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說自己不結婚大家都不相信,而且還說自己傻,不結婚不可以嗎?

段寶君


婚姻即是男女雙方的事,又是兩個家庭的事,說大了又是整個社會的事,因為每個人都不能脫離這個社會單獨存在。

我們也知道結婚與否完全是個人的自由,可是現實生活裡還是會受到很多外來因素的影響。

來自家人的催促,特別是父母的期盼;周邊人的閒言碎語,比如領導的關心,朋友間的調侃,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婚戀觀。

90年已經步入到三十歲的年紀,可以說已經面臨著結婚生子的壓力,社會的通俗認知是適當的年齡做合適的事,一旦超越的時間久了,難免會遇到外人的非議。

至於如何處理,還是要看個人情況,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不能顧慮別人的眼光而將就,年齡並不代表可選擇的餘地,還是要看緣分的。


相見歡顏


結不結婚完全看自己,如果你想做一輩子單身貴族也可以啊!

作為80後的尾巴,我曾經因為機緣巧合認識一位朋友,她跟我同歲!其實我們的歲數跟90後只差一歲!所以,我想以她的經歷來給大家一些啟示!

我結婚好幾年了有自己的寶寶,整天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偶爾懷念一下從前,單身的時光!覺得那會是挺瀟灑,想做什麼做什麼,想去哪玩去哪玩,後來,認識了我老公才想我該有個家了!於是乎,結婚生子,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我們也樂此不疲!

直到偶然一次聚會,我遇到了她,她跟我同歲,在座的都問她,“有孩子了沒?”她在一群人怪懷疑的眼光中坦然說道,“我未婚,家裡雖想讓我也談個對象結婚生子,但是我不要,我選擇做個不婚族,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時間久了,家裡也已經不再反對了,只要我的經濟狀況不出現問題,一切都ok”!她說,她跟她父親有個約定,她父親每年都會查她的銀行流水如果出現入不敷出,那麼就乖乖回家接受父母安排,如果她自己可以過的很好,就尊重她的選擇!

她是個旅遊達人,工作是業務經理,自己買了車,經常自駕遊,愛笑愛鬧,很是灑脫!她說不想結婚束縛自己,乾脆就一個人,也挺好!

我覺得,愛情讓人迷失自我,甚至樂此不疲而不自知!有的人喜歡這種束縛,有的人喜歡逃離這種束縛,無所謂對錯,也許當真的有一天,愛情悄然敲門,有些人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能活出自己,為自己而活,有時候,也是一種美,不是嗎!


一把生活手賬


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劉勇君6


按照我國《婚姻法》規定,男性最低適婚年齡為22歲,女性最低適婚年齡為20歲。

按照年齡計算,大家經常說起的90後的第一批梯隊今年已經27歲了,而且你可能猜不到95後的男生也已經到了結婚的元年,95後的女生了兩年前就已經可以結婚了。

在各路描述90後的雞湯文章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不等到真正愛的人,我可能都不會結婚了。

每次看到這樣的話,我都想翻一個360°的大白眼,因為至少我身邊的90後中,在戀愛這道題中根本不願意奉行“等”這個字,在愛情中,“等”字看似是一個寧缺毋濫的觀點,卻讓原本很主動很有選擇權的90後,顯得如此被動。這根本不是我們90後。

在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發佈的《2015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95後的初戀平均年齡為12歲;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平均為17歲,相比於80後的22歲,提早了5年。這證明90後甚至95後的這些年輕人對性的態度更加開放了。

因為相對於“等”,我們更願意相信:多睡幾個,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一位父親寫的,他說不反對子女早戀,甚至希望孩子在上大學期間,好好談幾場戀愛。當即簡直想衝過去給這位父親手動點贊。對於大多數剛出校園的年輕人來說,一份好的工作和一個好的戀人可能都是頭等大事,在面對工作這件事時,社會上的各方意見況且還是告訴你要提前實習多一些嘗試,這樣才能找到自己最為中意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面對婚姻時,大家卻告訴你應該謹慎謹慎再謹慎,最好能一下子就選擇一個可以生活一輩子的人。

當然,那些在初戀這條路上長跑了幾年甚至更長最後美滿結婚的人是很讓人羨慕,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談一次戀愛就遇上對的人可能要比買彩票中頭獎還的幾率更低。不多嘗試幾次多談幾次戀愛,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愛到底是什麼樣子。

如今,有那麼多的婚戀報告,它告訴我們80更看重什麼,90後更看重什麼,但是這些婚戀觀,真的有用嗎?你想想,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聽了這麼多婚戀觀,它們真的指引你走向真愛了?答案可能是:沒有。

在鄭爽的新書中,她大方的寫了關於自己和胡彥斌的戀愛始終,對於90後的明星藝人而言,戀愛也不再是秘密進行的地下活動了,她們也更善於有愛就大膽表達出來,不愛了就誠實的分手。因為不去勇敢的嘗試,我們怎麼能知道自己愛不愛對方呢。

在電視劇《歡樂頌》中,邱瑩瑩在遇到白渣男後奮不顧身的去愛,結果受了一身的傷,後來遇到應勤後發現愛原來是可以那麼快樂。而當應勤發現邱瑩瑩不是處女後,又簡單粗暴的分手遵從家裡人的安排和老家的一個女孩打算結婚,可是相處之後,他才發現自己要的並不是那層膜而是真正的愛,最後兩人經歷波折走到一起。你看,應勤就是典型的先持著自己信以為真的婚戀觀去戀愛,當發現對方不符合其中的某些標準後就放棄了,這樣當然找不到真愛,後來他才明白,愛一個人是沒有各種各樣無理的限制的,而且只有愛過了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婚戀觀不是教來的,不是聽來的,不是想來的,而是愛來的,是從一段又一段愛情中總結而來的。在愛情中,永遠都是兩人先戀愛,才有觀念。

設想一下我們自己,如果也像應勤從哪裡聽到了一個自己都信以為真的婚戀觀會怎麼樣呢?可能過了十年二十年,當別人再跟你說起00後、10後的婚姻時,你還沉浸在自己的設定中走不出來,拿著自己心中的畫像去四處碰壁,告訴自己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符合自己的,而你卻始終都沒有嘗試一次。那個時候你還會相信一個婚戀觀會帶給你幸福嗎?

所以,面對愛情時,我們都要平和一點,輕鬆一點,記住愛永遠不是立一個flag,愛是多次美好的體驗。如果再有人對你說90後應該如何如何,90後的婚戀觀是怎樣怎樣的,你就告訴對方:我們90後從來都不相信那些婚戀觀。

最後一句

你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了嗎?


lucy1


90後的婚戀觀,大家關心顏值和三觀一致,有人喊出了這輩子都不想結婚。甚至有網友在後面跟貼,說養孩子的錢夠我玩一輩子。算一算90年出生的,今年才29歲,根本還沒有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孤獨。

現在來說29歲還不算是大齡,無論男女都是正好年華時,除了上班,可以呼朋喚友一起去酒吧,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安靜宅在家裡玩遊戲,看電影,自然覺得自己一個人挺好,何必在沒有遇到真愛的時候,去將就兩個人。

那麼,請問90後你知道什麼是真愛嗎?愛情的模樣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心清楚嗎?

年輕人很喜歡追星,看到明星情侶或夫妻,兩眼相望含情脈脈,覺得那就是愛情的樣子。有明星結婚了,說相信愛情,當有明星出軌或離婚,就呼天搶地說不相信愛情了。

真愛是什麼,說不清也道不明,只有自己去體會,有時候正因為我們不懂什麼是真愛,當他或她出現在面前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

真愛不是一見鍾情,而是兩性相悅,從彼此磨合到溝通頻率一致,讓你感覺到滿足, 內心平和,對方做什麼,你都覺得可愛而不厭惡。

很多人渴望真愛,但自己卻缺乏愛的能力,也缺乏相信愛,覺得一輩子不結婚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了這種想法,那麼很可能會錯過真愛,因為出現的時候頭上沒寫字,也不會有任何振動或鈴響的預告。

90後最大的才29歲,等十年之後,39歲了,那個時候還那麼容易呼朋引伴的一起出去玩嗎?畢竟走進婚姻還是大部分人最後的選擇,你鮮能找到同齡人,然後再和00後的人一起玩嗎,努力去適應有著代溝的小朋友嗎?

你說可以在網上玩遊戲,可你的身體可能不再允許你如此熬夜放蕩下去,當你半夜醒來睡不著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陪你聊天,靠遊戲裡面的虛擬人物嗎?

孤獨終老,你以為說起來這麼輕鬆嗎?實際上比你走進婚姻更難,首先你要能一個人承受逐漸衰老,身體機能慢慢退化,賺錢能力越來越弱,內心孤獨和空虛感越來越強烈。

不知道有喊著要一輩子不結婚的90後,有多少人和老年人坐下來交流過,人老了走不動,就很容易回想過去,那些記憶就是自己一生的證明,別人的回想裡有精神寄託,有孩子有老伴,有各種喜甜苦辣的記憶,辛苦但是充實。

而你的一生裡,如果會賺錢那還好,可以瀟灑的全世界去看看,各種吃喝玩樂也是足夠精彩,如果不幸你只能滿足自己的日常開支,那麼你的記憶裡是不是隻有遊戲,還有不斷從你身邊流逝的朋友。

29歲所說的孤獨,只是一個人待著玩遊戲的安靜,真正的孤獨是無助、寂寞、空虛,是面臨人生困難時,得一個人去抗,因為你的父母都已經老了,但面對焦慮時,你得一個人化解,因為朋友們都有家庭,或同樣焦慮著,如果你像個祥林嫂一樣抱怨,再有同情心的人也會棄你而去。

覺得自己一輩子不結婚也挺好,是一種浪漫情懷或悲壯的英雄主義在作祟,看上去如煙花般寂寞美好,實際上卻孤獨寒冷,高處不勝寒,如果單身那麼好,為什麼大部分還是最終選擇了婚姻,證明一輩子不結婚真的很難。

90後學會理智看待生活,雖然現在地球是村了,足不出戶可以掌握所有信息,社會福利也是越來越好,但一輩子不結婚,喊得有些早,說得多了就矯情。畢竟結婚或孤身成王,都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生活選擇,你問我這個80後快四十歲的單身人士,會不會一輩子不結婚。

我只想說:一切皆有可能,不放棄戀愛,更不會放棄婚姻,如果最終會孤獨,也要勇敢面對。

90後喊一輩子不結婚,透著點撒嬌、叛逆、頹廢還有一點逃避和害怕。只想說再過10年,你們應該大部分早已經走進了婚姻,因為真正的孤獨比婚姻更難相處。


南北殊途


自己的選擇,他人無權干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