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数地砖、排坚果、为橘子接生、自制套圈、云监工。

短短几天,社交网站上就涌现出如此多的宅家妙招。

想来也是,贺岁片集体撤档,每天只能在卧室—客厅—厨房的旅游路线里循环,就连心爱的奶茶也喝不着,这个超长假期确实难熬。

那话不多说,火速为大家推荐这部良心好片——

《阳光普照》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或许是观影热情无处安放,又或许是主演许光汉最近圈了不少路人粉。

这部原本略显冷门的电影在网飞上线后的几天内,标记人数迅速破万。

而且鉴于最近实在没什么能battle的选手,8.2的高分已经实属亮眼。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更有趣的是,本片刚刚开场,就送了份小“惊喜”。

不少奔着清新治愈海报来的观众被吓了个踉跄,差点当场劝退。

不信?接着往下看。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风雨飘摇的深夜、暧昧不明的打光、散落一地的霓虹。

借着夜色掩映,属于罪恶的舞台布置完毕。

而登场的主角则是稚气未脱的少年,二人正忙着奔赴一场血色盛宴。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再一细看,一人慌乱无措,另一人的眼角眉梢满是戾气,理智所剩无几。

于是,血浆迸溅,最原始的恐惧与快感被一齐点燃。

最后,满脸血渍的凶手离去。

只剩断肢在滚烫热汤中缓缓沉浮,宣告这场野蛮狩猎的终结。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乍一看,雨夜混搭霓虹的场景、生猛凌厉的视觉冲击、对暴力不加掩饰的描绘,种种要素都让人不禁联想到《南方车站的聚会》。

但假如就此给本片定调,那显然太心急。

因为《南方车站的聚会》作为犯罪片+黑色电影的生猛气息几乎贯彻始终,而《阳光普照》却只在这场“剁手戏”显露过一丝血腥味。

余下的时间里,不仅画面转向干净明亮,故事也呈现出平淡、温吞的气质,那桩罪案遥远到仿佛只是幻象。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话虽如此,以生猛开场,以温馨收尾的反差绝非叙事风格的断层,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暗流涌动”。

崩塌重组的家庭关系、始终错位的亲情、诸多角色面临的人生困境,以及一桩不可言说的命案。

一切悲剧的序幕,正是由这只断手揭开。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01.A Sun / A Son

“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爱地久天长。”

在万众瞩目的金鸡颁奖礼现场,王景春曾以新晋影帝的身份,表达了他对中国电影的美好期许。

至于这番话是巧合,还是用心良苦?暂且不去想它。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抛开奖项和虚名,《地久天长》和《阳光普照》这两部电影依然维持着共鸣:

二者同样聚焦家庭代际关系,以亲情作为主要矛盾。

甚至连切入角度也出奇一致,都走“以小见大”的路线,试图以个体悲剧影射社会与时代的症结。

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伤痛中不忘讲述家庭的温情,并最终走向和解。

而后者则在“阳光普照”的画面下藏着阴郁冷峻的内核:

“家庭”既是人生的避风港,也是悲剧的温床。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因为参与恶意伤人案,儿子阿和(巫建和饰)被判送入少年辅育院服刑。

面对妻子的悲痛,丈夫阿文(陈以文饰)倒显得不以为然。

毕竟在他眼中不学无术的阿文本就是个“弃子”,他早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哥哥阿豪(许光汉饰)身上。

正常情况下,只要阿豪够争气能顺利考上医大,那么带领一家人走向阶级跃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那个少年犯,就随他自生自灭。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很快,故事就迎来逆转——向来乖巧懂事的优等生阿豪在某个深夜跳楼自杀。

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无疑使这个家庭陷入了危机。

不过与《地久天长》中传递出的绵长钝痛不同,阿文一家人甚至来不及展示悲痛,就又投入到平庸忙碌的生活中。

换句话说,《阳光普照》的重点并不在于“痛失爱子”,而是聚焦一个家庭重新运转并回归常态的过程。

在这个恢复期里,母亲琴姐(柯淑勤饰)收留了未婚先孕的少女小玉,并悉心照料这对母子,直到阿和出狱。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而父亲阿文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尝试着把关爱转移到小儿子身上。

于是,新旧成员陆续加入,大儿子阿豪去世造成的空缺被逐步填补。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事实上,这家人完全就是中国式传统家庭的缩影。

无论是成员配置,还是内在性格。

一味宠溺孩子、没有太多话语权的母亲,承载过多期望的长子以及惨遭放养的次子。

尤其是阿文,更是严丝合缝地遵循着李安“父亲三部曲”所构筑的经典形象:沉默寡言、耿直暴躁、执拗要强。

而这类角色又往往游走于两种极端,要么态度生硬到像是阶级敌人,要么就为爱不惜一切。

总之,空有物质上的关怀和感天动地的牺牲精神,却笨拙到学不会沟通。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除了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值得在意之外,更值得关注的还是悲剧背后的成因: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

也就是说,导致家庭崩塌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自诩为家庭顶梁柱的阿文。

他自认为的“为爱付出”,其实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也是他在不停地制造着对立,将父子情演变为争夺资源的战争。

假如用演员陈以文的话来形容,就是“父爱就像阳光与阴影,一体两面。”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英文片名“A Sun”与一个儿子“A Son”形成了巧妙的互文

因为阿文的固执和不愿沟通,导致父子间隔阂不断扩大。

在教育过程中,他只懂灌输教条和强行设定目标,最后把阿豪逼上绝路。

又因为他的偏爱和冷漠,促成了阿和的堕落。

在遭遇校园霸凌后,得不到关爱的阿和第一反应不是诉苦,而是加入拳击队,结果成了用拳头说话的问题少年。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最可怕的是,失去阿豪之后,这种“相爱相杀”仍在继续。

电影将至尾声,伏笔揭晓——阿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替阿和扫清了人生障碍。

同样以罪恶作为救赎,本质上是与《误杀》十分相近的情节,我却难以体会亲情的厚重与温暖。

因为阿文的举动看似无私悲壮,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自我感动和道德绑架?

就像他只考虑到要替儿子承担罪行,却没想过东窗事发的后果。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正如导演在访谈里说的,“所谓的父慈子孝,那些都是王八蛋,都是讲来骗人的。”

或者,也可以用《小欢喜》的台词来解释:父母的爱,其实是有条件的。
试想一下,如果阿豪还活着,他会为了“废物”阿和去铤而走险吗?

答案,恐怕不用想也知道。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片中一家人从未同框,唯一的交集只在电影海报


02.缸中之人

电影中充斥着以“光暗对立”为基调的隐喻,打光、场景、台词、人物关系,俯拾皆是。

比如,阿豪、阿和、菜头这三个从性格到命运都迥异的角色,就是强有力的对照组。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总体上,导演对优等生阿豪这个角色的着墨不多,但每一笔都不容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人物的存在,决定了故事走向。

而且正是透过他的死,才撕开了那层明晃晃的假象,露出残酷底色。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再加上,角色被赋予的“传声筒”使命。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阿豪的死看似突兀,实则有迹可循:时隐时现的幻觉、课堂上频频走神、被压箱底的记事本。

可他到底为什么要自杀?

电影没有做出任何明确解释。

实际上,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话题不仅是导演钟孟宏的创作重点,更是困扰他多年的难题。

就像处女作《医生》中那个看似开朗活泼的少年Felix为何突然吊死在衣橱里,直到现在,导演本人也给不出确切答案:

“我们真的太正常了!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理解去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实,我们能理解的大概就是眼前这一尺之方、一尺之圆而已。”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在将困惑传递给观众的同时,导演试着提供了两个线索。

先来聊聊阿豪口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和同伴在玩捉迷藏,明明所有“鬼”都被找到了,只有他坚称还少一个。

于是他举起石头,砸破了院中的一口大缸,缸里藏着一个小孩——被阴影笼罩的司马光。

故事很短,和传统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对象变成了他自己。

另外,这个故事并非原创,灵感来自袁哲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寂寞的游戏》

作者在本书出版几年后被人发现自缢身亡,引来文坛好友一片愕然。

因为与阿豪相似,外人眼中的袁哲生一直表现得开朗乐观,所有人都没料到他有自杀倾向,也始终猜不透个中原因。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此时,我们不妨试着重新拆解这则寓言。

“水缸”象征着内心世界,“躲藏”意味着逃避现实,而“砸缸”的动作则预示着破除隔阂。

至于呼喊同伴和分享故事,本质上是在发送求救信号。

然而,无论是故事内外,他们的求救信号都被无视了。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在我看来,或许就是这种既想逃避,又渴望救赎的矛盾心理,慢慢击垮了两人的心理防线。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马克·吐温曾说,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不愿示人的阴暗面。

问题来了,倘若这种阴暗面是被迫隐藏的呢?

为了照顾家人的感受,他不得不充当24小时从不歇业的太阳,努力地散发温暖。

“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这是好友小贞对他的评价。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一方面,无处宣泄的压力使阿豪难以承受,所有的痛苦都被浓缩在这段独白,也就是第二个线索当中:

“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可是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另一方面,“奉献自我”的习惯又深深烙印进阿豪心中。

即使是自杀,也要把所有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不为他人多添一点麻烦。

甚至,太阳陨落之后的余温依然在庇佑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他以死为契机,让阿和与小玉得以相见。

接着又多次托梦给父亲和弟弟,在冥冥之中调和着家人的矛盾。

只可惜,太阳的温暖可以普照世人,却永远照耀不了自己。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阿和,一个极其别扭的存在。

论性格,他自私懦弱,当初明明是共犯,却想着甩锅给菜头。

论人物内心,简直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变。

故事前期,被家人冷落的他选择用“自甘堕落”的方式来对抗。

故事进入后期,他被家庭重新接纳,于是这段叛逆期戛然而止。

其中最戏谑的是,正是太阳的陨落,才给了他走出阴影的契机。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这么说吧,如果构建阿豪这一角色意在彰显主题,那么菜头简直是为讽刺而生。

一是他的善良本性。

尽管身处黑暗,身上却闪烁着人性微光——即使被兄弟背叛,也坦诚说“无怨无悔”。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二是他的遭遇。

明明为兄弟出头,却被甩锅;

出于人道主义,阿和一家本该在他出狱后做出一点补偿,结果却对菜头避之不及;

特意下车抽烟,明明是善意之举,却招惹来杀身之祸。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再补充一个小细节。

当阿和得知菜头死讯的那一刻,他一路狂奔在自由的空气中。

镜头拉远,是阳光倾洒,暖意融融。

是啊,“黑暗”已死,众生迎来的可不就是阳光普照?

这时候谁还会去在乎他是否真的该死?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象征“光明”和“黑暗”的阿豪和菜头先后出局。

唯有阿和这个在中间地带摇摆的人,得以幸存。

反差如此鲜明的结局编排,导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

如果化用某句诗,那就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或者,换个不那么文绉绉的说法,唯有直视内心的阴暗,才能勇敢地站在阳光下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03.阳光普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钟孟宏是个全才,不仅自编自导,还包括“自摄”。

为此,他甚至特地起了个化名:

中岛长雄

因此想看懂他的电影,有时必须从镜头语言入手。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就拿《阳光普照》来说,它继承了导演一贯以来的摄影风格。

在镜头调度上,时不时彰显存在感的特写镜头,仿佛誓要将洞察人心进行到底。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在镜头叙事方面,导演再次将堪称敏锐的捕捉力发挥到极致。

比如,城市中微风扫荡落叶的场景,对应人物命运的波荡起伏。

再比如,两次遮云蔽日的画面,分别暗示阿豪与菜头即将赴死等等。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在视听效果上,美到难以言喻的光影和构图,令人难忘。

就比如丈夫阿文在山顶坦白罪行,与哭到声嘶力竭的妻子紧紧相拥的场景。

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冷峻,都在这流动的天光云影中融为一体。

让人瞬间联想到豆瓣评论区那句:“普照在冰冷的阳光之下,你我皆是罪人。”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细数导演前作,不难发现他走的是着眼小人物,传递人文关怀的路线

《停车》借由中年男子陈莫的视角,深入挖掘现代都市的底层,同时也探讨婚姻关系是如何走向撕裂。

《第四张画》以小翔的不幸童年为切入口,最后把问题放回“如何认识自我”的境界。

《一路顺风》在一次奇妙又惊险的搭车旅程中,许冠文和纳豆饰演的主角寻回了人性的温暖。

再到如今的《阳光普照》,揭示中国传统家庭的悲剧轮回。

我能安心宅着,全赖遇到这种好片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阳光普照》从未隐藏那颗试图批判的赤子之心。

可它同样还有更真诚、更普世的话想要表达。

故事的最后,阿和骑着脚踏车,载着妈妈一路前行。

两人穿过斑驳树荫,阳光一点点洒落,无言但温暖。

一旦沉浸在这样缓慢宁静的情绪中,你会发现内心的焦躁、不安好像突然就被抚平了。

是啊,无论经历过多么难熬的大起大落、艰难险阻,生活总得继续。

只要走过阴影,总会迎来阳光普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