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除了被民間的萬家燈火、元宵節彩燈震驚之外,那些在古代就來到中國的西洋人還詳細記載了古代宮廷春節的各種禮儀。

通過他們的角度,我們能看到一個十分真實的古代宮廷春節,同時他們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大驚小怪”,也頗為好笑好笑。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大禮參拜

法國人張誠1688年來到中國,並在官廷供職直至去世。他經常入宮為康熙皇帝講授西方科學知識,多次陪伴康熙皇帝外出巡遊。

張誠對於皇宮過新年觀察得比較仔細。除夕當天,康熙皇帝賞賜給張誠等人牛肉、野雞、魚和各種水果,送到他們的住處。正月初一,張誠進宮朝賀皇帝。在午門外,張誠見到了百官歲朝的壯觀場面:

幾千名文臣武將,身著朝服,按照品級分班排列。官員朝服上均有方形的圖案,顯示著官銜的高低。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他詳細地記載了百官歲朝的流程:

在禮讚郎的主持下,歲朝開始;

禮讚郎大喊一聲“跪”,百官立刻虔誠地跪下;

禮讚郎大喊一聲“叩首”,百官就忠實地用頭碰地;

禮讚郎大喊一聲“起”,百官馬上肅靜直立;

這套動作總共重複了三次,共跪地三次,叩地九次;

很明顯,百官嫻熟而聽話的狀態給張誠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張誠知道,三跪九叩之禮極其隆重,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享用這種大禮。

他緊張的記載道:

總之,這種禮儀,規矩極其嚴格,而且有御史在場糾察一切。

在這種場合,行禮失儀或輕慢不敬,都是不可寬赦的過失。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正月初一百官歲朝是一種慣例,皇帝不一定會親自上殿受賀。所以他還專門強調:

大年初一,無論皇帝在與不在,百官都要歲朝,哪怕百官只是在午門外對著康熙皇帝的寶座行禮。中國人認為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是皇帝對自己的隆恩,如果能夠當著皇帝的面行此禮,則更是無上的榮耀。如果你不是高官卻也想對皇上行禮,那則需要經皇帝同意,在除午門之外的其他宮門外行三跪九叩之禮。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光震驚也就罷了,可張誠不甘心只做一個旁觀者,他下定決心要當面祝康熙新年快樂。

熟悉宮廷事務的張誠明白,康熙皇帝之所以沒有在午門接受百官的歲朝是因為他要到奉先殿祭祀祖先,於是進了午門前去尋找康熙皇帝。

從午門到太和殿的道路兩邊五顏六色式樣各異的旌旗飄揚,侍衛手執帶有紅纓的刀槍,立在侍衛隊伍中。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儀仗官身穿與百官顏色不同的朝服,手持旗牌傘扇。午門裡,張誠還見到了四隻大象。大象身披寶石裝飾的象衣,粗大的銀質長鏈繞滿象身,為防止意外,象腳被上鎖。在象背上,是形如寶塔的御座。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張誠委屈地記載著他為了親自祝賀康熙新年快樂一路上經歷的不易:

我穿過太和門來到了太和殿,但聽說康熙皇帝已經到了中和殿,當我趕到中和殿,內廷侍衛和內務府的官員則告訴我,康熙皇帝已經去了太和殿。張誠到了太和殿,康熙又從側門去了保和殿。

最後他終於在保和殿完成了朝賀,閒著也是閒著,他還記載了康熙當天的穿著是

“深黑貂裘褂,冠頂為珍珠。”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新年的禮數

意大利人馬國賢1710年抵達澳門,後在清宮任職,擅長繪畫、雕刻,很受皇帝賞識。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他說,中國人用遊戲、盛宴、拜訪、戲劇表演等方式慶祝新年,並且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圖畫偶像”,也就是門神。

這我就很納悶,中國貼個門神就是“圖畫偶像”,西洋人立個耶穌就是上帝使者?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他還記載了新年裡交換名帖的習俗:

紅色的名帖上寫著拜訪者的姓名、籍貫、官職等信息。官員投遞名帖是一種官場的應酬活動,為了相互之間拉關係套近乎。下級拜訪上級,名帖上要用大字書寫姓名,這樣顯得拜訪者比較謙虛,如果姓名使用小字,則顯得拜訪者狂妄。

他說投名帖者並不期望會見到被拜訪者,而被拜訪者通常會讓家人告訴對方自己不在家。因為中國人注重血緣關係,新年時中國人更希望多與家人閤家歡樂,並不希望別人打擾。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此外,新年中不絕於耳的鞭炮聲,讓在歐洲從來沒有經歷過此類事情的馬國賢驚恐不已,他繪聲繪色地記錄了受康熙皇帝邀請在暢春園觀煙花的情形:

伴隨著一個拔地而起像噴泉似的巨大焰火,盛大的表演開始了。點燃以後,一個大花筒升到了約一百英尺的高空,從那裡撒下了一個壯觀的火輪。馬上,一個由無數小星點組成的巨大火柱從花筒降自地面,同時還另外伴有四個由紙燈籠構成的組群,燈籠裡面閃閃發光。這場美景持續了相當長時間,隨後另一個噴泉式焰火又出現了,和前一個差不多。再後來又是很多種由不同顏色和形狀組成的火柱,讓觀眾們看得心馳神往。所有被邀請的歐洲人從沒有在他們自己國家看過如此好看的東西。

馬國賢說,放鞭炮、放煙花是中國人慶祝新年的慣常做法,甚至得出結論:

中國人辭舊迎新一晚上消耗掉的火藥,要比全歐洲在十二個月裡消耗掉的還要多。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對於民間禮儀,馬齊賢也有記載:

中國新年裡還有祭祖拜長輩的禮儀,在家庭內部,子女拜父母,父母則拜祖先的遺像。

馬國賢覺得這樣的禮節充滿了強迫和迷信的味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很難相信和理解。

他還記錄中國女性深居閨中,只有在新年時才能夠出門,即使這樣,她們也要坐在轎子裡被嚴格地看管著。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女性只有在新年時才可以見公公,其他時間,公公既不能和她說話,也不能進她的房間。馬國賢對中國新年家庭內部倫理關係的記錄從一定程度反映了禮教對當時中國人際關係的維持和束縛。


彰顯權威的宴請

與康熙皇帝相比,雍正皇帝對傳教沒什麼興趣,所以他給予西洋人的待遇降低了不少,每有賞賜都使西洋人記憶深刻。據法國人宋君榮記載,1727年過年時,雍正皇帝讓太監傳旨,要在皇宮宴請歐洲人,使宋君榮激動不已,因為這是雍正皇帝登基以來所沒有過的事情。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雍正皇帝宴請的並非是全部在宮廷服務的歐洲人,他僅僅宣召了20人,宋君榮就在其中。他們早上八點進入皇宮等候,直到下午4點才由太監引導著來到宮內的一間大殿與雍正皇帝共進晚餐,這些歐洲人早已經餓得飢腸轆轆。

據記載,雍正皇帝坐在華麗的寶座上,歐洲人分成兩排,每排10人,左右站立,向皇帝行3跪9叩之禮。大殿內擺放了十桌宴席,每桌坐兩個歐洲人。雍正皇帝則獨自一桌。雍正皇帝多次勸酒,與歐洲人乾杯,贈送給每個歐洲人兩張貂皮和兩個荷包錢袋。

宴會中途,雍正皇帝又命令給耶穌會的教堂送去了滿滿一桌的水果。在歐洲人赴宴結束叩頭謝恩退出宮殿之後,雍正皇帝還派人給送去了桔子等水果。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雖然一開始很激動,但經歷了這一切後,對於雍正皇帝的這次新年宴請,宋君榮卻在給朋友的信中大倒苦水:

就在這樣豪華的宴席上,歐洲人卻簡直給餓壞了。因為他們迫不得已要盤著雙腿,席地坐在一塊氈墊上,這種坐法很不舒服;斟上的酒也不合口味,絕大多數菜餚也都如此。我們還得盡力剋制自己,既不能吐痰,又不能咳嗽,還不能抹鼻涕。

皇帝每說出一句他想使人高興的話時,我們都須雙膝跪下,往地上磕頭。每次向他敬酒也都要這樣做。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宋君榮認為,雍正皇帝的宴請是在顯示皇帝的權威,真正目的是要讓歐洲人臣服於自己。歐洲人不是在赴宴,而是在祭祀一尊偶像。他說,雍正皇帝通過宴席間的禮儀給歐洲人傳遞了一個信息:他們伺候的是一國之主。

關於他的這些吐槽,小鼬不是很理解,難道歐洲普通傳教士和他們國王共進晚餐的時候,鼓勵抹鼻子?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可是不管怎樣,這些在西洋人通過自己的雙眼觀察、雙手記載,都為後世還原了那個時代古代中國新年的真實景象,在這裡還是要感謝他們的。

通過他們的記載我們認清了一個事實:中國年文化自古就是豐富多彩的,並且吸引著國內外千萬人的參與。

所以,小鼬建議大家不妨今天就不要待在家裡了,出門去體驗一下農曆新年,找一找這些“古代西洋人”當年那種震撼的感覺吧!

古代老外眼中的中國年(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