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肥胖是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的確在現代人們對於肥胖的問題已經非常重視,它可以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的內科疾病,同時肥胖也是引起骨科相關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退化性的關節,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切口脂肪液化等問題致使我們對於肥胖的重視度也不斷增加,之前對於肥胖病人主要關注的是身體的質量指數BMI,這個指標對於肥胖病人進行早期評估還是非常有意義,但是該指標也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無法多角度進行準確評估,目前除了在現代醫學中有總體脂、脂肪分佈、脂肪含量等一系列指標外,也嘗試著從古代醫學中去探尋相關的蛛絲馬跡。通過進一步學習《黃帝內經》中對於肥胖的相關論述,對於目前肥胖的認識和治療還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指導意義。

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1.肥胖的類型

關於肥胖的類型目前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特殊性肥胖。但是這樣的分類無法很好指導臨床治療,而《黃帝內經》很早就將人體分為三種類型:脂人;膏人;肉人。脂人的特點:肉膕堅,皮滿者,其身收小;膏人的特點:肉膕不堅,皮緩者,重腹垂腴;肉人的特點:皮肉不相離者,身體容大。從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做一下歸類,脂人的脂肪均勻分佈在人體全身,形體肥胖,肌膚質地中等,體質較好,肥胖比較均一,類似於現代的均一性肥胖。膏人脂肪分佈主要在腹部,身體小而腹部大,脂肪多集中在腹部,類似於現代的腹型肥胖。肉人主要是肌肉比較發達,形體壯實,皮肉結實,精神內旺,體重超標主要是因為肌肉發達所致,體內的脂肪含量並不高。

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2.肥胖的原因

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飲食有關,過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導致脾胃的運化能力變差即脾胃之氣常虛,從而使得過多的膏脂沉積在體內導致痰溼內生 ,從而變成肥胖,故常認為肥人多痰溼。我認為這樣的認識還是有不足的,因為很多肥胖的病人通過飲食控制並未取得很好的療效,雖然通過刻意節食可能會取得一定療效,但是一旦失去節制,又會反彈。所以除了飲食之外肯定還有更重要的因素,本人在臨床實踐中體會跟人體的體質的關係更為密切。其實《黃帝內經》中對人的體型也做了相關的分類,如:肥壯人;瘦人;肥瘦適中;壯士;嬰兒。或者是將人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不同的類型。其中也提到土型之人與水型之人易得肥胖病, 因為土型之人,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而水型之人,其為人黑色,面不平,人頭,廣胸,小肩,大腹,大手足。不同的體質就有不同的肥胖傾向性,這個觀點跟現代醫學的基因有異曲同工之處。人類目前與肥胖相關的基因已經超過300個,肥胖人與正常人在HLA-A11、HLA-A3、HLA-B8 以及HLA-B15 等位點均存在差異性,由此可見,肥胖人與正常人的免疫遺傳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雖然肥胖跟人體的體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那麼並不是說有了先天的因素就無法治療肥胖這個問題,其實肥胖除了先天的因素,也就是基因的因素外,外部原因也是有一定作用,通過對肥胖病人的內在環境進行糾偏,同樣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基於對肥胖的病因病機的認識,治療肥胖關鍵在於調整氣虛,祛除痰瘀的兩個位點上。肥人多氣虛,劉河間就認為血實氣虛則肥,所以補脾胃之氣是治療肥胖的前提,因為只有氣足,人體自身推動能力才能正常發揮作用,那麼體內積累的痰溼,瘀血自然而然可以排出體外,在治療過程中也發現在各種祛痰溼,活血化瘀等治療的措施下,適當補氣後治療肥胖的效果才能提升, 一味採用瀉法,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導致脾胃之氣受損,從而加重肥胖,所以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用藥才能達到該有的效果。

老祖宗很早就重視肥胖的問題了,其主要的淵源來自《黃帝內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