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侍寢的方式,原來有這麼多花樣,難怪皇帝都活不長


一、“羊車望幸”法:


發明這個方法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後宮美女很多,每晚找誰侍寢讓他非常不好選擇。所以,他就是架著羊車在宮裡瞎溜達,羊車停下的地方,就是他寵幸嬪妃的人選,被人稱之為“羊車望幸”。

這個辦法被後來的皇帝效仿,很多都喜歡這個辦法,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就是其中一個。潘淑妃因美貌入宮,但是,卻沒機會侍寢。於是,她就想了一個投羊所好的辦法,在門外地上灑以鹽汁。羊車經過門前便停下來舐鹽水。於是文帝便臨幸了潘淑妃,從此,潘淑妃成為寵妃。

二、“投錢賭寢”法:

這個辦法的發明者是唐玄宗李隆基。作為一個風流皇帝,他擁有四萬多美女組成的龐大後宮團隊。於是,玄宗利用擲金錢投骰子的辦法,選出投中成績最好的人,當晚侍寢。

三、“蝶幸”、“螢幸”法:

玄宗還有些發明,叫做“蝶幸”法、“螢幸”法、“香幸”法等。他讓後宮的妃嬪們種花吸引蝴蝶;夏天抓螢火蟲,還有扔香囊等辦法,選擇臨幸的妃嬪。不過,自從楊貴妃入宮後,這些辦法就都不復存在了,後宮女子們只能夜夜苦守空房。

四、“風流箭中”法:

這個辦法是年僅15歲的唐敬宗小皇帝15歲發明的,雖然,他18歲就嗚呼了,但是,他的風流基因卻保持的非常好,對於男女之事早早熟悉。敬宗發明了一種用紙做的風流箭,裡面還放了龍麝末香。後宮妃嬪們站在一起,敬宗搭箭一射,射中誰,誰晚上就侍寢,真是一“箭”傾心。

古代妃子侍寢的方式,原來有這麼多花樣,難怪皇帝都活不長

五、“託夢自薦”法:

這個辦法說的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就伺機過去服待。還跟皇帝說自己做了一個夢,說有人對她說會生個兒子。皇上見姿色不錯,而且,自己也非常想要個皇子,便臨幸了她,結果,第二年她還真的生了一個皇子。

六、“姐妹引薦”法:

這個辦法主要說的是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妃得到徽宗寵幸的事情。話說,趙構生母韋氏,18歲時就進了端王府,成為一名侍女。但因為長相一般,還膚色發黃,很難培養出趙佶對她的性趣。後來,她認識了鄭王妃的喬氏宮女,這位喬氏生得身材美麗,肌膚白皙。

後來,她們兩人長期相處,因為耐不住寂寞,日久生情,成立一對兒同性戀人,並約定:“先貴無相忘”。後來,端王成了徽宗,喬美人有幸成為了貴妃,便向徽宗推薦韋氏,但是,徽宗還是看不上她。於是,在一年的中秋節,醉酒的徽宗,來找喬貴妃。

但是,喬貴妃卻趁機讓韋氏矇混上床,讓她與徽宗有了這麼唯一的一次肌膚之親。如果,沒有喬氏的引薦,韋氏不可能跟宋徽宗在一起,那也就沒有康王趙構了,南宋也不可能延續下去了。

七、“皇帝誤幸”法:

這個方法可以說說算是“意外”,像韋氏的類似事件在西漢時期也發生過。漢景帝有一夜想要找程姬侍奉自己,但趕上程姬來大姨媽,不想侍寢,就讓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了一下,去見景帝。景帝錯把唐兒當成了程姬,寵幸了她,沒想到的是唐兒就懷孕了,後生下長沙王劉發。

唐姬出身卑微,雖生有兒子劉發,卻不受寵,連帶其子亦備受冷落。不過,劉發的六世孫劉秀是為東漢的開國皇帝。

古代妃子侍寢的方式,原來有這麼多花樣,難怪皇帝都活不長

八、“以詞述怨”法:

不過,有的嬪妃侍寢,也有歪打正著的時候,“以詞述怨”說的是元順帝淑妃程一寧的事情。程一寧是元順帝時地位僅次於皇后的寵妃,相傳,她是誤打誤撞,因為在登樓之上長了一首哀怨的宮詞,恰巧被元順帝聽見,沒想到,順帝聽了之後非常感動,於是,便在當晚臨幸了她。

九、“鋪宮焚香”法:

明代後宮,皇帝臨幸某宮,要把宮門上的燈卸下來,皇帝第一次臨幸嬪妃的住所,還要進行一番裝飾,點上特質的香料。有一次,崇禎皇帝來到一間便殿,立刻覺得頭暈心跳,便問這是什麼?近侍回答是:“聖駕臨幸之所,都要燒這個香料的。”

崇禎嘆息道:“這就是皇父、皇兄短命的原因啊。”從此,命人不要再用這個香料了。

古代妃子侍寢的方式,原來有這麼多花樣,難怪皇帝都活不長

十、“翻牌懸燈”法:

與其他朝代不同,清朝的皇帝比較高級了,不用自己到妃子門前來“報道”,而是每天看著牌子選妃嬪,這個情節我們在清宮劇中經常看到。清代皇帝們在用晚膳的時候,太監端著一個大盤子,裡面放著妃嬪的名牌,這些名牌都是綠色的。然後,皇帝想臨幸誰,就翻誰的牌子,就讓哪個妃嬪來侍寢。

為了 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侍寢的妃子們要脫個精光,被專門的太監背到皇帝的寢宮內。宮女們進宮的時候,是梳辮子的,臨幸之後,有了封號,就要盤髮髻。實際上,皇帝喜歡那個妃子,想要臨幸誰,這個很難嚴格控制,哪怕是“禮制”也很難約束的。

因為,皇帝也是人,他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再怎麼控制,也很難避免不“專寵”某一個人。本圖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