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近年來,“宮鬥”體裁的影視劇幾乎充斥熒屏,很多觀眾對這類故事樂此不疲。不過,無論是《甄嬛傳》、《武媚娘傳奇》,還是《延禧攻略》、《如懿傳》……,大部分充其量不過是宮廷中幾個女人為爭寵,而爭風吃醋;幾個皇子為爭儲,而勾心鬥角……。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延禧攻略》劇照

相較於我們下面要談到的,發生在西晉時一場綿延長達十六年,“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直接將一個曾經繁盛一統的帝國推向萬劫不復亡國深淵的“宮鬥”——“八王之亂”而言,這些後宮裡的故事,簡直可以說是“弱爆”了。西晉的這場“宮鬥”的始末如何?究竟是什麼,使得這些本該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血親們,不惜兵戎相見,不惜同歸於盡,不惜引狼入室?

一、西晉宗王問題的由來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如果說,晉武帝司馬炎封建宗室諸王,是汲取了歷史教訓的結果,尤其是“殷鑑不遠”,直接借鑑了曹魏迅速覆滅的教訓,是典型的“以史為鑑”,諸君同意嗎?

開什麼國際玩笑?估計這會是大多數讀者的最初本能反應。因為,“以史為鑑”,可以讓人避免重蹈覆轍,是應該而且必須越來越好!怎麼會越來越壞呢?其實,“以史為鑑”的效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會促進事業的進步,具有積極意義;而有的則會使事業走向反面,甚至遭受挫敗。悲催且詭譎的是,晉武帝“以史為鑑”,封建宗王,恰恰屬於後者。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西漢初分封圖

曹魏鑑於漢代封建宗王,引發中央、皇帝與地方諸侯王為爭權奪利,爆發過諸如“七國之亂”的大規模武裝叛亂。因而大力抑制諸侯王的勢力,使其形同囚虜。致使司馬氏篡位時,曹魏宗王束手待斃。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高平陵之變

有鑑於此,晉武帝稱帝建國後,就大封宗室27人為諸侯王。以二萬戶為大國,每國置上、中、下三軍,五千人;萬戶為次國,置上、下二軍,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置一軍,一千五百人。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西晉地圖

晉武帝還規定:諸王不但有封國,可支配封國部分財政收入,還大多擔任一方面的都督諸軍事和地方刺史等軍政職務。如汝南王司馬亮,晉武帝時被任命為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鎮許昌;楚王司馬瑋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將軍;趙王司馬倫,元康初,遷徵西將軍,鎮關中;齊王司馬冏為鎮東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時任鎮北大將軍,鎮鄴;河間王司馬顒為平西將軍,鎮關中。

晉武帝制定的上述措施,雖然保證了日後如王莽、曹操之流的異姓權臣篡位時,宗王們有足夠的力量,予以反制,維繫皇室至尊地位。但卻忽略了這些宗王掌握著巨大的行政、財政、軍政大權,一旦中央、皇帝喪失了約束他們的能力,宗王們是否能繼續“死忠”皇室?司馬炎不知道是才短智淺,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是基於“血濃於水”的信念,對司馬氏宗王們的“人品”、忠誠,信心滿滿,無需設置預防機制?無論怎樣,司馬炎生前,尚能靠個人威望、能力,駕馭諸王。他死後,屍骨未寒,外戚、宗王們就為爭權奪利,而血腥廝殺。什麼規則、倫理、親情,都被棄如敝履。

二、賈后亂政與“八王之亂”序幕的拉開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90 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晉惠帝是一個近乎白痴的庸人,幾乎無法獨自處理朝政。皇后賈南風卻野心勃勃,手段毒辣。由於晉武帝晚年,外戚楊氏、賈氏皆掌重權。晉武帝死後,太傅楊駿和女兒,即武帝皇后楊芷(後追諡武悼皇后)合謀,假傳武帝遺詔,掌控朝政。楊氏的所作所為,引起權力慾爆棚的賈后的強烈不滿,她聯合黨羽,暗地謀劃奪權。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晉惠帝、賈后劇照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賈后矯詔,命楚王司馬瑋率軍,發動政變,殺楊峻及其家人、黨羽數千人,廢黜楊太后為庶人,囚禁於金墉城。後斷其飲食,將其餓死。政變平息後,賈后又矯詔,命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共錄尚書事,輔政;楚王司馬瑋為衛將軍,掌守衛京城的禁軍北軍。

不久,隨著賈后與司馬瑋權爭的激化,賈后矯詔,責備司馬瑋擅殺大臣,將他處死。至此,朝廷大權都掌握在賈后手裡。為維繫政局穩定,賈后一方面重用賈模、賈謐等族人,掌握實權;另一方面,她又延攬張華、裴頠、王戎等耆宿名臣入朝,共掌樞機。張華、賈模、裴頠等同心輔政,賈后也稍自收斂,使元康元年(291年)到元康九年期間,國家一度出現了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不過,這短暫的和平、穩定,很快隨著賈后廢殺太子司馬遹而終結了。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司馬遹劇照

晉惠帝太子司馬遹,幼年聰慧,深受晉武帝喜愛。成年後雖德行有虧,但性格剛毅。賈后因司馬遹非自己親生,對他多有畏忌。在眾黨羽唆使下,賈后設計,於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誣陷太子欲謀反弒君,將其廢黜,囚禁於許昌金墉城。張華等雖極力勸阻,無奈迴天乏力。為杜絕後患,次年三月,賈后命人將司馬遹殺害。

三、“七王”加入戰團,戰亂擴大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司馬遹死後,曾一度巴結賈后的司馬懿之子、趙王司馬倫在心腹孫秀謀劃下,以為太子報仇為名,起兵殺賈后及張華、裴頠等,掌控朝政。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不久,趙王倫逼迫晉惠帝下詔退位,自立為帝。齊王司馬冏(司馬攸之子)、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得知消息後,司馬冏首倡平叛,與司馬顒、司馬穎結盟,進兵攻入洛陽。司馬倫軍大敗,司馬倫、孫秀皆被殺,司馬冏迎晉惠帝復位,由司馬冏輔政。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遊戲中的司馬冏形象

此時,晉惠帝無子,依親疏順序,應立司馬穎為皇太弟。但司馬冏貪戀權位,決意立晉惠帝侄司馬覃為皇太子,以便自己掌控朝政。他的這一決定,引起司馬穎的不滿。加之司馬冏自輔政後,驕恣專橫,擅殺朝臣,激起眾怒。

此前,司馬顒曾黨附司馬倫,與司馬冏素有芥蒂。司馬冏對司馬顒心懷不滿,司馬顒也因而內心忐忑。最終,司馬顒擁護司馬穎,二王聯合起兵,攻討司馬冏。驃騎將軍、長沙王司馬乂對司馬冏不滿,趁機起兵,充當內應。司馬冏兵敗被殺。

司馬穎等奪權成功後,重新進行權力分配。司馬穎居住鄴城,遙控朝政。司馬乂與司馬顒、司馬穎之間的矛盾日漸激化。司馬顒、司馬穎聯合起兵,討伐司馬乂。儘管司馬乂“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守衛洛陽的將士,皆願為其死戰。但由於司馬顒、司馬穎聯軍長期圍困洛陽,導致洛陽城內因乏糧,而爆發嚴重的饑荒,“公私窮蹙,米石萬錢”。東海王司馬越與殿中諸將聯合,捕獲司馬乂,送給司馬顒、司馬穎。後來,司馬乂被司馬顒部將殺害。

司馬穎攻佔洛陽,殺司馬乂後,又返回鄴城。晉惠帝被迫下詔,以司馬穎為丞相。不久,又詔封司馬穎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如故。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由於司馬穎驕橫僭侈,臣民怨聲載道。司馬越認為奪權時機已到,於永安元年(304年)七月,脅迫晉惠帝下詔,親征司馬穎。司馬越軍在蕩陰(河南湯陰)之戰中,被司馬穎軍擊敗,司馬越孤身逃歸封國東海。晉惠帝賴侍中嵇紹(嵇康之子)以死護衛,倖免於難,被司馬穎軍俘獲到鄴城。

此時,幽州刺史王浚,幷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為謀取利益,也加入戰團。他們聯合起兵,以“勤王”為名,討伐司馬穎。司馬穎軍接連大敗,司馬穎只好倉惶裹挾晉惠帝,逃奔洛陽。此時,洛陽在司馬顒部將張方控制之下。他雖迎晉惠帝、司馬穎進入洛陽,但卻擁兵擅政,晉惠帝、司馬穎形同傀儡。因連年兵燹, 洛陽殘破。張方裹挾晉惠帝和司馬穎離開洛陽,前往長安。這時,朝政大權落入司馬顒手中。司馬顒逼晉惠帝下詔,廢司馬穎皇太弟之位,改立豫章王司馬熾為皇太弟。

四、“八王之亂”的終結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以迎晉惠帝還都洛陽為名,起兵討伐司馬顒。次年,司馬顒戰敗,晉惠帝又落到司馬越手中。司馬穎、司馬顒相繼被殺。306年,專擅朝政的司馬越將晉惠帝毒死,皇太弟司馬熾即位,即晉懷帝。自公元290年至公元306年,16年期間內,從汝南王司馬亮到東海王司馬越,一共有八個諸侯王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混戰不已,史稱“八王之亂”。

中國史上最慘烈的“宮鬥”:衝出後宮席捲天下的西晉八王之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危害最烈的一次皇族內訌。晉武帝鑑於以往抑制宗王的歷史教訓,大肆分封宗王,並賦予他們巨大的權力。若皇帝有為,中央控制力強,駕馭得當,諸宗王即便內心有覬覦皇位的野心,也不至於兵戎相向,割據混戰。但若皇帝昏庸,中樞內亂,諸宗王們就不憚於將人性中最醜陋、最惡劣的一面,充分暴露於世。他們對權力、財富近乎瘋狂的追逐,最終釀成了“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八王之亂”。這次動亂,既將一度富強、繁庶的西晉帝國,內耗殆盡;也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更要命的是,此時,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族,敏銳地覺察到了西晉帝國的外強中乾,紛紛起兵割據,縱橫突擊,早已精疲力盡、內耗殆盡的西晉帝國,既無還手之力,也無自保之力。面對洶湧而來的異族入侵者的凌厲攻勢,西晉帝國就象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最終墜入亡國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