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醫生進入輕症發熱病人集中隔離觀察點工作(圖片由江夏區衛健局提供)

封面新聞記者刁明康 紀陳杰 楊尚智 田源 發自武漢

還有一個多月,武大的櫻花就要開了。

徐華(化名)特別盼望這個時刻。往年,他會帶著母親、妻子和兩個孩子去賞櫻花,給妻子拍照,給孩子買吹泡泡棒。

陽光下,一家人很暖。

現在,妻子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作為密切接觸者,他和母親、兩個孩子,也從居家隔離的狀態,進入了酒店集中隔離狀態。

在武漢市江夏區,截至2月5日,已有4家酒店被徵用於集中觀察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點。這些密切接觸者,經過社區篩查,統一安置。

在酒店裡,他們單間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看,有WIFI。醫生按時為他們測量體溫,並上報情況。若有發熱或其他症狀者,及時送往輕症病人隔離觀測點治療。若病情繼續惡化,再送往發熱定點醫院治療。

江夏區的這一做法,避免了密切接觸者和輕症病人繼續作為傳染源的危險,也減輕了發熱定點醫院的診療壓力。

不過,由於防護資源和醫療資源依舊匱乏,觀測點的醫療人員不得不24小時辛苦工作。

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輕症發熱病人集中隔離觀察點

A.密切接觸者

妻子確診,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

徐華是個生意人。

一家五口生活在江夏區,日常,他在廠裡經營生意,妻子和母親照顧兩個小孩的生活和學習。

大約10天前,妻子突然出現發燒咳嗽、全身痠痛,送往醫院檢查,確診患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妻子在江夏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後,徐華戴上口罩,打上鋪蓋卷,一個人到廠裡隔離,母親帶著兩個孩子在家中隔離。

一週前,徐華不放心,自己跑去醫院排隊做了CT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外在症狀的他,肺部竟然也出現了感染。

徐華慌了,趕緊給社區報告。

很快,他和母親、兩個孩子被接到了位於江夏區紙坊街的一家酒店。徐華住一間,母親帶著兩個年紀尚小的孩子住一間。

房間內,生活必需品已安排好,洗手池備有酒精、消毒液和洗手液。每天早晚,有醫生準時上門測量體溫,詢問情況。其他時候,有任何需要,只需給前臺打一個電話,醫護人員就會上門處理。

“生活上,早餐稀飯包子饅頭,中餐和晚餐,三菜一湯,有肉有菜。可以看電視,還有WIFI。”徐華說,“很滿意”。

而他接到的要求,也只有一個:不能串門!

目前,徐華妻子的狀況比較樂觀,只算中度病情,徐華自己肺部雖然也出現了感染,但他認為“情況還不錯”,並無其他症狀出現。

他相信自己能夠恢復健康,“過幾天再去醫院做個CT檢查,如果沒有大問題,隔離時間到了就可以回家”。

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醫生在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的酒店工作(圖片來源於“江夏融媒”)


B.酒店隔離現狀

一個醫生看護90個隔離者

在徐華一家隔離的這間酒店內,住著超過90個密切接觸者。

2月4日之前,這裡剛解除觀察8人,另有4人出現發熱症狀,按照規定轉診。

紙坊街黨工委委員、隔離酒店總負責人蘭偉在接受“江夏融媒”採訪時曾介紹,啟用這家酒店作為密切接觸者隔離觀測點,是從1月30日開始的,工作人員分別來自紙坊街、江夏區農業農村局、區婦聯、城管、公安、衛健委和酒店人員,共計24人。密切接觸者來自紙坊街道辦轄區及江夏區其他小區。

醫護人員方面,由江夏區皮膚病防治所副所長馬丹醫生率領兩名護士負責。

2月4日,馬丹告訴封面新聞記者,1月26日,在接到江夏區衛健局徵集通知後,江夏區皮膚病防治所的8名工作人員全部主動請戰,2月1日,她被安排至這家酒店照看密切接觸者。

現在,她每天24小時吃住在酒店,有密切接觸者進來,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會在酒店外對他們進行消毒處理,測量體溫,再為他們辦理入住。

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醫生在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的酒店工作(圖片來源於“江夏融媒”)

每天,工作人員會給每一個房間、走廊、電梯進行消毒。密切接觸者進來時,也會配發一個體溫計,早晚把自己的體溫數據發至微信群,馬丹和兩位護士會收集比對,再向上通報。

不過,儘管消毒、後勤等任務有人承擔,但專業醫療方面的工作,只能由馬丹和兩位護士承擔。

傍晚,護士下班後,整個酒店就只有馬丹一名醫生。

“我是24小時上班,只要有事,馬上到位。”馬丹說,這幾天她都沒休息好,密切接觸者們有老有少,上至75歲,下到幾個月的嬰兒,身體情況她全部要掌握,“有點累”。

不過,她覺得累一點無所謂,唯一遺憾的是,防護設備不夠,“得節約使用”。

武漢一家4口住酒店集中隔離:三菜一湯有電視有WIFI,“情況還不錯”

醫生進入輕症發熱病人隔離觀察點工作(圖片由江夏區衛健局提供)

C.輕症患者隔離點

徵用民營醫院隔離,發熱病人“應收盡收”

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僑亞博愛康復醫院,也被改造成了隔離觀察點。與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不同的是,這裡,專門負責收治輕度的發熱病人。

一週之前,江夏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彭才華接到上級電話,開始籌建江夏區的醫學觀察隔離點。

2月1日確定徵用僑亞博愛康復醫院後,經過36小時的籌備,2月2日正式收納輕症發熱病人。

彭才華介紹,這個輕症發熱病人隔離觀察點,將全區各個社區的發熱病人、輕度疑似病人,經過社區發熱門診初篩後,送到江夏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等發熱門診進行分診,並給出可以進行觀察隔離的意見後,由救護車接過來。在酒店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經過篩查,不宜再在酒店觀察的,也會送到這裡來。

這裡配備有從江夏區各醫療機構抽調的8名醫生,12名護士,床位300多個。

截至目前,共收治了120多名輕症病人,“只要床位夠,我們應收盡收”。

病人進入隔離點後,醫護人員會對他們的身體情況進行全天候監測,發放口服藥,以及做CT檢查,需要吸氧的,也可進行吸氧治療。

經過隔離觀察,病症加重者,及時送往定點醫院進一步治療;核酸檢測兩次呈陰性的,經過批准,可安排出院。

江夏區衛健局宣傳部門負責人張春紅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設立酒店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點,和輕症發熱病人隔離觀察點,目的是避免這兩者作為傳染源繼續在社區、家庭及人群中交叉傳染,也為他們找到統一可看病及可以隔離的地方,並減輕定點醫院的診療壓力。

目前,除上述兩種隔離觀察點外,江夏區仍在繼續籌備方艙醫院的建設。建成後,位於市民中心附近的這個方艙醫院,預計可接收1000位輕症發熱病人。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封面底稿】創作,在封面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