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隸屬於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鄂爾多斯市地圖

達拉特旗總面積8188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轄1個蘇木、8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有開發區園區4個。全旗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俗有“五梁、三沙、二份灘”之稱,南部為丘陵溝壑區,礦藏豐富;中部為庫布齊沙漠區,宜林宜牧;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地圖


達拉特旗轄8個鎮、1個蘇木:樹林召鎮、白泥井鎮、中和西鎮、吉格斯太鎮、王愛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風水梁鎮、展旦召蘇木。

  達拉特歷史悠久,古為“騎射之地、遊牧之所”,早在7萬年前,古“河套人”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達拉特文化底蘊深厚,蒙元文化、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西口文化在這裡交融發展,境內有聞名全國的響沙灣、恩格貝等旅遊景區和秦直道、昭君墳等名勝古蹟。

  達拉特資源富集,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00億噸,預測儲量322億噸;芒硝儲量居世界第一,探明儲量68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石英砂品位為全國同類礦產之首,儲量大、埋藏淺,探明儲量4720萬噸,預測儲量8000萬噸;探明地下蘊藏有萬噸級的砂岩型鈾礦床;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潛力巨大,2017年被國家能源局確定為內蒙古唯一的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區位優勢明顯,是國家“一帶一路”和“呼包銀榆”經濟圈的重要節點,210國道、包茂高速、沿黃高速和包神鐵路、包西鐵路、沿河鐵路等交通主幹道貫穿全境,形成“三橫五縱”公路交通網和“一橫二縱”鐵路交通網,距離包頭機場22公里、鄂爾多斯機場100公里、呼和浩特機場150公里,能夠有效輻射“呼包鄂”“晉陝寧”“京津冀”等地區。

  達拉特投資環境優越,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土地、能源、勞動力資源豐富,黃河過境190公里,地下水、黃河水、地表水年可用水量6.3億立方米,資源與區位組合條件良好,具備發展大工業的優越條件,是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理想地區之一。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1%;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8億元,增長44.6%;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增長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億元,增長6.6%;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146元和18147元,分別增長7.2%和9.2%。先後被確定為自治區“擴權強縣”試點、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自治區文明城市稱號,綜合實力位列中國西部縣域經濟百強第28位和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第78位,成為全國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國家首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榮膺2016中國縣域經濟“旅遊魅力縣”和“投資潛力縣”。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四大基地”,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是著力建設新型工業基地。圍繞轉型和升級兩大核心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綠色崛起,全力推進園區和項目建設,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按照創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目標,編制完成工業園區規劃和22平方公里鋁產業園區規劃,達拉特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建成面積79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投資50億元,園區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共引進項目119個,其中建成投產80個、在建26個、擬建13個,是內蒙古工業十強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煤電產業,現有煤礦28座(露天22座、井工6座),煤炭產能4170萬噸;電力總裝機477.8萬千瓦(火電416萬千瓦、光伏61.8萬千瓦),是蒙西電網的主要支撐電源點。煤電鋁產業,形成100萬噸氧化鋁、4.2萬噸高純鋁產能,在建90萬噸鋁冶煉、6萬噸電子鋁箔項目。化工產業,形成150萬噸甲醇、50萬噸PVC、45萬噸燒鹼、4.8萬噸黃原膠產能,新能20萬噸穩定輕烴、兗州煤業二期40萬噸煤制乙二醇和30萬噸聚甲氧基二甲醚等項目正在建設。建材產業,形成2400萬平方米陶瓷、33萬噸PVC深加工、320萬噸水泥產能,在建陶瓷生產線12條。高新技術產業,建成藍寶石單晶爐600臺,形成3000噸聚苯硫醚產能,新奧石墨烯、恆星有機硅、索能碳化硅等一批新材料項目正在全速推進中。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天鵝過境達拉特旗黃河沿岸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黃河沿岸的天鵝


  二是著力建設“北緯40度、黃河幾字灣”健康安全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走特色路線、創綠色品牌,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融合,打通農牧林水橫向連接和種養加銷縱向產業鏈條,發展高效、優質、生態、品牌農牧業。實施高效節水農業項目130萬畝,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全旗土地流轉率達到53%,集中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5萬畝。糧食產量連續14年穩定在10億斤以上,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是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示範基地。蔬菜、乳肉、牧草等產業初具規模,種植瓜果蔬菜15.8萬畝,飼草種植50萬畝,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優質牧草種植基地之一;建成養殖園、養殖場981個,奶牛、生豬、羊、獺兔分別達到5.2萬頭、17.5萬口、275萬隻、450萬隻,水產養殖近2萬畝。培育形成響沙酒業、東達蒙古王2箇中國馳名商標和真金、蒙祥等23個著名知名商標。現有市級涉農龍頭企業40家、自治區級涉農龍頭企業8家、國家級涉農龍頭企業2家、各類專業合作社1400家、家庭農牧場500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500萬元以上流通企業分別達到11家和8家,先後引進優然牧業、賽科星、正時、東方希望等大型涉農企業,農牧業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進程明顯加快。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恩格貝


  三是著力建設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堅持把旅遊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不斷創新豐富“旅遊+”業態,全面打響達拉特旅遊品牌,建設中國西部地區沙漠度假天堂、黃河風情觀光帶、鄉村旅遊勝地和戶外運動樂園,打造內蒙古旅遊中心城市。全面加強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成5A級景區響沙灣,4A級景區恩格貝、銀肯塔拉、萬通生態旅遊區、吉祥福聚寺,3A級景區庫布其、昭君城,是自治區高A級景區最多的旗縣;現有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6個、自治區級鄉村旅遊星級接待戶6家、市級農牧家樂典型示範戶27家,興昌漁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王愛召文化旅遊區正在規劃建設。2018年,全旗接待遊客27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5億元,分別增長16.4和12.9%。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傳媒、演藝影視等產業業態正在興起,響沙灣、恩格貝分別成為國家、內蒙古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恩格貝


  四是著力建設現代物流集散基地。堅持把物流業作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撐重點推進,藉助包茂高速、沿黃高速和包西鐵路、沿河鐵路等外運通道優勢,規劃建設了一批農畜產品、煤炭等大型物流園區。現已建成煤炭物流園區3處、鐵路集裝站3個,煤炭年發運能力在8000萬噸以上,煤炭洗選配能力在1億噸以上,“鄂爾多斯煤超市”雛形初顯。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企業,現有惠民、馬蘭灘、風水梁等在建商貿物流園區4個,京順、嘉佑等商貿物流企業3家,第三方物流及快遞企業11家,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自治區電商進農村試點旗,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正在完善。

  二、堅持協調發展,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一是建設富有鮮明特色的生態健康智慧、宜居宜業宜遊之城。堅持完善與提升並重、新建與改造並舉,深入挖掘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充分融入文化元素,推動城市發展由“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著力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市政道路總長達到169公里,城市綠化面積達到1190.88萬平方米;建成汙水處理廠1座、汙泥處置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各1座,城市自來水普及率、城市氣化率、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9.3%、78.2%、92.7%和96.6%,鎮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850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6.6%。建成體育中心1處、大型公園及廣場5個,新建博物館圖書館即將投用。主動接受包頭輻射,編制完成包達協調規劃,形成了“一心一環、兩帶三軸”的總體佈局結構,推動達旗與包頭的跨河共建,借力包頭人才資源、產業經濟等方面的優勢,實現產業和城市的融合,不斷增強城市發展活力。加快撤旗設市進程,提高城市產業帶動和人口集聚能力,打造“呼包鄂”地區新的增長極。

  二是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為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牧區輻射。黃河防洪能力進一步增強,累計加固堤坊165公里;實施人畜安全飲水工程232處,解決了14萬人、39.2萬頭只牲畜飲水安全問題;黃河二期防洪工程等項目正在實施,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旗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3280公里,建成鐵路376公里。城鄉電網不斷優化,建成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6座、110千伏變電站20座。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成效顯著,白泥井等6處新農村及移小區建成投用,累計搬遷入住農牧民3356戶。累計完成危房改造7.8萬戶、街巷硬化1400公里、農網升級改造4917公里、廣播電視戶戶通7.6萬戶、廣播“村村響”233個,農村牧區社會風氣和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改觀。

  三是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全旗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112所,在職教職工4803人,在校學生、幼兒56938人,各學段學歷合格率100%;繼續實行教師交流輪崗等制度,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72.5%,義務教育綜合考評位居全市前列,被教育部列為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和全國校園足球優秀試點縣。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累計實施國家“863”計劃項目5個、“973”重點項目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88項,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科普示範縣稱號。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成醫療衛生機構379所,其中旗人民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中蒙醫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院。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綜合文化站14個、嘎查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25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5個、嘎查村草原書屋130個、各類文化廣場160處,現有文化戶292戶、文藝隊200支,累計創作歌舞、戲劇、曲藝、小品等文藝作品200多件,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榮膺“全國文化先進旗”。新建政務服務中心、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科技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園,培育羊煤土氣、東達、萬通等電商企業15家,建成O2O線下體驗店6家、農村電商服務站點54個、街道社區服務網點30個。社會治理創新全面加強,建成旗級綜治中心一個,蘇木鎮街道綜治中心15個,嘎查村(社區)綜治中心158個,一大批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法治達拉特”、“平安達拉特”建設成效明顯,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生活環境持續優化。

  三、堅持綠色發展,優化地區生態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努力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

  一是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同步加強。認真落實“三區”發展規劃,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達到3206平方公里。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工程250萬畝、義務植樹3740萬株,全旗森林總面積達到368萬畝,累計完成退牧還草365萬畝。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28.6%和78.8%,溼地總面積3萬公頃。礦區復墾綠化1.1萬畝。積極推進生態移民工程,累計轉移生態自然恢復區農牧民2549戶、7453人,整體退出區域面積1464平方公里。嚴格執行禁牧禁墾政策,實行禁牧舍飼,發展標準化養殖,實現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自然放養、靠天養畜的傳統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轉變。圍繞建設“金沙、藍海、綠洲”沙漠經濟先導區,綜合佈局“光伏+”發展模式,協調推動沙漠清潔能源經濟、沙漠生態治理、沙漠有機農業和沙漠風情旅遊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國內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基地,一期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是全國第三批10個重點、內蒙古唯一的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於2018年12月實現了全容量併網發電,成為國家第三批領跑基地中首個實現一次性全容量建成併網發電的基地。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芒硝儲量世界第一

達拉特旗恩格貝,沙漠中的清澈小溪


  二是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互兼顧。堅持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節能減排任務得到有效落實。2017年削減二氧化硫750噸、氮氧化物1300噸,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2%,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以上。建立了旗鄉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實現河流巡查管護全覆蓋。積極倡導礦山企業造林種草,促進礦山企業綠化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累計完成碳匯林2.2萬畝,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構建優質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住房保障“五大體系”。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實行“三保障、四覆蓋”幫扶措施,實施易地搬遷、產業扶持等重點扶貧項目,穩定脫貧2067人,國貧人口減少為17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以下。2018年,全旗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