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專業校友奮戰在抗疫一線 做“最美逆行者”

“我是武漢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護士,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深深影響著我。”近日,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學院護理專業2011級校友高小雅寫了一篇日誌,記錄了自己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故事和歷程,讓人感動不已。


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專業校友奮戰在抗疫一線 做“最美逆行者”


據瞭解,高小雅2015年從武昌理工學院畢業後,進入武漢同濟醫院,成為該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護士。大年三十,她正躺在沙發上跟爸媽一起看電視,突然接到護士長的電話,通知她明天去發熱病房支援,電話還未掛斷,她的媽媽就開始抹眼淚。

“我是家中獨女,被爸爸媽媽捧在掌心裡過了26年。對於我之前就報名要去前線支援這個事情,他們是知道的,但當真正要去的時候,他們還是害怕、擔心,甚至問我可不可以不去。”高小雅說,她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老黨員,上班五年,正是護士隊伍裡的中堅力量,沒有小孩,父母尚年輕,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這次不去前線,也許會後悔一輩子。

當得知高小雅要去發熱病房支援時,科室的主任、教授、護士長、還有同事們紛紛給她加油打氣,叮囑她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初一早上八點,她去發熱病房報到了,感染科的總護士長章曉雲老師給她們介紹了病區環境及目前各個患者的基本情況,病區護士長肖銀芬老師帶著她們穿脫防護服、介紹三區兩通道的佈局等等。

發熱病房收治的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是高風險科室,每天上班進入隔離區必須穿戴整套防護用具,包括工作服、拖鞋、口罩、帽子、防護服、手套、護目鏡、隔離衣、第二層手套等,出隔離區時再一層一層脫下來。高小雅說,口罩帶時間長了會有缺氧的感覺,護目鏡會起霧,橡膠手套戴久了會過敏,防護服一套穿下來行動、呼吸、視野都會有影響。“第一批去發熱病房支援的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了三週,沒有畏懼、沒有抱怨,沒有懈怠,真的是很敬佩她們。”

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專業校友奮戰在抗疫一線 做“最美逆行者”


高小雅介紹,發熱病房有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有高流量吸氧的患者,有鼻導管吸氧的患者;有孕婦、有產婦;有退休老人,有人民警察,還有她們的戰友們。他們的病情進展不同、年齡性別不同,社會角色不同,但每個人面對疾病的態度都是積極向上的。“記得上班第一天與一位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聊天,他告訴我,他是一名人民警察,等好了之後還要去幫助社區篩查患者,要去履行自己的職責,瞬間就讓我淚目。”


高小雅在日誌中寫道,武漢實行交通管制之後,有許多志願者自發組織車隊,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有許多學子華僑從世界各地為武漢籌集善款物質;有許多民工加班加點籌建醫院;還有更多的普通群眾自覺隔離在家,減少傳播感染。每一個人都在為打贏這場疫戰而努力,有你,有我,還有他。有這麼多可愛的人們,這場疫戰,我們一定能贏!


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專業校友奮戰在抗疫一線 做“最美逆行者”


據瞭解,像高小雅一樣,工作在抗擊肺炎疫情一線的武昌理工學院校友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就培養了3730餘名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其中近兩千人工作在三甲醫院,大部分留在武漢。例如,校友、武大中南醫院護士張夢茹剛剛失去了腹中七個月的胎兒,但在醫院徵集前線志願者時,她瞞著父母毅然報了名,而這一干就是25天;陳奕是2010年進入武昌理工學院,2014年畢業的,工作在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4號借調到金銀潭醫院一直到現在都在一線工作,直接面對護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該校護理專業2006級校友王曼工作在位於漢口的同濟醫院,因接觸病人而被隔離了一段時間,隔離期一結束她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