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立春養生,看“春盤”中的詩情畫意

作為一個吃貨,常常聽到一些文藝青年嚮往著“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生活態度,但是文青知道這句詩是從哪來的麼?迭戈查了一下,就是從立春裡,講春盤開始的。

立春在古代表新年。“立春”吃“春盤”迎新,中國從古就有這個習俗。古人早知“生機飲食”的妙法,而且還融合五行相生之理,實踐“天人合一”的保健妙方。說生菜沙拉在當代很風行,原來唐朝人已經領先流行。

古人養生講究天人合一,順天時而動,講究吃春蔬——春盤。

古人立春养生,看“春盘”中的诗情画意

春生菜蔬像是紫色小蕪菁、韭菜、苦苣菜、芥菜、蔞蒿等等,多少都帶著點辛味。據唐代著作《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蘆菔(音卜)就是紫花小蕪菁,也叫萊菔、蘿蔔,具有微辛味,可以蘇“春困”。

唐人的詩中勾勒唐代食春盤的立春食俗還不少有,杜甫的《立春日》寫到“春日春盤細生菜”,又說“夜雨剪春韭”趁其鮮嫩。白居易《六年立春日人日作》也有“盤蔬餅餌逐時新”的描述。由此也能見一斑,唐代時的春盤不只是鮮嫩生菜,還添加上米麵餅兒,而且春蔬和春餅的樣式兒還常常競新。

古人立春养生,看“春盘”中的诗情画意

文人吃貨蘇軾點贊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不少文人墨客的詩詞之中都有春盤的身影。蘇軾在《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可謂細緻地記錄下來了屬於吃貨的“舌尖時刻”:“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一食一茶中品味出,人間別有一番滋味的,還屬清淡的歡愉。

在唐詩中,杜甫的《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詩句描寫的正是吃春盤的場景,而此時的杜甫正處於困居他鄉的悲涼之中,想起了長安、洛陽梅花開時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的場景。回憶太平盛世,不禁寄滿腔悲憤於筆端。

碧翠春捲詩情畫意

春蔬一盤一天地,裁紅暈碧,立春來到“染紅絲綠簇春盤”、“蓼滴辛盤色鬥鮮”。 宋代人喜愛春盤一樣其樂融融。文天祥說:“春裡看花須款款,雨中剪韭且陶陶”;陸游也唱:“春色到人間,彩幡初戴,正好春盤細生菜”、“鬥飣春盤兒女喜”,不僅大人喜,小孩也愛。何基:“一畦早韭登春盤”,而王十朋曾在異鄉過立春,寫下詩句“蔬盆雜蒿韭,一箸異鄉味”。顯然,此鄉彼鄉都做春盤而作法有別。

若將春盤中的春餅捲上春蔬來吃,不就是今人食用的“春捲”、“潤餅”嘛。宋人方岳就有以《春盤》為題的詩,有詩意的形象化描寫:“擎將碧脆卷月明,嚼出宮商帶詩馥”,詩中的“碧翠”就是“碧翠卷”,就是卷春蔬的餅。想想,昔人立春吃春捲這般的詩情畫意,一邊吃一邊細細品著生脆春蔬在嘴裡彈出的詩韻旋律,領著思緒飄向“細雨看梅花”、“且喜春風到茅屋”。

春盤自用饋贈兩相宜

應節的春蔬俯拾即得,真是上天的好禮,讓人生活得精彩又不用花大錢,陸游就說:“春餅吾何患,佳蔬日可求”。 充滿春天色彩的春盤,就是一盤滿盈春天顏色的“春之菁”,實在賞心悅目,人們就加上果品、餅兒等等,用來饋贈里社親朋好友。金朝元好問《春日》詩表現生動描寫這種風俗:“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帝王內廷也於立春前一天,以春盤並酒賜近臣。春盤收集滿滿的春生嫩菜,充滿天地精華,將人間和養生之道相通連。

春色到人間,立春,正好春盤沙拉好食節。有了一顆單純喜樂的心去品春味、詠春趣,就是一般人家的日日也彷彿到了神仙清境。陸游就說“正好春盤細生菜,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