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大課”比“網課”更值得好好學

江德斌

為保證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按學校正常教學計劃積極提供免費線上課程,為中小學生如期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但一些網課過於便利,也可能有變相增添學生負擔之憂。現在很多學生的寒假作業尚未完成,如果提前安排新學期線上課程,就會打亂學生的作息節奏,投入到更繁重的功課之中,難以保障寒假期間的休息、娛樂。

為此,教育部特別提醒,要求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確保學生度過愉快的假期;提醒廣大家長,在防控疫情嚴峻形勢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寶貴假期,不過度施加壓力。

這份提醒,可謂正當其時。疫情防控關鍵期,不能成為學生課業負擔不減反增的窗口期,也不能被那些以營利為目的、人為製造教育焦慮的機構或個人鑽空子。相反,留守家中,並不等於沒有課堂——疫情當前,全國阻擊,這正是一堂最值得孩子們好好學習的“大課”。

如此重大的疫情事件,每個人都身臨其中,成為防控疫情的一分子,學生也不例外。媒體上的鋪天蓋地報道,疫情進展、專家訪談、防護知識等,都是很好的“教材”,再加上生活中人人都在參與疫情阻擊,堪稱一場社會實踐課。

學校、家長應充分利用疫情產生的科普素材,整理一些有價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疫情進展,瞭解野生動物保護、病毒知識、防控知識等,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更好地去理解現實社會,幫助樹立科學思維觀念,運用科學邏輯分析、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疫情當做一個課堂,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作業,比如自主收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分析疫情產生原因、預測疫情的社會影響等,從而鼓勵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幫助其瞭解社會運作、科學防疫、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

同時,在現有的新聞報道之外,家長還可以找些有關病毒和疫情的電影、紀錄片、動畫片、圖書等,按照孩子的年齡層次,搭配著給孩子看,以便更好地理解病毒、疫情。

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全民科學素養問題,也值得高度重視。在防控疫情之際,更需培育孩子們的科學精神,讓他們養成科學思維,掌握科學邏輯,關注社會問題,培養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