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單身的人,有沒一直被父母催相親的結婚的?

嘀卡菲菲


雖然我結婚了,但是作為90後,我身邊的朋友同事確實再被家裡催,就在過年那天,我家隔壁鄰居阿姨跟我老公講,單位有沒有小夥子可以介紹給她外孫女的,這個女孩94年的。好男孩好女孩還是很多的,就是自己圈子太小,很難遇到,確實需要一個橋樑,一個紅娘給牽個線。畢竟兩個人相處也需要些時間,才會考慮結婚,所以父母催婚催相親可以理解。


範範喀秋莎


跟確切的說,有,而且很肯定,我侄女就是90後,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最多的工作也就是在超市做收銀員,很單純的一個小姑娘,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是不願意結婚,都26了,我哥跟我嫂子給她張羅著相親,可她就是不願意,我爸媽也著急,沒辦法,她就是不願意。。。就這麼耗著,今年過年都沒回來,就是怕家裡人給安排相親。哎。。。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怎麼想的,希望不要這麼任性,快快回來吧。


阿耐


有,但無奈吧,畢竟自己知道他們也是為了自己好。單了26年了,我爸媽尤其是我媽擔心我會不會談戀愛的問題了,之前在外地上學一直擔心我找個外地的對象,現在也不擔心了,就想著我趕緊談個戀愛,其實也不是沒有喜歡的人,上高中那會兒喜歡一個男孩子,到現在其實記不住他長什麼樣子了,但是心中還是有他穿著漸變衛衣的模樣,後來陸續相親過幾個男孩子,也不是自己真的不想談,只是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人,身邊的人也漸漸的開始結婚生子了,比我小的都有好多結婚的 了,其實心裡也著急,但是更希望在這件事情上能隨自己心,父母陪不了自己一輩子,兄弟姐妹也會有自己的一個小家,如果找一個將就的人,過將就的生活,那我為什麼不一個人爽快的過,他們要說就讓他們說吧。


16尋


肯定的啊,1月21日回家,剛開始還好,爸媽一年沒見,各種好吃好喝招待,過了幾天,就沒那麼幸運了,特別是看到左鄰右舍比我小的都老婆、對象,而我還是一人,越想越氣!看到我就要說我一通[捂臉],還想讓我去相親。唉,只是今年肺炎,讓爸媽無話可說。只能忍著[呲牙]


愛睡覺的蝸牛


首先90後看是,什麼地區的,有些農村的地區父母會催的急,尤其是女生,男生會晚一點,我父母不著急,但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較著急,現在這個社會,都喜歡過單身生活,無憂無慮,總之,這個還是看緣分吧,急不來。


小杰說皮草


每當春節臨近,人們如同候鳥遷徙一般回家與親人團聚。這原本是中國人注重家庭、親情的傳統體現,然而近年來隨著單身人口不斷上升,每次親人團聚總會有很多無奈和尷尬的事件發生----催婚、逼迫相親。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父母對著電話那頭的子女說:“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你都多少歲了”。而筆者身邊也有節假日不回家、把家人拉黑名單的猛汪。接下來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單身現象普遍。       

首先我們看五則關於單身的公開資料整理,通過這些調查與數據,對單身現象有個較全面的瞭解。

一: 2014年,新浪女性對國內80後婚戀現狀做了一期調查。該調查詳細探究了80後單身與非單身群體的情感、婚戀現狀,而單身80後的“脫光”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幸福感——80後婚戀調查”中,有一部分是關於單身80後的感情現狀。調查顯示:42.3%的年輕人單身已久,有想要趕緊“脫光”的需求和願望;還有7.9%的網友剛剛從“非單身”加入“單身俱樂部”行列,他們也有著迫切“脫光”的願望。這兩個群體總共佔調查總數的50%。相反,也有40%的網友已經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單身狀態。當然,不排除遇到合適的機會就“脫光”的可能。

二:據西南證券《互聯網婚介專題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20歲至59歲年齡段單身人口總數為1.7億人(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經接近2億),其中男性為1.04億人,佔比59.6%,女性為0.7億人,佔比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萬人,未來此差異將不會改變。

三:珍愛網和領英聯合發佈的《2017單身職場人調查報告》顯示,職場女性對於擇偶年收入要求,70%不能低於10萬,30%不能低於30萬。要求男性收入不低於30萬的職業女性中,外企女性佔比為36%,國企女性佔比為30%,事業單位女性為27%,私企女性佔比為7%。珍愛網發佈的《2016年單身人群現狀系列報告》顯示,超八成單身女性認為5000元是男性收入的起點。其中,67.06%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5000-10000元,25.02%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過萬元。相比之下,男性對於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較低,80%的單身男性表示對方收入低於5000元也可以接受。月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的單身男女被稱為黃金單身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的群體裡,單身女性人數多於單身男性。一線城市中,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日益增多,擇偶要求越來越高。四:據《2017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目前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依然未能得有效到控制。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2以下,將會逐漸緩解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下圖來自2017年中國年鑑統計2-9按年齡和性別分人口數(2016年)。

五: 在百度百科“單身狗”詞條中,對於單身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1.性別比例嚴重失衡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和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相結合產生嚴重後果,導致女孩短缺幾千萬。據統計,中國2014年的男女出生比例為118:100,不少中國年輕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被稱為“光棍”。

2.大規模地向城市遷移近些年,數億人離開農村擁入城市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計劃到2025年再讓2.5億人進入城鎮,相當於每天約6萬人。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拋棄了一些農村傳統價值觀,轉而接受城鎮文化——包括晚一點結婚是很正常的。他們還會為了學習和事業而推遲結婚。

3.房價飛漲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有房仍然是結婚的前提條件。但近些年中國財富的激增和其他投資途徑的缺失導致該國樓市行情高漲,房價不斷創歷史新高。於是年輕人只好推遲結婚。

4.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中國雖然不缺少就業崗位,但年輕人想要的是政府部門或知名企業裡的白領職位。此外,中國2014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從1999年的不到100萬上升到接近700萬,這造成了他們就業難、漲薪慢,促使一些年輕人推遲婚期。

5.女性的新角色和關於女性的老觀念由於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和關於女性的傳統看法,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高和事業上比較有成就的女性會面臨擇偶困難。中國人把受過良好教育、年齡超過27歲卻仍未結婚的女性稱為“剩女”。

        從上面信息不難看出,單身男青年想要脫單比單身女青年難。那麼問題來了,女性脫單容易她們為什麼不脫單呢?這些調查多以年齡、收入、地域、學歷等關鍵問題為主,我們似乎忽略了兩個問題,即使男性達到了以上要求就能獲得青睞嗎?那麼已經達到女性擇偶標準的男性為什麼還有單身?       

先來談談女性的單身問題。可以肯定的說,不是所有高收入、高學歷、高職位的單身男性就能獲得每一個女性的青睞。這些或許只是女性擇偶的基本要求,到達這些要求後,其他要求也很“嚴謹”。很多單身女性喜歡說將來的另一半必須閤眼緣、有感覺,這眼緣與感覺所包含的東西似乎比基礎條件更難。長相氣質、共同語言、家庭環境、涵養與興趣愛好、愛她對她好等等。每一個要求就像齒輪上的一個齒,齒越多就越難找到另外一個與之契合匹配的齒輪。       

那麼女性的要求為什麼這麼高呢?雖然現在中國已經是男女平等了,但女性是弱勢群體的呼聲從未停歇。從傳統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到現在的家庭暴力、就業性別歧視,女性對擇偶考慮的因素比男性多。加上教育水平提高,思想更加前衛。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業餘時間在景區、商場、書店、餐廳一般女性比男性多,所以女性對生活格調的追求往往比男性高。女性沒有買房買車的壓力,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加註重品質生活。遇到過一些達到基本標準的而附加要求不符合、附加要求符合的基本標準又沒達到。很多人害怕網戀騙局,加上工作壓力圈子不廣,所以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既然還沒遇到合適的,自己也不願降低標準,那就再等等吧。再說一個人似乎也挺不錯。等待著有一天白馬王子開著蘭博基尼駕著七彩祥雲的到來。

說完了剩女再來說說剩男,非常血腥殘暴。男性為什麼生活品質一般不高呢(那些二代大爺除外,至於那些經濟條件非常優秀的鑽石王老五,他們也是一個大齒輪要求太多,我這裡只說一般單身男青年)?誰不想過高品質的生活啊,問題是沒錢。前面《2016年單身人群現狀系列報告》提到,月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的群體裡,單身女性人數多於單身男性。在職場男性找工作比女性容易,工資一般比女性高。據BOSS直聘發佈的《2016年中國性別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平均月薪為男性的77%。既然工資比女性高那為什麼可支配收入比女性低呢?女性在追求生活品質的時候,男性或許在爸媽的資助下已經買房付了首付,然後每月按時還貸,亦或者正在積累首付款。如果沒車沒房自己都沒方向的男性,估計在三千五百萬分之一的沼澤難以脫身。都在傻傻的等待著田螺姑娘的出現,他們不知道田螺姑娘的想法已經變了:本姑娘一個人活得好好地為什麼要去伺候你。       

從男女比例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單身女性對擇偶沒要求,全部都馬上結婚,仍然有三千五百萬光棍,而隨著00後的成長這個群體也會更加龐大。現在結婚對於單身男性來說,已經變成了一場資源爭奪戰。關注婚戀網站的人都知道,經常有人上當受騙,但婚戀網站卻越來越火。因為戰鬥都有流血犧牲,那些沒遇到合適的,身邊圈子小的人,就只有上婚戀網站的戰場奮力一搏。我們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新聞,某個農村男青年取了位外國美女,對於這個龐大的單身群體來說,一點都不現實。加拿大全國人口3583萬,如果加拿大人都是未婚女性,都願意嫁給中國人那就可以解決了。可惜沒如果。很不幸筆者也是單身汪,還是來自鄉村的田園汪。可以預言這三千五百萬大多都會是農村人,原因上面已經體現不再言明 。再加上貧困代際傳遞現象,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脫貧(廣義的貧困是指物資、精神、人脈等),很多人也無法脫單。

1990年專家預計的第四次單身潮已經到來,這次單身潮和前三次不同的是,男女比例失衡、女性意識覺醒、離婚率升高,還有一部分人因不願揹負買房買車的高壓,選擇低欲生活而不婚。單身群體早已形成,只是出於尷尬一直沒有拿在臺面上說。       

在百度有人提問:未來國家有可能實施不婚政策嗎?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你在逃避什麼?但很無奈的是即使不想逃避,總有三千五百萬人得不到。在我的家鄉“單身漢”是個貶義詞,甚至我爸都對我說:“只有沒能力、沒作為的人才單身”。確實是能力不夠有做無為,這對單身的人來說很現實、很殘酷、很無奈。我相信大多數單身的人都有我這樣的感慨。     

關於怎麼成功怎麼奮鬥的說教,網上有太多我不贅述。只想讓單身的同伴看到我這些文字後好好思考一下未來,努力去爭取,如果求之不得那就平靜的接受。如果自己努力了仍然沒有好的結果,那就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做自己。沒有婚姻的束縛你可以無拘無束,做自己喜歡的事,接觸新鮮事物,多交朋友走出孤單的陰影,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自己活得精彩了可能緣分就出現了。     

  我覺得我的這些文字,對於兒子還沒女朋友就想抱孫子的父母來說,顯然蒼白無力。如果想讓他們接受單身思想那更無異於蚍蜉撼樹。但我還是很想對這個群體的所有父母說,我們知道你們催是為了子女好。辛勞一生,眼看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等孩子結婚再生個孫子,人世這一遭就功德圓滿。如果孩子沒結婚會成為你一生最大的遺憾,怕百年之後你走了他就再沒有依靠。還好我們不是生活在古代,沒有天災人禍,永遠不會餓死。沒有人渴望單身,他也在尋找,只是太殘酷。如果您的孩子將來是這三千五百萬光棍裡的一個,那也不是他想要的,他的不幸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他自己的錯。既然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你也不用擔心他將來孤獨終老,國家肯定會有政策的。實際歐美選擇不婚的婦女,已經完全呈現出超過結婚婦女之勢。2005年美國婦女有51%獨自生活,沒有配偶。不要覺得人家是發達國家,有完善的體系保障,等我們80、90後老的時候,中國不說世界第一,達到如今的歐美社會保障完全沒問題。所以請你們放心,單身並沒有那麼糟糕。       

所以今年過年您就別催了。拜託拜託!!!這僅僅是我的個人的想法,不知道單身的朋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在下方留言我們相互交流。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正。簡書新人一枚,這也是我在簡書的第一篇文章,希望以後能跟大家探討交流更多的問題。我以前沒寫過什麼東西,對寫作也沒什麼熱情。之所以要寫這些文字是有我的訴求,我想去我所能到達的每個地方,用最大的聲音讓人們都聽到:單身以後會是正常現象,現在請你們多包容。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山細雨


本人土木讀研,家裡沒那麼明顯催,現在只想好好畢業工作,本來女生就少而且現在的女生也很難碰到合適的,時間精力物質都需要平衡,談過的維持不了很久,雙方都有問題。不過現在的社會極少有像那部牧馬人電影的純真愛情了,尤其2019年九百多萬的結婚登記和五百多萬的離婚登記甚是驚人,不由得感慨萬千。


星熙豪


90後更注重實現自我價值親身經歷,

如今的90後,最大的90年出生已經29歲,最小的99年也已經20歲,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但似乎現實並非如此,很多90後依然單身,很多人被父母逼著去各種相親,真的是心累!

90後真的不想結婚嗎?當然不是。

對於90後而言時代不同了,他們出生在一個物質生活相對富足的年代,不再為吃飽穿暖而發愁,而父輩那個年代還要餓肚子。

90後長大的這一批人,他們開始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對生活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態度。而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結婚、生子然後父母幫著帶小孩,過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生活。

很多90後都有自己的追求,做自己喜歡的事,愛情和婚姻當然非常美好,但是如果完全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這個成本的確太高了。

90後是個性解放和獨立的一代,就拿身邊的朋友來講,他們各自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努力工作,熱愛生活,愛自己的家人。

工作中獨當一面,靠著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然後還能分擔一部分家庭的重任,已然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

父母難以理解90後困境

父母雖然常說,兒女成家立業是當父母的責任,所以催著兒女結婚就變得合情合理。

因為中國上千年來就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如今的社會時代變了,婚姻不再是傳統的以傳宗接代為首要目的,人的思想早已經解放了。

父母的想法也可以理解,不能說他們完全錯了,那難道是90後的錯嗎?

不是,是時代的問題。父母還用他們以前的生活婚姻觀念來教育子女,而子女更關心的是如何快樂的生活,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結婚也要是找一個對的人,這是多麼難的事情!而在父母眼裡可能覺得很簡單,總是怪自己的孩子太任性太挑了。

父母和孩子之前有一條很深的鴻溝,同一時代兩代人有不同的人生觀,這個鴻溝很難跨越,這也是很多人和父母溝通無效的原因。

所以才會有了像《我家那閨女》這樣的節目,父母和子女不同的生活觀念被放在電視媒體討論,有些地方永遠也無法調和。

90後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父母也不同了,比起父輩艱苦的生活條件,90後所要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加艱鉅,買房、買車、物價上漲、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解決。

很多90後朋友圈都屏蔽了父母,向父母也是報喜不報憂,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不會和父母講,從來展現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而窮、喪、宅,這些日常生活父母永遠不會知道,社會的變化太快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每天都有新鮮事物出現,不要說父母思想跟不上時代了,年輕的一代很容易就被淘汰。

要學會去適應和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拿著一份辛苦而微薄的工資,已經讓90後很無奈了。

90後沒有能力負擔起婚後生活

愛情很美好,婚姻很辛福!人人都想要幸福的生活,但現實又是如此殘酷?

90後不想結婚,一方面沒有遇到對的人,也就是適合自己的人。如今人的獨立性和個性化越來越強,人不願意為了他人屈就或改變自己很多。

要在一起,至少是三觀要合,不然就聊不到一塊去,就算結婚了遲早也會離婚。

另外,90後還欠著一屁股債,哪裡有什麼資格談結婚?

90後物質生活很豐富,網購、旅行、美食、娛樂等讓90後成為負債的一代,倡導提前消費的觀念也捆綁了90後的生活,沒錢還任性。

愛情是甜蜜美好的,但如果要說到婚姻,那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婚姻是兩個人要搭夥過日子,共同去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各種問題,愛情是索取,婚姻是分擔,如果認識不清婚姻的本質,也會走上離婚的路。

還是那句話,現在養活自己都很艱難,結婚再去照顧別人自己壓力太大了,生兒育女這些問題一想頭都大了。

自己工資低,而物價房價不斷攀升,生活缺乏安全感,只能不斷的努力賺錢,讓自己生活過的體面一點,這樣才有資格談婚姻吧!

90後的婚姻觀,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採取對婚姻更加負責的態度。

其實這比起父母的催婚是更理性的行為,面對90後普遍的婚姻問題不是父母和子女能夠解決的,更多的是需要社會和企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比如提高工資收入、健全父母養老等問題,讓90後一代生活充滿安全感,然後才能大膽去結婚,而不是結婚不久就離了。






猶豫


目前來說這應該還是挺普遍的事情,不論男孩、女孩,差不多在21-25歲左右家長就會著手考慮這些事了,隨著受教育年限的逐步提高,基本大學本科畢業已是21歲左右,即便不再繼續深造直接工作,用2年左右適應職場角色,23以後相對趨於穩定,開始考慮成立家庭也是情理之中,若是再繼續深造,碩士畢業一般都在26左右,博士多數在28左右,然後工作、穩定,算下來也在30歲上下了,進入所謂的而立之年,開始著重建立家庭也就順理成章。

雖然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將就”等說法以及相當多的關於婆媳矛盾、妯娌關係方面的影視劇做鋪墊,但不可否認的是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讓女性的經濟獨立性更加多元化,在傳統的生兒育女的角色之外,社會也賦予了男女各自更多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意義和內涵,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嘗試,自我價值的實現已經超越了繁衍後代的需求。

父輩的觀念與子女仍有一定差距,但社會的發展潮流對於相對年輕的父母來說還是容易接受一些。因而,沒有必須結婚的年齡,只有因為愛情的婚姻。請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輔助他們走好人生的關鍵幾步。



笨小孩007


基本在23歲之後還沒有找到媳婦!父母就會催婚,年齡越大,催婚越緊,婚姻和事業哪個最大?我認為看緣分,哪個先來哪個最大!90後們為了幸福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