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有哪些謀士?

史海深處


朱元璋手下最有名的謀士就是大名鼎鼎名揚天下的軍師劉伯溫,為其出謀劃策建立大明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小龍女5505


朱元璋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其手下的謀士眾多:劉基、朱升、李善長、胡惟庸、王廣洋、宋濂、方孝孺等。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省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寧人,字允升,號楓林。元末的1357年舉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隱石門,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終於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於南京,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先後被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明王朝建立後,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

李善長(1314-1390年),字百室,安徽定遠人。為人愛讀有智謀。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李善長前來投靠,由於他常年跟隨朱元璋征戰,在身邊出謀劃策,時人比之漢代的蕭何。有來投靠朱元璋的將領,朱元璋都先讓李善長來考察才能,彙報給朱元璋,量才使用。洪武初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洪武三年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進爵韓國公,位極人臣。洪武二十三年因牽涉胡惟庸案,李善長全家被誅殺,年七十六歲。

胡惟庸(?—1380年),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與李善長同鄉,與張昶為友。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

汪廣洋(? ~1379),江蘇高郵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漢族。元末進士出身,通經能文,尤工詩,善隸書。朱元璋稱讚其“處理機要,屢獻忠謀”,將他比作張良、諸葛亮。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劉基案牽連,被朱元璋賜死。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裡,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浙江台州府寧海(今浙江寧海)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天清日晏2013


朱元璋對開囯元勳殺戮過重,而且他本人是天才政治家、軍事家,連偉人毛澤東都說過,古代帝王指揮用兵打仗,除了唐太宗,就是明太祖了。這樣,把朱元璋手下謀士都顯沒了,像光武帝劉秀,有蕭何、韓信、張良之才,劉秀手下謀士也顯沒了。

朱元璋建立了大一統朝代,身邊岀謀劃策還是有一些。

劉基作為謀士有人稱其為張良、陳平之才,也有人對劉基才能表示懷疑。我認為劉基是朱元璋陣營第一謀士。

朱升也很有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朱升提出來的。1972年,,偉人毛澤東提到了朱升,又提倡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朱升是高人,1369年,在明朝建立第二年就離開了朱元璋,免於陷入明初功臣被殺局面。

李善長是明初功臣之首,智勇雙全,算於謀士也可,他更和蕭何相似,擅長行政事務和後方後勤管理保障工作。

宋濂明初開國文臣之首,又擅寫文章,能出謀畫笨。

章溢、葉琛也是朱元璋手下謀士。


大白白野


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的義軍,第二年帶淮西二十四將南下定遠,在定遠張家堡驢牌寨,收編地主武裝三千人,後來又收繆大亨二萬人,這二萬三千人是他軍事政治生涯的第一桶金。

馮氏兄弟:

在攻打定遠中,定遠人馮國用、馮國勝兄弟怕紅巾軍,組織鄉兵自保,慕朱元璋之名來投,他們是小地主,也是讀書人,向朱元璋獻計:重德才之人,施仁義之師,佔金陵之地。這是朱元璋手下最早的謀士,從此,朱元璋南征北戰有了文人的幫助。

李善長:

朱元璋南下滁州過程中,定遠人李善長來投,李善長從小讀書,很有智謀。勸朱元璋效仿劉邦,說劉邦布衣起兵,五年平天下,朱元璋留很高興,留在身邊做幕僚,被朱元璋稱為蕭何。

朱升:

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改為應天,第二年佔徽州,當地名流朱升來歸,向朱元璋提出了九字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為霸業提供了方向。為朱元璋採納。

劉伯溫、宋濂:

1359年,朱元璋攻浙東,得劉伯溫、宋濂等名士,特別是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神一樣的隊友,最終幫朱元璋平定天下。

歷史證明,無論哪一個政治力量走上歷史舞臺,都會有文人謀士的支持,如劉邦的張良、蕭何,劉備的諸葛孔明、龐統,曹操的荀彧、郭嘉,孫權的周瑜、魯肅等,朱元璋也不例外。

個人粗解,歡迎點評!


金烏木木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寧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士。元末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避棄官隱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後因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被採納而聞名。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宋濂,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後遷居金華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lxl加油相信自己


朱元璋手下的謀士主要有4位:

1.劉基(1311-1375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人。他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謀士,時人比之諸葛亮。歸朱元璋後,劉基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備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及北伐中原等軍國大計,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也”,把他比作漢代的張良。朱元璋稱帝后,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綱紀。朱元璋曾有意遷都鳳陽,劉基力諫阻止。洪武時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是明朝的開國元勳。

由於他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所以在民間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說法。

2.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寧人。元末隱居於石門。朱元璋親自上門拜訪求賢。朱升給朱元璋制定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策,這成為明初開邦定國的國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又把朱升召入京城充當謀臣,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明朝建立之後,國勢穩定後,朱升毅然選擇了退隱。

3.李善長(1314-1390年),字百室,安徽定遠人。為人愛讀有智謀。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李善長前來投靠,由於他常年跟隨朱元璋征戰,在身邊出謀劃策,時人比之漢代的蕭何。有來投靠朱元璋的將領,朱元璋都先讓李善長來考察才能,彙報給朱元璋,量才使用。洪武初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洪武三年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進爵韓國公,位極人臣。洪武二十三年因牽涉胡惟庸案,李善長全家被誅殺,年七十六歲。

4.陶安(1315-1368年),字主敬,安徽當塗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召見陶安,陶安獻議:“方今四方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拔亂安民,救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以此順天應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朱元璋任之為幕府參軍。朱元璋問策於陶安:“吾取金陵如何” ? 陶安答“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而有四方,向何不克?”。於是朱元璋聽從陶安建議,攻佔金陵,最終明朝建立後也定都於此。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賜給陶安一副對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對他的功績做出了極高的肯定。


田學涵99


明朝皇帝朱元璋大家都知道,而要說起他手下的謀士,劉伯溫的名聲應該是傳播的最遠的,後世很多人將他與諸葛亮放在一起比較,說是因為有了劉伯溫經天緯地的才能,朱元璋才得以建立後世威名赫赫的大明朝。但是在劉伯溫之外,還有一位與之旗鼓相當,但是大眾並不熟知的謀士,同樣為朱元璋的大業做出了極大貢獻,這個人就是朱升。

朱升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同時對占卜星象方面也很有研究,因此在當地很有名望,不過由於長期在書館講學,所以名聲不顯。

後面正趕上朱元璋攻打徽州,朱升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因為戰爭而受苦,所以主動勸說徽州的統帥向朱元璋投降,最後保住了一城百姓免於流離失所。

接著在攻打婺源的過程中,朱元璋因為久攻不下而頭疼時,他手下的一員大將鄧禹聽人說此地有個叫做朱升的人,十分有才華,於是將他推薦給了朱元璋,聽聞此事的朱元璋很高興,特地備下重禮親自來到朱升的住處,經過一番交談,兩人都十分看好對方,於是朱升就把自己想出的三個計謀交給了朱元璋。

這就是後世我們熟悉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三個計策。在朱升看來,以現在的情況,朱元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斷擴張自己的地盤和勢力,而不是像陳友諒和張士誠急火火地稱帝,畢竟抓在手裡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朱元璋聽取了朱升的建議,默默積蓄實力,韜光養晦。

而時間證明了朱升的計策是正確的,在此後攻打攻打張士誠和陳友諒的過程,朱升同樣提出了很多好的計策,為成功消滅敵對方的勢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到了朱元璋稱帝,朱升和李善長、劉伯溫等開國功臣的地位已經相平,朱元璋還考慮到朱升年紀大了,讓他上朝的時候不必叩拜。

不過朱升並不是一個貪圖權利的人,在朱元璋稱帝后的第二年,不顧皇帝的挽留,辭官回鄉,在鄉間度過了餘生的最後幾年。






雲暗雪山


謀士:

1、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寧人,字允升,號楓林。元末的1357年舉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隱石門,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終於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於南京,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先後被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明王朝建立後,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

2、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省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啟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Amor愛米


劉基、

明朝開國元勳,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是朱元璋的機密輔佐,精於謀略,擅長兵法,封誠意伯,被稱為神人,諡號文成。 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

李善長

明朝開國功臣。投靠朱元璋,通曉法家學說,預計事情,出生入死,功勞頗多,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最大功績是給朱元璋提出的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戰略思想,他裁決事務非常迅速,又善於辭令

宋濂、

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性格慎密,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太子朱標的老師,奉命主修《元史》,死後追諡“文憲”,文學以散文創作著稱,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方孝孺

字希直,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最後因靖難之役,被朱棣誅滅十族,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都有很高的成就,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最後因靖難之役,被朱棣誅滅十族,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都有很高的成就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闔家歡樂


小嘉自媒體


1、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寧人,字允升,號楓林。元末的1357年舉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隱石門,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門,親自到朱升家去拜訪他。朱升就給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言策”是明王朝開邦定國的國策。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終於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於南京,朱升被徵召入京充當謀臣,先後被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翰林學士,並與諸儒編修《女誡文》、《齋戒文》。明王朝建立後,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

2、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省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啟合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