屋和企業等)、來穗人員和密切接觸人群進行重點排查,對自行隔離人員追蹤管理,並建立工作臺賬。

同時,珠光街14個社區還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崗”,已有154人加入。截至目前,有293人次黨員提供服務,接受服務的居民群眾2260人次。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社區醫生24小時一對一服務

“三人組”巡查築起防控一道牆

“張爺爺,您體溫正常,還剩兩天就可以解除隔離了。”“好的,我沒有出門,也沒有不舒服,感謝黨、感謝政府。”

這是日前發生在文明路社區的一幕。原來,張爺爺年前從武漢來廣州女兒家過年。得知疫情暴發後,女兒就買足生活用品給張爺爺一人在家隔離。

上門的就是由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醫生組成的“三人組”。早在1月25日,“三人組”就第一時間發現了一例發熱病人。“我們先提前電話聯繫,問他們是否有發熱現象,有的話我們再穿好防護服上門。”社區醫療中心周醫生介紹,第一次上門都先遞上一個信封,信封裡裝著病毒宣傳資料、防護指引、慰問信等。按照規定,社區迅速將發熱的居民送往附近的廣醫一院進一步診療,目前已確診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

“我婆婆今天咳嗽,要去醫院看嗎?”“我今天有點頭暈,不發燒。”……社區衛生中心謝醫生出示了她和一個居家隔離居民陳女士之間的微信聊天顯示。深夜陳女士還在諮詢,謝醫生都及時回覆。

原來,“三人組”入戶後,臨走的時候社區醫生還會和隔離人員一對一加微信。“微信二十四小時都在線,有信息會第一時間回覆。”謝醫生笑著說,隔離的人多少都有些恐慌,醫生及時回覆能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

珠光街戶籍6.6萬,外來常住人員1.4萬,總人口超8萬,重點監測人口數百人。目前,“三人組”逐戶完成入戶巡查,築起社區防控一道牆。

【記者】馮豔丹

【作者】 馮豔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