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典獄長為何在醜事敗露後選擇了自殺,而沒有等待法律的審判?

用戶71218326967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確實精彩,而觀小編提出的這一問題其實要從幾個方面去探討的:

一、最瞭解的永遠是在體制中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中典獄長一生都在監獄中工作,最熟悉的就是審問罪犯,難免在過程中動用各種刑法,這也是審問最有效的方法了,其深知被審訊時所會遭遇的那些痛苦,寧可自殺也不願去遭受那些酷刑。

在劇中,安迪從監獄逃出來時,第一件事就是將罪惡的典獄長所做過的各種罪行記錄,收集了很多的證據,送給了當地的政府部門。在警察抓捕他之前,也許他心裡還是留有一絲脫罪的僥倖,然而回顧這一生的作為,竟然都是在作惡,最終還是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無法擺脫監獄中的那些黑暗,於是在警察到來時,舉槍自盡了。

二、在自己最自信的地方失敗是不能接受的

影片中,典獄長可以說是整個監獄世界的主人,一切都以他的意志來實施,這在心理上會讓他以自己為中心,徹底迷失在這權利之中。於是在事件被曝光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將面臨的是什麼,從主宰別人的命運到自己的命運無法自己掌控,強烈的落差是不能夠被接受的。

三、醜惡的面目被揭露

典獄長費盡心思的營造一種美好的形象。在議員的到訪時,一切事情都是那麼的細緻入微,令人感受不到絲毫錯誤,當那些罪惡的被揭露後,曾經引以為傲的身份地位和那完美的形象轟然倒塌,一切都沒有了。迎接他的不單單是身份的高度落差帶來的感受,還將面臨千夫所指的處境,一層層面具將在群眾的口誅筆伐下蕩然無存,所以典獄長必定不會接受法律的審判,自殺也許是一種更好的解脫。


牧易說電影


恰好剛剛又重刷了一遍,所以不請自來了。

典獄長的事情敗露之後,他之所以選擇自殺,而非投案的主要原因有3個:

1、涉案金額過大

安迪入獄時間是1947年,在第19年的時候越獄成功,這一年是1965年。電影中提到,安迪以斯蒂文的身份提走了典獄長的37萬美元的黑錢。

1965年,美國實行的是佈雷頓森林體系,也就是金本位制度。按照當時的官方價格,每盎司黃金價值35美元。現在的金價是1286.08美元1盎司。相差36.74倍。37萬美元,摺合現在1359萬美元。這還是以黃金本身的為參考系,若是以土地、房價為參考,恐怕會更多。

典獄長本身年紀也不小了,這些黑錢足以讓他到死都出不了監獄。

2、絕望

想想自己的一生小心,每次都只有我欺負別人的份,別人什麼時候欺負過我。者37萬美金的黑錢,不就全是靠欺負別人賺來的嗎?玩了一輩子鷹,最後卻讓鷹啄了眼。

37萬美金,多大的數字。這錢雖然來路不正,但也是他一生的積蓄,一生的積蓄一夜消失,放在誰身上也受不了。

3、他是典獄長

<strong>他本身就是典獄長,他太知道監獄裡面的一切了。平時,他和獄警對於犯人來說,就是上帝,所有犯人在他手裡不過是一隻螞蟻,隨時都可以捻死,現在他即將變成一隻螞蟻。

4、一個假想

前面3點都是基於事實,第4點是我自己的猜想。他最為典獄長,肯定知道自己所要服刑的監獄就是肖申克監獄。這裡的犯人,都是被他欺負過的犯人。今天,他如果以一個犯人的身份進入肖申克......

他不會死,他會生不如死。


我是九零後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成功逃獄,過上了自由的生活。

典獄長自殺了。他為什麼選擇自殺,而不是等待著審訊,等待著判刑?

他審判了那麼多人,怎麼容許有人審判他?他深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煎熬。

當安迪在選擇自由生活的同時,也把典獄長未來的路都切斷了。他把典獄長的種種惡行的罪證,讓銀行的職員幫他寄給了審查局。

如此,典獄長的後半生就完了。典獄長在審查局的人來之前,思慮許久。他拿出了槍,裝好的子彈,鎖上了門。

當他辦公室的門就要被敲碎的那一刻,他開槍自殺了,一槍斃命!

不知道那一刻的典獄長,有沒有想到曾經安迪坐在辦公室裡,播放著許多人都聽不懂的音樂,把門反鎖,他們從外面敲碎了門,然後收拾安迪的情景。

所以,他怎麼會等待審判!

結局已然知曉,與其被囚禁不如自行了斷

典獄長做過那麼多的錯事。當安迪找到了殺害他妻子真兇的線索,也有人證,安迪要求他去查證。

可是典獄長為了自己的私利,堅決不查。他關了安迪的禁閉,還誘殺了那個說真話的年輕小夥。

直到死,那個叫湯米的小夥子還在信誓旦旦的保證,自己所言屬實。這個保證不僅沒有幫助安迪,還搭上了自己性命。

安迪入獄本就是冤枉,可以有機會查清的時候,典獄長卻為了讓安迪幫助他洗錢,不但沒有洗清安迪的冤屈,反而殺了知道真相的人。

再有,安迪寄出去的賬本,一筆一筆的收入,一筆一筆的被洗白,這些都清清楚楚的記錄了他收的黑錢。

如此罪行,作為一個典獄長,當然知道結局。因此,與其等待審判、囚禁,不如自行了斷來得痛快。

他不甘心被安迪這樣玩弄於股掌之間,接受不了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典獄長是一個極其自負的人。他不是喜歡聖經,也不是真的要做犯人的救世主,而是喜歡做主宰他們命運的人。

大半輩子他都是主宰別人命運的人,而安迪卻把他玩弄於鼓掌之間,這對典獄長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安迪每一次都在他的監視之下完成工作,直到他拿出鞋盒子準備換鞋的時候,發現盒子裡裝著的安迪破舊的皮鞋,正在迷惑、擔心之時,警哨已響。

那一刻,他已然察覺到了安迪出事了。接下來,所有人都在找安迪,卻無果。當他生氣的抓著一把石頭扔向海報的時候,才發現安迪不是有魔法憑空消失了,而是逃獄了。

於是馬上去搜查,除了安迪的囚衣,還有那個磨得已經只剩一點點的鷹嘴鋤,什麼都沒有找到。

囚犯丟了還未找到,審查局的人就到了。他從保險櫃裡拿出賬本時,才知道安迪不僅逃獄成功,還把他的罪行舉報了。

這一刻,他實在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命運,竟然掌握在安迪手裡。曾經他可以主宰安迪的命運,如今反過來了,自己竟然毫無還手之力。

一切美好的形象都沒有了,他靠什麼活著

安迪堅持不懈的給州政府要錢修繕圖書館,最終真的成功了。

這樣一來,肖申克監獄裡的圖書館,在囚犯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一個非常豪華的圖書館。

犯人們可以在監獄裡學習,看書,聽音樂。其實這一切與典獄長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卻在這件事情曝光以後,成為了圖書館建造的主要策劃人。

他在媒體面前發言,這是一種全新的改造方式,並且還會讓肖申克的犯人們出去幹活,為社會出一份力。

一邊樹立著自己完美的形象,一邊通過讓免費勞動力與外面的人爭奪資源。那些修建的老闆們逼得走投無路,便會給他送錢。

這些錢當然都是黑錢,典獄長也不敢隨便用,所以才需要安迪為他洗錢。

在醜事曝光之前,典獄長的形象是那麼好,陰暗的一面只有自己知道。突然這陰暗的一面全部曝光後,他的形象全毀了。

所以,典獄長不會等待審判,而是選擇自殺!因為他接受不了被人審判、嘲諷、玩弄!


無心浪味仙


首先,我們來確認下典獄長到底犯了哪些法律?

1、逃稅

2、洗錢

3、不正當行使權力

其他的話暫時不好列舉。


然後我們來看看美國法律對這幾項罪名的判罰標準

逃稅:

《美國稅法典》第75章A第7201節

認定納稅人犯有逃稅罪,意味著他可能受到稅收犯罪中最重的處罰,即5年以下監禁,或個人25萬美金以下,組織50萬美金以下罰金,或者二者並處。

洗錢:

美國反洗錢法由聯邦制定,其中包括《1970年銀行保密法》、《1986年控制洗錢法》、《1992年阿農奧·懷利反洗錢法》和《1994年禁止洗錢法》,有重要反洗錢規範性文件《2000年反洗錢戰略》。

洗錢作為綜合性罪名,被列為聯邦級重罪。根據《控制洗錢法》的規定,“明知”是洗錢罪的主觀要件。

3、不正當行使權力

這個我找了一段時間,沒找到相應條款,等同我國的違規違紀吧。


以上,不出意外,典獄長至少要在監獄待20年以上,也就相當於死刑。


從背景上考慮,我們都看過香港的一些監獄電影,有哪個警察或者監獄管理人員,從公職變成囚犯,能受到良好待遇的?典獄長被那麼多人記恨,他會給他們報復的機會嗎?


還有一方面考慮,典獄長的勢力,應該也有上游,如果典獄長被審判,牽扯到上游,那可能最終受害的就是他的家族,大老虎不會放任這種危險存在。


最後一點,典獄長享受那麼多榮華富貴,吃了海鮮,吃不了糠的,落差太大,心理上很難接受。


關注我,一起聊電影。


白色小劇場


原著小說的劇情有別於電影。

小說裡,諾頓獄長辭職離開,安迪出獄後也沒有舉報。

電影裡獄長在慘遭安迪於獄外舉發其惡行後,將子彈一顆顆填滿手槍,飲彈自盡。


這點完全符合電影的主題,需要弘揚正能量,昇華主題。試下如果電影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結局,諾頓獄長辭職走人,壞人得意逍遙法外,在海邊遇到了逃獄成功後的安迪,畫面豈不是很尷尬。


典獄長選擇自殺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種結局。

他當了多年獄長,他位高權重。他怎能容許他人審判自己,淪為階下囚?

他害怕坐牢,見了人性最惡的一面。他見慣了澡堂裡的同性行為,也見識了監獄裡犯人無人權的模樣。監獄管理多麼黑暗,飯裡有蟲,有人不符管教被活活打死,有人被逼做苦力,忍受精神與身體一起經受折磨。

諾頓獄長利用安迪幫他汙錢、作黑帳,最終安迪逃脫成功後將典獄長諾頓的黑錢提領一空,並且將諾頓貪汙的證據寄給報社。最諷刺的是,諾頓獄長被查獲的時候他抽屜的賬本換成了聖經,像極了他一直常說的臺詞。

他自殺也是一種解脫。

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那麼多企業家選擇跳樓和上吊?

一方面接受不了債臺高築,一方面做不到東山再起。


最後再次推薦一下《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沒有愛情與美女的電影,卻光芒四射。


老徐侃生活


典獄長如果沒有選擇自殺,那麼等待他的將是生不如死。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奧斯卡歷史上最大的遺珠,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部電影都具備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特質。

無奈,1994年的經典太多。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最終還是敗給了政治正確的《阿甘正傳》。但這並不能否認這部電影在影史上的地位,從它常年佔據影史最偉大電影的前三位就可得知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各種排名有出入)



典獄長是該片中最虛偽的人,手持《聖經》,滿口的仁義道德,背後殺人放火的事卻一件也沒少幹。尤其在知道安迪是被冤枉入獄後,更是不擇手段,威脅恐嚇關禁閉,殺死證人,只為掩蓋自己貪汙受賄的罪行。

對於這樣的人,最解恨的方式是把他關進自己的監獄,讓他生不如死。

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瑞德與安迪在圖書館裡有一段對話說明了這點。當時安迪告訴了瑞德,他幫典獄長做假賬洗黑錢的過程。瑞德說如果典獄長的事情被曝光,他也會被關進監獄的。

最終,事情敗露後,典獄長一開始並沒有準備束手就擒,他掏出左輪手槍和子彈,準備大幹一場,後來輕嘆一口氣,選擇了自殺。





電影以瑞德旁白的方式說:“相信那一刻,穿過他腦袋的除了那顆子彈,還有對栽在安迪手中的難以置信和迷惑不解”,並沒有提及束手就擒後的結果,再想想瑞德和安迪在圖書館的對話。我們可以得知,典獄長早就知道自己的事情如果敗露會有什麼結局。

自己以典獄長的身份被關進監獄,只會比安迪最開始在監獄的遭遇更慘,雞姦暴打......,無法想象,與其生不如死,不如自己選擇死亡,至少顯得更有尊嚴。


磕磕牙


其實他是窩囊死的,哈哈......貪贓枉法幾十年,竟然被自己監獄裡的“罪犯”給算計了。典獄長也算是老油條了,而安迪則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這樣的結局還有啥臉活在這世上?典獄長想了想,想我“英雄”一世,玩了一輩子鷹,老了老了被鷹咬了腚,算是白活了。

看看抽屜裡的槍,難道我註定是這個結局?再看看外邊的警察,哎!算了!還是不麻煩政府操心了,我偷稅漏稅一輩子,就不用浪費國家的子彈了,我還是自費吧!當槍口剛伸進嘴裡的時候,典獄長大腦飛速運轉,自己為何是這個結局?不甘心啊!

安迪呀安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成害呀!老夫還是疏忽大意了,這怪不得別人。但是安迪,你偷錢就偷錢,為何還要順走我的皮鞋?那可是我最心愛的鞋子,還有我的西服。我雖然讓你為我洗錢,可我對你也不錯呀!想想你的圖書館,想想“姐妹花”的下場,別人都下苦力,而你還有辦公室,我對你可以了。

我是阻止你找證據上訴,我也知道你是冤枉的,但你在監獄一樣可以實現你的人生價值。看看你在監獄混的風生水起,把所有的報稅業務都“承包”給你,一天天下來多麼充實,你還想怎樣?看你弱弱的樣子,你竟然用了二十年挖洞,你這個人太可怕了。還穿著閃亮的皮鞋,大搖大擺的走回監舍,你膽子也太大了。

即便你沒有舉報我我也不活著了,這個世界太可怕了,人心太髒亂差了。此時典獄長將思想拉回現實,外邊的警察還在敲門。被他們抓住,我可能就會住進這座監獄。不行,平時我老是欺負他們,要是我進來了還有好果子吃嗎?“嘣”,典獄長卒!


武哥侃電影


典獄長為什麼會選擇自殺,我認為是基於以下的原因:

  1. 典獄長是個偽基督徒,之所以說它是偽的,是因為他一方面用聖經教育犯人,一方面又做著犯罪的事情,但是雖然他是個偽基督徒,但是仍舊不能掩蓋他受宗教的影響,自殺是謝罪的方式之一。

  2. 典獄長這個人吧,貪汙了不少錢,安迪不僅把他的錢卷跑了,而且舉報了他,這就是出了名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被舉報,被安排,典獄長也是窮途末路了。

  3. 典獄長害怕他授意殺小混子Tommy的事情敗露了,雖然安迪沒有直接證據,但是估計他也把這段寫進舉報材料了,殺人,貪汙,而且錢還被捲走,這黑鍋,典獄長背的又大又圓。

  4. 典獄長害怕進監獄當犯人,一個高高在上的人,被人杵落成為了階下囚,過去他加諸在眾人身上的痛苦,這次要自己親身體會,我想心裡肯定是崩潰的,於是乎,乾脆一死了之的了。

參考以上種種,典獄長也就剩下死路一條了。


影視吐槽大王


《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監獄長為什麼開槍自殺?首先,監獄長是個為求利益不擇手段、手法殘忍的“暴君”。該角色是反派角色,當得知安迪的理財能力之後,典獄長開始利用安迪替其汙錢、作黑帳,漸漸露出魔鬼猙獰的面容,最後安迪於獄外舉發他的罪行,醜聞敗露只得飲彈自盡。

監獄長從某種程度上,很像那個老布,依附著監獄而存在,一離開就無法存活。聖經在監獄長手裡有諷刺的意味,本身虛偽得可以,卻舉著聖經裝神聖。藏有錘子的聖經的扉頁上寫著“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是監獄長第一次對安迪查房時說的一句話。

在監獄,他可以隨意支配別人,折磨囚犯,收取利益,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可出了監獄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最後選擇自殺吧。他一直以最高權力者的身份在監獄,突然變成囚犯,失去他擁有的一切,還不如去死。

在監獄,他可以隨意支配別人,折磨囚犯,收取利益,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可出了監獄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最後選擇自殺吧。他一直以最高權力者的身份在監獄,突然變成囚犯,失去他擁有的一切,還不如去死。綜上,死,可謂是他最好的結局


飆車嘚蝸牛


典獄長為何在醜事敗露後選擇了自殺,而沒有等待法律的審判?

我覺的這應該是典獄長諾頓做的正確選擇。

首先從處境上講,影片中瑞德和安迪就說過一句話:如果典獄長被抓,他一定也會被關進肖申克,那麼可想而知,典獄長境況如何了,以前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人,以後可能任人欺負,想來,肖申克的每一位獄友,都願意去和典獄長諾頓談談心。

由此可見,海利今後的處境比起典獄長諾頓,他這個狗腿子更加讓人痛恨,以後會比典獄長諾頓悽慘很多。

其次從心理上講,他在肖申克監獄一直以上帝自居,操控著肖申克監獄的一切,這從他和安迪的幾次談話中可以看出。

事情一敗露,不止是跌落神壇這麼簡單,直接就就是跌進泥坑,心裡落差太大。

從他看到曝光他罪行的報紙那一刻,他就已處於崩潰邊緣,最後,保險櫃裡安迪留下的聖經和窗外飄來的警笛聲讓他徹底崩潰。

當他拿起槍想要反抗時,僅存的理智還是讓他選擇自殺,這也比較符合他自大的性格,作為一個掌控者,不容許別人去操控他的一切,所以選擇自殺!(對此,我深表遺憾,好想看獄友和諾頓談心,一定很精彩)

另外:典獄長如果等待審判,也有可能不會被關進肖申克監獄,不過這種可能性很低,這些年的行為,恐怕監獄外也得罪不少人,估計大家也很想送他進肖申克監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