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岱“三三暴動”

史海鉤沉|郎岱“三三暴動”

郎岱“三三暴動”烈士紀念碑

郎岱縣(今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是貴州西部的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東臨普定、鎮寧,南連關嶺、晴隆,西抵水城,北接納雍、織金。解放前,交通閉塞,生產落後,人民長期受到反動統治勢力的壓榨和富豪的殘酷剝削,苦不堪言。為反抗壓迫,郎岱人民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的革命鬥爭。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攻打國民黨郎岱縣政府的“三三暴動”。

  1945年冬,中共中央組織部派羅朝良回貴州開展活動。羅朝良在家鄉郎岱和六枝、巖腳等地團結進步青年王永武、艾永滄、喻忠誠等,秘密組織反蔣武裝並打下了基礎。

  1948年6月,中共羅盤地委積極向新區發展,派地下黨員劉安民到貴州關嶺、水城、郎岱等地聯絡進步人士,發動群眾,組織反蔣武裝。8月,中共黔北特委書記張立在貴陽發展王舍人入黨,先後派王舍人、蘭華富、劉永等到郎岱、關嶺一帶發動群眾,組織開展武裝鬥爭。

  劉安民到郎岱巖腳,與王永武、喻忠誠等取得聯繫,以“打倒蔣介石”和“反三徵”為號召發動群眾,以巖腳、營盤為活動中心組織反蔣武裝,並延展至普定化處、織金白泥一帶。12月,劉安民在郎岱巖腳碓窩衝召開各路遊擊武裝骨幹會議,傳達羅盤地委關於開展游擊戰的指示。

  1949年2月底,按照貴州地下黨的指示,王舍人、劉永等在郎岱長嶺崗召開各路武裝負責人會議。會議決定集中貴州地下黨、雲南羅盤地委在郎岱領導的各路武裝550餘人和270餘條槍,採取夜間偷襲的辦法攻打郎岱縣城。暴動集合時間定為3月2日晚,地點為縣城外5華里遠的羊貓衝。參加暴動的隊伍有郎岱、關嶺等地的武裝,包括劉安民領導的王永武巖腳武裝,喻忠誠雲盤、六枝、梅子關武裝;王舍人領導的陳永昶花德河、梭大武裝,楊忠亮、楊忠良把士寨、長嶺崗武裝,李興隆安樂武裝;關嶺蘭華富領導的劉鳳山、易德安武裝。

  3月2日晚,由於時間較倉促,按時集合參加暴動的隊伍有花德河武裝、把士寨武裝、安樂武裝、雲盤武裝和關嶺武裝共300餘人、150餘支槍。為保證暴動順利進行,武裝隊伍臨時編為三個中隊:卡細、沙營、崗烏的武裝100多人為一箇中隊,由李興隆、易德安指揮,主攻佔領縣政府,解除保警隊武裝;土寨、雲盤、梅子關武裝100餘人為一箇中隊,由喻忠誠、楊忠亮指揮,控制高炮臺制高點,封鎖敵人火力,掩護李興隆部進攻縣政府和保警隊,並分兵解決縣法警武裝,佔領縣法院;花德河、梭大的武裝100多人為一箇中隊,由陳永指揮,由他們派出十多人的先遺隊。從郎岱城北門搭雲梯越過城牆入城,打開城門,為大部隊開路,然後嚴密控制東西南北四道城門,不讓敵人跑掉。同時,當眾交代了暴動主要領導人分工情況:王舍人為軍事總指揮,入城指揮戰鬥。蘭華富和劉永在城外負責接應工作。

  3日凌晨5時左右,王舍人、劉永、蘭華富率領隊伍開始攻打郎岱縣城。一中隊攻入國民黨郎岱縣政府,打死警察2人,縣長錢文蔚逃脫;二中隊攻佔高炮臺(地名)和縣法院,生擒院長劉有卓及推事以下10餘人,並控制縣城制高點;三中隊控制了四門城樓。武裝暴動隊伍曾一度佔領郎岱縣城,戰鬥持續到上午11時,因敵強我弱,彈藥用盡,逐步失利而被迫撤出縣城。暴動隊伍在戰鬥中陣亡9人,被俘12人。王永武巖腳武裝未趕上參加暴動中途撤回。這次武裝鬥爭被稱為郎岱“三三暴動”。4日,國民黨軍警對郎岱“三三暴動”人員進行嚴密搜捕,劉安民在巖腳被捕犧牲。幾天後,暴動時被俘和暴動後被捕的共22名游擊隊員及我方1名工作人員被國民黨殘酷殺害。郎岱“三三暴動”前後共犧牲33人。

  郎岱“三三暴動”是郎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為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的革命武裝鬥爭。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鼓舞教育了人民群眾,大長了人民反蔣鬥爭的士氣,也極大地打擊和震懾了國民黨反動當局。同時,從組織發動建立遊擊武裝到暴動參戰,鍛鍊了一批革命青年和地下鬥爭骨幹。暴動後,轉移各地的共產黨員、地下工作人員、游擊隊員繼續堅持鬥爭,四處點燃武裝鬥爭的火焰,為配合解放軍解放郎岱作出了貢獻。

(六枝特區紀委監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