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七曲山大廟,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七曲山大廟是全國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又稱帝鄉。大廟最初叫"亞子祠",是為紀念晉代張亞子的。據清咸豐年間的《梓潼縣誌》中記載:"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西人,因報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後,世著靈異。宋、元歷封輔元開化司祿宏仁帝君。"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大廟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條軸線組成的道教文化建築群,較完整地展現了由元到清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例。而且作為中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它的價值還有"唯一"的概念。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文昌宮正殿,位於七曲山古建築群的中心,是供奉文昌帝君張亞子的主殿。文昌祭祀始於宋元,到明清已成為重要的官祭活動。二月初三是文昌的聖誕,全國各地都要按朝廷的祭典,在各地舉行祭祀文昌的活動。其祭祀規格與孔子相同,在文昌祖庭,知縣擔任主祭官,縣衙官吏、鄉里學子、紳士、百姓都要到這裡來參祭。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穿過文昌殿後,往右邊走,就到了啟聖宮。它又稱聖父殿,聖父即張亞子家父。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這是七曲山大廟天尊殿前的“八卦井”,據說是道教申文上表焚燒的地方,也有說它是道教觀測天象和承接雨露的器具。我們看到有遊人在這裡沿順時針方向連轉三圈,據他們說可以消災轉運,保佑家人平安。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大廟外的古蜀道——翠雲廊,這裡古柏森森,翠浪如雲。傳說三國時,張飛率兵路過此地,因天熱酷暑難當,遂下令兵士植樹遮蔭,居然"上午植樹,下午成蔭"。於是當地百姓稱為"張飛柏"。到了明代,劍州知州發動百姓在古驛道上遍植柏樹數十萬株,給後人造就了這條翠雲廊。

它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中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

盤陀殿,據我國古建專家鑑定後認定其為一座元代早期的建築物。殿內有一長4米、寬2.8米、高0.85米的形同山脊的石頭,名盤陀石。殿前懸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梓潼知縣劉國策所撰寫的對聯一幅“在天垂象光照日月;過化存神澤被士民。”

中國尚文的歷史中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說法。自唐朝武則天以來,歷代科舉制度以其強大無比的統攝威力,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在科考晉階的前夜,一定會到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這也是中國各地文昌宮、觀音殿和關帝廟,這些看似宗教、實際卻能迎合民俗而廣佈且存量最多的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廟便是這一文化的祖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