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從證實武漢新型肺炎可以人傳人開始,肺炎疫情不斷髮展、升級。 如此關乎生命安全的疫情,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多少人已經習慣了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新聞、群消息、朋友圈、公眾號,以求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除了刷手機什麼事情都幹不好,甚至變得神經兮兮、情緒化、食慾下降、夜不能寢,甚至出現胸悶、心慌……症狀如同下圖這位微博的朋友,那麼你可能已經被傳染了肺炎焦慮!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圖 | 微博截圖

適度的焦慮是正常反應


焦慮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反應,是人類始祖在原始叢林法則中與環境作鬥爭、適者生存進化而來的基本情緒。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當我們面對危機時,可以適度提高大腦和肢體的警覺性和反應速度,幫助我們脫離險境。正常情況下,適當的焦慮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危機意識”,促進個人的人格整合和社會化進程,push我們不斷完善自我。


普通人面對這場可能波及自身及家人生命的嚴重事件時,焦慮是身體的第一反應,尤其是處於急性期時,焦慮的表現是多層次的,包括精神焦慮、軀體不安、認知偏差和“逃避”“偏激”行為等。大部分人面對壓力可以進行自我調整,保證自身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當焦慮的程度超過了自身能夠代償的部分,就可能出現病理性焦慮,影響生活和工作。


疫情恐慌下,可能出現這幾種焦慮障礙


1.疑病(hypochondria)

在鋪天蓋地的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部分人會更容易接受到負面消息的消極暗示,過分關注身體上的微妙變化,比如普通的咳嗽、流涕、頭痛頭暈、睏倦等,並將各種不舒服與“疫情”聯繫起來。越是對比症狀就越覺得像是肺炎,精神越是緊張,軀體的不適感就越是被放大、加劇,對自我產生強烈的心理暗示:“我要發燒了”“我肯定被感染了”。於是陷入到“疑病-焦慮-軀體不適-焦慮加劇”的死循環中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圖 | 文獻[1]

在這種心態下,大批人因為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就湧入醫院強烈要求檢查,動輒要做胸部CT、試劑盒篩查新型肺炎。很多人檢查後、甚至隔離後複查都是陰性的,自己倒是放心了,卻擠垮了原本就緊張的門急診醫療資源,無辜加重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延緩了真正患者的救治時機,還有可能在扎堆擠醫院的過程中被感染真正的肺炎。


2.驚恐發作(Panic Attack)

一些本來就高焦慮程度的人在壓力之下,會出現程度更加劇烈的急性焦慮發作,即驚恐發作。常見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胸悶、心跳加速、胸痛、大汗淋漓、手足發麻、頭暈、窒息感,大多數病人會描述這是一種瀕臨死亡感,非常可怕。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大多數病人會將急性焦慮發作時的感覺描述為瀕臨死亡感 | 圖蟲創意


驚恐發作在平常的綜合醫院也不少見,在本次疫情影響下,一些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的家屬,甚至是健康人在極度焦慮狀態下不乏出現上述表現,加重人們對本次疫情的恐慌。


驚恐發作經常會被誤以為心臟問題,實際上驚恐發作不會帶來生命危險,也不會引發心臟疾病。一般發作時間持續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即可以自行緩解。脫離壓力環境、轉移注意力都能快速幫助症狀消失。


3.強迫症

疫情之下,所有的媒體都在宣傳洗手、消毒與戴口罩的重要性,市面上早已“一罩難求”。在這種氛圍下,有強迫性人格或本來就高焦慮的部分人群,可能因此患上強迫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強迫症狀

,包括強迫性觀念,如過度擔心自己可能被感染,反覆回憶自己有沒有接觸到某些可疑人或物品、糾結自己洗手的乾淨程度等。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強迫性人格可能因為過度關注疫情患上強迫症,如過度擔心自己可能被感染,糾結自己洗手的乾淨程度等 | 圖蟲


在強迫性觀念的影響下,會出現強迫性行為,如反覆測體溫、過度清潔雙手及家中物品、過度防護等

。有的人洗了一遍又一遍仍然覺得不夠乾淨,甚至變得不敢出門,逃避接觸一切物品。臨床上常能見到強迫症患者的雙手被洗到脫皮、出血。


4.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常見於兒童,偶見於成人。主要表現為過度擔憂家人、愛人等親密關係的分離,而出現情緒波動或軀體不適的焦慮表現。例如因家人需要外出離開而情緒失控,擔心後者被傳染疾病、被隔離等,過分緊張反覆叮囑家人戴口罩、做好消毒等。


面對焦慮你可能需要的“心理處方”


1.避免大腦“過載”

每天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中,客觀、真實的信息已足夠讓我們心情跌宕起伏。這時候,一些情緒化、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廣為傳播,特別容易引起公眾的憤怒、恐慌。


謠言之所以比真理傳播得更加快,是因為抓住了人們在“信息不對等”情況下的焦慮心態。特殊公共事件下,面對真假難辨的信息轟炸,受限於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想要每個人都時刻保持一樣的理智、冷靜是很不可能的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這個春節最具代表性的情緒波動圖(靈感來自網紅圖)| 作者自制

我作為一名精神心理學的臨床醫師,日常對親友闢謠N次,也曾一度煩躁不已。這時候,你需要適當控制自己對信息的攝取,放下手機、關上電視機,讓自己信息及情緒“過載”的大腦清空一下儲存


2.漸進放鬆訓練

當我們發現焦慮到手腳冰涼、心跳加快等,產生各種身體的不適時,不妨試一下漸進放鬆訓練。方法是先使肌肉緊張,保持5-7秒,注意肌肉緊張時的感覺,然後讓肌肉徹底放鬆,再次體會放鬆時肌肉的感覺。每部分肌肉一張一弛做兩遍,然後對那些感到未徹底放鬆的肌肉,依照上述方法再行訓練。


具體操作是: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場所,調整呼吸讓自己大致平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按照指導語進行順序放鬆:右手、右前臂、右上臂→左手、左前臂、左上臂→前額、眼→頸、咽喉→雙臂向前、雙臂向後、聳肩、肩背部→胸、腹、臀部→右大腿、右小腿(腳尖向上,腳尖向下)、右腳(內收外展)到左大腿、左小腿(腳尖向上,腳尖向下)、左腳(內收外展)。


溫馨提示:配合輕音樂和聲音好聽的指導語效果更好。


3.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這個假期裡,多少人一天到晚穿著睡衣、蓬著頭,已經在吃了睡、睡醒刷手機、刷累吃的生活中迷失了晝夜感。這樣沒有規律的作息不僅會讓我們長膘,還會讓生物鐘紊亂、影響睡眠質量,也不利於健康和工作學習。眼看就要返回工作崗位,對於平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恢復正常作息勢在必行。


儘管不能出門,但不妨做一些小調整,幫助我們恢復規律作息。這裡有個小建議:按照平常工作的時間點正常起床洗漱,換上外穿的衣服,在固定的時間點就餐,在臥室以外的地方看書、與家人聊天或其他事情,在固定時間娛樂、運動

。這樣的儀式感可以迅速幫助我們找到作息感。


4.陪伴家人,記錄美好

凡事都有得失,這個被迫隔離在家中的最糟糕的春節,何嘗不是陪伴家人的最好時光?假設一年中只有春節7天能回家和父母見面,去掉聚會應酬的時間,還有3天,那麼我們在20年中陪伴父母的時間,大約就只有2個月。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這個春節也是陪伴家人的最好時光 | 圖蟲創意

不妨珍惜現在,關注自身、家人,陪家人一起做些開心的事情。記錄每天發生的,最讓你平靜或快樂的事情,標記在手機上、電腦上、床頭等,顯然的能隨時看到的位置,感到沮喪或煩躁時就看看這些被記錄的美好,心情就會變得平靜。


5.尋求專業心理指導

如果焦慮過於嚴重無法通過方法放鬆和自我調整,你還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救援。12320熱線、全國心理救援熱線均7*24小時在線。國家衛健委已發表了《新型肺炎緊急心理干預指導原則》,目前全國仍在集結力量組建心理救援醫療隊、心理援助熱線隊伍,為有需要的人保駕護航。


寒冬之後,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心理援助的漫長戰役才剛剛打響,無論病毒還是焦慮,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有信心打好這一仗。


參考來源

[1] http://www.cjrbapp.cjn.cn/p/153386.html

[2] Justin Kenardy. Panic attacks aren't necessarily a reason to panic: they are your body's way of responding to stress.MARCH 12, 2019


刷新聞刷到胸悶、呼吸困難、想哭、特別喪,你需要這些自救手段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