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相信奇迹,只愿一步步地努力

我是一所普通211文学院的学生,因为在保研的边缘挣扎,大三下开始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保研。


2018年5月份到6月份,在申请夏令营,但是成绩并不突出,没有收到一所学校夏令营的offer,9月份的推免拿到了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学校的offer,本以为我不用考研了,但是仅仅落后一名,我没有拿到校内保研的名额。


2018年10月,正式开始了我两年的考研征程。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作为一个考研二战者,我的考研之路甚至有些坎坷,并且至今仍未定数,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把我的感悟写下,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希望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小小的经验或者是教训。


我从不相信奇迹,只愿一步步地努力


一、故事终究是别人的,考研的路是独一无二的。


网上太多励志的考研故事看得我们热血沸腾,那些斗志昂扬的“就算某大学只招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句子的确是很多考研生的精神动力。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说出这些话的学姐学长们是考研上岸者,也有很多很拼命甚至为此放弃所有的学姐学长铩羽而归,这些所谓“失败者”的声音总是石沉大海,而更具有误导性的是,我们以为那些上岸学姐学长的“重要法宝”是彻夜不眠地熬夜学习与一遍遍背书。


去年我是在学校的考研自习室复习,在那个自习室里,同系的同学有考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等985高校。


考上南京大学的同学平时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在大二就已经开始各科的复习,每天学习到很晚,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看她的经验贴,的确是用好了每一分钟来看书;


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因为身体状态不是很好,几乎没有在十一点之后睡过,但是按照自己的步骤,扎扎实实地学习,尽管她最后心态崩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她的发挥;


而那位复旦的同学,是属于天赋型选手,几乎所有文科类的学生都喜欢在走廊读书,她是靠给其他同学分析题目的方式来记忆。


这仅仅是我们自习室的三位同学,学习方式和作息方式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而我自己第一年起的特别早,但是现在回想,是自我安慰、自我感动,六点起床的后果是我经常一上午犯困,学习状态并不好。所以我觉得,考研的路无法复制,只能借鉴。


我从不相信奇迹,只愿一步步地努力


二、放平心态,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长期的备考过程会消耗一个人的巨大精力,而复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天都可以按照计划表来推进的。高考有平常考试来估测自己的水平,可是考研的练习并不具备很大的参考价值,自己实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量化,因此这种“未知”常常带给我们“恐惧感”。


而我也时常会陷入挫败之中,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完考不上,觉得自己没有考上人生就完了,觉得就招四个人机会太渺小,觉得普通院校考生会被歧视。复习状态挺好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考上,状态不好时,又自我否定,研友说我总是在“肯定自我”与“否定自我”中反复。


但是想这些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的学姐说,既然选择了考研路,时间应该花在如何考高分上,其他的都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考研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走黑路,没有明确的参照系,心态也会起起伏伏,但是外在因素我们无法改变,这条路也是自己选择的,那么请专注于“学习本身”,体会“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从不相信奇迹,只愿一步步地努力


三、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轻松”的,难走的路才叫上坡路。


我很喜欢的学者指出阅读的两种状态,“快乐”与“极乐”。“快乐”的东西是你可以轻轻松松得到的,它维系不久,如果抱着一种以求快乐的心态去学习专业课,你最终会失望的。


但是换一种思维,把专业课中的难点当做一座座等待骑士征服的高山,达成一个个目标、获得了新知识、对某个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理解之后的“极乐”,将维系你走很远很远。


我记得我读某本书的时候,第一遍压根不懂,第二遍大致摸到重点,第三遍的时候用A4纸将其脉络串起来,第四遍将这科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一步步靠近理解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

我从不相信奇迹,只愿一步步地努力


最后,生活的暴击留给以后,现在尽量“舒适”地考研。对于那些在条件很差的出租房里考研的学姐学长们和在职考研的前辈们,我是非常佩服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给自己稍微好一点的考研环境会更好些,在这个时候省钱其实不太划算。


去年考研的时候特别特别冷,我在没有空调的自习室里经常冷到头痛,十二月份还大病一场,这个时候生病影响了我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的心态。


尽管考研结局未定,但一路的成长所得到的“收获”,将会推动我继续去追逐我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