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中華文明”優秀項目成果展 推薦活動(三)

1.敦煌研究院:數字敦煌線上展示系統

“數字敦煌線上展示系統”由數字敦煌展覽線上虛擬展示、自媒體運營與內容創作、知識型旅遊開發與線上線下結合的青年研學體驗三部分組成。

數字敦煌展覽線上虛擬展示。數字敦煌展覽利用敦煌石窟數字化資源,對資源進行整合與設計,展覽主題緊緊圍繞敦煌壁畫和彩塑藝術圖像,凸顯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同時通過全景漫遊技術,進而突破展覽在地域與觀看時間上的侷限。《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絲路美地敦煌》、《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和《敦煌不再遙遠——數字敦煌展覽走進河北》四場線下數字敦煌展覽,通過“互聯網+”的在線展示,實現線下線上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數字敦煌展覽線上虛擬展示

自媒體運營與內容創作。敦煌研究院自媒體平臺依託敦煌研究院的豐富文化遺產和科研成果,以互聯網及時下廣受關注的自媒體平臺為途徑,所進行的敦煌文化數字化嘗試。平臺主要包括敦煌研究院官方網站1個、官方微信公眾平臺2個、官方微博賬號2個、官方抖音賬號一個。同時立足於平臺,進行了數字創意產品的嘗試,目前繪製完成《趣敦煌》與《樂遊莫高》2個系列漫畫,同時製作完成《和光敦煌》、《敦煌歲時節令》系列短視頻10個。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敦煌數字創意產品

知識型旅遊開發與線上線下結合的青年研學體驗。為了更好地普及敦煌歷史文化知識,傳承和弘揚敦煌文化藝術,充分發揮文物單位在開展文化旅遊方面具有的優勢,深度挖掘敦煌文化的藝術內涵,敦煌研究院與文旅策劃機構合作相繼研發出了“莫高學堂”、“世界遺產與青少年”、“念念敦煌”、“莫高夢·泥胚典藏”、“九色鹿星空”、“霓裳佛國搖曳唐風”、“妙筆生畫”、“方寸之美”以及“神奇敦煌開講啦”線上節目等多項獨具特色的研學課程。

另外,敦煌研究院以敦煌石窟文物為主題內容開發了漢風唐韻·絲路拾遺、尋訪西方探險家足跡下的敦煌石窟群、守望敦煌·感悟“工匠”情懷、邊塞詩·古道情、博“悟”之旅等5條基於莫高文化知識性旅遊線路,涵蓋具有絲路文化知識的烽燧、驛站、石窟、博物館、服飾、土遺址、書法、詩詞、文學等內容。並與其他單位合作開展了敦煌石窟文物知識型旅遊線路的開發和示範——以莫高窟為主體,涵蓋榆林窟、東千佛洞、西千佛洞、肅北五個廟石窟等敦煌石窟群遺產價值“深度遊”旅遊線路,完成面向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遺產研學遊,積極推介守望敦煌·感悟“工匠”情懷線路。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遺址數字復原與展示系統

“良渚古城遺址數字復原與展示系統”項目建設分為數字復原和數字展示兩個部分。數字復原工作的重點是考古資料的解讀和復原工作的效率。良渚古城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史前遺址,包括城牆、宮殿區、貴族墓葬、外城郭、水系臺地、祭壇觀象臺和水利系統等多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分系統。為提高工作效率,良渚古城的數字復原工作以分系統的方式進行,然後通過智能終端整合為一個整體,面向公眾進行展示。分系統復原的方式也有利於聚集關注點,提高資料解讀的準確性。數字展示工作的重點是面向用戶的多種需求。開發不同用途的數字展示資源及集成整合終端系統,以使良渚古城的數字復原信息能夠滿足多方面應用的需求。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良渚古城遺址數字復原與展示系統

首先有效提升了遺址的觀賞性。良渚古城恢宏壯闊,但經歷了5000年自然變遷和人為破壞之後,今天的良渚古城早已不復當年的模樣。通過數字復原與展示,再現良渚古城全盛時期的風貌,大大提升了遺址的觀賞性。其次加強了傳播內容的通俗性。考古成果的專業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會公眾對遺址價值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削弱了文化遺產的傳播效果。數字復原與展示本身就是一種內容解讀的手段,它將專業的考古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語言,從而有效加強了傳播內容的通俗性。第三,再現生活實境與古人的生存智慧。良渚古城遺址曾經是5000年前良渚人生活的家園,是良渚先民生存智慧的結晶。通過數字復原和展示的手段,再現良渚時期的生活景象,直觀呈現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存智慧及其對今天的影響。

3.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繪本圖書

中國農業博物館與相關單位聯合創作的繪本圖書以輕鬆易懂的漫畫形式向讀者詳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內涵。內容策劃以“天”、“地”、“人”為中心展開,分別從太陽運行情況、氣候特點、物候特徵、農時農耕、中國各地不同地域節氣習俗民俗、以人為中心的飲食養生規律等幾部分展開敘述。同時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於人物造型設計,以現代審美觀念提煉運用,使角色更富有時代特色和民族個性,提升了藝術感染力。通過繪本這種多彩視覺形式的表現,以更明朗的方式詮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本書從多個角度體現出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帶給中華民族無窮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中國人對於宇宙自然的認知智慧,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見證。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繪本走進生活,循序漸進、耳濡目染,使二十四節氣更易滲透至言行。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二十四節氣》繪本圖書系列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代表。“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8個字說明了12個月,表述了365天,相傳了2000多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累積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也才有了華夏民族的生生不息。我們需要把這些精神和內容更好的傳播出去。項目此繪本基礎上進行《二十四節氣》綜合提高版繪本創作,綜合提高版分為六大類內容:自然之道(天體運行、氣象氣候、曆法歷算)、農耕文明(農業、農村、農民、技術進步、城市進化)、思想之道(哲學、道家思想、天地人和)、康養之道(美食、中醫養生)、文化藝術(民俗、文學、藝術)、國家治理(政治、軍事,祭祀等),內容將涉及的關鍵人物與事件重點提煉使其故事化,深入闡釋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文化、知識及對後人的影響。

4.湖南省博物館:《漢代穿越指南》系列微動畫與《時空博物館卡》APP遊戲

該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2017年“互聯網+中華文明”示範項目。《漢代穿越指南》旨在深入解讀館藏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的科普系列微動畫,也是國內首部博物館類手繪科普微動畫,於2018年1月8日播出,每週一更新一集。動畫共有五集,每集約三分鐘,內容涵蓋飲食、時尚、娛樂、占卜、養生五部分。動畫採用手繪風格,通過把各種不同的文物放到漢代生活中的不同場景來解讀,以現代人的視角和生活習慣,迴歸到漢代的生活,達到既能介紹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講述文物故事,展示漢代美好生活,又能引起觀眾對博物館濃厚興趣的目的,更好地瞭解歷史。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漢代穿越指南》系列微動畫

第一集《沒有水土不服,穿越漢代做老饕》介紹漢代飲食文化,結合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食材、食器、酒器,把彩繪雲紋漆盒、雲鳥紋漆鈁、龍紋漆竹勺、“君幸食”漆耳杯、天鵝骨架等文物、標本融入視頻之中。第二集《拒絕土裡土氣,穿越漢代秀時尚》介紹漢代服飾文化,包括馬王堆漢墓出土服飾、化妝用具以及薰香用品,視頻中展現了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絹裙、絲履、雙層九子彩繪漆妝奩、雙層六子錐畫漆妝奩、“信期繡”香囊等文物。第三集《不要沉悶無聊,穿越漢代當玩咖》介紹漢代人的娛樂生活,涉及文物有樂器和遊戲用具,如博具、木築、竹笛、七絃琴、二十五絃瑟、奏樂俑、歌舞俑等。第四集《水逆來了不怕,穿越漢代玩占卜》著重介紹了馬王堆漢墓出土天文氣象類帛書,包括《五星佔》、《天文氣象雜佔》、《出行佔》等。第五集《就算沒健身房,穿越漢代也養生》介紹漢代的醫學養生知識,包括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胎產書》、《導引圖》等。

《時空博物館卡》APP遊戲是對已有系列動畫片進行再次IP挖掘,並打造一個針對6-12歲兒童的系列文化產品與服務。該遊戲選取包括T型帛畫、素紗單衣、雲紋漆鼎等18件富有代表性的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設計成軑侯家宴、廚神大賽、服裝大賽三種不同的遊戲模式。每個模式難易程度、涉及展廳和文物數量各不同。其中,軑侯家宴為通館模式,涉及8件重要文物,廚神大賽和服裝大賽為專題模式,分別涉及飲食、服飾相關文物各5件。兒童可跟隨動漫片主人公涵涵依據故事線索在馬王堆漢墓展廳內尋找對應的文物,完成任務和挑戰後,收集時空博物館卡,穿越到漢代的不同場景,從而學習文物相關的知識,瞭解漢代生活習俗。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時空博物館卡》APP遊戲

《漢代穿越指南》系列微動畫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又寓教於樂而深受不同年齡和教育程度人群的喜愛,總播放量達到1900萬次,其中中文版僅在新華社客戶端的播放量超過544萬次,英文版在新華社海外版臉譜和推特上播放,讓更多的國家和觀眾瞭解漢代文化,感受華夏文明。此外,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湖南日報、新華網、湖南衛視、文博在線、弘博網等二十多家媒體也對該視頻進行了宣傳報道。《時空博物館卡》APP遊戲為兒童提供了一種遊戲化的參觀方式,使其在通關玩遊戲的同時,瞭解學習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以及漢代服飾、飲食、娛樂等相關文物知識;通過遊戲關卡環節培養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在幫助孩子在展廳一起尋找文物、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增進了親子良好互動關係。

5.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可移動文物數據庫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山東省移動文物數據庫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是基於數據可視化的省域博物館大數據平臺,旨在高效解決文物局與博物館之間的政務協同,實現博物館運營數據的採集與統計,全面掌握全省博物館核心業務數據,盤活全省的館藏文物數據資源,實現開放共享與有效利用。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政務信息管理、藏品信息管理、公眾服務與管理。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圖:山東省可移動文物數據庫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平臺圍繞博物館政務管理、業務管理、公眾服務三個方面建成了以博物館業務信息報送管理、更多的研究、學習、欣賞功能,讓社會公眾共享文物保護成果,並可對新增藏品進行動態信息錄入情況,為工維碼導覽等應用系統構成的博物館大數據平臺。其中,政務管理平臺包括機構基礎資料、即時通訊、通知公告、任務協同、業務數據蒐集、業務備案、行政許可、大數據分析等功能模塊。業務管理平臺包括一普藏品查詢、藏品動態登錄、專題藏品數據庫、數字化保護成果管理、館際交流共享、業務動態報送、大數據分析、數字博物館服務等功能模塊;配合業務管理平臺建設形成了博物館基礎信息數據庫、藏品數據庫、展覽數據庫、導覽數據庫、數字化保護成果數據庫、活動數據庫、文創數據庫、動態運營數據庫等一系列業務數據庫。公眾服務平臺包括藏品、博物館、展覽、文物百科、虛擬展廳、我的策展等9個功能板塊,展示了包括“一普”建立的558萬件可移動文物大數據,全省近萬件3D數字化的珍貴文物資源,還整合了全省400餘家博物館信息,為博物館提供了服務社會公眾和展示本館發展成就的窗口。公眾服務平臺包括藏品、博物館、展覽、文物百科、虛擬展同合作,優化了社會公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

一是實現藏品數據可視化。提供藏品年代、類別、功能等多維度關鍵詞檢索,檢索結果按時間軸順序、以瀑布流方式呈現,展示形式更為直觀新穎,給用戶清晰、舒適的瀏覽體驗。此外,平臺還實現對部分藏品的3D展示。用戶不僅能欣賞到文物真實的高清圖像,還可以拖動鼠標實現文物的水平720°旋轉,全方位地欣賞文物。

二是有效整合山東省博物館文物大數據資源,實現全省博物館一張圖。文物資源地圖可展示山東省全境博物館分佈,實現便捷查詢瀏覽,訪客可根據遊覽需要選擇特定博物館分佈標籤。只需點擊該熱點,即可跳轉到所對應的博物館頁面,從而進一步瞭解該館的詳細信息,包括展館地點、館內藏品、交通路線、門票預約等。

三是打造山東省虛擬展廳。平臺整合全省博物館的數字展廳資源,打造網上數字虛擬展廳統一入口,點擊任意虛擬展廳即可進入對應的展廳場景。數字展廳將展線上的內容全部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出來,並將展品數字化展示成果、音視頻等嵌入到漫遊場景中,豐富觀眾的感官體驗,創新展示手法。觀眾可以在線體驗數字展廳漫遊,彷彿身臨其境。

四是實現在線互動策展。平臺採用UGC+PGC模式鼓勵公眾和專家參與內容創造,提供便捷的線上策展服務。公眾用戶可基於公開藏品數據進行線上虛擬展覽設計,並在審核通過後發佈到平臺上供大家參觀;博物館專家在獲得相關授權後,可基於館際交流合作的目的開展虛擬展覽策劃,促進館際交流合作。

“互联网+中华文明”优秀项目成果展 推荐活动(三)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