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于右任像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誘人,後改名右任,晚年自稱太平老人。陝西涇陽人,後遷居三原,25歲時中舉。他是我國近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國民黨元老。早年因倡言革命,被清廷密旨拿辦,間關逃脫,亡命上海,嗣赴日本,自此得識並追隨孫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創立民國。及至軍閥割據,乃返回陝西總領靖國軍與之對抗。失敗後,又赴上海、廣州等地參加南方革命,終於與北伐軍會師中原。後來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1949年1 1月至臺灣,從此再未回到大陸。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德風堂考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在民國初年曾創辦過多種報紙,倡言革命,並協助馬相伯先生創辦復旦大學,對於中國近代文化與教育貢獻頗大。他是詩人,又是書法家。其詩詞繼承《詩經》、《楚辭》和漢樂府的優良傳統,筆力雄健,激情奔放,愛國憂民;其書法筆走龍蛇,汲取漢魏晉唐諸家之長,融章草、今草、狂草於一體,風格獨具,自成一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德風堂考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先生與甘肅淵源頗深。他雖然是陝西人,但他的母親卻是甘肅靜寧人。他常說:“陝西是我的父親,甘肅是我的母親。”於先生成年以後曾多次至甘肅,或取道他行,或考察,或巡視。均對甘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繞道隴南

1918年8月,于右任從上海回到陝西就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1922年,靖國軍與北洋軍閥吳佩孚部大戰於鳳翔、武功和岐山之間,但馬嵬坡一役徹底失敗。楊虎城退人北山,陝西靖國軍的歷史白此結束。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德風堂考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這一年的五月底六月初,于右任決定離開陝西去廣州找孫中山先生。因情況複雜,于右任一行只能繞道隴南人川,再乘江輪東下赴滬。這樣,于右任使在甘肅的靈臺、崇信、清水、天水、徽縣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行跡。在劉風翰編著的《于右任年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述:“六月,先生入甘肅境靈臺、崇信,再南向經 渭水上游逾秦嶺(當為隴山)經清水至天水,沿途所見多珍奇植物。先生素喜研究植物,覓鄉人作導,備問草木名實,與所攜植物園籍比索學名,分別門類,採集標本。皆有詩篇以記其事。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德風堂考藏於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先生在天水稍作勾留,再南行經徽縣,復經陝境……到達重慶。劉湘、楊森等留居匝月,乃乘輪東下,轉赴上海。”另外,在《天水縣誌》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而於老當時留的許多詩篇,也是這次行程的最好紀錄。《靈臺道中》、《崇信道中》、《度隴雜詩》、《竹林寺》、 《隴頭吟》、《秦嶺》、《清水縣麻鞋歌》、《清水早發》、 《徽縣早發聞耕者嘆息聲》……既體現了詩人對當地風物和百姓疾苦的關懷,又如實記載了行程。

于右任與大西北之繞道隴南

西安市徳風堂畫廊以“傳承弘揚、誠信求真”為宗旨。長期購、銷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當代名家、名人字畫訂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于右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