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瀚海說史


漢武大帝,把整個大漢王朝推向了巔峰,也正是在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打出了漢人的尊嚴。而漢武帝討伐匈奴最主要的靠的是哪些人呢?

衛青,霍去病,相信大家對這兩個人一點也不陌生,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大將軍,衛青首次出征就取得了大勝,奇襲龍城,也正是這一仗拉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衛青也是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漢武帝對衛青其實是真的很寵信的,衛青一開始只不過是一個奴隸而已,但是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那是何等的威風。

霍去病,17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聖地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為什麼漢武帝要殺衛青一家呢?

很簡單,衛氏家族已經是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看看衛青,霍去病的功績,在當時整個大漢王朝來說誰能和他們抗衡,而霍去病就是衛青的外甥,一家人。衛氏家族也正是在衛青和霍去病立下赫赫戰功之後走上了最巔峰,五個人被封侯,貴震天下。而我們都知道衛青的姐姐就是衛子夫,漢武帝的皇后,

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呂氏家族的陰霾還在每一個劉氏家族人的心理,外戚專權也是整個大漢王朝一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漢武帝能不怕衛氏家族嗎?

巫蠱之禍很多人認為是漢武帝一生的汙點,但是其實從始至終巫蠱之禍就是漢武帝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衛子夫是皇后,劉據是太子,而劉據也正是衛子夫所生。所以和衛家還是有扯不斷的關係。外戚專權一直都在漢武帝的心理,揮之不去。

霍去病,衛青相繼死後,衛氏家族也是開始走向下坡路,但是這一點也不能影響衛氏家族在整個大漢王朝的影響。於是漢武帝只能是想辦法滅了衛家。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漢武帝睡一個安穩覺。

我們可以看到巫蠱之禍的源頭就是一個地痞流氓朱安世引起的,一個流氓而已竟然驚動了高高在上的漢武帝,朱安世也就是一個流氓,被捕之後竟然誣陷當時的丞相公孫賀,而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就是衛子夫的姐姐,之後公孫家被滅族,之後衛氏家族也盡數被牽扯進來,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被誅殺,皇后衛子夫也是自盡。太子劉據不得已起兵,但是最後失敗被殺。

巫蠱之禍被牽連的有數十萬人,但是被牽連進來的大人物可以看到都和衛家有分不開的關係,所以說巫蠱之禍其實漢武帝就是在對付衛家。

巫蠱之禍之後衛家也是一蹶不振。但是漢武帝其實並沒有滅了衛家全族的,不管是《史記》

還是其他的正史上面都沒有記載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還有衛青的長子衛伉的子嗣也沒有被殺的記載,只是記載衛伉被殺。比如說到了漢宣帝元康四年詔賜青孫錢五十萬,復家。而到了西漢末年,原始四年賜青玄孫賞爵關內侯。所以說衛家並沒有被滅族。


中國歷史研究所


衛青死後15年,朝廷發生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殺,衛青長子受到株連。

題主的說法有三個錯誤,首先漢武帝並未想誅滅衛氏家族,只是衛氏家族收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其次漢武帝沒有“急著”動手,是在衛青死後15年才發生的。最後,衛青只是長子被牽連殺死,其餘兩個兒子應該沒事。

題主這個問題傾向性很明顯,大約想說衛青因為功勞太大引起漢武帝猜忌?可是衛青在世時候就有意識不養門客,縮小自己的權勢,讓漢武帝安心。

真正讓衛氏家族倒黴的,是發生在衛青死後10多年的巫蠱之禍。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農曆冬天,當時一個被追捕的“俠客”朱安世,上書告發大臣公孫賀(衛青的另一個姐夫)之子公孫敬聲(衛青的外甥)與陽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父子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在這以後,“巫術詛咒”成為宮廷鬥爭的大殺器,動不動就檢舉揭發。漢武帝有一天也做夢夢見自己被木頭人毆打,懷疑有人詛咒自己。酷吏江充和衛子夫、太子劉據有仇,趁機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數萬人。最後,他說在太子宮中發掘出了大批木頭人 。劉據害怕被父親殺死,先下手為強捕殺了江充。但這就構成了造反。漢武帝命丞相調兵鎮壓。一場大戰,長安血流成河。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兵敗逃亡後也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衛青的姐姐和外甥死於非命。

不過,漢武帝后來查明是江充汙衊太子,很是懊悔,懷念太子。到了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又得到皇帝的詔書,恢復了富貴。


巴山夜雨涮鍋


其實,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打擊衛青後人了。

一開始,衛青是得到漢武帝極大寵愛的。衛青打了大勝仗,還沒有班師回朝,漢武帝就高興地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侯。

要知道,當年劉邦曾和大臣們立過“白馬之盟”,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是劉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個人沒有戰功,就不能封侯。衛青的三個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戰功,而且還沒有成年,漢武帝竟然就把他們封為侯,同時,每個人都是食邑1300戶。

(衛青劇照)

衛青是個明白人,知道漢武帝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侯,對他的兒子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一回來,他就推辭。說他的兒子們無功,不能封侯。但是漢武帝不聽,一定要封。

不過,沒過多久,漢武帝都開始打擊衛青的兒子們了。

當然了,功臣的後代,很容易就養成紈絝子弟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二代”。“官二代”行為不檢點,作風浮浪,受到皇帝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衛青的兒子們所受到的處罰,似乎並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為。

在衛青的兒子們被封侯第八年的時候,漢武帝就以“矯制不害”的罪名。削奪了衛青大兒子衛伉的侯爵。

“矯制”就是假傳聖旨,“不害”就是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那麼,衛伉究竟假傳了什麼聖旨?假傳聖旨本來是大害,怎麼會沒有造成危害呢?因此,這個罪名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更為可疑的是,史書上並沒有給出理由。既然是“矯制”之罪,為什麼卻不給出個理由呢?因此這就很讓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這個罪不值一說,要是說出來的話,讓大家看明白了,對漢武帝的形象有損害

除了衛伉外,衛青的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在衛青活著的時候,也遭到了打擊。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奪了衛登和衛不疑的侯爵。

削奪衛登和衛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說,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漢武帝劇照)

如果說漢武帝打擊衛伉,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的話,他打擊衛不疑和衛登,就明顯是一種故意找茬了。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故意找茬打擊衛青的兒子們呢?

我們知道,皇帝如果忌憚某個大臣,一般是這個大臣居功自傲。但是衛青恰恰相反,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不居功自傲。漢武帝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而衛青加以拒絕,就是證明。

除此之外,衛青有一次得到了漢武帝一千的賜金,衛青當即把五百金贈送給了漢武帝最寵愛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這個行動,表明了衛青在討好王夫人,也以此討好漢武帝,這就是衛青不做大的證明。

另外,衛青也從來不“養士”。當時的“養士”之風很盛行,這是從戰國末期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是,當社會發展到漢朝這樣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依然還要“養士”的話,就很有嫌疑了。衛青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再加上他位高權重,因此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養士”。

可以說,一直到衛青去世,他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也沒遭到漢武帝的打擊。這在漢武帝的手下,是相當不容易的。

(霍去病劇照)

那麼,既然衛青那麼謹小慎微,為什麼漢武帝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封給衛青兒子們的爵位給奪去了呢?

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一種“馭臣之術”。他要對大臣隨時保持一種高壓的態勢,讓大臣任何時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漢武帝任用過很多宰相,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無一善終,就是一個證明。

畢竟衛青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打擊匈奴,還只能靠衛青,以及衛青的侄兒霍去病。漢武帝雖然忌憚衛青,卻不敢把他給拿下。所以只能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斷地對衛青進行敲打。

當衛青已經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就不客氣了。尤其是在後來“巫蠱事件”發生後,衛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擊。《漢書》上說,“衛氏悉滅”。對這句話,後人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在“巫蠱之禍”中,衛青家族被漢武帝悉數殺光。有人認為說的是“巫蠱之禍”後,衛青家族的勢力全沒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了漢武帝對衛青後人,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公元前105年,一代名將衛青死病逝,而就在其死後14年,因巫蠱之禍的牽連,漢武帝下令連誅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在此之後,衛青的姐姐、太子劉據的母親衛子夫連同太子一起也被株連,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巫蠱之禍上閒人的栽贓嫁禍。漢武帝也算是一代明君,為什麼會這麼魯莽的做出這樣的決定?這一切的背後又是什麼原因?

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怎麼一回事呢?此前,漢武帝就因為先前的擅闖宮闈事件,對一些江湖術士很不看好。結果有一段時間,連續幾日漢武帝每晚都做噩夢,夢見有很多木頭人想要殺他,漢武帝逐漸被噩夢困擾到心神恍惚。這時的長安流行巫蠱之術,也就是用小人當替身詛咒或者祭祀,這一套在宮中很是流行。漢武帝在聽到這樣的怪事之後,不禁聯想起了自己的噩夢,於是認定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了自己。所以,漢武帝就在宮闈之中掀起了一場“檢舉揭發”之戰。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與陽石公主通姦,成為了當時的皇室醜聞。被公孫敬抓捕的陽陵大俠客朱安世在獄中先行誣告此事與公孫敬有關,公孫敬的罪名被證實,丞相全家遭到株連,慘遭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原因當然是狗咬狗式的相互揭發,公孫敬的妻子是衛青的姐姐衛君孺,因此牽連到了衛氏家族。

與太子有矛盾的江充害怕劉據繼位之後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誣陷劉據詛咒漢武帝。劉據知道後大怒,起兵要去誅殺江充,漢武帝親自平定了叛亂,至此,太子劉據被逼自縊,其母親衛子夫也遭受牽連。

一場鬧劇竟然演變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決戰,漢武帝時真的不明白還是在裝糊塗呢?答案很顯然,漢武帝是在裝糊塗,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為了根除大漢王朝中的外戚強權。

首先,從衛青時期開始,衛氏家族就在朝堂後宮建立勢力。太子劉據的母親衛子夫是衛青的三姐,丞相之子公孫敬的老婆又是衛青的姐姐衛君孺,而後期的衛青,更是漢武帝的心腹重臣,位極人臣,在“內朝”’行事。這樣的危機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得出來。太子的母親終究有一天會母儀天下,到那個時候,朝堂之上被衛氏家族主宰,後宮之內被衛子夫把持,那大漢天下豈不是姓了衛?

漢武帝的高瞻遠矚,是致力於防範於未然。他藉助巫蠱之禍,在初期將丞相勢力一舉消滅,由於衛青已死,其長子衛伉為主要對象,經過對長子和丞相勢力的平定,外朝衛族勢力全部消失,衛氏在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正好在這個時候,太子又做了一些出格的舉動,衛子夫便因此倒黴。其實漢武帝的目標並不是太子劉據,而是衛子夫。劉據之死是因為他實在害怕之際導致自縊。衛子夫一倒臺,衛族後宮勢力全部消滅。漢武帝此招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漢武帝殺了衛青的兩個姐姐與長子,解除了衛氏家族對皇權的威脅之後,漢武帝並沒有再動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這就更能佐證漢武帝的用心,名為巫蠱之禍,實為掃除外戚,這就是帝王之道!


秦風漢韻論古今


為什麼衛青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卻在他死後還要誅殺衛青家族?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衛青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在衛青生前,漢武帝沒有對衛家下手。衛家出事,也是在衛青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和衛青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第二,衛子夫失寵。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給漢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隨著兒女們慢慢長大,衛子夫的容顏慢慢變老,漢武帝開始寵幸其他美人。

第三,漢武帝並沒有誅滅衛家九族,只是因為巫蠱之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受牽連被誅,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衛子夫不願受辱,自殺而亡。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

從以上事實分析,漢武帝並不是象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之後,而是因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受矇蔽才釀成這場悲劇的。罪在江充。因為並沒有斬絕衛家之後,所以在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復家。武帝之後,衛子夫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

當然,從客觀上,衛家的勢力在衛青時代達到了高峰,大將軍姓衛,皇后姓衛,丞相也姓衛(衛倌)。衛青的後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內五人封侯: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這麼強大的勢力,一是遭到漢武帝的防範,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與加害。這也是衛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遊戲解說


首先說明的一點是:衛青未死前,已開始受漢武帝冷落。而衛氏家族興衰與一個人的關係最密切,這個人就是衛子夫。

還要說明的是:漢武帝非昏君,雖有“巫蠱之禍”昏招,但也藉此改變了漢朝立國後“外戚干政”的傳統,對有汗馬功勞的衛氏家族沒有斬草除根,使衛氏家庭血脈得以延續。

1、衛青生前就開始受到冷落

為什麼會受冷落?這與霍去病崛起關係密切。二人原本為舅甥,衛青用兵持重穩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厲,漢武帝從內心來說更欣賞霍去病的用兵策略。

《漢書》對此有記載:“是歲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將軍青、票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青之與單于會也,而前將軍廣、右將軍食其軍別從東道,或失道。大將軍引還,過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廣,廣自殺。食其贖為庶人。青軍入塞,凡斬首虜萬九千級……去病騎兵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於青。”

《漢書》記載的這次戰爭發生在漢元狩四年春,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步兵等總共10萬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敵陣建功立業的“敢死隊”都跟隨了霍去病。這次戰爭衛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廣、孫賀、趙食其(yi ji)、曹襄等組成強大的“將軍級團隊”。結果自然是匈奴大敗,但單于逃脫,追擊200多里沒有追上,殺敵1.9萬多人並獲得匈奴積蓄的軍糧等。但這次戰役中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獲罪,原因是他們從東面進軍卻迷路,戰役結束才與衛青匯合,李廣因此自殺,趙食其被貶為平民。霍去病帶著同樣多的軍馬,但手下沒有副將,只任用李敢等作副將。他率部追擊2000多里兵鋒直指匈奴左賢王軍隊,斬殺和俘虜敵人的功勞超過衛青。

此戰衛青雖勝,但折損大將李廣,趙食其被貶,追擊200裡就停步。霍去病在沒有副將情況下追擊匈奴2000多里,與匈奴左賢王軍隊兵鋒相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兩相對比,可見衛青用兵的保守、指揮的失當等問題。對此漢武帝也有評價:“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擊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訊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二,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是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出征,帶著俘獲的敵兵,深入大漠,活捉單于大臣章渠,誅殺北車耆王,轉攻左大將雙,繳獲軍旗戰鼓。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獲俘虜70443人,漢軍傷亡僅十分之二(按領兵5萬計算傷亡1萬人)。而且奪取敵人的軍糧,行軍極遠而糧草供應不斷。

此戰後霍去病獲得極大封賞,史載“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無封者。”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賞很多。衛青沒有加封,手下官兵也沒有受封。“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此後,衛青權勢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顯貴。衛青許多舊友和門客去投靠了霍去病,並得到官爵。

通過本次戰爭的記載,可以看出漢武帝面對橫空出世的天才將軍霍去病寵愛有加,而衛青顯然已受到冷落。那麼,僅是一場戰爭就可使對匈奴從無敗績、七戰七勝的衛青被冷落嗎?問題自然沒有這麼簡單!

2、衛子夫在衛青死的10多年前就開始失寵

衛氏一門的榮耀都跟衛子夫有關,她可謂漢武一朝中衛氏外戚的支柱。原本是漢武帝大姐平陽公主歌女的衛子夫 ,因絕色美貌得到寵愛,並且因皇后陳氏(成語金屋藏嬌中的女主角)無法生育,而衛子夫被“大幸”、“尊寵日隆”後生下三女一男,最終被冊封為皇后。

衛子夫得寵直接促使衛氏家族的興旺,衛青和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衛青還娶了漢武帝同胞姐姐平陽公主。衛氏因衛子夫名聞天下,時人唱道:“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生兒子的別高興太早,生女兒的不要生氣,你要看到衛家因為一個女人而“霸天下”!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後。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為漢武帝新寵,被盛寵15年的衛子夫由此失寵。隨後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得到寵愛,衛子夫徹底被遺忘。當然,史書中曾記載雖然衛子夫失寵,衛青和霍去病又早亡,衛子夫也一直受到漢武帝的信任。不過,作為大漢皇帝,漢武帝並非不知道外戚的厲害。在冷落衛子夫的同時,是不是也有意同時冷落衛青?因此,我們不得不來說一說漢朝外戚的那些事。

3、漢武帝意圖改變“外戚干政”的傳統

漢朝的建國與外戚密不可分,呂后一家始終是劉邦平定天下坐江山的重要力量。正是因為忌憚外戚的勢頭,劉邦曾立誓言:“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不是姓劉的不能稱王,誰要是以自己有功為藉口提出稱王侯,天下人共誅之!劉邦把劉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為劉家看守天下。

但等劉邦一嚥氣,呂后就開始“上位”,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追封已故的大哥為悼武王,二哥為趙昭王,隨後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為魯王,封二哥的兒子為沛侯,封外甥為扶柳侯,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呂氏大有取代劉氏的勢頭。

等到了呂后嚥氣,呂氏外戚被滅後後,眾臣議立新帝,都說外戚呂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輩,而劉邦嬪妃薄姬有仁心、良善,所以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漢文帝),尊劉恆生母薄姬為太后,史稱薄太后。雖然薄太后被後世稱“母德慈仁”,沒有太過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為侯,出任車騎( jì )將軍。在漢朝,車騎將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與三公同列。最重要的是,掌管著京師的衛軍。

史書有一個關於薄昭之死的記載,從中可看出外戚的權威。史載:漢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阻撓。將軍鍾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貴斬殺。薄昭把凱旋的鐘毓抓捕起來,威逼對方認罪無果而斬於自家屋前。漢文帝於是下旨處斬薄昭。薄太后聞訊後找到兒子,痛斥皇帝無情無義……當然,最終薄昭沒有逃脫處罰,自殺了事。但由此看出,皇舅爺的威勢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將軍抓起來私下處斬。

外戚與漢朝的藕斷絲連沒有因呂后而消亡。薄太后死後又出現一個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女人——竇皇后、竇太后、竇太皇太后。熟知漢武歷史的人們應該知道,這位喜好黃老之學的太皇太后,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二人沒少發生衝突。史書曾記載如下:漢武帝推行新政,折騰了一年後,竇老太太找藉口把新政骨幹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二人均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全被免職,新政也被廢除……這是多大的權威啊!以漢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變漢朝立國以來“外戚干政”傳統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漢武帝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4、“巫蠱之禍”最終成為導火索。

專權近半世紀的衛氏外戚,最終因“巫蠱之禍”而被撥除。“巫蠱之禍”這根導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孫敬聲。公孫一家同屬衛氏外戚集團,公孫敬聲的父親叫公孫賀、母親叫衛孺,而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敬聲被人誣告與陽石公主私通、行“巫蠱天子”。隨後,公孫賀被抓,父子倆死於獄中。史載,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再也沒有母親家的人在朝堂上為他撐腰了。

因為“巫蠱之禍”,涉案人員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長子衛伉連坐被殺。衛不疑、衛登等被奪去王侯之位。漢武帝寵臣江充則構陷太子,逼迫太子劉據起兵誅殺了江充等人,漢武帝則“發兵討逆”,劉據兵敗自殺。在劉據“謀反”事件中,衛子夫曾把皇后璽綬給兒子助他起兵,此時漢武帝要衛子夫交回璽綬,衛子夫則自殺明志。至此,衛氏外戚最大一棵樹倒下,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干政”煙消雲散了。

漢武帝作為一代明君又遠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無情,衛青長子衛伉雖然被殺,但衛伉的子孫、衛青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沒有受牽連。從漢宣帝開始,衛青後人被“皇帝詔命復家”,衛氏一族得以延續。

後人猜測除了漢武帝手下留情外,也與同屬衛氏家族的霍氏有關。《漢書》記載,“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帝姊鄂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大將軍光秉政,領尚書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副焉。”

這就說明了:雖然衛氏淡出漢朝政壇,同屬衛氏一門的霍氏尚在,而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漢武帝死前被指定為輔政大臣。由此看來,漢武帝對霍氏的忠誠沒有產生懷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衛氏,併為衛氏後人留下一條活路呢?這也是許多學界所熱衷研究的話題之一。

最後講個插曲:這個霍光輔政漢昭帝后,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即皇帝位,但是僅27天就被舉報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劉賀貶為平民,史稱漢廢帝。隨後,他同群臣商議迎來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繼承皇位,史稱漢宣帝。霍光則效法殷商的伊尹,廢立天子攝政天下,儘管被後人尊稱為“伊霍”。但其死後一族被滿門抄斬,被牽連滅族的有千餘人家。


指動濟南


衛青從平陽公主的一介騎奴,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武帝皇后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憑自己的實力和戰功。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衛氏家族的削弱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另外,衛氏家族並沒有被漢武帝徹底滅族,漢宣帝劉詢(衛子夫曾孫)招衛青孫子衛玄,讓其復家。



衛氏家族勢力大,擔心外戚專權

漢武帝誅殺衛氏家族,主要還是擔心外戚專權。西漢自高祖駕崩之後,先後經歷了呂后,竇太后家族的外戚專權,而竇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廢除了漢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專權非常敏感,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後宮專權。

而反觀衛氏家族,當時確實已是枝繁葉茂,大權在握,已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幾個: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外甥: 太子劉據

衛青三姐:皇后衛子夫

衛青大姐夫:丞相公孫賀

衛青外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青三個兒子: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為此隨後漢武帝開始一系列的操作,寵信霍去病,大有分化衛青二人的舅甥關係;同時開始冷落皇后衛子夫。

並逐步廢除了衛青三個兒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矯制廢除長子衛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衛不疑和衛登都因為“酎金”事件,侯位被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長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衛氏家族大受打擊。


“巫蠱之禍”,衛氏家族勢力徹底瓦解

衛青死後,他的姐夫公孫賀(當朝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被遊俠朱安世誣陷用巫蠱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

於是漢武帝在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下獄斬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衛伉也連坐被殺。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隨後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因為江充和太子劉據有矛盾,他藉機聯合宦官蘇文,安道候韓說誣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疑心較重,崇信方術,太子恐懼,被迫起兵誅殺江充。被鎮壓後,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雖然武帝后來醒悟,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但衛氏一族勢力徹底瓦解。

後記: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一族並無血緣關係),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二十一歲駕崩,無子。幾經周折,霍光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漢宣帝。漢宣帝在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子衛玄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中外縱橫史


衛青出身微賤,本是私生子,少年時替人牧馬為生,成年後為平陽公主的騎奴,其姐衛子夫生的仙姿玉貌,後被漢武帝劉徹相中納為嬪妃(後生子被封后),衛青也由此成為武帝的親信。

西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秋季,剽悍的匈奴騎兵再次大舉南侵。漢武帝大膽破格提拔衛青為車騎將軍,統軍迎擊匈奴,漢帝國反擊匈奴的戰爭的大幕緩緩拉開。經多年浴血苦戰,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率漢軍西出定襄,波瀾壯闊的漠北之戰爆發,衛青深入大漠不毛之地,以少勝多,擊潰匈奴主力,迫使部分匈奴人降漢內附,另一部分被迫踏上漫長而艱辛的西遷之路,徹底清除了匈奴對西漢北部邊境的巨大威脅。

大將軍衛青和其外甥、冠軍侯霍去病開啟了漢王朝對匈奴人的大反擊,彰顯了強漢的赫赫聲威,讓困擾了中原王朝近千年的匈奴聞風喪膽。

對於這種“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強悍作風,東漢校尉陳湯總結併發出一聲震古爍今的的千年絕響:“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即使到了東漢末期乃至兵戈擾攘的三國時,漢家對草原各遊牧部族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優勢,其強大軍事震懾力使 使這些劫掠成性的草原驍騎不敢輕舉妄動,但漢武帝窮兵黷武之策也給這個強大帝國埋下了重重隱患, 史家對此亦頗有微詞,所以史籍上也有“漢以強亡”之說。

漢武帝生逢其時。他即位時,漢王朝經長期韜光養晦,正處於蓬勃上升期,前有“文景之治”為他打好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他鋪好了繼續發展之路。因此,武帝上位後,整飭軍伍, 起用年輕將領,消弭邊患,開疆拓土,應當說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當然,隨之而來的也有好大喜功、耗盡國力、民力、窮兵黷武的另一面。漢武帝以雄才大略著稱青史,但他精力健旺,壽命很長,在位長達五十多年,到了晚年,和這世上絕大多數垂垂老者一樣,他也變得昏昧不明、疑神疑鬼,不可避免地“晚節不終” 了。

漢武帝執政晚期,常年不休的戰爭削弱了國家的實力,政局也開始動盪起來。

隨著歲月的流逝,武帝感覺到自己逐漸衰老,便開始效仿秦始皇千方百計的尋求不死仙藥,還迷信鬼神,四處尋仙問道。在太始和徵和年間,他數次東巡,企圖遇見神仙,賜他長生不老藥。但神仙虛無縹緲,蹤跡難尋,國家反而水、旱、澇、冰、蟲災不斷,糧食歉收,流民四起,把痴迷方術的武帝弄得心煩意亂。

晚年的武帝體弱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夢見幾個木偶人用劍襲擊他,嚇醒後病倒,記憶力也隨之衰減,他認為是有人故意下蠱詛咒他,於是便派近臣江充去調查,史上有名的“巫蠱之禍”隨即爆發。

江充、杜周等酷吏四方構陷、八方株連,先是唆使人揭發丞相公孫賀及其子曾請巫婆在宗祠裡禱告,詛咒武帝早死 ,並把偶人埋在通往甘泉宮的大道旁,武帝見奏大怒。原來公孫賀的夫人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姐,其子公孫敬聲一向行為不端,曾擅自挪用軍餉1900萬錢,被下獄等待治罪,恰好陽陵大俠朱安世與公孫賀有怨隙,乘機上書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並用“壓勝”之術詛咒武帝。

武帝見奏怒不可遏,竟不分青紅皂白,下令逮捕了公孫賀一家。

負責審案的酷吏杜周最擅長羅織罪名,他先將武帝的親女兒陽石公主扯進案中,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是同父異母的姊妹,諸邑公主是衛皇后所生,與衛後之弟大將軍衛青的兒子衛伉是中表親,彼時衛青已死,由衛伉承襲了父親的一切爵祿,後因故被削奪,不免口出怨言。就這樣,杜周將這些人全部網羅進案,逮捕下獄。後來,公孫賀父子在獄中被杖斃慘死,衛青子衛伉被處決,另一子常平侯衛元也被處斬,武帝還下令將親生女兒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一齊誅戮。

後來,又有人告發太子劉據(衛後所生)在宮中用木人詛咒武帝早死,武帝異常惱怒,但畢竟是親兒子,又是太子,於是按捺不發,暗中派江充去調查。

江充曾彈劾太子家人,得罪過太子,於是栽贓陷害太子劉據,誣他詛咒武帝,太子百口莫辯,於徵和二年(前91年)七月被迫假傳聖旨捕殺江充,又發兵攻佔長樂宮門。

武帝聽說太子舉兵造反,勃然大怒,派丞相劉屈氂發兵鎮壓,抓捕太子,太子將獄中囚徒釋放並武裝起來,與劉屈氂軍激戰數日,最後太子兵敗被殺,衛皇后聞訊也自殺了。“巫蠱之禍”與太子造反案在第二年被查清是冤案,太子劉據得以平反昭雪。後來,丞相劉屈氂和貳師將軍李廣利也被指控用巫術詛咒武帝,劉屈氂被處死,李廣利被迫投降匈奴。

“巫蠱之禍”中共有衛伉、衛元、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公孫賀父子、劉屈氂、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等顯貴人物遇害,先後有數萬人被牽連罹難。大將軍衛青的姐妹以及後人幾乎被誅殺殆盡,這個曾顯赫一時的外戚家族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淡出了歷史舞臺。

事情平息後,漢武帝終於醒悟,為含冤負屈而死的太子平反,還在長安城外修建了一座“思子臺”,寄託無盡的悔恨與哀思,但因“巫蠱”陰謀釀成的悲劇卻讓漢王朝的危機加重了。徵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迫於極度不利形勢,下了一道《罪己詔》,檢討並承認自己一生所犯的種種錯誤,以挽回民心。

“巫蠱” 一案影響很大,是史上典型的“宮廷陰謀”案例:強勢卻年邁力衰的帝王、仁慈寬厚、深得人心的太子、年老色衰的皇后與其背後逐漸失勢的外戚家族、囂張跋扈卻有恃無恐的得志小人......共同演繹了這出歷史悲劇大戲。其最終結果是:大量朝臣慘遭清洗,太子死後武帝其他的兒子爭謀代立,安定成了泡影,新立的皇帝年幼或昏庸懦弱,朝政混亂,百姓苦無生路,曾經強盛的漢帝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其實衛青死後,在漢武帝晚年,漢武帝雖然殺了衛家的人,但也並沒有誅殺了衛青整個家族。在巫蠱事件中,衛青的長子衛伉被殺,但是衛青的次子衛不疑和幼子衛登卻沒有被殺的記載。

衛青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在漢武帝對匈奴的作戰中,他曾七戰七捷,他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又為大漢開疆擴土。衛青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其去世後,諡號為烈。

衛青在漢匈之間戰爭是做出很大貢獻的,在當時的衛青,可謂是在大漢朝中僅居漢武帝一人之下的軍政人物。

不過衛青雖然位高,雖然他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雖然他的姐姐是衛子夫是皇后,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飛揚跋扈,反而行事非常謹慎謙和。

衛青對士大夫們有禮,對士兵有恩,所以當時衛青受到愛戴,就漢武帝本身對衛青則很推崇。

同樣因為衛青的存在,所以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在當時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外力,因為衛青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在衛青在世時,根本沒有人敢誣陷攻擊太子劉據,也沒有人能誣陷的了太子。

直到衛青後來去世多年後,衛青的威望和地位慢慢的消退,有人才開始誣陷攻擊太子劉據,因為那時誣陷太子的人覺得太子已經失去了外家的支援。

在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事件,隨著公孫賀家族的失勢,從此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在朝堂上再無外家的支援,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的處境也變的更加危險。


同時漢武帝又寵信江充,江充和太子有隙,於是江充誣陷太子,從而最後導致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皆因此而死。

此次巫蠱之禍牽連甚廣,衛青長子衛伉受牽連被誅殺,但衛青次子衛不疑和衛青幼子卻沒有受牽連的記錄。所以漢武帝並沒有誅殺衛青整個家族。

並且在後來的漢宣帝時,詔賜錢衛家五十萬復家。同時在後來的漢成帝和漢平帝時,衛青後人也有封賞。


中孚鑑


我個人認為:漢武帝剷除衛氏外戚的目的是要傳位給劉弗陵。

晚年的武帝疑神疑鬼,有一次夢見幾個木偶人用劍襲擊自己,嚇醒後病倒,他暗忖有人下蠱詛咒他,便派近臣江充調查,這開啟了史上有名的“巫蠱之禍”。

當朝丞相公孫賀的夫人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姐。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一向品行不端,竟擅自挪用軍餉達1900萬錢,被下獄等待治罪。陽陵大俠朱安世是朝廷要犯,武帝費時多日都沒有逮住他。公孫賀主動要求捉拿朱安世為兒子贖罪。

結果,公孫賀很快抓住了朱安世並將其投入了監獄。朱安世在獄中揭發丞相公孫賀曾請巫婆詛咒武帝早死 、公孫賀還把木偶人埋在通往甘泉宮的大道旁等,還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也有使用“壓勝”之術詛咒武帝的行為。 上達天聽後,武帝怒髮衝冠,不問青紅皂白,下令逮捕了公孫賀一家。

酷吏杜周把武帝的親女兒陽石公主扯進案中,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是同父異母的姊妹,諸邑公主是衛子夫皇后的女兒,與衛青的兒子衛伉是表親。這時衛青已死,衛伉承襲了父親的爵祿,後被削奪,有時不免會口出怨言。杜周將這些人網羅此案:公孫賀父子在獄中被杖斃,衛青之子衛伉與另一兒子常平侯衛元也被處斬,陽石公主和諸邑也遭誅戮。



後來,又有人告發太子劉琚(衛子夫所生)在宮中行巫蠱之術,武帝暗中派江充去調查。 江充曾得罪過太子,害怕太子繼位後會報復自己,於是誣他詛咒武帝是實。太子百口莫辯,於徵和二年(前91年)七月被迫矯詔捕殺了江充,併發兵攻佔長樂宮門。 武帝派丞相劉屈氂發兵鎮壓,太子將獄中囚徒釋放,與劉屈氂軍激戰數日,最後太子兵敗、自殺。衛皇后對太子起兵🈶幫助,也被收起了皇后的璽綬。在不能自辯的情況下,衛子夫也自縊而死。

這樣,曾經紅極一時的衛氏家族徹底沒落了。我認為“巫蠱之禍”是武帝為剷除衛氏家庭而故意發起的冤案,他要為劉弗陵上位掃清障礙:

1.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是漢武帝自己。

2.朱安世是武帝想方設法都捉拿不到的欽犯,為何公孫賀能手到擒來?這是否是有意安排的?

3.朱安世在獄中,怎麼能在戒備森嚴的情況下,把自己的控告信送到了皇帝手中呢?簡直匪夷所思。

4.朱安世連當朝丞相公孫賀把木偶人埋在通往甘泉宮的大道旁這樣的細節都一清二楚,這不蹊蹺嗎?

5. “巫蠱之禍”中共有衛伉、衛元、諸邑公主、公孫賀父子、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等顯貴人物殞亡,這都與衛氏家族🈶關,大將軍衛青的姐妹以及後人幾乎被誅殺殆盡,直到衛青的姐姐皇后衛子夫、衛青的外甥太子劉琚殞命才🈶武帝一年後的反省,是否太戲劇化了?以前,太子與皇后沒死時,因巫蠱之禍死了那麼多人,他怎麼沒反思?

漢武帝終於醒悟,為含冤負屈而死的太子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