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輿論引導“主動仗”

“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高屋建瓴地對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作出專門部署,鮮明提出要“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應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在把握時代大勢和遵循規律中守正創新,進一步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把思想定力和人民情懷貫注新聞輿論傳播全過程

“文者,貫道之器也。”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人們看重媒體,是因為希望它能生產有思想、有價值的內容。受眾倚重信息資訊的傳播,在於它對社會環境、精神氣候、道德風尚能產生有方向的引領、有筋骨的支撐和有溫度的浸潤。“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新聞媒體工作者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見證者、記錄者,刻畫的是時代、作用的是人心。衡量我們輿論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我們能不能將正道傳得開、大道傳得響。

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永葆思想定力。有什麼樣的新聞觀,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立場,就有什麼樣的洞察力鑑別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關於新聞事業本質和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是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看家本領。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才能做到站位高、定力強、瞭望遠。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掌握精髓、把握要義、融會貫通,努力做到學思用、知信行的統一。踐行“四向四做”的理想和追求,恪守新聞事業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相統一,自覺抵制西方“新聞自由”觀等錯誤思潮侵蝕。善於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望遠鏡與顯微鏡,以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觀照現實、追問真相、解疑釋惑、明辨是非,真正以堅如磐石的思想定力增強新聞工作的戰鬥力。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永葆人民情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輿論宣傳必須深深涵養人民情懷,自覺傾聽群眾呼聲,密切關注百姓需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把焦點對準基層、把服務落到實處,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新聞生產要即時即刻裝著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群眾最困難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時刻;編輯記者要在內心深處真正建立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用真心真情去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倡導鼓勵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深入一線體察實情,站穩群眾立場,真正深下去、沉下去接地氣,以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謳歌最美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多寫人民群眾接受、認可、滿意的時代之作、傳世之品。

始終牢牢掌握輿論工作的主導權話語權

堅持正確導向,這既是新聞輿論的政治責任,又是輿論傳播的安全底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事業發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鬥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這是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生命線。

黨管媒體的原則不動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堅持黨管媒體,就是要端正新聞媒體和黨的關係,自覺自願地接受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聽從黨的指揮,一心一意地服務黨的事業。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就要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臺都應納入管理範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從業人員都要實行准入管理。要堅決抵制所謂“社會公器”“第四權力”等錯誤觀點,堅決不允許存在什麼“特殊成員”“輿論飛地”,自覺把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媒體貫穿輿論傳播全過程各環節,做到任務落實不馬虎、陣地管理不懈怠、責任追究不含糊。

防範輿情風險不放鬆。對輿情的科學化防範與有效性化解,是輿論引導工作的難點與重點。當前,因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所帶來的利益訴求增多、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易發多發,導致重大、突發及次生輿情發生頻度不斷增強,疊加效應也在不斷加大。尤其是突發事件“零時差”,重大關切在數小時之內就能在移動媒體上形成漣漪式傳播甚至“病毒式”傳播,這都要求主流新聞媒體必須及時做出響應。要構建政府與媒體聯動的風險預判機制,及時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青萍之末”,敏察有關輿情的風起、風向和風潮,及時引導公眾認知、干預輿情發展。要把防範化解風險的陣線拉得更長、觸角伸得更遠,關注輿情動態,關注網民意見,干預熱點事件,回應熱點關切。把握好“時度效”,強化時效意識,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講求引導藝術,主動設置議題、適當轉換議題、掌握引導主動權;注意引導策略,有理有節有據,對什麼時候說、說什麼、怎麼說,都瞭然於胸,在眾聲喧譁中敢於發聲、善於發聲、及時發聲、有效發聲。要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在傳播中搶得先機、及時發出為我所用的聲音。要互動式傳播,加強與受眾用戶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受眾用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使輿情發展朝著我們所希望所確定的流向走,真正佔據輿論引導的制高點。

推動輿論監督不缺位。積極運用新聞輿論推動發展,就要建設性地開展輿論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進入新時代,科學而準確地開展輿論監督,是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是增強社會治理、基層治理的需要。輿論監督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新聞事件進行剖析和評說,善於把領導和群眾關注的結合點作為輿論監督的重點。新聞媒體履行法律賦予的對社會環境的輿論監督的權利和義務,目的是激濁揚清、祛邪扶正、匡正時弊、抵制錯誤傾向、促進問題的解決。輿論監督的作用,核心體現在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用好輿論監督這把“手術刀”的關鍵在於,要有清醒的全局意識,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既把握好政策又把握好時機,兼顧批評力度和報道尺度的平衡,從而達到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高度統一。

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話語的背後是“道”。傳道是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關鍵一招,必須注重創新表達、注重把道理講透徹、把故事講生動,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以大道先行、大道廣行,營造出清朗的向上向善的輿論環境。

集成運用“兩論”資源共發力。理論與輿論同根同源,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輿論引導工作必須恪守“兩論起家、理論當家、輿論持家”優良傳統,自覺統籌理論與輿論兩種資源,集成運用兩種力量。理論要以輿論作為“瞭望哨”,輿論要把理論作為“方向標”,在同心傳播中打造“表達共同體”,在同向發力中釋放正能量。堅持將“陳情”和“說理”結合,用理論之“鏡”觀照解析實踐之“象”,講好故事、傳遞好聲音,推動新聞生產提質增效,提高輿論引導的思想分量、理論底色。當前,主流媒體越來越重視理論宣傳和新聞評論,生產出越來越多理性與感性“美美與共”的新聞產品,就是最生動的印證。理論與輿論同向發力,不但要在力道上把理論的正本清源與輿論的有效引導結合起來,而且要在勁道上強化正向效應,切實使價值流淌筆端,使真理披情入文、統攝人心。

聚合運用“四全”媒體融傳播。“道”的傳播力,核心在於分眾化、差別化、精準化地融通話語、重塑話語。當前,要利用好建設“四全”媒體的時與勢,讓輿論引導借力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功能,突破時空、技術、地理等維度侷限,更好地進行矩陣式、全方位的內容生產和傳播。獨家新聞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高人一籌。所謂的“高人一籌”,就是通過融傳播,實現二次加工和N次傳播,從海量的信息中披沙揀金,凝練出有價值的精華,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要注重新興媒體“快、全、動”的傳播特性,努力提高輿論的多樣化呈現、立體化表達,運用5G、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推出各種樣式形態的新聞產品,探索用直播新聞、互動新聞、個性新聞、可視化新聞、動新聞、聽新聞、大數據新聞等,使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要鼓勵推動名記者、名編輯、名評論員、名主持人到新媒體平臺上去施展拳腳,推出更多原創欄目,培育更有“範”的品牌公號,成為傳播正能量的“網紅”。實現新聞傳播多領域拓展、全方位覆蓋以及全天候延伸,築起“四全”媒體傳播格局,就一定能掌握輿論主動權,讓主流價值聲音更響更遠更得人心。

(作者: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