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潘金蓮是千金小姐, 溫柔善良, 為何在水滸中卻被醜化?

史海閒聊


《水滸傳》確實把潘金蓮醜化了,和真實的潘金蓮相去甚遠。《水滸傳》之所以醜化潘金蓮,捏造她和西門慶的那點破事,當然是因為大眾對花邊新聞非常關注,大家對褲襠那點事非常有興趣。而《水滸傳》則是迎合大眾的這種興趣。

潘金蓮是知府家的千金。她在武植(《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原型)考中進士後,嫁給了武植。兩個人非常恩愛。

潘金蓮和丈夫武植(武大郎)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潘金蓮從未出軌,也從未勾搭西門慶,更不曾為了做西門慶的姘頭,而謀害武植(武大郎)。

《水滸傳》醜化潘金蓮,捏造潘金蓮的花邊新聞,把她和西門慶、武大郎那點事寫得有聲有色,無非是博眼球、博關注,迎合大眾對花邊新聞的需要。


袁衛宇


趣談答案:原因很簡單,因為潘金蓮的媳婦武大郎有一個不好的兄弟,而這個不好的兄弟直接把武大郎的光輝高大形象給整沒了。

武大郎的好兄弟

我們不得不點一下,在這個好兄弟三個字當中需要加一下單引號,因為他根本不是好兄弟,反而是個累贅。如果大家知道呂秀才也就是那個武林外傳裡面的酸秀才的話,就能夠更加清晰的認知武大郎的身份地位。

簡單講武大郎也是一個天才,而且三歲識千字,5歲背古詩。除此之外,武大郎還有這兩點呂秀才根本不具備的優勢,第1點是高大威猛,第2點是為人剛正。

等等,好像為人剛正這個點呂秀才也有,那麼我們就只說高大威猛吧。

武大郎,因為品行和操守好,有能力有學識,而且他考的成績也算是不錯,慢慢的就開始當官,並且官越當的越來越大。

古代和現在也是差不多的,你沒有能耐,哪怕你在十字路口也沒有人願意給你打個招呼,如果你真的有能耐了,各種各樣的親戚朋友都來了。

武大郎在當官之前有一個好朋友,而這個好朋友品行操守就一般般了,偷雞摸狗不說還喜歡造謠中事。

而這個朋友直接找到了武大郎,希望武大郎給自己幾十兩銀子,然後再給兩個媳婦,再買一幢大宅子,但是武大郎儘管是個官員,可是為官清正,再加上那要人命的薪水制度,武大郎根本沒有閒錢。

一時之間尷尬萬分,武大郎沒有錢資助這個朋友,而這個朋友卻認為武大郎見死不救,於是矛盾就此展開。

造謠的後果

武大郎的這個朋友直接四處瞎溜達,並且每到一個地方就說武大郎的個子很矮很矮,武大郎的媳婦和他那個倒黴鄰居有一腿,而那個倒黴媳婦叫潘金蓮,潘金蓮喜歡的那個人叫西門慶,而且他們兩個人之間還有一個媒婆在勾搭。

但這些純屬子虛烏有,真正歷史上潘金蓮完全就是一個大家閨秀的樣子,而且和武大郎恩愛萬分。

可問題出就出在這兒了,武大郎這樣的一個事情經過這個倒黴朋友四處傳播,一位寫書人聽到了,而這位寫書人就是著名水滸傳的作者。

水滸傳作者正愁沒有素材,沒有辦法把武松變成梁山好漢了,突然之間來了這麼一個素材,趕緊就用上了,萬幸的是這個素材僅僅是宋朝的事,而當時真實的年代是明朝。

但無論如何,武大郎這個帽子是摘不掉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說起潘金蓮武大郎還有西門慶的故事,可謂是無人不知,誰人不曉,這裡面主要是因為施耐庵所寫的水滸這部小說,被稱為是四大名著,幾乎是中國人都讀過這本小說。但是潘金蓮在裡面絕對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

因為潘金蓮在水滸還有金瓶梅里面都被視為是淫婦的角色,她和西門慶私通,最後還鋌而走險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被唾棄的角色。但有一個說法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潘金蓮並不是這樣的人,她本來就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可謂是賢良淑德的一個人。只不過是因為有些人對她進行汙衊,結果導致她就成了今天這種形象。

她的丈夫武大郎也不是水滸裡面所說的那樣的一個人,而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武大郎原名叫做武植,可謂是才高八斗。武植十年寒窗苦讀,最終考上了進士。而潘金蓮作為大戶人家的小姐,嫁給了武植做妻子,他們一共生下了四個兒女,可謂是夫唱婦隨,兩人過得非常的美滿幸福。

武大郎在還沒有當官之前有一個比較好的兄弟,但這個兄弟品行不行,並且是偷雞摸狗,善於造謠生事。在看到武大郎當了官之後,他就來找武大郎要求借錢,並且要武大郎幫他娶媳婦買豪宅,而武大郎雖然當了官,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給他,所以就拒絕了這件事情。被拒絕之後,那個所謂的兄弟自然就翻臉了,並且到處造謠生事,編造說武大郎和潘金蓮之間的醜事,把他們醜化成水滸和金瓶梅那個樣子。有道是眾口鑠金,積毀削骨,武大郎和潘金蓮之間原來的樣子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大家都漸漸接受了這位兄弟所造謠的形象,到了施耐庵寫小說的時候,也把這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寫進去,導致他們幾百年都不得翻身。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回答這個問題,分兩步進行。

“歷史上的潘金蓮”,小說中的人物潘金蓮,歷史上存在嗎?歷史上有同名同姓,同地點,同故事的潘金蓮嗎?當然潘金蓮這種小人物也不可能有確切的歷史記載,所以“歷史上的潘金蓮……”這句話是虛擬的,不確切的。

既然潘金蓮不是史書中確切的人物,何來醜化之說?並且《水滸》是小說,《水滸》和《西遊記》都是淺歷史小說,《水滸》的一百單八將,真實人物36個,虛構創造的72個,《西遊記》師徒四人,真實人物1個,虛構創造的3個。《紅樓夢》的人物全都是創作的,深度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歷史上確有其人。

如果潘金蓮是作者創作的人物,是作者依據小說需要虛構創作的人物,何來醜化一說?

小說就是小說,小說是作者的創作,大可不必與小說的故事較真。


漫譚文史


這個事情還是得從武大郎說起,武大郎與潘金蓮之所以會在後世被醜化,其最初是源於一個朋友的誤會,之後再加上明朝時文學家施耐庵因道聽途說而創作了《水滸》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醜陋形象!

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

歷史上真正的武大郎與潘金蓮與我們平時所瞭解到的不僅不同還恰恰相反!

武大郎本名武植,因排行老大而又叫武大郎。他出身於北宋年間的河北清河縣,他身材高大,英俊不俗,能文能武!並通過科舉考中了進士,被宋徽宗欽點為山東陽穀縣七品縣令。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

同樣的,潘金蓮也不像《水滸》中那樣的放蕩,她的父親曾官拜邯鄲知州,並在家有開染坊,是個千金大小姐。並且品貌雙全,是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武大郎與潘金蓮被醜化的根源

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名聲之所以會被醜化,最初其實只是因為一件小事情:武大郎在陽穀縣當縣令期間,年少時的朋友王某家敗破落,來向他求助。武大郎雖對他熱情款待,但是卻沒有達到王某內心的欲期需求。

於是王某在回家路上編造了各種謾罵與諷刺武大郎的事蹟,到處傳播!再加上,武大郎本身作為清官,得罪了不少人,於是在他們的添油加醋,大肆傳播之下,在民間給武的名聲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而實際上,武大郎私底下已經為王某將工作與住處安排好了。

後來到了明朝時候,民間作家施耐庵收集民間奇聞的時候通過道聽途說,創作了《水滸》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醜陋形象!!

施氏後人對於武氏的道歉

對於給武大郎與潘金蓮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施家後人引疚自責,竭力為武、潘平反昭雪。其後裔親赴武家做畫十六幅並配詩文以道“施家欠債施家還”以示歉疚!


暗夜思考


與潘金蓮重名,究竟是種什麼體驗?真正歷史上有潘金蓮,《水滸傳》中有潘金蓮,《金瓶梅》中還有潘金蓮,但是相信在絕大多數人印象當中,潘金蓮所代表的,基本都是出軌,不倫之戀,骯髒,無恥,之類的字眼,既不遵從我國古代婦女三從四德,同樣也是眾多輿論風波的製造者。

藝術作品歸藝術作品,但損害了別人的正當利益就不好了

歷史上真正的潘金蓮,本來與武植有著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儘管剛開始的丈夫武植出生於寒門,但是由於他學習認真刻苦,優秀的品格深深吸引著貴為富家千金的潘金蓮,早期在武植落魄之時,也可能潘金蓮認為他是個潛力股,所以早早就開始了自己的投資計劃。

不僅對於這位窮苦的讀書人關懷備至,而且在他身邊任勞任怨,幫了武植很大的忙,後來武植成功度過艱難期,高中進士,才真正開啟自己的仕途之路,後來潘金蓮與武植結婚,確實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完全與藝術作品中所刻畫的形象大相徑庭。

潘金蓮之所以被醜化的由來,據說是遭人陷害

嫉妒之心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前面說到,潘金蓮與武植的美滿幸福生活,但是總有人會看不慣,那就是武植的表親兄弟,據說這位王姓表弟呢,由於家中遭遇了大火,房子被燒了個精光,近些年聽說自己的表哥武植混得不錯,所以本來就想向自己的表哥借錢重整房屋的,但是在表哥家住了一段時間,他們夫妻二人卻遲遲沒有表示給借錢的意思,所以也就導致了,這位小兄弟對夫妻二人懷恨在心。

就在回家的路上,對於二人大肆的詆譭,不僅說自己的表哥是個小矮子,而且說自己天生麗質的表嫂,是紅顏禍水的穢亂之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講個故事也就變了味兒。殊不知自己的表哥,早已經派人修好了房屋,但是已經散播出去的謠言就再也不能收回了。而這件事又恰好被《水滸傳》當做了素材的原型。

除了歷史上有潘金蓮,現代社會也有

這件事還要從《我不是潘金蓮》說起,這部電影的票房大賣,同樣也牽扯出一起名譽侵權案件,當然不是歷史上的潘金蓮來追訴了,據說在兩年前,有一位60歲的廣東農婦,也叫潘金蓮,作為潘氏家族後人,對於潘金蓮的遭遇也很是氣不過,當然對於這名婦女的遭遇,整個潘氏宗親,也就群起來討要說法,其實這件事讓馮小剛、范冰冰都沒有想到,在現如今社會真的就有與潘金蓮同名之人。相信法律也會給這起名譽侵權案件,一個合理的交代。

總結概述:

有史以來,我們經常會把作風不正的女性,等同於潘金蓮,毫無疑問,這三個字帶著調侃和戲謔的味道,之前可能由於我們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故事,作為一種調侃的談資,但是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能夠正確對待這個問題,畢竟藝術作品中潘金蓮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不為那個時代所允許而已,在道德倫理層面,存在諸多問題。

但是我們還是要就事論事,對於歷史上真正的潘金蓮,不應該如此對待,當然,如果今後再出現與潘金蓮同名之人,我們也不應該用有色眼鏡區別對待,所有人都值得尊重,不要因為人為造成的歷史失誤,而最終給存在於現實世界的人們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歷史紅塵


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本就是虛構的,但是由於《水滸傳》這本書的名氣實在太大,所以導致這個故事在人們心中逐漸變成了現實,那麼真實的故事又是怎麼樣呢?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武大郎與潘金蓮都是有真實原型的,那時候的武大郎與潘金蓮也真時的記載在《清河縣誌》當中。根據記載,武大郎當時是一個身材魁梧、玉樹臨風的帥哥,武大郎不僅長得帥,而且還多金,在當時還是一個縣令,清正廉明,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而潘金蓮則是一個出生於名門的小姐,兩個人也確實是夫妻,並且恩愛了一輩子,最後白頭偕老。

照這麼說,施耐庵莫非是張口就來醜化武大郎與潘金蓮?事實卻是,施耐庵先生本人也是道聽途說。

這件事情要從武大郎的好友黃堂說起。這位黃堂本是武大郎的好友,但是兩個人的命運卻不盡相同。當武大郎當上官後,黃堂還是一事無成,並且此人運氣還不好,不僅沒賺到多少錢,自己家的房子又被大火燒燬,正在走投無路之時,黃堂就想去投奔自己當官的好哥們武大郎,想讓他個自己安排一個事情做一下。

但是前文我們說到了武大郎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甚至可以說油鹽不進,黃堂吃了閉門羹也很惱火,思來想去還是咽不下這口惡氣,於是計上心頭,杜撰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並且自己對故事進行了大量的加工,加入了西門慶等人物,因為故事過於香豔,很快的就傳播開來。

當黃堂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事,驚訝的看到自家被燒燬的房子已經重新修建,妻子說錢都是武大郎給的,這下子黃堂傻眼了,但是那個故事早已傳播開來,並且傳入到了當時正在寫《水滸傳》的施耐庵耳中,將其加入到自己的書中,這下子這個事情就傳的1更加廣了。

所以要怪就怪黃堂把,這個人就像他的名字,實在是過分“荒唐”!


七七談歷史


由於《水滸傳》的關係,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根據《清河縣誌》的記載,歷史上的武大郎卻是個身長七尺、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清廉縣令,而潘金蓮也是個官宦出身、善良賢惠的千金小姐,那麼兩人為何在水滸傳中被黑化了呢?

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與小說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根據《清河縣誌》的記載,潘金蓮的確與武大郎是夫妻,不過其中記載的夫妻二人形象,卻與《水滸傳》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武大郎姓武名植,是清河縣武家那村人,幼時被稱作大郎,少時聰慧,家貧,中年中進士,做了山東陽穀縣的知縣,相貌不俗,身材高大,為官清廉,治理河患,為民除惡,鄉民送萬民傘。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則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個賢良溫順的大家閨秀。武植幼時因為家貧曾到潘府打工,因品行端正且極為能幹,潘知州便資助其讀書,後又將女兒許配給他。

而且,武植為官清廉公正,潘金蓮為妻知書達理,二人恩恩愛愛,白頭偕老,並未發生《水滸傳》中的出軌殺夫之事。夫妻二人先後育有四子,而其後世子孫一直居住在武家那村,至今該村半數人仍然姓武。

1946年時,武植墓被髮掘,而根據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從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筆下的 “三寸丁,谷樹皮”形象。

武大郎、潘金蓮夫婦被醜化的原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既然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婦並非書中所說的那樣,那麼這個故事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關於捏造汙衊夫妻二人之事,目前雖然有兩種說法,但其實事情大體脈絡一樣,只是主人公的性命各不相同而已。

武大郎年少時期因為家貧,曾受到好友黃堂(另說姓王)的資助,後來黃堂家道中落,房子也被大火燒燬,黃堂於是便去投奔了已經當上縣令的武大郎,想要謀取一份差事。然而,武大郎雖因友情而對其以禮相待、吃喝供應,卻絕口不提資助提拔之事,黃堂對此極為不滿,住了一段時間後便不辭而別。

回鄉途中,因對武植懷恨在心,便杜撰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期間西門慶還為其出主意,成功讓自己化身為此事的主人公。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成為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然而,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已經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黃堂,這是武植派人修建的,這令黃堂極為懊悔。然而經他宣傳的事件卻早已廣為傳播,卻是根本無法挽回了。後來,此事傳至《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耳中,便被其寫入了書中,最終導致武大郎、潘金蓮夫婦名聲盡毀,更直接導致清河縣的潘家和武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

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實在太大,後來施耐庵的後人送了武氏後人兩幅畫像,並在上面題詩道歉,其中武植的畫像上面如此寫道,“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而潘金蓮的畫像上則寫道,“餘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端懸於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滸傳》中潑汙之過,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餘今重塑武潘正容,還其本來面目。願乞武潘在天之靈寬恕。施氏焚香再拜”。



題外話:武植到底是不是武大郎原型,目前仍有爭議,而爭議的關鍵點在於時間。《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物,其死於洪武三年(1370年)左右,而此時的明朝尚未舉行科舉。也就是說,在武植考中進士之前,施耐庵便已經去世了,而武植被汙衊顯然也發生在施耐庵去世之後,因此他根本不可能將武植的故事寫入書中。不過,現在大部分人認為,《水滸傳》是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兩個人合著的,那麼極有可能武大郎的故事是由羅貫中加入的(還有說法認為施耐庵就是羅貫中)。


香茗史館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創作者。我來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歷史上潘金蓮是千金小姐, 溫柔善良, 為何在水滸中卻被醜化?

水滸傳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在真實歷史中,其實潘金蓮完全不像水滸中所描述的那樣,那麼為何施耐庵要把潘金蓮描述成一個大惡人呢?

在歷史上出現的潘金蓮,家住在清河縣,不過有一點和水滸中截然不同,那就是潘金蓮其實並不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她的出身也並不是那麼慘,而且家境是非常好的,她老爸是知州,也就是潘金蓮是正兒八經的千金小姐。

當時由於潘府來了一個長工,這個長工就是武大郎,歷史上他本名叫武植,由於家庭十分貧困,不得不來到潘府打工,而且這個年輕人也沒有殘疾,更不是所謂的頭腦可笑、長相不佳。

真實的武植是一個上進的年輕人,在潘金蓮老爸的資助下,武植竟然中榜了,然後他就和同樣年輕貌美的潘金蓮走到了一起。再到後來,由於武植為官清廉,就出任了陽穀縣縣令,他和潘金蓮的婚姻也十分美滿,兩人一起相守到白頭。

這就是真實歷史上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故事,但是到了水滸中,整個故事和畫風都變了,善解人意的潘金蓮變成了慾壑難填、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而長相玉樹臨風的武植竟然成了三寸丁谷樹皮,從一個縣令變成了被人嘲笑的賣炊餅的而且頭腦有問題的人。

那麼為何施耐庵為何要把潘金蓮描述成一個人人恨她的角色呢?其實看了水滸傳就能發現,施耐庵對女性角色是有偏見的,整個水滸,就很少看到正面的女人形象,全都是反面的、不堪的,這或許與當時的環境有很大關係,那就是在一個男人主導的社會下,女人往往成為附屬角色,所以被描述成反面角色,也就很好理解了。

我的回答結束了,看完的小夥伴點個贊才走嘛。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我在評論區等你喲~~

更多精彩回答請關注“史海閒聊”


史海閒聊


我們知道的,

歷史學,和文學,有著本質的不同。

歷史學,講究的是證據,確鑿和真實。具體的挖出來一塊石頭(化石),一塊竹簡(文字記載)說一句話。沒有的事情,和人物故事,不能夠胡說八道。歷史學,講究證據和嚴謹。沒有證據不能亂說。

而文學和歷史學,有著明顯的區別和很大的不同。文學講究的是,在真實的生活的基礎之上,可以,去誇張,鋪墊,變形和虛構。

我在一些,平臺上,寫過一些,以第一人稱,代詞《我》為敘述主體的超短篇小說和言情的小說。常常會有讀者,問我,你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不同的情人,而你卻長得,那麼難看死了啊。

其實是讀者,誤會我了啊。可以這樣子的說,小說是用來講故事的。而

小說的《我》,並不是真實的生活中的作者,我,本人。本作者只是用了第一人稱代詞我,作為敘述故事的人,和主體,這樣能夠更加方便地敘述故事的主題和本身。同時完全可以直接的很方便的插入大段的心理描寫。而用第三人稱手法,寫的話,就沒有這麼方便了啊。這種方法用的最多的也就是魯迅先生。

所以說,魯迅先生的小說中的我,也不是代表魯迅先生本人的。

但是,就像有一些很聰明的讀者說的,

小說中的我,完全可以也可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這個說的很對的。

也就像我國最著名的男作家,海巖說過的,情人,這種東西,沒有最好的,最好沒有。

也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不是曹雪芹本人一樣的。

現在說到,潘金蓮女士。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女士,也沒有很多的真實的歷史資料可以查到她的事蹟。

她很有可能是一個大家閨秀,是一個溫柔,漂亮,和善良的好女人。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其實歷史上的武大,武大郎,他的名字叫武植。當過陽穀縣的縣官,或者某一級別的幹部,為人清廉正直,根據後來挖開的墳墓,他的大腿的腿骨計算,他的身高可能有180釐米。左右。而且也是武功高強。

而從他的親弟弟武松的身高來,推斷也是如此。而他和潘金蓮女士,夫妻感情很好,恩愛有加。生了好幾個孩子。

但是,到了《水滸傳》和《金瓶梅》裡面,卻被作者施耐庵和蘭陵笑笑生,給醜化的,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到了小說裡面,作家施耐庵,把潘金蓮女士,加工成了一個。不再是一個大家閨秀,也不再是一個溫柔和善良的女人。她也不再是一個相夫教子,夫唱婦隨的好女人。

而是成了一個荒淫無恥,淫蕩的,主動地勾引男人,出軌不說,還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人犯,一個蕩婦的代名詞。首先,說,施耐庵,為了小說的結構,和故事情節的需要和發展,做了這種必要的改動,也是無可厚非的。可能也是迫不得已的。沒有什麼辦法的事情。

後果就是讓潘金蓮女士,成了後世轟動一時的名人和女人。直接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千百年以來的潘姓和武姓的人家,永世的不通婚。

作者,施耐庵的生活中,到底,發生過什麼,我們無從知道的,但是有一點可以完全的肯定,在施耐庵的生活當中,肯定,遭道過和遭受過,女人的某一種欺騙,或者是嚴重的傷害。

所以在《水滸傳》中,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是不是什麼好人。結局都很慘。男人都不結婚。挖心剖腹。慘不忍睹。

同樣的道理,曹雪芹,根據一些專家的研究,也受過,諸如此類的傷害。但是他比施耐庵要輕的多了和好的多了啊。

所以他在《紅樓夢》裡面就寫了一個如此不堪和讓讀者,感覺到壞的所思非異的女人,她就是趙姨娘,曹雪芹幾乎把所有的女人的惡,都放在了她的身上。

趙姨娘,除了很可能在某一些方面,某,一個特殊服務的領域,能夠吸引男人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就再也沒有什麼別的優點了啊。她其實就是《紅樓夢》中的潘金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